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1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作为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新霉素的主要生产菌株,其新霉素B具有抗菌活性强、抗癌、抗HIV等作用,提高新霉素B的效价具有重要意义.方法:在满足微生物正常生长所需盐离子的条件下,通过盐增强培养的方式向培养基中添加不同种类、浓度无机盐来改变细胞壁附近的理化特性、渗透压以及...  相似文献   
2.
[目的]枯草芽胞杆菌ComQ是一种类异戊二烯生物合成酶.利用生物信息学预测分析了ComQ的生物学特性,对comQ基因进行过表达和敲除,构建突变菌,孔板发酵培养验证生物膜形态变化.[方法]运用NCBI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网站里的Protein数据...  相似文献   
3.
4.
5.
利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ARTP)处理磷脂酶A1重组质粒p ET28a-pla B,经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发现随着处理时间的延长,质粒超螺旋结构逐渐转变为开环及线性结构。对处理后的质粒转化到BL21宿主菌中,在特定选择培养基中检出突变株转化子,结果表明,质粒处理时间与转化率成反比,与突变率成正比,在60 S达到最优诱变值。挑选圈径比较大的转化子测定其酶活,结果显示突变株(12)最高酶活为12.8 U/ml,与原始菌株(CK)4.8 U/ml相比,提高了2.67倍。对两菌株测序比对,发现碱基突变率为0.74%,且大都集中在A→G和C→T。ARTP对离体质粒具有较好的诱变效应。  相似文献   
6.
7.
聚谷氨酸(polyglutamic acid,PGA)作为一种天然多功能的聚合物,近年来成为研究的热点。由于很难通过化学方法合成,微生物发酵是目前生产聚谷氨酸的有效途径。【目的】从基因水平探究枯草芽孢杆菌聚谷氨酸合成途径中degS、degQ、degU、swrA、rocA、putM基因的功能,通过分子改造实现对代谢途径的调控。【方法】以枯草芽孢杆菌为出发菌株,通过对代谢途径中相关基因进行敲除或过表达,分别构建degS、degQ和degU基因缺失的重组菌,swrA、rocA和putM基因过表达的重组菌,借助菌株胞外聚谷氨酸积累的变化分析影响途径的关键节点。【结果】在摇瓶发酵条件下,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 168-swrA、Bacillus subtilis 168-rocA、Bacillus subtilis 168-putM的胞外聚谷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28倍、1.47倍和1.37倍。重组菌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S、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Q、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U的胞外聚谷氨酸含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01倍、0.98倍和0.94倍。在静态培养时,BS168-ΔdegU不能形成完整的生物膜,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S、Bacillus subtilis 168-ΔdegQ、Bacillus subtilis 168-swrA、Bacillus subtilis 168-rocA和Bacillus subtilis 168-putM菌株的生物膜形成量分别是原始菌株的1.48倍、1.31倍、1.77倍、2.59倍和2.16倍,且胞外蛋白含量与生物膜的形成量呈正相关。【结论】degS、degQ和degU基因的缺失不会明显影响聚谷氨酸的合成,swrA、rocA和putM基因的过表达均能显著提升细胞合成聚谷氨酸的能力,rocA和putM基因的表达量增强能提高胞内谷氨酸的积累,从而增加聚谷氨酸的合成。  相似文献   
8.
考察三种不同形态的林肯链霉菌在种子培养、发酵过程中的一些发酵特性,在馒头状,草帽状和梅花状三种茵落形态中,梅花状茵落的发酵单位最高,其发酵单位比草帽状的高11%,比馒头状的高出8.3%。  相似文献   
9.
对天冬氨酸转氨酶产生菌大肠杆菌XJ-1原生质体进行紫外-激光复合诱变筛选,结果表明,复合诱变对该菌的原生质体有明显的致死作用。以致死率和正突变率为指标,确定了紫外和He-Ne激光照射的最佳时间分别为45 s和40min。在此条件下对大肠杆菌原生质体进行紫外-激光复合诱变,得到3株高产菌株,分别命名为XJ-1-45、XJ-1-86和XJ-1-99,酶活较出发菌株XJ-1分别提高了12.82%、17.37%和26.27%。传代培养表明突变株生产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