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1篇
  7篇
  2022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1997年 7~ 8月间 ,我们对新疆军区驻洛阳干休所的 5 0名 6 0~ 80岁老人投用花生饮料 (保健乳 ) ,其成份 :双歧杆菌、花生双歧因子、乳酸菌等 ,每日 3次 ,每次服 5 0 ml[活菌数 (10~ 15 )亿 /ml]。同时观察口服后的效果 ,口服全程为30 d。 5 0名受观察对象均患一种或多种疾病 :其中冠心病占32 % ,高血压 32 % ,胃肠道疾病 40 % ,例秘 30 % ,糖尿病10 % ,前列腺肿大 15 % ,气管炎 10 %。服用饮料后的结果 :便秘患者 10 0 %好转或治愈 ,1/2患者食欲增加 ,胃肠道疾病好转者占 80 % ,延长睡眠者 (4~ 6 h) 30 % ,另有些老人感觉精力充沛 ,全身…  相似文献   
2.
马麝全血和被毛矿物元素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检测了马麝主要树叶饲料和健康马麝全血、被毛中6种微量元素(Cu、Mn、Fe、Zn、Mo、Se)及2种常量元素(Ca、Mg)的含量,并与当地健康山羊的全血和被毛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马麝的10种树叶饲料为低Se饲料,被毛中Cu、Mn、Zn、Ca、Mg含量明显高于全血水平,而Fe则反之。马麝全血和毛样中的各元素分布比较集中,离散度均很小。  相似文献   
3.
圈养马麝夏秋冬活动格局的比较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2000年6月至2001年1月间,在甘肃兴隆山保护区麝场对46只圈养马麝进行扫描取样观察,记录其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和静卧4种行为,并对各行为的发生率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圈养马麝的活动有昼夜节律和季节变化,夏季活动型属于晨昏型偏夜型,秋季偏向昼夜型,冬季也属昼夜型但趋于白昼活动;除季节间分布不一的晨昏活动高峰期外,3个季节均有相对恒定的午夜(22:00-01:30)活动高峰;气温是影响圈养马麝活动格局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4.
有关猪血培养肠道菌、化脓球菌、原虫等 ,早在 5 0年代我们已做过报导 ,但利用猪血培养厌氧双歧杆菌 (Bifidobac-terium )尚未见报导。近年来 ,我们研究生产双歧杆菌口服液 ,用猪血做原料已取得良好的效果 ,现介绍如下 :其方法同一般培养基制造 ,根据需要既可做固体培养基也可做成液体培养基 ,因双歧杆菌属于厌氧杆菌 ,故在制作时勿忘加上一半胱氨酸。结果 :经过适当时间培养 ,在液体培养基内 ,双歧杆菌的形态典型 ,有的呈棒状 ,分叉状 ,哑铃状 ,Y、V字型等而且菌体肥大 ,如新培养的菌体内可见 3~ 5个粒状浓染物。另在液体培养基内生长数…  相似文献   
5.
马麝生理生化正常值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对甘肃兴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工养麝场的马麝 3项临床指标、6项血液生理指标和 1 3项血清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 ,成麝体温为 ( 39 94± 0 87)℃ ,呼吸 ( 1 2 4 67± 1 7 2 9)次 min ,心率( 1 2 4 67± 1 7 2 9)次 min;红细胞 ( 2 0 1 9± 4 95 )× 1 0 12 L ,白细胞计数 ( 1 2 4 76± 5 4 96)× 1 0 9 L ,PCV 0 5 78±0 0 3;血糖 ( 8 2 64± 2 0 5 6)mmol L ,K( 4 4 85± 0 2 4 3)mmol L ,Na ( 1 38 2± 1 6 64)mmol L ,Ca ( 2 75 8± 0 31 )mmol L ,总蛋白 ( 74 70 5± 8 1 5 9)g L ,白蛋白 ( 5 2 77± 2 2 32 )g L ,球蛋白 ( 2 1 4 8± 7 2 76)g L等。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探讨SS-31通过调控线粒体功能延缓细胞衰老的调控效应。方法:将HEK293T细胞分为空白组、模型组、SS-31组。使用H2O2诱导应激性衰老模型,然后采用SS-31对HEK293T细胞进行干预。SA-β-gal衰老染色试剂盒检测细胞衰老水平;JC-1试剂盒检测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线粒体活性氧(ROS)荧光强度;ATP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ATP水平;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P53,P21,Acetyl-p53,Sirt1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SA-β-gal阳性率高于空白组,应用SS-31后阳性率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OS荧光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荧光强度上升,而SS-31组荧光强度较模型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粒体膜电位检测: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红色荧光强度显著下降,SS-31干预后,红色荧光强度显著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TP检测:模型组ATP水平低于对照组,SS-31组高于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模型组P53,P21及Acetyl-p53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增加(P<0.05),而SS-31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Sirt1蛋白表达水平较空白组降低(P<0.05),而SS-31组较模型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S-31能够通过改善线粒体功能延缓HEK293T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7.
圈养马麝发情交配后期的日活动格局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2001年1月,对46只圈养马麝进行了行为取样,记录了四种行为状态,站立及运动,摄食,反刍,静卧。区分性别和年龄组,比较各组在发情后期的活动格局。在发情末期,马麝呈现多高峰的日活动节律,清晨的活动高峰不明显,故而包含于持续时间极长(07:00-14:30时)的上午活动高峰,另具黄昏(16:30-18:00)时和午夜(21:00-00:30时)活动高峰。发情后期,马麝的活动节律主要受圈养条件,气温和生理状态的影响,摄食高峰的初次出现与喂饲时间有关,在喂锔前后发生反刍高峰,这是对饲料限量投放的一种适应;为适应冬季夜间的低气温,马麝在夜间趋向于静卧,而在较暖的昼间活动,以减少热量消耗,马麝雌体的发情交配状态影响其活动性,已交配受孕的雌体活动性降低。雄体的活动格局也受年龄和近期交配经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