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芳芳  叶恭银  吴琼  彭予发  陈学新 《昆虫学报》2007,50(10):1070-1076
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稻纵卷叶螟 Cnaphalocrocis medinalis(Guenée)幼虫取食转Bt基因水稻后中肠的组织病理变化。结果表明:稻纵卷叶螟幼虫取食转cry1Ab基因水稻后,中肠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先发生形态变化,随连续取食时间的延长线粒体出现凝聚、内嵴稀疏、空泡化等,在后期还呈凝聚态随突起脱落或沿杯腔边沿单一排列。内质网的变化也很明显,病变过程中伴随着粗糙内质网的肿胀、核糖体脱落,粗糙内质网增多等现象。细胞核的变化较小,在处理后期出现细胞核拉长、核仁聚集等变化。组织病变程度不一,有的细胞在病变早期就出现了空泡化。  相似文献   
2.
采取线路调查法,对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区珍稀濒危植物的种数、习性、分布特征及濒危状况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该区域共有珍稀濒危植物67种,隶属31科40属,其中,蕨类植物1科1属1种,裸子植物2科2属13种,被子植物28科37属53种;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有25科32属48种,单子叶植物有3科5属5种。景天科(Crassulaceae)的红景天属(Rhodiola Linn.)和麻黄科(Ephedraceae)的麻黄属(Ephedra Tourn ex Linn.)种类均较多(10种以上)。从习性看,多年生草本和灌木种类较丰富(分别为31和26种),乔木、寄生植物和一年生草本种类依次有7、2和1种。从垂直分布看,该区域珍稀濒危植物的海拔分布范围为1 500~5 600 m,种数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后减的趋势;从水平分布看,以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叶城县为中心向北或向东,珍稀濒危植物种类渐少;集中分布区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和叶城县西南山区海拔2 000~4 500 m的中山带、亚高山带和高山带。在这些珍稀濒危植物中,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Ⅱ(2013版)收录的种类仅小斑叶兰[Goodyera repens(L.)R.Br.]1种;属于《中国植物红皮书》收录的种类有裸果木(Gymnocarpos przewalskii Maxim.)和胡杨(Populus euphratica Oliv.);属于《中国物种红色名录》收录的种类有46种,包括极危种2种、濒危种5种、易危种8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收录的种类有裸果木和昆仑方枝柏(Sabina centrasiatica Kom.);属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收录的种类有43种,其中,新疆Ⅰ级、Ⅱ级和Ⅲ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分别有31、10和2种。总体上看,塔里木盆地西南山区的珍稀濒危植物种类较为丰富,但由于生境和气候恶劣,加之部分种类的种群规模减小并具有间断分布的特点,这些种类面临较高的灭绝风险。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扩大自然保护区范围、增加保护强度、优先保护受威胁种类及注重孑遗种的科学研究等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化纤厂土样中分离得到菌株AC-4,碱性纤维素酶活力达0.602 IU/mL。通过分析菌株形态学特性、培养特征及16S rDNA序列,确定该菌株为短小芽孢杆菌。对该菌所产碱性纤维素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测定,确定其最适作用pH为9.5,最适作用温度为50℃。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蜱媒传染病感染状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吉林省集安、辽宁省宽甸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7种蜱媒病原体Ig G抗体检测,检测鼠血清75份,斑点热立克次体、粒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伯氏疏螺旋体、蜱媒脑炎病毒、新布尼亚病毒、土拉弗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8.00%、14.67%、4.00%、1.33%、6.67%、1.33%,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χ2=19.83,P=0.003)。不同鼠种对7种蜱媒病原体抗体检出阳性率各不相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份野鼠标本中,复合感染率为8%。调查地区野鼠中7种蜱媒病原体感染比较普遍,以斑点热立克次体和查菲埃立克体阳性率为高。  相似文献   
5.
昆虫抗杆状病毒活性物质的诱导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琼  洪华珠 《病毒学报》2003,19(2):164-168
用BmNPV感染家蚕3龄幼虫,取其血淋巴经(NH4)2SO4分级沉淀,得到病毒抑制因子(viral iinhibitory factor,VIF)粗制样品Ⅰ和Ⅱ。通过TCID 50测定检测其抗病毒活性,结果VIF样品Ⅰ和样品Ⅱ均表现出抗病毒活性。将样品Ⅰ、Ⅱ经DEAE—SepharoseFF柱初步纯化,测得主要活性峰分别为峰c1,峰b2。对样品Ⅰ、Ⅱ进行SDS-PAGE电泳分析表明,样品Ⅰ比其对照样品多出4条带,它们的分子量分别为:83.7kD、65.2kD、43.0kD、32.8kD;而粗VIF样品Ⅱ比其对照样品多出一个组份,并且有3个组份表达量增多,多出的组份分子量为36.0kD。对灭活指数最高的峰b2作进一步电泳分析,证明存在5条带,其中有一条带可能是对应于样品Ⅱ上多出的那个组份。基于此初步证明,感染BmNPN的家蚕的免疫血淋巴中产生了抗病毒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6.
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H5N1病毒感染BALB/c的小鼠模型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探讨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CD4+T、CD8+T等细胞免疫变化。[结果]感染H5N1病毒的小鼠血液中CD3+T、CD4+T、CD8+T细胞数量下降(P<0.05),脾脏中T细胞数量下降的趋势与血液相同,CD4+T/CD8+T的比例上升,只是两者的时间有所差别。[结论]说明病毒对细胞免疫T细胞数量影响较大,而且CD8+T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反应了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并且彼此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7.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总被引:80,自引:2,他引:80  
吴琼  王如松  李宏卿  徐晓波 《生态学报》2005,25(8):2090-2095
生态城市是依据生态学原理提出的一类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的城市。目前生态城市理论研究主要应用在城市的规划、设计和管理上。生态城市建设的评价是衡量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成效的主要依据。在对生态城市理论和内涵详细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专家咨询的定性和定量信息构建了扬州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了城市复合生态系统中社会、经济、自然3个子系统,反映生态城市的内涵和衡量生态城市各子系统的状态、动态和实力。为对各级指标进行综合,提出了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生态城市在各个规划时段的建设成效。评价结果表明,扬州生态城市的综合发展能力市在2005规划年将达到0.44,在2010规划年将达到0.64,在2020规划年将达到0.85。评价方法简单直观,代数计算结果考虑了各级指标临界值对综合指标的放大和紧缩效应,反映了整体大于或者小于部分之和的系统整合原理。  相似文献   
8.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是一种超灵敏的生化分析技术,已经被广泛运用于细胞、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分子的检测,在生物医学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应用潜力。近年来,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应用于遗传物质DNA的精准检测,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本文简要叙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DNA检测中的优势,主要介绍了非标记的DNA-SERS检测应用进展,其中包括本项目组的相关工作。研究表明,非标记DNA-SERS技术有望成为一种快速、准确的临床诊断方式。  相似文献   
9.
优生优育是我们重要的国策。自二胎政策颁布以来,高龄产妇数量呈现明显上升的趋势,先天性畸形儿的发生几率变大。传统的产前检测方法存在较高流产风险、灵敏度低、耗时等问题,探寻一种无损快捷、经济灵敏的产前检测方法至关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常见的胎儿出生缺陷及当前临床常见的产前检测方法的优缺点,重点综述了光谱技术的特点及其在产前检测中的应用。其中包括光谱核型、实时荧光定量PCR、SNP等位基因位点分析等利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和拉曼光谱在产前检测中的应用情况。特别阐述了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在生物检测中的优势,最后总结并展望了SERS光谱在产前检测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亚单位疫苗、DNA重组疫苗、合成肽疫苗等新型疫苗不断涌现,这些疫苗纯度高、特异性强。但其分子小,免疫原性较差,难以诱导机体产生有效的免疫应答,需添加佐剂来增强其免疫原性或增强宿主对抗原的保护性应答。免疫学的研究阐明了固有免疫如何调节适应性免疫。随着固有免疫学的发展和生化技术的提高,开发特异性更强、生物安全性更高的免疫佐剂越来越受到重视。对佐剂的分类、作用机理,固有免疫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并就未来发展趋势提出自己的观点,为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制高效、低毒的免疫佐剂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