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93篇 |
免费 | 256篇 |
国内免费 | 925篇 |
专业分类
2674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52篇 |
2022年 | 87篇 |
2021年 | 89篇 |
2020年 | 93篇 |
2019年 | 118篇 |
2018年 | 62篇 |
2017年 | 64篇 |
2016年 | 63篇 |
2015年 | 99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42篇 |
2012年 | 159篇 |
2011年 | 167篇 |
2010年 | 125篇 |
2009年 | 141篇 |
2008年 | 139篇 |
2007年 | 140篇 |
2006年 | 116篇 |
2005年 | 99篇 |
2004年 | 83篇 |
2003年 | 64篇 |
2002年 | 81篇 |
2001年 | 62篇 |
2000年 | 63篇 |
1999年 | 54篇 |
1998年 | 19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3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5篇 |
1988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3篇 |
1981年 | 2篇 |
1978年 | 1篇 |
1977年 | 3篇 |
1976年 | 1篇 |
1974年 | 1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0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6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患者,术中静脉应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术后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效果的影响及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方法:选择择期在气管内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60 例,ASA Ⅰ ~Ⅱ级,年龄47~78 岁,体重42~79 kg。患者随机分组法分为3 组(n=20):C 组(盐水对照组)、D1 组(右美托咪定0.5 μg/kg 组)和D2 组(右美托咪定1 μg/kg组),在手术结束前约1 小时按分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和右美托咪啶,术后镇痛使用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24 h。记录患者术后2h、2~6 h、6~12 h、12~24 h芬太尼的用量;VAS 评分法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 h、6 h、12 h、24 h 时的疼痛程度;记录镇痛期间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及过度镇静等不良反应发生的情况。结果:术后2h 和术后2~6 h芬太尼用量D1组和D2 组较C 组减少(P<0.05),但D1组和D2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而术后6~12 和12~24 h三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无差异(P>0.05)。术后2 h、2~6 hVAS评分D1 组和D2 组较C组减少(P<0.05),而D1组和D2 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6~12、12~24 h三组患者VAS 评分无差异(P>0.05)。与C 组比较,D1 组和D2 组镇痛期间恶心呕吐发生率降低(P<0.05),余不良反应各组之间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气管内全身麻醉下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术中静脉应用右美托咪啶可在术后6 h内增强芬太尼镇痛的效果减少芬太尼的用量,但增大剂量效果并不增加而作用时间也不延长。 相似文献
3.
4.
农杆菌介导的紫色红曲霉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和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优化各种转化因素,建立了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红曲霉(Monascus)的高效转化体系:红曲霉在PDA培养基培养21 d后收集孢子,制备红曲霉孢子悬浮液,浓度为106个/mL,根癌农杆菌浓度为OD600值0.5,诱导剂AS浓度为100μmol/L,农杆菌与红曲霉在25℃共培养3 d。采用此转化体系构建了含有530多个转化子的红曲霉T-DNA插入突变体库。随机选取50株转化子菌株进行分子验证和稳定性检测,证明T-DNA成功插入红曲霉基因组DNA中,并能稳定遗传。最后,通过形态观察筛选出8株变异较大的菌株,为以后的红曲霉基因功能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镉离子诱导BA/F3β细胞发生奇特的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凋亡一般都伴随有DNA 片段化, 活性氧含量增加, 并能被过量的Bcl2 所抑制。以BA/F3β细胞为模型, 利用MTT 检测、Hochest 染色以及透射电镜检测等技术却发现, 镉离子虽然可以诱导该细胞凋亡, 但是这种凋亡没有DNA 片段化, 也没有活性氧含量增加。此外, 过量Bcl2 对这种凋亡也没有保护作用。因此, 可以确认镉离子诱导BA/F3β细胞发生了奇特的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6.
7.
精神分裂症是由多基因相互作用导致的复杂疾病。对其易感基因,儿茶酚氧位甲基转移酶基因(COMT)的众多报道充满了矛盾。在对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研究中,我们用多基因座关联分析法研究了4个涉及神经递质多巴胺代谢的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结果支持如下假说:COMT-136-BclI对Val108/158Met有调控作用。当前者的基因型是CC时,后者的易感等位基因型是Met(A);而当前者的基因型是GG时,后者的易感等位基因型是Val(G)。这一新的假说可以解释此前单基因座分析对Val108/158Met(COMT)的截然相反的报道,同时也显示了多基因座分析对复杂疾病研究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有害疣孢霉Hypomyces perniciosus是引起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湿泡病的病原真菌,目前其致病分子机理尚不清楚,而高效稳定的遗传转化体系和突变体库构建是挖掘和研究病原菌致病基因的基础和有效手段。因此,本实验以高致病力的有害疣孢霉菌株WH001为研究对象,采用冻融法将双元载体pBHt1转入农杆菌AGL-1中,建立并优化根癌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体系,并利用其构建T-DNA插入突变体库。结果表明有害疣孢霉菌株WH001的潮霉素(Hygromycin,Hyg)耐受浓度为250ng/L,当农杆菌侵染液浓度OD600=1,侵染时间为30min,乙酰丁香酮(Acetosyringone,AS)浓度为1.5mg/mL,共培养时间为3d时,转化体系效率最高。然后利用该优化体系构建有害疣孢霉的突变体库,通过PCR检测和形态学鉴定获得若干表型发生改变、稳定遗传的T-DNA插入突变体,与原菌种WH001相比,突变体在菌丝形态、生长速率、色素分泌和致病力等方面发生改变。本研究为进一步挖掘有害疣孢霉未知基因功能、解析生物学性状、探讨致病分子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垂丝海棠花蕾和花挥发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质联用技术(HS-SPME-GC-MS),首次分析了垂丝海棠花蕾和花的挥发性成分。从样品中共分析鉴定出68种组分,其中花蕾63种组分,花中24种组分,有19种组分共有。烷烃类化合物是花蕾和花的主要成分(花蕾:34.87%;花:37.48%);酯类化合物在花蕾中的含量高于花(花蕾:2.34%,花:0%),而酸类、醇类化合物在花蕾中的含量却远低于花(花蕾:12.86%、7.19%,花:31.49%、7.76%),这说明在花的开放过程中,酯类化合物被相关的酶水解成相应的酸和醇。 相似文献
10.
4种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成螨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4种常用杀虫剂针对目标害虫推荐使用浓度范围对天敌胡瓜钝绥螨Neoseiulus cucumeris成螨的毒力测定、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综合急性毒性和二次中毒毒性测定结果显示,毒死蜱Chlorphifos、灭幼脲Chlorbenzurin、吡虫啉Imidacloprid对胡瓜钝绥螨都具有极强的毒性,可造成毁灭性杀伤,苏云金杆菌Bt对胡瓜钝绥螨影响极小,无明显毒性.玻片浸渍法测定的不同杀虫剂对胡瓜钝绥螨的毒力大小依次为:毒死蜱Chlorphifos(乐斯本)>灭幼脲Chlorbenzurin>吡虫啉Imidacloprid>苏云金杆菌Bt.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