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气囊小肠镜(SBE)与胶囊内镜(CE)对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OGffi)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将在我院治疗的100例OGIB患者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分为SBE组和CE组各50例。对两组的病灶检出率病因诊断率以及安全性进行比较。结果SBE组病因诊断率为78.0%;CE组病因诊断率为60.0%,两组病因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E组病灶检出率为80.0%(40/50),CE组病灶检出率为86.0%(43/50),两组病灶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BE组患者检查较顺利,CE组胶囊滞留率为4.0%。所有患者检查后均未出现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息肉及粘膜糜烂渍疡病变的OGIB患者在SBE与CE检查方法中较为常见,CE病灶检出率与SBE相当,两种检查方法均较可靠,CE检查更为方便。 相似文献
2.
3.
λgtlSfi┐Not作载体构建兔输卵管上皮细胞表达型cDNA文库刘传聚沈虹顾正吕吉宁左嘉客(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兔输卵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的某些蛋白组份具克服小鼠早胚发育阻断的功能〔1,2〕.利用“功能缺失”分析从... 相似文献
4.
5.
目的:研究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观察组给予内镜下穿孔修补术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的手术切除治疗。观察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等围手术期指标;检测两组手术前和手术后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和γ-谷氨酰转移酶等肝功能指标;观察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术后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住院时间和术后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的肝功能指标AST、ALT、γ-GT水平均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肝功能水平的下降幅度比对照组更为明显(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88%(2/4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83%(11/41)(P0.05);观察组的平均生存时间和1年生存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镜下穿孔修补术对肝硬化合并消化道穿孔患者手术创伤小,可促进肝功能的恢复,且术后并发症少,从而可改善患者的远期生存情况。 相似文献
6.
用于识别心电图的BP网络系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BP神经网络算法和心电图(ECG)识别的原理,作者系统地探讨了BP网络用于心电图识别的方法并设计了一个用BP网络识别三种类型(ECG)一正常、下壁心肌心梗塞和前间壁心肌梗搴系统。实验结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克服早胚发育阻断的兔输卵管因子“DPF-1”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兔64 kDa输卵管蛋白(DPF-1)具克服小鼠早胚发育阻断的作用。进一步分析的结果表明DPF-1的等电点介于7.2-8.1;其合成与分泌对雌激素或孕激素无明显依赖性,能穿越透明带,紧密附着在早胚细胞膜周围。借助于Western blotting分析法,发现DPF-1的分布具组织专一性,仅存在于输卵管,而新西兰白兔子宫、卵巢、肝脏、心脏、肺、脾脏、骨骼肌、小肠和脑等组织中皆未发现;在所检测的小鼠和金黄田鼠输卵管中,也显示出DPF-1相关分子,小鼠的为71 kDa和32 kDa输卵管蛋白,金黄田鼠的为68 kDa和49 kDa输卵管蛋白。值得注意的是,以DPF-1主动免疫的雌性小鼠,经交配,输卵管中的44.8%早胚发育遭阻断,提示DPF-1在克服早胚发育阻断并实现由母型向合子型基因调控过渡的过程中可能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9.
哺乳动物输卵管为配子的最终成熟、配子的运输、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适宜的环境。可以推测: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某些蛋白参与了这些过程。有证据表明: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分泌因子与克服发育阻断作用的现象“相关”。而且,这些因子在功能上无种属专一性。我们刚进一步表现:输卵管因子能克服早期胚胎发育阻断。通过纯化兔输卵管上皮细胞分泌蛋白,制备针对各种不同蛋白组份的多抗血清,进行抗体封闭实验。结果表明:抗64kD输卵管蛋白(DPF-1)多抗血清能完全阻断体外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阻断率达100%。另外,鼠DPF-1抗血清的用量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断率呈一定的剂量效就关系。In vivo抗生育实验,即通过主动免疫雌性小鼠,亦证实DPF-1具有克服早期胚胎发育阻断的作用。尺经免疫的雌性小鼠,怀孕后检查发现,近半数的早期胚肥发育均遭阻断,这就进一步表明了DPF-1在克服早期胚胎发育阻断并实现由母型向合子型调控过渡过程中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DPF-1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行为,本文对DPF-1进行了初步纯化,并制备了DPF-1单抗。选择、性、雌性新西兰白兔经自然发情、交配后,17小时处死。取出输卵管上皮细胞、洗涤,于CB741-A(鞠血清、无蛋白、无次黄嘌呤培养液)中培养48小时后收集培养液,离心,取上清液(即为条件培养液)。调pH,酒精沉淀。离心,将收集的蛋白作10%SDS-PAGE分离,KCL负染后,切取64kD蛋白(DPF-1)条带。以此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按常规方法合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瘤细胞,经过ELISA初步筛选和Westernblotting再次筛选,最终获两株小鼠抗DPF0-1单抗,并对它们进行了鉴定(Table1)。两种抗体均为IgM类型;专一识别DPF-1条带;接种于BALB/C小鼠腹腔之后,腹水滴度均达1:1,000,000。经Western blotting分析发现:DPF0-1具有组织特异性而没有种属特异性。在所检测的新西兰白免中,DPF-1仅存在于输卵管中,而肾脏、卵巢、大脑、心脏、骨骼肌、子宫、脾脏、肝脏和小肠等组织中均未发现(Fig.1);在所检测的小鼠和金黄田鼠输卵管中,也显示含有DPF-1相关分子,小鼠有7kD和32kD两种,金黄田鼠有49kD和68kD两种(Fig.2)。我们试将DPF-1单抗初步应用于检测方面。结果表明:亲和力、灵魂度、重复性和专一性方面均令人满意。DPF-1单抗的制备对DPF-1的分离纯化和研究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哺乳动物输卵管为配子的最终成熟、配子的运输、受精及早期胚胎发育提供了一个独特的、适宜的环境。可以推测: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分泌的某些蛋白参与了这些过程。有证据表明: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分泌因子与克服发育阻断作用的现象“相关”。而且,这些因子在功能上无种属专一性。我们则进一步发现:输卵管因子能克服早期胚胎发育阻断。通过纯化兔输卵管上皮细胞分泌蛋白,制备针对各种不同蛋白组份的多抗血清。进行抗体封闭实验。结果表明:抗64kD输卵管蛋白(DPF-1)多抗血清能完全阻断体外早期胚胎的正常发育,阻断率达100%。另外,鼠DPF-1抗血清的用量与小鼠早期胚胎体外发育阻断率呈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Invivo抗生育实验,即通过主动免疫雌性小鼠,亦证实DPF-1具有克服早期胚胎发育阻断的作用。凡经免疫的雌性小鼠,怀孕后检查发现,近半数的早期胚胎发育均遭阻断,这就进一步表明了DPF-1在克服早期胚胎发育阻断并实现由母型向合子型调控过渡过程中的作用。为了深入研究DPF-1的理化特性和生物学行为,本文对DPF-1进行了初步纯化,并制备了DPF-1单抗。选择健康、性成熟、雌性新西兰白兔经自然发情、交配后,17小时处死。取出输卵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