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1.探讨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胶质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2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疾病的治疗和长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从2011年8月到2012年9月的31例病人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病理确诊的WHOⅠ级星形细胞瘤2例,WHOⅠ-Ⅱ级的星形细胞瘤的4例,WHOⅡ级的星形细胞瘤12例,WHOⅡ级少突胶质细胞瘤的7例,WHOⅡ-Ⅲ的星形细胞瘤4例,仅有胶质细胞增生的2例。结论:1以癫痫为首发症状的低级别胶质瘤应诊断明确,注意鉴别诊断。2早期显微手术治疗控制癫痫症状效果较好。3术后给予抗癫痫药物可预防和较少再发作。4根据手术部位,尽可能的全切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鞍区及鼻咽部者9例,位于中颅窝者5例,位于后颅窝者8例,混合型4例。手术入路:额颞入路一翼点开颅9例,鼻内镜下经蝶入路5例,颞下、颞枕及扩大中颅窝入路8例,4例未手术行放射治疗。结果:肿瘤全切8例,大部及次全切14例,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其中2例死亡,余者颅神经损伤及肢体症状均有改善。结论:脊索瘤无典型临床表现,现多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得以诊断,少数位于特殊位置者需与垂体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鞘瘤等鉴别;肿瘤全切较为困难,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放疗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底脊索瘤的CT、MRI表现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6例脊索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鞍区及鼻咽部者9例,位于中颅窝者5例,位于后颅窝者8例,混合型4例。手术入路:额颞入路-翼点开颅9例,鼻内镜下经蝶入路5例,颞下、颞枕及扩大中颅窝入路8例,4例未手术行放射治疗。结果:肿瘤全切8例,大部及次全切14例,围手术期未见死亡病例。25例患者获得随访;3例于术后1年内复发,其中2例死亡,余者颅神经损伤及肢体症状均有改善。结论:脊索瘤无典型临床表现,现多可通过术前影像学检查得以诊断,少数位于特殊位置者需与垂体瘤,颅咽管瘤,三叉神经鞘瘤等鉴别;肿瘤全切较为困难,根据需要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可明显提高手术效果;放疗可作为术后辅助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显微手术治疗后交通动脉瘤的手术时机,避免术后脑积水的手段及双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处理方法。方法:采用翼点入路,早期显微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41例,两例双侧后交通动脉瘤患者成功采用一侧翼点入路夹闭双侧动脉瘤。结果:本组41例动脉瘤均顺利夹闭,28例患者术前存在动眼神经麻痹,27例术后症状消失或者缓解,1例未有明显改善。41例患者均行终板造瘘,术后出现脑积水患者1例。无死亡病例。随访1~10月无动脉瘤残留及复发。结论:早期手术夹闭后交通动脉瘤有利于动眼神经麻痹的恢复,术中行终板造瘘可降低术后脑积水的发生,对侧后交通动脉瘤的指向、位置及后交通动脉与颈内动脉的解剖关系是影响一侧入路夹闭双侧后交通动脉瘤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