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柑桔地粉蚧(Geococcus cirinus Kuwana)是一种典型的土栖粉蚧.生活在土壤中为害柑桔根部.在福州郊区一年发生3代,主要以若虫和少数成虫越冬.各代若虫盛发期为6月、8月和10-11月.药剂试验结果,以40%速扑杀2000倍液杀虫.杀卵效果均比较理想.各世代低龄若虫期是药剂防治的适期.抓紧第一代若虫盛发期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3.
甲维盐·毒死蜱及其复配对小菜蛾的毒力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r) 3龄幼虫为试虫测定了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及两者5种不同配比的复配剂的毒力,测定结果建立了“时间-剂量-死亡率”模型.根据模型分析结果,甲胺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与毒死蜱混配后增效显著.在5种配比中以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毒死蜱 =1∶ 74为最佳配比,其24-60 h 4个时段的共毒系数在334到550之间;与单剂相比,该配比明显提高了24 h时段内和48-60 h时段的杀虫率. 相似文献
4.
中国北方鸢尾属植物叶片解剖结构特征及分类学价值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中国北方生长的鸢尾属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分布及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叶表皮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叶表皮特征在鸢尾属内各个亚属、亚组间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表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显示了同亚属或同亚组植物之间较为明显的亲缘关系,在区分鸢尾属下不同亚属或亚组植物上也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鸢尾属内分类学价值不大,但却能很好地反映不同鸢尾属植物与生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表皮构造特征上证实了野鸢尾与射干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且近于鸢尾属内的其他植物的结论;此外,通过对鸢尾属植物叶横切解剖结构的观察:从维管束、横切面形状、表皮细胞与角质层、乳突、气孔、气室大小、叶肉细胞的分化这7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上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了由于生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北方生长的鸢尾属9种植物为研究对象,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叶表皮细胞形状及大小、气孔大小、气孔分布及气孔密度、气孔指数等叶表皮构造特征进行观察,并探讨了叶表皮特征在鸢尾属内各个亚属、亚组间的分类学价值,结果表明:表皮细胞的形状和大小显示了同亚属或同亚组植物之间较为明显的亲缘关系,在区分鸢尾属下不同亚属或亚组植物上也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气孔密度和气孔指数在鸢尾属内分类学价值不大,但却能很好地反映不同鸢尾属植物与生境之间的密切关系。并从表皮构造特征上证实了野鸢尾与射干有很强的亲缘关系,且近于鸢尾属内的其他植物的结论;此外,通过对鸢尾属植物叶横切解剖结构的观察:从维管束、横切面形状、表皮细胞与角质层、乳突、气孔、气室大小、叶肉细胞的分化这7个较为明显的特征上的相关性和差异性,探讨了由于生境的不同而产生的植物形态结构的差异。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