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2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应澄清两个β-内啡肽的错误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几年,对内啡肽和脑啡肽虽做了大量研究,但仍有些错误概念未予澄清。第一、内啡肽和脑啡肽在血中或组织中受氨基肽酶迅速作用,立刻转变为无活性的去酪化合物。实验证明,这一概念有两方面错误:(1)去酪~1—甲啡肽和去酪~1—内啡肽并不是无活性化合物,它们不作用于阿片受体,但却有强烈的行为效应。(2)β-内啡肽能在血液中循环而不被立即破坏。大鼠注射~3H标记的人β-内啡肽后45分钟,血浆中50%的放射性仍来自于完整的β-内啡肽。据认为,β-内啡肽N-端的裂解是产生行为活性衍生物的一个选择性代谢途径的开始。  相似文献   
3.
利用重组 DNA 技术已阐明了多种递质受体的一级结构。根据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和整体结构的一致性,可将这些受体分为与 G 蛋白有关的受体和配体门控受体两个家族。前者包括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β肾上腺紊受体、α_2肾上腺受体和 K 物质受体,视紫红质也可归入此类;后者包括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GABA_A 受体和甘氨酸受体。  相似文献   
4.
十几年前曾有人报告在动物和人的下丘脑正中隆起提取液中存在类促性腺激素的生物活性。近来Ema-nuele等人观察到,在大鼠脑内散在地分布有类LH肽的免疫活性。在切除垂体后,该物质仍然存在。说明大鼠脑中的类LH物质来源于脑,而不可能来源于垂体。传统的观念认为,下丘脑控制腺垂体的激素分泌,而腺垂体激素又可通过短反馈的途径作用于下丘脑,调节其机能。但上述资料表明,下丘脑的类LH物质并非来自腺垂体,那么它对腺垂体的LH释放是否具有调节作用呢?Emanuele等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他们分别测定了成年雌性大鼠动情周期各期和去卵巢或假手术雌鼠下丘脑、腺垂体及血清中的LH含量。结果观察到,下丘脑中的LH含量随周期而变化,于  相似文献   
5.
雄鼠血浆睾酮(T)水平呈现昼夜波动,午夜时最低。与此相似,同T水平密切相关的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和促性腺激素的浓度也呈现昼夜波动。近来的研究表明,下丘脑鸦片类肽在调制促性腺激素上具有抑制作用。那么,下丘脑鸦片类肽能神经元的活动是否也有昼夜波动呢?为此,美国Kumax等研究了间脑和垂体中的鸦片类肽之一——甲硫-脑啡肽的水平是否呈现昼夜节律,以及在24小时期间下丘脑甲硫-脑啡肽与血清T水平的时间关系如何。由于松果腺整合许多内分泌节律,他们还研究了去除松果  相似文献   
6.
最近日本京都大学医学院 Numa 实验室丛家兔骨骼肌纯化了钙通道阻断剂二氢嘧啶(dihydropyridine,DHP)的受体,并利用重组 DNA 技术推出其一级结构。比较 DHP 受体、Na~+通道和 K~+通道及由此预测的二级结构,发现三者具有十分相似的共同特征,提示 DHP 受体就是骨骼肌细胞膜上起兴奋收缩偶联作用的电压感受器和 Ca~(2+)通道。因此,Na~+、K~+、Ca~(2+)这三种通道构成由一个祖先基因进化而来的电压门控通道家族。  相似文献   
7.
读者来信     
编辑同志:欣逢《生理科学进展》创刊三十周年,我谨代表我们教研室的青年生理学工作者致以衷心的祝贺与诚挚的愿望!从我们步入生理学领域的第一天起,《进展》就成为我们的良师益友。在大学时代,她使我们对生理科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我们下决心致力于生理学事业奠定了基础。大学毕业后,我们站任《进展》这级台阶上,叩开了生理学殿堂的大门,顺利地通过了研究生入学考试;在研究生学习期间,我们又从这座宝库  相似文献   
8.
许多肽类激素与靶细胞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后形成的激素-受体复合物(H-R)在细胞膜内横向移动,聚集在细胞膜的特化结构区域。H-R进入细胞经高尔基氏区转运至溶酶体,激素在溶酶体内降解,受体也在细胞内降解。H-R的内移使细胞表面受体数目减少,这是激素对受体数目进行减数调节的原因。以入胞速率常数(Ke)为参数,可定量分析H-R内移过程。  相似文献   
9.
用孕马血清促性腺激素和hCG处理25—28d龄未成年雌性大鼠,造成超排卵并形成黄体,取hCG处理后7d的黄体制备黄体细胞。将黄体细胞与~3H-酪氨酸一起孵育(24℃,45min)后,~3H-酪氨酸能与黄体细胞特异结合,~3H-酪氨酸浓度为7.5μmol/L时达到饱和,在4℃孵育10min条件下仍有~3H-酪氨酸的结合。用哇巴因抑制酪氨酸向细胞内的转运后,~3H-酪氨酸的特异结合依然存在,放线菌酮也不能影响~3H-酪氨酸结合。这些结果证明,酪氨酸能与黄体细胞特异结合,并提示酪氨酸的结合位点存在于细胞膜上。  相似文献   
10.
灵长类月经周期的调控与啮齿类不同,在下丘脑没有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的周期性分泌中枢。排卵前促性腺激素(GTH)峰的出现无需下丘脑活动的增强和GnRH分泌的增加。GnRH对垂体GTH的周期性分泌不起控制作用,只起“允许作用”,起控制作用的是卵巢雌激素。雌二醇作用于垂体促性腺细胞的两个功能池,控制GnRH对它们的作用,完成调节GTH分泌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