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边缘效应是生态学中最常见的一种现象,也是景观生态学理论探讨的热点之一。豆荚螟Etiella zinckenella是苦豆子种子的主要害虫。本实验以宁夏灵武市中东部的沙化区为实验样地,选择了一半径约为30 m的圆形斑块,按同心圆由中心向外每隔5 m从8个方位调查了苦豆子种子害虫的空间分布格局,分析了苦豆子种子害虫数量及其对豆荚、豆粒的危害率由斑块中心到边缘不同圈层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从斑块中心到边缘,苦豆子平均豆荚长度(51.16~53.88 mm,P0.05)、豆粒数(3.72~4.45粒/荚,P0.05)均无显著差异;豆荚螟数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0.2602→0.7328个/荚,R~(2 )=0.9008),受边缘效应影响差异显著(P0.05),具有明显的边缘正效应,主要沿东南-西北方向呈梭形分布。不同方位的总豆荚、豆粒危害率差异显著(P0.05),由中心向边缘总豆荚受害率(21.11%→53.29%)、总豆粒受害率(22.91%→36.34%)也呈渐增趋势,具有明显的边缘正效应。在东南方向上豆荚、豆粒的危害率(63.83%,41.82%)最高,其次是西北方向(47.87%,30.30%),东北方向最低(23.27%,16.24%)。 相似文献
2.
苦豆子是一种典型的防风固沙先锋植物, 其生长分布呈典型的斑块化格局。于2017年6月至9月在宁夏灵武市宁东镇刘家寨地区选取了LJZ2017A(01—08斑块)和LJZ2017B(01—06斑块)两个样地共14个苦豆子植物斑块, 调查了各斑块内苦豆子种子害虫(豆荚螟)的种群数量及其危害率。结果表明: 在LJZ2017A样地斑块面积平均为1457.79 m2, 种子害虫数量平均为0.69只每荚, 密度为0.65只•m-2; 在LJZ2017B样地斑块面积平均为949.87 m2, 种子害虫数量平均1.46只每荚, 密度为1.30只•m-2。种子害虫对豆粒的危害率在LJZ2017B样地为49.91%, 明显高于LJZ2017A样地的24.50%。种子害虫密度与斑块面积的逐步回归分析显示随着斑块面积的增大而呈显著下降趋势(F =16.58, P = 0.0015, R=0.7617), 对豆粒的危害率随着生境破碎化程度增加呈增加趋势(F =7.45, P =0.0183, R=0.6189)。 相似文献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