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47篇 |
专业分类
17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10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8篇 |
2020年 | 6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7篇 |
2016年 | 5篇 |
2015年 | 7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6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5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2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88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6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人工饲养条件下实验恒河猴肺脏病理改变,探讨实验猴呼吸系统疾病分布规律和病理改变特点,丰富实验猴自发病变基本研究资料。方法对1998~2008年云南地区饲养的自然死亡的155只恒河猴(年龄2~20岁)的肺脏进行病理检查,按年龄分为幼年组、成年组、老年组,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实验猴肺脏主要病变有大叶性肺炎、支气管肺炎、间质性肺炎、肺气肿、支气管扩张症、胸膜炎、肺肉芽肿性炎等12种,出现率最高的为支气管肺炎(18.71%)和大叶性肺炎(16.74%)。恒河猴肺脏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均有发生,老年猴组肺脏病变发生率最高,疾病类型和发生率在不同年组中分布不相同,统计学分析显示:支气管炎病变成年组发病率明显高于幼年组;肺气肿病变老年组明显高于成年组和幼年组,(P〈0.05)。结论人工饲养条件下死亡实验猴肺脏病变检出率较高,实验猴肺脏病变在不同年龄阶段存在差异,实验猴肺脏病理改变结果丰富了实验猴的基本研究资料,对实验猴的质量控制和相关动物实验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对80例年龄大于65岁的脑梗死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查作回顾性分析。结果69例(86.25%)患者颈动脉有不同程度的粥样斑块形成,这些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其中多发性软斑是脑梗死的主要栓子来源。结论颈动脉超声检查对了解脑梗死的病情、评价预后,指导治疗及疗效观察均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卵孢金孢藻(Chrysosporum ovalisporum(Forti)Zapomelováet al.)是一种在欧洲地中海地区和澳大利亚较常见的水华蓝藻,但我国目前还未有该物种分布的报道。本文对采自上海市滴水湖中的藻种进行分离培养,获得了一株纯化藻株CFWA01007,经光学显微镜观察,初步判定其为卵孢金孢藻,对其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测定了其16S rRNA基因序列,结果与来自欧洲和北美的Chrysosporum ovalisporum(Forti)Zapomelováet al.相似度极高,故判断其即为卵孢金孢藻,这是该种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对该种的分类学和生态学特征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牛胰多肽(bovinepancreaticpolypeptide,BPP)是胰脏分泌的一种含有36个氨基酸的多肽[1],BPP能预防和治疗由胆酸盐诱发的大鼠急性胰腺炎,具有细胞保护作用。本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圆二色谱(CD),对BPP在水溶液中的二级结构进行了研究。两种方法的分析结果互相补充,进一步确定了BPP在溶液状态的二级结构。本研究为进一步探讨BPP抑制膜融合的机理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6.
7.
百合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的克隆与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东方百合“索邦”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将得到的目的片段克隆至pGEM-T easy载体后进行测序.结果表明,目的序列全长1 307 bp,经BLA ST分析,与鸢尾、玉米、水稻等植物的查尔酮合成酶(CHS)基因核苷酸同源性在70%以上;与已经克隆的CHS cDNA序列相比,CHS DNA序列中包含2个外显子和1个内含子,内含子全长82 bp,符合TG-AG特征.将得到的序列提交G enB ank,序列号为DQ 471951. 相似文献
8.
结核休眠菌是残存于人体巨噬细胞内处于代谢静止期的极微量结核分枝杆菌(MTB),了解其生物学特性和相关作用机制对MTB潜伏感染新靶点药物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巨噬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清除胞内感染的MTB的首要屏障。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自噬途径清除MTB,而处于休眠状态的MTB可以逃避巨噬细胞的杀伤而持续存在。此外,目前有关休眠菌如何逃逸巨噬细胞自噬的具体机制也并不十分明确,本文则对休眠菌及其与巨噬细胞自噬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nonsense-mediated mRNA decay,NMD)作为细胞内的一种重要的mRNA质量监控机制,可以降解含有提前终止密码子(premature termination codon,PTC)的异常转录本,从而避免截短蛋白质对细胞的毒害,但其详细的分子机制有待进一步阐释。蓝氏贾第虫(Giardia lamblia)作为一种寄生性单细胞原生动物,进化地位特殊,对其NMD途径的研究有利于阐明基因表达调控的分子和进化机制。本研究通过酵母双杂交及体外pull-down实验分析了贾第虫NMD途径因子上游移码蛋白1(Giardia lamblia up-frameshift 1,GlUPF1)、贾第虫RNA结合蛋白(Giardia lamblia HRP1, GlHRP1)、贾第虫核糖核酸外切酶(Giardia lamblia Ski7p,GlSki7p、Giardia lamblia XRN1,GlXRN1)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表明,GlUPF1全长与GlHRP1、GlXRN1(1~500 aa)、GlSki7p间均可发生相互作用。而且GlUPF1的CH结构域和C端结构域分别与GlHRP1、GlXRN1(1~500 aa)、GlSki7p相互作用。说明GlUPF1在贾第虫NMD途径中作为招募平台,在无义mRNA识别和降解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此,结合本实验室之前的研究结果,我们提出原生动物贾第虫的NMD途径:在提前终止密码子处SURF(SMG1-UPF1-eRF1-eRF3)复合物形成后,GlUPF1被磷脂酰肌醇3-激酶(suppressor with morphogenetic effect on genitalia 1,SMG1)磷酸化修饰, NMD途径激活,随后GlUPF1与HRP1相互作用,将转录本标记为NMD底物;GlUPF1进而招募下游贾第虫5′-3′核糖核酸降解酶GlXRN1、贾第虫3′-5′ 核糖核酸降解因子GlSki7p,最终降解靶标mRNA。 相似文献
10.
应用复合PCR及基因扫描技术, 对云南白族、傣族、彝族人群X染色体3个STR基因座DXS6804、DXS6799、DXS7132的遗传多态性进行研究。白族89个样本中共检出18个等位基因, 38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200~0.6400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256~0.3333之间; 傣族100个样本中共检出17个等位基因, 24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135~0.7500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385~0.5769之间; 彝族88个样本中共检出20个等位基因, 35个基因型, 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在0.0125~0.5875之间, 基因型频率分布在0.0250~0.3500之间。群体遗传多态性指标及法医学应用指标统计结果显示, 3个基因座在云南3个少数民族人群中均具有高度多态性。聚类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分析发现, 彝族、白族、傣族与藏族之间的遗传关系较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