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80篇
  19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1) 以在世系間完全隔离,且在没有选擇、突变、与迁移的理想情况为依据,探討了伴性基因頻率随世代而变化的随机漂移过程。确认其为Markov鏈。(2) 立出了这个鏈的轉移概率矩陣。由于_(0,0)与Z_(2n,n)是两个吸收态,使矩陣左上与右下两角的概率为一。(3) 解出了最終固定于以上两吸收态的概率,它們取决于初始世代的两性基因頻数,固定于状态Z_(2n,n)的概率为(i_0+j_0)/3n,固定于Z_(0,0)的为1—(i_0+j_0)/3n。(4) 推导出了各世代两性基因頻率的二維概率密度以及边緣概率密度之間的递推关系。(5) 从矩母函数推导出各世代两性伴性基因頻率的平均数間的递推关系,与确定性模型的結果完全相一致。(6) 推导出了在各世代中世系間雌雄群体的方差与协方差,以及在世系內雌雄群体的方差老甸g方差随世代t而增,逐漸达于一个极限;世系內方差則在t_1以后随世代t而减,逐漸达于零。这与生物遺傳的实际規律相符:在小群体間因隔离而引起的分散性随世代而增,而在小群体內的相象性(純合体的增加)則随世系而减。(7) 从以上模型推得的理論結果,作了一些数字的計算,获得了驗証。(8) 进行了一个以果蝇为材料的实驗,在所得实驗結果与理論結果之間存在着良好的吻合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脊髓灰质炎I型野毒株的PCR—RFLP法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礼璧  原稔 《病毒学报》1994,10(2):145-153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胚泡着床期间的变化,以及与胚泡表面阶段特异性Le^y抗原出现的关系,应用对Le^y寡糖特的AH-6单抗为探针,通过SDS-PAGE和Westernblot免疫酶标染色,观察了小鼠子宫内膜Le^y糖蛋白在着床期的动态变化和分布特点,结果表明:(1)未孕及着床前后的小鼠子宫内膜均含Le^y糖蛋白Mr50~200kD,未孕内膜的含量明显高于着床期间的样品;(2)在着床日(D  相似文献   
4.
水杨酸对黄瓜叶片抗氧化剂酶系的调节作用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分析了水杨酸(SA)对黄瓜(CucumissativusL.)叶片抗氧化剂酶系活性及活性氧水平的调节作用。不同浓度的SA(0.5mmol/L、1mmol/L、2.5mmol/L、5mmol/L)均能显著地提高被处理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而且还能诱导同株的非处理叶片中SOD和POD活性增加。用1mmol/LSA处理第一片真叶,在处理后6~72h,POD活性增加了22%~67%,同株非处理的第二片真叶POD活性增加了14%~86%,但是,在SA处理后3h之前以及处理96h之后,POD活性没有变化。SA能够显著降低超氧物阴离子含量和提高过氧化氢水平,但它对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抑制作用很弱,表明SA提高体内过氧化氢含量的原因主要是通过提高SOD活性而不是抑制CAT活性。同工酶分析表明,SA不能诱导新的SOD同工酶,但可以诱导新的POD同工酶。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PEG模拟水分亏缺对春小麦红芒麦和绵阳11号胚芽伸长过程中生长、膨压、渗透势、水势和渗透调节能力与ATP含量、能荷变化及能量代谢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降低能荷,改变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的比率,使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增加了幼苗的吸水能力,从而使其在一定的ATP能量水平上维持缓慢生长;抗旱品种红芒麦在水分亏缺下成苗速率较快,能保持一定的ATP能量水平和能荷值,渗透调节和吸水能力都比较强。  相似文献   
6.
揭示玉米(Zea mays)和花生(Arachis hypogaea)间作提高花生对弱光利用能力的光合特点及磷(P)肥效应, 对阐明间作花生适应弱光的光合机理和提高间作花生的产量具有重要意义。该试验于2011-2012年在河南科技大学试验农场分析了间作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与构成、光响应曲线和CO2响应曲线特点和荧光参数。结果表明: 与单作花生相比, 施P与不施P条件下玉米和花生间作显著(p < 0.01)提高了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b含量, 降低了叶绿素a/b, 显著提高了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光化学猝灭系数(qP)、表观量子效率(AQY)和弱光时的光合速率, 显著降低了气孔导度、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羧化速率(Vcmax)、电子传递速率(Jmax)和磷酸丙糖利用速率(TPU); 与不施P相比, 施P有利于提高间作花生功能叶的叶绿素含量, 显著提高了ΦPSIIqPVcmaxJmaxTPU, 说明间作花生通过提高功能叶的叶绿素b含量, 改变叶绿素构成, 提高了光系统II的Fv/FmΦPSIIqP, 增强了对光能的捕获和转化能力, 提高了对弱光的利用能力, 而并非提高了对CO2的羧化固定能力; 施P有利于提高间作花生对弱光的利用能力和产量, 土地当量比提高了6.2%-9.3%。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发生冠脉血管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方法:从2013年在我院诊断为ACS且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患者中随机筛选出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其基线及临床资料,回顾其造影图像,计算SYNTAX积分,根据是否存在完全闭塞病变分组,分析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影响因素。结果:与不完全闭塞病变组相比,完全闭塞病变组吸烟(61.1%,P=0.041)、糖尿病(35.2%,P=0.025)、高脂血症(55.6%,P=0.033)发生率高,入院静息心率(77.07±11.99,P=0.023)高,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水平(8.69±9.46,P0.001)显著升高,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50.39±8.36,P=0.001)显著降低。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43)、急性心梗(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的发生(P=0.003)、LVEF(P=0.002)、NLR(P=0.002)、脂蛋白(a)(P=0.039)、SYNTAX积分(P=0.002)和完全闭塞病变独立正相关。结论:ACS患者发生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与年龄、静息心率、吸烟史、高脂血症相关,与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左室功能下降密切相关。NLR作为新型炎症标志之一,可预测ACS患者完全闭塞病变。  相似文献   
9.
食用调和油中花生油含量的近红外光谱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偏最小二乘法(PLS)等方法建立了食用调和油中花生油含量定量分析的近红外光谱定标模型。采集食用调和油样品在4 000 cm-1~10 000 cm-1范围内的近红外漫反射光谱,光谱经一阶导数处理后,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样品中花生油含量的定标模型,并用Leave-one-out内部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验证。模型相关系数为0.99961,校正均方根RMSEC为0.830%。比较不同光谱预处理方法对定标模型的影响,结果表明一阶导数Corr.coeff最好。采用不同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建立的定标模型中以偏最小二乘回归法最理想。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比较不同浓度石灰氮对连作黄瓜田土壤环境的作用效果,通过2年温室定位试验,在黄瓜秸秆还田的基础上以不施石灰氮为对照(CK),研究施用\[高浓度石灰氮1350 kg·hm-2(CaCN2 90)、中浓度石灰氮900 kg·hm-2(CaCN2 60)、低浓度石灰氮450 kg·hm-2(CaCN2 30)\]对连作黄瓜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SMBC)、微生物生物量氮(SMBN)及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其他处理相比,CaCN2 90显著降低苗期0~10 cm 土层SMBC,但增加了初瓜期后0~20 cm土层SMBC.施用石灰氮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末瓜期0~20 cm土层SMBC及盛瓜期至末瓜期0~10 cm土层SMBN,但第1年(2012年)不同石灰氮用量间无明显规律,第2年(2013年)盛瓜期后SMBN随着石灰氮施用浓度的增加而升高.施用石灰氮有利于秸秆的腐熟,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且石灰氮浓度越高越有利于秸秆的腐熟.相比对照,施用石灰氮能有效提升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其中脲酶活性随石灰氮浓度的增加升高,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石灰氮浓度的增加而降低,CaCN2 60可有效提高过氧化氢酶活性.相关分析表明:土壤有机质、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与SMBC、SMBN呈极显著正相关,多酚氧化酶活性与SMBC、SMBN呈显著负相关.表明黄瓜秸秆还田后施用石灰氮900 kg·hm-2能够改善温室黄瓜连作田土壤环境,有效减缓温室黄瓜连作障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