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2篇
  2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DHPLC检测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吕炳建  来茂德  程蕾  张宇伟 《遗传》2004,26(5):574-578
为探讨一种快速、简便、可靠的胃癌微卫星不稳定性(MSI)检测方法,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银染法检测28例胃癌12个微卫星位点(D1S548、D1S552、D5S346、TP53、IGFIIR(G)8、IGFIIR(CT)5、TGFßRII(GT)3、TGFßRII(A)10、hMSH3(A)8、hMSH6(G)8、BAX(G)8和Bat26),DHPLC柱温50℃检测Bat26位点。凝胶电泳发现MSI-H 2例(7.14%),MSI-L胃癌15例(53.6%),Bat26+2例均为MSI-H,Bat26改变和MSI-H表型一致(P<0.01,Fisher’s确切概率法)。DHPLC亦证实2例Bat26+胃癌,结果和凝胶电泳完全一致。结果表明,DHPLC检测Bat26位点是研究胃癌MSI-H的较好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Abstact: To establish a fast, simple and solid method of studying 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 (MSI) in gastric cancer, a panel of 12 microsatellite sites,D1S548, D1S552, D5S346, TP53, IGFIIR(G)8, IGFIIR(CT)5, TGFßRII(GT)3, TGFßRII(A)10, hMSH3(A)8, hMSH6(G)8, BAX(G)8 and Bat26, were detected by denatured polyacrymide gel electrophoresis-silver stain in 28 gastric cancers. Bat26 was also analyzed by denatured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 (DHPLC) at 50℃ in the DNASep Cartridge. Two MSI-H (7.14%) and 15 MSI-L cancers (53.6%) were identified in 28 gastric cancers. Bat26 was positive only in 2 MSI-H cancers. The alterations of Bat26 and MSI-H status were coincident (P<0.01). The two Bat26+ cancers were also confirmed by DHPLC. Results obtained from DHPLC and gel electrophoresis were completely consistent. Thus, DHPLC analysis of Bat26 site may be a favorable method of detecting MSI-H status in gastric cancer, and be of clinical importance.  相似文献   
2.
细胞间隙连接通讯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连接蛋白构成的细胞间隙连接通讯(GJIC)广泛存在于脊椎动物中,可以直接介导细胞间小分子物质的传递,而不需要通过细胞间质。GJIC与肿瘤密切相关,多数肿瘤GJIC能力降低或丧失,连接蛋白不表达或胞内定位,而恢复GJIC可以抑制肿瘤, GJIC已成为肿瘤预防与治疗研究的潜在靶点之一。  相似文献   
3.
海拔梯度可能通过多种环境因子影响土壤有机质,土壤有机碳库是土壤有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微小变化将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海拔差异可能导致海拔间土壤碳库差异。土壤有机碳是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可能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山松是高山地绿化和用材的优良树种,近年来戴云山自然保护区内高海拔地区的黄山松群落呈现衰退趋势。研究戴云山黄山松林土壤有机碳组分沿海拔梯度的变化情况,不仅可以为该区域碳库估算提供科学依据,而且有助于揭示影响黄山松生长变化的机理。因此,选取戴云山不同海拔[1300 m (L)、1450 m (M)和1600 m (H)]梯度的黄山松林,对其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有机碳组分及微生物特征进行测定和分析。研究发现,海拔梯度下土壤养分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土壤碳组分含量与其变化一致,且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均在M海拔处最高,海拔梯度对碳水解酶没有显著影响。冗余分析表明,总氮是影响土壤有机碳变化的最主要因素,其次是碳氮比。因此在海拔跨度不大的情况下,土壤有机碳动态可能主要受氮素而非温度的影响。高海拔地区土壤惰性碳占比高,未来可能会持续加剧该地区黄山松的...  相似文献   
4.
研究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对造林树种转换的响应,对深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993年春在二代杉木采伐迹地上营造的26年生米老排和杉木人工林为对象,采用氯仿熏蒸法测定了0~40 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氮(MBN)、磷(MBP)的变化。结果表明: 与杉木人工林相比,米老排人工林0~10 cm土层MBC和0~20 cm土层MBN和MBP均显著提高, 0~20 cm土层MBC/MBP和10~20 cm土层MBN/MBP显著降低。两种人工林所有土层MBC/MBN均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含水率、总有机碳、总氮、全磷、有效磷与MBC、MBN和MBP呈显著正相关,而与MBC/MBP和MBN/MBP呈显著负相关。逐步线性回归分析表明,MBN和MBP主要受土壤总氮和有效磷的影响,而MBC/MBP和MBN/MBP主要受有机碳和有效磷的驱动。研究表明,造林树种从杉木转换成米老排能够增加表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加速氮磷养分周转,增加土壤氮磷养分供应能力。米老排人工林土壤MBP的增加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树木生长的磷限制。  相似文献   
5.
探究不同植物来源可溶性有机质(DOM)进入土壤后对酶活性的影响, 可以为降水淋溶下亚热带地区不同森林生态系统土壤碳循环提供科学依据。该研究提取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木荷(Schima superba)和楠木(Phoebe zherman) 3种植物鲜叶中的DOM分别输入杉木人工林土壤中, 以等量的去离子水添加为对照, 进行25天的室内培养。培养结束后测定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和酶活性等指标。结果表明: 与对照处理(CT)相比, 添加3种叶片DOM后, 土壤总有机碳(SOC)、总氮(TN)含量和碳氮比均无显著变化。杉木叶片DOM添加处理(CL)的TN含量显著低于木荷叶片DOM添加处理(SL)和楠木叶片DOM添加处理(PL), 碳氮比显著高于SL和PL。3种叶片DOM输入整体上提高了土壤溶解有机碳(DOC)和溶解有机氮(DON)的含量。叶片DOM输入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无显著变化, 然而CL和SL的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MBN)含量分别比CT降低了50.9%和51.1%, PL的MBN含量比CT提高了54.0%。与CT相比, 不同植物来源DOM输入后, β-葡萄糖苷酶(βG)、纤维素水解酶(CBH)和过氧化物酶(PEO) 3种酶活性均显著上升, 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则显著下降; 此外, βG和CBH活性均表现出CL > SL > PL的特征。相关性分析的结果表明, 添加叶片DOM 3种处理的SOC、TN、MBN含量和βG、CBH活性都与所输入DOM的DOC含量和腐殖化指数(HIX)显著相关, 此外, 土壤MBN含量和PPO活性与输入叶片DOM的pH呈正相关关系。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 叶片DOM输入后引起土壤酶活性变化的关键因子是DON和DOC含量。总体来说, 不同植物来源DOM性质的差异会影响土壤碳循环水解酶的活性, 而叶片DOM输入后增加了土壤碳和氮的有效性, 引起4种碳循环酶的不同响应。  相似文献   
6.
土壤磷(P)是植物生长必需的养分元素,也是亚热带森林生产力的主要限制元素。目前,关于不同海拔土壤P组分和P有效性的变化规律尚无统一定论,其原因主要是忽略了植被类型变化导致的P组分和P有效性对海拔的响应更为复杂。因此,以武夷山不同海拔黄山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测定土壤环境因素、理化性质、微生物生物量(SMB)、酸性磷酸单酯酶(ACP)和磷酸双酯酶(PD)活性以及土壤P组分,探究土壤P组分和P有效性的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随海拔降低,速效P含量显著增加,而易分解P、中等易分解P、难利用P和总磷含量显著减少。冗余分析结果表明,微生物生物量磷和微生物生物量氮是影响土壤P组分和P有效性变化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随海拔降低,黄山松林土壤微生物通过提高ACP、PD活性和降低SMB含量的能量分配策略,促进更多较难分解P组分的矿化,从而提高速效P含量,以满足微生物对P的需求。因此,在低海拔地区,微生物通过能量分配策略获取更多有效P,可能有利于提高武夷山黄山松林土壤速效P的供应,但从长期来看,可能使P矿化速率提高和P损耗增加,导致P库的储备不足,不利于土壤P素养分的可持续供应。  相似文献   
7.
亚热带毛竹林土壤磷组分和微生物对施氮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磷(P)是植物和微生物生长的重要营养元素,亚热带地区土壤P有效性较低,且长期高氮(N)沉降可能会造成土壤P有效性进一步降低。本试验开展于戴云山毛竹林,分析了施N 3年对土壤的基本理化性质、P组分、微生物生物量和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施N显著增加了土壤NO3--N含量,提高了土壤N有效性,但显著降低了易分解态有机磷占全磷的比例,且总有机碳与总有机P的比例>200。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磷、酸性磷酸单酯酶活性、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磷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微生物生物量磷随施N量的增加而增加。此外,易分解态有机磷占总磷比例与微生物生物量磷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因此,施N加剧了土壤P有效性限制,提高了微生物对P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根据托达罗模型的基本理论,影响人口流动的关键因素是城乡预期收入差异,预期收入取决于实际收入水平和就业率。对托达罗模型进行扩展,对影响卫生人才迁移决策的变量进行补充,提出要吸引卫生人才服务基层,除了必须提高基层的工资、福利水平外,还要改善基层的工作环境、拓展基层卫生人才的上升空间,这样才能有效地缩小基层与城市医疗机构的预期收入差异。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过敏性疾病以及高脂饮食、肥胖等的大量研究报告,探究高脂饮食以及高脂饮食带来的肥胖是否会对食物过敏的发生产生影响以及可能的机制。研究发现,高脂饮食可能会增加食物过敏发生率,降低食物过敏阈值,增加食物过敏的风险,并且高脂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的影响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高脂饮食改变肠道微生物结构,导致短链脂肪酸产生差异,而短链脂肪酸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组蛋白乙酰化等途径引起Treg细胞分化、IgA产生以及致耐受性的DC细胞产生,影响肠道屏障的健康,因此,高脂饮食对肠道微生物结构的改变带来的短链脂肪酸的产生差异影响了肠道屏障的健康,进而导致食物过敏的阈值降低,易感性增加。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紫杉醇在治疗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中的疗效和安全性,为不适合手术或者放射治疗的患者(包括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注射紫杉醇170 mg/m^2、卡铂5 mg·mL^-1·min^-1、贝伐珠单抗12 mg/kg治疗,每20 d一次,并记录期间的不良反应,直至疾病有所缓解或其毒性有所限制。总共有38名患者接受了平均8个治疗周期(范围2~25),中期随访值为18.5个月(范围2~29)。结果显示,19名患者(50.0%)经历完全反应,而15名患者经历(39.4%)部分反应,平均持续时间为6个月。3级和4级血液学毒性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15例(39.4%)、白细胞减少症13例(34.2%)、贫血症13例(34.2%)、血小板减少症11例(28.9%)。1名接受过骨盆照射的患者发生了2级直肠阴道瘘。本研究表明,紫杉醇、卡铂和贝伐单抗的组合对于晚期或复发性宫颈癌患者是有效且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