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6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118篇 |
专业分类
4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6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3篇 |
2017年 | 9篇 |
2016年 | 12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5篇 |
2011年 | 7篇 |
2010年 | 4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12篇 |
2007年 | 10篇 |
2006年 | 15篇 |
2005年 | 16篇 |
2004年 | 14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14篇 |
2000年 | 21篇 |
1999年 | 17篇 |
1998年 | 11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9篇 |
1994年 | 9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10篇 |
1991年 | 8篇 |
1990年 | 11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5篇 |
1985年 | 4篇 |
1983年 | 3篇 |
1982年 | 6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3篇 |
1978年 | 3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4篇 |
1962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2篇 |
1953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8 毫秒
1.
2.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协调进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昆虫与寄主植物的适应性及协调进化钦俊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北京100080)昆虫和植物都是地球上起源很早的生物类群。从化石的证据来推断,它们至少在3亿多年前已生活在一起,在不同地域建立起密切关系的生物群落。它们中不同的种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并根... 相似文献
3.
谈谈七星瓢虫的滞育问题(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滞育对人工大量繁殖的影响 为了充分掌握在大面积农田或果园及时释放足量的瓢虫来防治蚜虫为害的主动权,近年来我国已开始人工繁殖瓢虫的工作。七星瓢虫种群中既有一部分有生殖滞育,而且其比例可因不同环境条件而有变动,这对人工大量繁殖是否成为一个严重障碍?这是应注意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可从七星瓢由滞育 相似文献
4.
5.
6.
建鲤GHR基因多态性及与增重相关的SNP位点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长激素是调控动物生长的关键因子,它通过与膜蛋白生长激素受体结合后发挥作用,因此生长激素受体基因的变异对动物生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实验根据已分离的4个建鲤jlGHRs基因,通过测定来自6尾建鲤的序列,共找到38个SNP位点。使用PCR-RFLP方法检测了353尾建鲤在其中5个SNP位点(1a内含子3 A43G、1a外显子8 A361G、1b外显子8 C12T、2a外显子8 A555G和2b外显子8 A315G)的基因型,分析了不同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个位点均与增重显性相关;1a内含子3 A43G还与体高/体长和体厚/体长显性相关;1b外显子8 C12T与体高/体长和尾柄高/尾柄长显性相关;1a外显子8 A361G和2a外显子8 A555G也与尾柄高/尾柄长显性相关。数据分析还显示增重标记个数富集4个以上的个体明显比标记少的个体生长快,在选育群中增重标记数有2个的个体最多占30%,而增重标记数4个以上的只占14%,说明存在着较大的选育空间。实验筛选的5个位点可以作为建鲤分子育种的有效标记。
相似文献
7.
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引种栽培红松(pinus Koraiensis)已有20多年,本通过对大兴安林区70年代以来引种栽培并保存下来的红松人工幼林自然地理特点、气候和立地条件以及生长善的调查分析,阐述了红松跨分布区引种栽培中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表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东南部引种红松的主要限制因素是土壤有效水份供应,在局部地区的小气候使红松的引种栽培获得基本成功,进一步以适当规模开展红松的引种栽培试验 相似文献
8.
霍琴刘敏杨红红刘倩吴玉珊李明俊石峰何坤 《中国真菌学杂志》2022,(4):278-282
目的分析两性霉素B治疗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药物治疗不良事件情况,寻找发生不良事件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临床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脑膜脑炎住院患者基本资料,对实验室检测结果、药物治疗方案、不良事件等资料进行收集、分析。结果40例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平均年龄为(40.54±15.42)岁,住院天数为(32.67±12.22)d,颅内压升高30例(75.0%),脑脊液隐球菌抗原阳性37例(92.5%),脑脊液培养阳性31例(77.5%),脑脊液墨汁染色涂片阳性34例(85.0%),诱导期治疗方案选择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在治疗过程中,发生不良事件最多的是贫血22例(55.0%),其次是低钾17例(42.5%);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钾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在药物使用的第2周,肌酐、总胆红素、谷丙转氨酶指标出现明显异常时间主要药物使用的第1周。两性霉素B累计使用剂量>500 mg、治疗前HGB<110 g/L是导致患者治疗疗程<14 d的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6)。结论艾滋病合并隐球菌性性脑膜脑炎患者在使用两性霉素B药物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点发生不良事件有所不同,影响药物使用天数的因素主要是药物累计使用剂量、治疗前HGB水平。 相似文献
9.
记述采自辽宁、河南、山东、浙江等省的小腹茧蜂属Microgaster Latreille2新种和1中国新记录种;刻胸小腹茧蜂Microgaster punctithorax,sp.nov.、玉主螟小茧蜂Microgaster ostriniae,sp.nov.和平原小腹茧蜂Microgaster campestris Tobias1964,new record。模式标本保存在浙江大河保护系昆虫标本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schemia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ICVD)可造成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以其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死亡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而脑组织缺血后再灌注损伤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是脑缺血性疾病的最主要的损伤原因之一,因此阐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探寻有效的预防保护措施成为当今研究的重点问题。本文回顾、归纳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相关分子机制及异氟醚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分析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其与其他分子的相互关系,旨在探讨5-脂氧合酶及其代谢产物在异氟醚预处理保护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可能起到的作用。为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