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人源抗结肠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及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体外致敏法和EBV转化技术联合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噬菌体呈现型单链抗体库.从中筛选获得阳性克隆,并进行ELISA、免疫组化及测序鉴定.结果得到了库容为4.0×109的初级噬菌体抗体库,全长ScFv(Single-chain Fv)基因的插入率为90%.筛选获得两个克隆对HT-29呈强阳性反应,而与HFF等人正常细胞系呈弱阳性或阴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鉴定表明克隆F12与结肠癌组织和结肠癌旁组织阳性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由上述结果可见构建库容量达4.0×109的全人源抗结肠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是完全可行的,经筛选及鉴定获得了特异性较强的噬菌体克隆,为结肠癌的临床导向诊断和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全人源抗肝癌噬菌体单链抗体库的构建与筛选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体外致敏并用EBV转化肝癌患者的PBMC.用PCR分别扩增VH和VL基因并组成ScFv基因.将ScFv基因与载体fuse5连接后,电击转化大肠杆菌MC1061,构建噬菌体呈现型ScFv库.用人肝癌细胞及人肝细胞对初级噬菌体抗体库进行亲和富集及phage-ELISA筛选.筛选获得的阳性克隆进行ELISA及免疫组化鉴定并测序.结果表明,经EBV转化的4例肝癌患者PBMC,ELISA检测均有抗肝癌抗体产生,经多次PCR,扩增出6种VH(γ、μ)和9种VL(κ、λ)基因,经连接组成54种ScFv基因.将ScFv基因与载体连接后,导入大肠杆菌MC1061,得到库容为1.0×10^8的初级噬菌体抗体库,全长ScFv基因的插入率为80%.用人肝癌细胞系HepG2和人肝细胞系QSG-7701对抗体库进行三轮正负淘选和富集后,从中随机挑取533个克隆进行ELISA筛选,得到179个阳性克隆,阳性率为33.6%.将179个阳性克隆进一步进行其他细胞系的鉴定,发现克隆A82对肝癌细胞系HepG2、人胚肾上皮细胞系HEK293呈强阳性反应,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与人肝细胞癌组织有特异性反应,而不与正常肝组织反应.且A82的相对亲和力为2.4mol/L,解离常数Kd为5.32×10^-9mol/L,显示其亲和力较高.对克隆A82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A82全长742bp,含linker cDNA序列45bp,重链可变区基因与人胚系IgVH3-23有94.3%的同源性,轻链可变区基因与人胚系IgV4-2有94.9%的同源性,V.D.J分别属于VH3-23-D2-21-JH6-linker-V4-2-JL2.由上述结果可见,应用体外抗原致敏方法和EBV转化技术联合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构建了库容量达1×10^8的全人源抗肝癌单链抗体库,通过细胞ELISA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获得的噬菌体抗体克隆A82具有较强的特异性,为肝癌的临床诊断及导向治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在人源单链抗体库中筛选抗人转铁蛋白受体(TfR)单链抗体(scFv)。方法:人源展示型抗体库质粒转染293T细胞,通过第一轮流式细胞分选得到比例为0.2%的阳性细胞,提取质粒并扩增,得到的质粒转染293T细胞作为下一轮筛选所需抗体库;第二轮分选时降低抗原浓度,最后得到2个候选的scFv序列。经序列分析,选择1号单链抗体基因,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构建分泌型表达质粒,转染293E细胞并通过镍亲和层析纯化获得单链抗体蛋白,经Forte Bio Octet进一步测定单链抗体蛋白的亲和力。结果:经过2轮筛选获得了全新的抗TfR单链抗体序列,构建并表达了该单链抗体蛋白,该单链抗体与TfR的亲和力常数为5.57×10-7。结论:从展示型人源scFv抗体库中获得了全新的抗TfR单链抗体,该单链抗体与TfR具有较好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ABCB6,在转染的人黑素瘤细胞系株A375中筛选其稳定表达的细胞株。方法抽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提取总RNA,逆转录获取cDNA序列,加入特异性引物经PCR扩增获得ABCB6cDNA双链,再经过BglII、EcoRI双酶切PCR产物及质粒载体pIRES2-ZsGreen1,酶切产物经回收、T4DNA连接酶连接,产物转化到大肠杆菌DH5α,挑取阳性克隆经菌落PCR鉴定、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以确定构建质粒正确。转染人黑素瘤细胞株A375,G418筛选稳定表达ABCB6的单克隆细胞株,应用荧光显微镜鉴定ABCB6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pIRES2-ZsGreen1-ABCB6质粒经菌落PCR、酶切、测序鉴定正确,经过G418筛选后获得稳定细胞株,在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在A375细胞中的表达。结论表达载体pIRES2-ZsGreen1-ABCB6构建正确,并成功筛选出稳定表达ABCB6的A375细胞株,为进一步研究ABCB6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一个可供抗体CDR(决定簇互补区)进行自由替换、筛选、表达的通用载体,并对其生物学功能进行鉴定.方法:在已构建好的具有Fc段的完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抗体表达栽体基础上,利用PCR介导的定点突变技术,引入2个可供CDR3区进行自由替换的限制性酶切位点,构建出通用表达载体.体外合成人源、鼠源抗乳腺癌Her2抗体的CDR3区,克隆至已构建的通用载体,在毕赤酵母中诱导表达.应用ELISA和Western Blotting技术对亲本抗体和新抗体进行生物学及免疫学分析.结果:PCR、Western Blotting等试验表明具有Her2抗原结合活性的人源和鼠源突变型抗体获得成功表达,通过对表达产物的免疫学及功能学检测证明所表达出的抗体具有抗原中和活性,而且鼠源抗体的活性要稍高于人源抗体.结论:成功构建了可用于功能性抗体筛选和表达的通用载体,对抗体的体外亲和力成熟及抗体的人源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用固相化甲肝抗原,对所构建的噬菌体抗体库进行了3轮淘筛。第3轮淘筛后洗脱下来的噬菌体,较第l轮增加了近100倍。含有抗体重链基因和轻链基因的重组克隆.也由淘筛前的25%增至100%。说明甲肝抗原对抗体库的淘筛,富集了表面呈现甲肝人单抗的噬菌体。经夹心ELISA法筛选到抗甲肝病毒噬菌体抗体,并以竞争抑制实验进一步证实了这些抗体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SZ-51是一种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并显示了很好的导向血栓显像与导向溶栓性能。为了减少该单抗的免疫原性以及能获得高效表达的SZ-51“人源化”单抗,我们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a-Lys17-51VK/Hu.a-Lys30-51VH/Hu。应用Lipofectin方法分别将重、轻链表达载体导入骨髓瘤细胞SP2/0中,并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耐药克隆筛选,经过体外长期传代培养和二次单克隆化,获得了一株高效表达重组SZ-51嵌合抗体的细胞株。培养上清中抗体蛋白的表达量为5mg/L,经Westernblot证实重组嵌合抗体具有与亲本鼠源单抗相同的GMP-140结合特性,而且能与鼠源SZ-51单抗竞争结合活化血小板。本研究结果表明,基因工程“人源化”SZ-51单抗可以作为导向载体进行导向显像与导向溶栓,并为今后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展示了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8.
SZ-51是一种抗人活化血小板单克隆抗体,并显示了很好的导向血栓显像与导向溶栓了减少该单抗的免疫原性以及能获得高效表达的DZ-51“人源化”单抗,我们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α-Lys17-51VK/Hu,α-Lys30-51VH/Hu。应用Lipofectin分别将重,轻链表达载体导入骨髓瘤细胞SP2/0中,并在相应的选择性培养基中进行耐药克隆筛选,经过体外长期培养和二次单克隆化,获得了一株高效表达重  相似文献   

9.
用氨甲喋呤 (MTX)对稳定转染人促红细胞生成素 (EPO)基因的CHOˉ(DHFR缺陷型 )细胞株进行梯度加压 ,并使用α -MEM培养基进行培养 ,使DHFR基因在CHOˉ细胞中大量扩增 ,从而使EPO的表达量提高。经检测分析EPO的表达量 ,筛选出EPO高效表达的细胞株。结果表明 ,用MTX加压到 16× 10 - 7mol l和 6 4× 10 - 7mol l浓度时 ,收集的细胞培养液经 (NH4 ) 2 SO4 盐析、透析等处理得到EPO抽提液 ,经SDS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SDS -PAGE)检测出与标准品相对应的一条带 ,WesternBlot证明该带确为EPO。  相似文献   

10.
在原核系统中高效表达抗狂犬病毒单链抗体scFv41,以便进一步研究其生物学功能,预测临床应用前景。以重组质粒pCANTABscFv41为模板,PCR扩增带NcoI和NotI位点的scFv41基因,克隆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2b( ),酶切鉴定重组表达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竞争ELISA检测表达蛋白的特异结合活性。酶切鉴定证实scFv41基因已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l-22b( ),重组表达质粒pET-scFv41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约占菌体蛋白总量的30%。竞争ELISA检测结果表明scFv41表达蛋白可特异抑制抗狂犬病毒IGY与狂犬病毒的特异性结合。该实验为进一步研究scFv41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保护作用,及基因工程抗体的制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全人源化抗结肠癌单链抗体基因的克隆和表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离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在体外用灭活的大肠癌细胞再次致敏后 ,经EBV转化 ,然后用有限稀释法克隆分泌抗大肠癌细胞抗体的B细胞 ;多次PCR扩增和克隆其抗体可变区基因 (VH/VLcDNA) ,并用编码 (Gly4Ser)3 的互补序列连接成ScFvcDNA(VH linker VL) ,经酶切克隆入载体fUSE 5RF ,使之呈现于噬菌体表面。通过用 3轮肿瘤细胞和正常人PBMC淘选后 ,ELISA检测 80%的单克隆噬菌体抗体显示了很强的阳性反应。以上结果初步说明 :联合应用体外致敏、EBV转化、PCR扩增和噬菌体呈现技术制备高亲和力全人源化的抗肿瘤抗体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人源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抗VEGF抗体的初步筛选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噬菌体表面呈递技术构建人抗体组合文库 .筛选获得了结合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的人噬菌体 Fab抗体 ,并对所获抗体的多样性进行了进一步分析 .从不同人群外周血淋巴细胞提取总 RNA,经反转录后采用家族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可变区基因引物与免疫球蛋白信肽序列引物 ,通过改变 PCR条件或半套式扩增分别获得全部亚型的轻、重链抗体 Fab段 ,并重组到噬粒载体 p Comb3H中 ,经电转化大肠杆菌 XL- 1 Blue,构建了 1 .5× 1 0 8完整组合抗体库 .利用 VEGF12 1对该库经过 4轮固相筛选后 ,获得 1 2个可与 VEGF特异结合的阳性克隆 .酶谱分析表明了所获抗体克隆的多样性 .为通过基因工程改造 ,进一步获得可用于临床的人源 VEGF抗体奠定了基础 .  相似文献   

13.
噬菌体抗体文库的构建及人源抗HIV-1 gp 160抗体的筛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构建人源噬菌体抗体文库如下:HIV感染者脾细胞中提取mRNA,经反转录再以人IgG重链Fd两端及轻链“通用”引物分别扩增Fab基因片段,依次插入到噬菌粒载体pComb3中,电转化大肠杆菌XL1-Blue,经辅助噬菌体救助,重组噬菌体得以溶源裂解,Fab表达于噬菌体包膜蛋白Ⅲ的N端.此噬菌体抗体库的容量为5×105.筛选抗HIV-1同时又具有能被抗独特型抗体“IF7”所识别的独特型的阳性抗体:以重组包膜糖蛋白gp160及gp41多肽对噬菌体抗体文库进行三次淘选,使抗gp160的特异性抗体得到100倍的富集.然后通过直接ELISA和竞争性ELISA实验筛选出两株结合性较好的特异性抗gp160抗体-3B株与1D株.直接ELISA实验表明这两株克隆均能被“1F7”所识别,为抗独特型多肽的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抗独特型抗体对天花粉蛋白特异的IgE反应的调节作用,建立了分泌针对天花粉蛋白的IgE单抗的独特型决定簇的大鼠-小鼠异种杂交瘤细胞株(6 C_5)。以分泌抗天花粉蛋白IgE单抗的小鼠淋巴细胞杂交瘤细胞株(TE—1)诱生的腹水,通过免疫亲和层析,分离得到TE-1单抗免疫Wistar大鼠。将免疫大鼠脾细胞与小鼠骨髓细胞(NS-1)进行异种间细胞融合,通过严格的筛选和克隆化,最终得到3侏生长稳定、连续分泌抗体的异种杂交瘤细胞株(6 C_5、3 E_3和8 G_6),并能顺利地经受冰冻保种和复苏。用间接ELISA法对所获得的单抗进行鉴定,即比较三个单抗对下列包被抗原的反应性,其中包括TE-1(天花粉蛋白特异的IgE单抗)、3A 12(天花粉蛋白特异的IgA单抗)、ADNP和142(抗DNP IgE单抗,来自两个不同的杂交瘤株),以及M Ig(正常小鼠血清Ig)。结果表明6C_5单抗只与TE-1呈阳性反应,对其余各种包被抗原的反应均呈阴性,说明杂交瘤株6C_5具有抗TE-1单抗独特型决定簇的特异性,实验经多次重复,因此可以结论,成功地建立了一株能分泌抗独特型抗体的异种淋巴细胞杂交瘤株。此外,8G_6与所有包被抗原均呈强阳性,说明它具有抗各类小鼠Ig共同决定簇的特异性。3 E_3的特异性尚未最终确定。在方法学上的改进包括细胞融合时所用的HAT选择培液中的次黄嘌呤和胸腺嘧啶核苷的剂量较常量加倍,而氨基喋呤的剂量较常量减半。并且缩短在HAT培液中和HT培液中培养时间。这些可能为杂种淋巴细胞杂交瘤株的建立提供了有利条件。为了保证ELISA检测的特异性,作包被抗原的TE-1单抗与免疫大鼠用的TE-1单抗的来源不同,它来自无血清培养液培养的TE-1的上清液。同时,间接ELISA法所采用的酶联第二抗体(兔抗大鼠Ig),通过小鼠Ig的吸收等,证明其与小鼠Ig无交叉反应后才使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α1亚基诱导表达、β2和γ2L亚基稳定表达的人源α1β2γ2L-GABAAR-CHO(Chinese hamster ovary)细胞株。方法: 从人cDNA文库中扩增α1、β2、γ2L亚基编码基因,分别构建亚基表达载体;将三个亚基表达载体共转染CHO-K1细胞,通过抗性筛选、膜电位检测法进行稳定表达克隆筛选;通过qPCR、Western blot对亚基表达进行鉴定;以激动剂GABA、阳性变构调节剂地西泮(diazepam,Dia)、拮抗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ine)为工具药,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方法及膜电位检测法对稳定表达细胞的药理学功能进行鉴定。结果: 经克隆筛选获得表达量较高的α1β2γ2L-GABAAR-CHO并对其亚基表达鉴定,结果显示该细胞稳定表达α1、β2、γ2L亚基,构建的α1β2γ2L-GABAAR-CHO细胞仅在加入四环素(tetracyclin)诱导的情况下表达α1亚基并与β2、γ2L组装成具有功能活性的α1β2γ2L-GABAAR;对其进行全细胞膜片钳检测研究发现,GABA可对其产生激动效应,引起α1β2γ2L-GABAAR-CHO细胞产生氯离子通道特征性电流变化,Dia可剂量依赖性地增强GABA对α1β2γ2L-GABAAR的激动效应;在膜电位检测研究中,获得GABA激动效应EC50为(177.72 ± 15.92)nmol/L,Dia变构效应EC50为(3.63±0.52)μmol/L,拮抗剂Bicuculine拮抗效应IC50为(538.83±29.55)nmol/L。结论: 通过采用诱导表达策略,成功构建了α1β2γ2L-GABAAR-CHO稳定表达细胞株,该细胞株具有对激动剂、阳性变构剂、拮抗剂特异性检测的药理学功能。  相似文献   

16.
6株抗人IgE重链McAbs杂交瘤细胞株的建立和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IgE对过敏性疾病的重要性已被公认。临床上应用抗人IgE多克隆抗体对Ⅰ型过敏性疾病总IgE进行检测,以助诊断和研究过敏性疾病的机制。本文应用杂交瘤技术建立6株抗人IgE重链单克隆抗体(McAb)杂交瘤细胞株,并应用McAb对IgE抗原决定簇进行初步分析。一、材料及方法细胞融合的基本材料及方法同常规方法。1.抗原、动物和免疫方法抗原人-IgE(骨髓瘤蛋白,由Ishizaka赠送。经过纯化后应用。基础免疫用0.55mgIgE加福氏完全佐剂,腹腔注入BALB/c小鼠(6-8周龄)。16天后腹腔注入0.5mgIgE(生理盐水配制),41  相似文献   

17.
目的:从大容量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抗FKBP52人源单链抗体,并进一步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FKBP52为抗原,通过吸附、扩增、洗脱等过程,从大容量天然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单链抗体,采用ELISA方法进行特异性测定,采用生物膜干涉方法测定亲和力,再经同源重组方法构建完整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通过PCR及序列测定对构建的载体进行验证。结果:经过4轮筛选,获得15种与FKBP52特异结合的噬菌体抗体,其中7种得到可溶性表达;序列分析表明,7种单链抗体重链可变区分属VHⅠ、VHⅢ和VHⅣ亚群,轻链可变区分属VκⅠ、VκⅢ和VλⅠ亚群;特异性结合活性较好的4株抗体的亲和常数分别为9.723×10-8、3.500×10-8、1.203×10-8和5.323×10-8;将亲和力较好的一株单链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基因分别拼接到含有人κ及Ig G1恒定区基因的p CMV-L和p CMV-H真核表达载体中。结论:筛选获得多株人源抗FKBP52单链抗体,并构建了完整抗体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人源性抗bFGF抗体的表达量,从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出的人源性抗bFGF抗体基因中亚克隆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ragment variable,ScFv)基因,并将其构建到酵母表达载体pPICZαA中。表达载体质粒经线性化后,电转化法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中,甲醇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镍离子亲和层析和阴离子交换层析纯化,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酶切鉴定结果显示人源性的酵母表达载体构建成功。SDS-PAGE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抗bFGF单链抗体获得了高效表达,表达量可达124mg/L,目的蛋白大小为36 kDa左右。通过两步纯化方案,目的蛋白的纯度可达95%以上。ELISA结果显示纯化的目的蛋白可与bFGF特异性结合。CCK8检测结果显示,纯化的抗bFGF单链抗体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的增殖。研究结果表明在毕赤酵母中可获得人源性抗bFGF单链抗体高效表达,表达产物具有很好的生物学活性。  相似文献   

19.
以牛心肌为原料,提取纯化得牛cTnT,并经特定处理,免疫BALB/C 小鼠,取其脾细胞与SP2/0 融合,获得两株抗cTnT 细胞3B2 和3D6 。Ig 亚类均是IgG1 。相加试验表明可识别不同表位,为建立测定cTnT方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利用人源抗狂犬病病毒ScFv噬菌体抗体库,构建单克隆抗体(单抗)轻、重链质粒,瞬时表达,纯化后验证具有高中和活性的单抗。方法以从ScFv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获得特异性抗体为模板,PCR扩增抗体轻、重链可变区序列,构建人源全分子抗体瞬时转染质粒;轻、重链质粒混合后转染HEK293 EBNA1细胞,瞬时表达全分子抗体。采用Mabselect SuRe介质手动亲和纯化抗体,Nano Vue超微量分光光度计测定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快速荧光灶抑制试验(rapid fluorescent focus inhibition test, RFFIT)进行体外中和效价验证。结果成功构建22个轻链质粒,15个重链质粒。通过真核细胞瞬时表达后,经手动亲和纯化后,获得22株单抗。除1株抗体外,其余21株抗体的蛋白质量浓度均>300μg/mL;部分抗体纯度均在90%以上。中和活性结果显示,5株在1 500~1 800 IU/mg之间;8株在800~1 500 IU/mg之间;7株在500~800 IU/mg之间;其余2株在500 IU/mg以下。结论成功构建并验证获得20株中和活性>500 IU/mg的人源抗狂犬病病毒单抗,为单抗混合制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