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描述了竹亚科矢竹属一新种——中岩茶秆竹(Pseudosasa zhongyanensis S.H.Chen,K.F.Huang et H.Z.Guo)。本种与茶秆竹(P.amabilis(McClure) Keng f.)相近似,但箨环具明显箨基残留物和木栓质隆起,高于秆环,箨鞘顶端具小型外翻箨耳,耳缘具皱曲繸毛,箨舌几无毛或有短柔毛,易于区别。  相似文献   
2.
采用湿筛倾注-蔗糖离心法和显微观察法对自然分布于福建省6个样地的野鸦椿[Euscaphis japonica(Thunb.)Kanitz]根围土壤中丛枝菌根真菌(AMF)进行分离和鉴定,并基于重要值、孢子密度、种丰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rensen相似性系数以及Q型聚类分析对各样地AMF的多样性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福建省的邵武市邵武将石自然保护区(SW)、建瓯市东游镇(JOD)、建瓯市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JOW)、尤溪县西城镇(YX)、清流县温郊乡(QL)和武平县万安乡(WP)6个样地的AMF分别有6属10种、6属15种、7属16种、9属14种、8属17种和7属15种,6个样地共鉴定出AMF 9属28种;JOD、YX、QL和WP样地的AMF优势属均为球囊霉属(Glomus Tul.et C.Tul.),其中,JOD、YX和QL样地的AMF优势种为大果球囊霉(Glomus macrocarpum Tul.et C.Tul.),WP样地的AMF优势种为地管孢囊霉(Funneliformis geosporum C.Walker et Schuessler);SW样地的AMF优势属为内养囊霉属(Entrophospora R.N.Ames et R.W.Schneid.),AMF优势种为稀有内养囊霉(Entrophospora infrequens R.N.Ames et R.W.Schneid.);JOW样地的AMF主要属(常见属)为管孢囊霉属(Funneliformis C.Walker et Schuessler),AMF主要种(常见种)为地表多孢囊霉[Diversispora versiforme(Karsten)S.M.Berch et J.A.Fortin]。YX样地的AMF平均孢子密度最大,在50 g风干土中平均有118.9个孢子;JOD样地的AMF平均种丰度最大(7.2)。6个样地AMF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27~1.87,以JOW样地最大、QL样地最小。各样地间AMF的Srensen相似性系数为0.48~0.76,其中,WP样地与YX样地间AMF的Srensen相似性系数最大(0.76),表明这2个样地的共有AMF种类占76%;且WP样地与其余样地间AMF的Srensen相似性系数均较大(大于或等于0.6),其AMF的属数、种数、种丰度、孢子密度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也较高。通过聚类分析,供试的6个样地被划分为3组,其中,JOD、WP和JOW样地归为1组;YX样地单独成组;SW和QL样地归为1组。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自然分布的野鸦椿根围土壤中AMF的种类组成和多样性差异较大,而福建南部样地(武平县万安乡)的AMF种类具有较高的代表性。  相似文献   
3.
福建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侵染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5月和12月,对福建沿海3个红树林生长区(洛阳江、九龙江口、漳江口)的红树林植物丛枝菌根(AM)侵染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红树林生长区中6种植物根内均发现AMF侵染结构,其中桐花树、秋茄、鱼藤和芦苇的丛枝为Arum(疆南星)型;(2)6种植物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差异较大,老鼠簕的侵染率最高,鱼藤最低;(3)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呈显著差异,而其在不同生长区之间无差异;(4)桐花树和秋茄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呈显著差异,而钝草的丛枝菌根侵染率在不同时间的差异不显著。  相似文献   
4.
泰国的苏铁     
介绍泰国现存苏铁属10个种和2个亚种的分布与生境、形态特征及栽培技术要点,并介绍该属植物的授粉方式及虫害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姜花属(Hedychium)植物的抗寒性并筛选抗寒种质,测定了3种姜花属植物和11个品种在自然越冬过程中的相对电导率、可溶性蛋白质和MDA含量及SOD、POD活性的变化,采用主成分分析结合隶属函数法对姜花属植物抗寒性进行综合评价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姜花属植物的5个生理指标随越冬时间的延长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多数于气温最低月(2月)达到最大值。同一时期,抗寒性强的种类或品种的相对电导率和MDA含量较低,而SOD和POD活性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则较高。SOD活性与MDA和可溶性蛋白含量分别呈显著负相关和极显著正相关;MDA含量与可溶性蛋白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相对电导率与MDA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主成分分析表明,5个指标可转化为2个主成分,累积贡献率达81.29%。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姜花属植物的抗寒性由强到弱为:‘橙汁’姜花、‘橙塔’姜花、‘活宝’姜花、‘黄白’姜花、白姜花、‘西里岛’金姜花、‘伊丽莎白’姜花、‘粉红色’姜花、峨眉姜花、‘塔拉’金姜花、‘绝色’姜花、‘美梦成真’姜花、‘白星’姜花、‘星爆’姜花。这为筛选姜花属优良的抗寒种类和品种资源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6.
藏东南野梅根际丛枝菌根真菌三个我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A survey of arbuscular mycorrhizal fungi in the rhizosphere of wild Prunus mume Siebold & Zucc. was carried out in China. Three new records, i.e. Acaulospora capsicula (椒红无梗囊霉), Entrophospora baltica (波罗的海内养囊霉) and Gigaspora ramisporophora (分支巨孢囊霉),  相似文献   
7.
鹤望兰开花结果特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鹤望兰在亚热带厦门地区引种露地栽培,观察结果表明,实生苗始花期为4年生,全年开花,夏、秋季为盛花期,冬季产花量少。每枝花序均可产生多个果实,每个果实有种子10粒以上,果实成熟期80~140d。并观测了株高生长与种子发芽特性  相似文献   
8.
从梅和滨海植物根区土壤中分离得到丛枝菌根真菌4个中国新记录,即沙生球囊霉Glomus arenarium、莫顿球囊霉G. mortonii、三壁球囊霉G. trimurales和苍耳管柄囊霉Funneliformis xanthium。对其形态特征进行重新描述和图解。这4个种的标本保存在中国科学院菌物标本馆(HMAS)和厦门市园林植物园标本馆中。  相似文献   
9.
采用弹性石英毛细管柱色谱法测定芳香樟精油中芳樟醇和桉叶油素含量.结果表明:采用40m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方式提升柱温,方法回收率平均达州94.2%以上,变异系数为3.21%以下,并认为该法是较好的测试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进行中国野生棕榈科植物调查中,首次发现在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县的鱼尾葵野生种群,并对其分布、生境和生长情况进行调查。结果表明,漳州龙海为鱼尾葵在福建省的最新发现野生分布点,也是已知的中国鱼尾葵自然分布的最北缘和最东端;鱼尾葵在漳州龙海自然分布区生长良好,有开花结果植株,有小植株的分布,具有自然更新能力。鱼尾葵分布范围较狭窄,呈零星块状分布,野生资源已处于濒危状态,应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