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生物成因的构造在环境解释中的应用──遗迹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系统介绍了有关应用遗迹化石的生态分类、特征的遗迹化石、遗迹相和阶层分析来进行环境分析的几种思路以及生物成因构造对沉积速率、含氧量、能量级别、底质和含盐度等环境指标的解释,并提出运用生物成因的构造来解释环境时值得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上二叠统长兴组顶部出现的群体珊瑚Waagenophyllum sp.是我国所发现的最晚的古生代群体四射珊瑚之一,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底部微生物岩直接覆盖在它上面,二叠系-三叠系界线成为这两种不同的生物沉积的分界线,它们各自具有一个独特而复杂的生态系统,二者之间为突变关系。在珊瑚层生态系统中的群体四射珊瑚及重要成员真核藻类如裸海松藻、假蠕孔藻等在微生物岩生态系统中完全消失,后者以底栖微生物群落为主,共生生物组合面貌与珊瑚层中的生物组合面貌截然不同,微生物岩生态系的生物个体小型化也是主要变化之一。 相似文献
3.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遗迹相与层序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黔南独山下、中泥盆统含丰富的遗迹化石,分别归属为Scoyenia,Glosifungites,Skolithos,Cruziana,Zoophycos等5个遗迹相。通过遗迹化石和层序地层学的研究,下、中泥盆统可识别出17个三级层序。遗迹化石在剖面上有规律地产出与海平面的升降密切相关。海侵向陆地快速推进,在贫氧条件下沉积的屯上组之下的沉积间断面可作为独山地区下、中泥盆统的界线,而中、上泥盆统的界线则置于贺家寨组第一饥饿层(黑色钙质页岩)之上。独山抬升所代表的地壳运动在华南地区较为普遍,可与全球性的P.varcus带早、中期海平面迅速下降相对比。 相似文献
4.
二叠纪末海洋生态环境的恶化导致海洋底栖生物的大灭绝及早三叠世蓝细菌的爆发,有关这一时期我国华南蓝细菌化石的报道主要来自早三叠世早期的微生物岩。四川江油渔洞子剖面下三叠统飞仙关组下部巨鲕灰岩中首次发现有丰富的疑似蓝细菌,在种类和结构上与以往所报道的蓝细菌有着明显区别。疑似蓝细菌在巨鲕内和围岩中的富集,表明巨鲕灰岩的成因与疑似蓝细菌的活动有关,与飞仙关组底部微生物岩在成因上有着密切联系,显示早三叠世早期在这一地区发生了疑似蓝细菌的双幕式爆发,同时,暗示着这一地区二叠纪-三叠纪之交至少发生了两次海洋环境恶化及动物灭绝事件。疑似蓝细菌的爆发性生长,对于海洋生态环境的修复和海洋含氧条件的改善,进而为早三叠世末、中三叠世的生物全面复苏、辐射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藏南部岗巴地区白垩纪中期钙质超微化石带和Cenomanian-Turonian界线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国西藏南部海相白垩系含有较丰富的钙质超微化石。文中着重研究岗巴地区两个剖面 (即剖面A ,B)Albian Santonian钙质超微化石的分布。根据标志种的存在 ,识别出 5个初现面事件 ,相应地建立 6个钙质超微化石带 ,自下至上是Prediscosphaeracretacea带 ,Eiffellithusturriseiffeli带 ,Lithraphiditesacutum带 ,Gartneragoobliquum带 ,Quadrumgartneri带 ,Lucianorhabduscayeuxii带。同时 ,通过洲际对比 ,建议以G .obliquum初现面作为划分本区Cenomanian和Turonian界线的标志。此外 ,Q .gartneri带和I .cayeuxii带之间缺失多个化石带 ,据此推测Turonian至Santonian期间本区可能存在沉积间断。 相似文献
6.
广西横县六景民塘组Treptichnus的发现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详细描述了广百横县六景民塘组的Treptichnuspollardi遗迹化石的特点,根据T.pollar-di产出层位的地质背景、宿主灰岩的碳酸盐微相特点及其遗迹化石本身特点,对照国外相同遗迹化石的沉积条件,指出六景民塘组的T.pollardi形成于生物礁或生物滩后湖的较深部位,以短期的、周期性的风暴作用和以悬浮的粘土和泥晶碳酸盐的缓慢沉积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7.
8.
9.
文中详细描述四川广安谢家槽剖面早三叠世地层中17个遗迹化石属,它们是:Arenicolites,Bifungites,Chondrites,Didymaulichnus,Isopodichnus,?Monocraterion,Palaeophycus,Phycodes,Planolites,Psammichnites,Skolithos,Taenidium,Teichichnus,Thalassinoides,Treptichnus,Uchirites和星状遗迹化石,它们可归属于Cruziana遗迹相。在风暴沉积中,Skolithos出现在主要的风暴沉积层,而Planolites和Palaeophycus常常出现在风暴序列的消减沉积层中。机会的遗迹化石如Treptichnus富集在纹层状灰岩中,指示一种贫氧的沉积环境。文中还探讨了遗迹化石在地层中的时空分布特点与P/Tr生物大灭绝后早三叠世海洋生物复苏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贵州台江下-中寒武统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与环境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贵州台江凯里组中丰富的、分异度较高的、以原地埋藏为特征的遗迹化石的研究,探讨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的沉积环境和埋藏环境。凯里组遗迹化石群落以节肢动物和软体动物的停息迹、爬行迹和游泳迹占优势,浅层内生爬行觅食潜穴和系统觅食潜穴占有一定的地位,也见有浅的居住滤食性潜穴,属Seilacher的Cruziana遗迹相,为正常浪基面和风暴浪基面之间的浅海软质基底陆棚低能环境,那里盐度正常、光照充足、含氧量充分、水体平静、沉积速率较快。在此环境中,浮游、游泳以及底栖爬行和固着生物类型大量地生长、繁殖和活动,表生遗迹和浅层内生遗迹十分丰富。生物死亡后的腐烂和分解,使得食泥生物大量繁盛。随着沉积物的覆盖和被埋藏生物遗体的分解、腐烂,沉积物内部还原能力逐渐增强,导致分解和腐烂过程终止。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