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影响微小毛霉凝乳酶活力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影响微小毛霉凝乳酶活力的几个因素.该微小毛霉凝乳酶的最适pH在5.4~7.0范围;在pH2~7之间酶活保持稳定;凝乳酸最适温度在25~70℃,并随温度的增高酶活增大;60℃处理10min酶活损失68%,并随时间的延长酶活损失加大;Fe2+、Mg2+对酶有激活作用,Na+、Cu2+对酶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微小毛霉凝乳酶的纯化和性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微小毛霉(Mucor pusillus)凝乳酶经乙醇分步沉淀、CM-纤维素、DEAE-Scphadex A-25和Scpha rose 2B柱层析提纯后,酶的比活由296提高到3429u/mg,蛋白质收率为17.9%。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免疫扩散法证明酶的纯度达到均一。酶的分子量为41800道尔顿。酶对血红蛋白的Km值为0·0lgmmol/Lo酶的等电点为pH4.3。对酶的氨基酸组成和含糖量也进行了测定。酶的化学修饰表明:酪氢酸、组氨酸、色氨酸、精氨酸以及巯基与酶的活性无关,天冬氨酸的羧基是酶的必需基团,故此酶是一种典型的天冬氮酸蛋白酶。  相似文献   

3.
研究微小毛霉(HL-1)凝乳酶的分离纯化条件及方法。研究酶的最适浸提温度、酶的浸提pH值和最适浸提时间,探讨离子浓度、加水量对浸提效率的影响,利用高速冷冻离心法、有机溶剂沉淀法,膜分离法和层析法等对粗酶液进行了分离。利用光谱法对纯化样品进行检测。酶的最适浸提温度为30℃;最适pH为6.0;浸提10 h活力最高;1%的氯化钠有利于酶的分离,加水比例为15时有利于提取,在10 000 r/min下离心10min澄清效果最好,95%的酒精沉淀效果最好,利用0.2μm的微滤膜可除去发酵液中的菌体,8 000的超滤膜可拦截凝乳酶蛋白,S300的填料可有效分离凝乳酶,纯度达95%以上。  相似文献   

4.
微小毛霉凝乳酶的生物合成和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19株真菌中筛出一株徽生物凝乳酶高产菌株,微小毛霉(Mucor pusillus)602。在含有50—60%麸皮的半固体培养基中、起始pH 5.0-6.7,28℃,培养96小时,凝乳酶最高活力为17 000u/g麸皮。补加葡萄塘、蔗糖、硫酸铵、乳清粉均对酶的产生无显著影响。酶的凝乳活力与蛋白水解活力作用的最适温度均为65℃,此酶具有较高的凝乳活力对蛋白水解活力的比值,凝乳酶的pH意定范围为4-8,凝乳酶在60℃保温5分钟,活力完全丧失。以上性质对于干酪的制造是有利的。  相似文献   

5.
微小毛霉凝乳酶具有很高的凝乳酶活力,是牛凝乳酶的潜在替代品,但由于微小毛霉凝乳酶蛋白水解活力过高,不利于干酪生产应用,所以本研究探索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微小毛霉凝乳酶基因进行分子改造,降低其蛋白水解活力及热稳性,提高凝乳活力。结果表明,凝乳酶肽链第186位由甘氨酸(Gly)突变为天冬氨酸(Asp)(即G186D)后,突变子凝乳活力显著提高,热稳定性有所降低;13位点由谷氨酸(Glu)分别突变为天冬氨酸(Asp)和谷氨酰胺(Gln)(即E13D,E13Q)后,突变子蛋白水解活力明显降低,同时凝乳活力稍有降低;第101位点由甘氨酸(Ala)突变为苏氨酸(Thr)(即A101T),突变子凝乳活力稍有提高,水解活力及热稳定性没有明显变化。此外,双重突变子,即101位点和186位点同时突变的突变子(即A101T/G186D)表现型与186单位点突变相一致,凝乳活力显著提高,热稳定性显著降低;186位点和13位点同时突变的突变子G186D/E13D和G186D/E13Q与13位点单点突变相比,凝乳活力有所提高,水解活力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6.
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报道了L-乳酸菌株的分离与筛选,探讨了不同碳源、氮源、通气量、温度等发酵条件对产L-乳酸的影响,从78株米根霉中筛选出13株产L-乳酸较高的菌株,其中米根霉(Rhizopus oryzae)Rs928产L-乳酸最高,产酸最稳定。试验结果表明,该菌株最适发酵培养组成(%):淀粉水解糖16,MgSO4 0.08,KH2PO4 0.05,ZnSO4 0.01,CaCO3 7,pH自然。在60t发酵罐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化米根霉(Rhizopusoryzae),菌体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菌丝膜,有利于氧气和其它营养物质的传递;三相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结构简单、动力消耗低、反应器内物质混合均匀、氧传递量大于固定化米根霉的需氧量,非常适合好氧的固定化米根霉发酵。利用它进行重复使用固定化米根霉的间歇发酵或连续发酵制备L 乳酸,整个过程一般可持续两周以上。固定化米根霉的产酸速率达16~18g/L bead.hr,得率为70~80%,反应器生产能力约为传统搅拌罐的3倍。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化米根霉在三相流化床生物反应器中进行发酵可以有效地提高L 乳酸的生产效率,具有良好的工业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获得理想的L-乳酸产生菌,选择适合根霉属微生物生长的土样,利用溴甲酚绿平板结合摇瓶复筛的方法得到了一株有一定L-乳酸积累能力的米根霉Rhizopus oryzae CS323。摇瓶发酵试验显示,在未优化发酵条件的情况下发酵48h,米根霉CS323L-乳酸积累量达到50.1g/L,是一株有良好改造潜力的L-乳酸产生菌,适合作为进一步诱变育种的出发菌株。  相似文献   

9.
目的是通过研究微量元素对乙酰乳酸脱羧酶的影响,来提高乙酰乳酸脱羧酶的活力。在实验室阶段,考察了多种微量元素对乙酰乳酸脱羧酶发酵酶活力的影响,通过单因子实验确定出微量元素的最佳浓度,并通过正交试验来摸索最佳的组合。验证试验结果表明:四种微量元素在最佳浓度分别镁0.0025g/L、锰0.00025g/L、钼0.0025g/L、钡0.0005g/L的组合下,可使酶的激活率达199%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强化厨余垃圾发酵L-乳酸的产量和光学纯度,研究了pH对米根霉AS3.819发酵厨余垃圾生产乳酸及其光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温条件下(34℃),米根霉生长的最适pH为7,最适发酵条件为8。用米根霉发酵非灭菌的厨余垃圾生产乳酸,发酵液中还原糖浓度低,且呈先升高,后下降到最低的趋势。pH调节到近中性和偏碱性(pH6、7、8)的各组还原糖浓度高于偏酸性组(pH 5和对照组)。控制pH为8时,总乳酸产生速率达1 g/(L·h),L-乳酸是主要的异构体形式,L-乳酸在总乳酸中的比例在整个发酵时间段内都保持在0.75以上,L-乳酸浓度最高达到59.8 g/L,L-乳酸光学纯度可达到0.99。控制pH为8时,可以同时获得高的乳酸产量和光学纯度。  相似文献   

11.
固定化米根霉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开发了利用聚氨酯泡沫为载体固定化米根霉生产L-乳酸的新工艺。确定了固定化细胞发酵条件:葡萄糖浓度为50g/l,载体立方体边长为4~8mm,载体量为20cm3/70ml培养基,固定化细胞制备培养时间为24h.利用固定化细胞发酵产酸速率是游离菌的3倍以上,对糖转化率达77.70%,与理论转化率相近。该固定化细胞应用在反复间歇发酵中可稳定10批次以上。  相似文献   

12.
固定化米根霉发酵制L—乳酸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学梅  林建平 《菌物系统》1998,17(4):318-326
采用海藻酸钙包埋法固定化米根霉,菌体在颗粒表面形成一层菌丝膜,有利于氧气和其它营养物质的传递;三相流化床生物反应器结构简单,动力消耗低,反应器内物质混合均匀、氧传递量大于固定化米根霉的需氧量,非常适合好氧的固定化米根霉发酵。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了解无机盐与米根霉L-乳酸代谢之间的关系,提高米根霉菌株RLC41-6发酵产L-乳酸的产率与质量,研究了ZnSO4浓度与菌株乳酸代谢和细胞内乳酸脱氢酶活性的关系.[方法]在米根霉培养基中加入不同浓度ZnSO4,经过36℃培养36 h后,应用HPLC-反相色谱法测定产物中的L-乳酸含量,并利用活性PAGE分析法测定细胞内乳酸脱氢酶的活性和组成.[结果]实验结果显示,ZnSO4对除LDH1之外的其它几条同工酶都有促进作用,尤其对LDH4,LDH5作用明显,当ZnSO4浓度大于0.02%时,LDH4,LDH5达到最大水平,同时高浓度的锌离子在体外抑制了LDH的活性.当ZnSO4浓度为0.02%时LDH酶活达到最大200 U/mL,HPLC图谱表明,此时发酵产物的只有L-乳酸,且产量达到最大137g/L,乳酸转化率为91%.[结论]Zn+会影响米根霉的乳酸代谢过程,并导致发酵过程中产物类型的变化,合适浓度的ZnSO4在米根霉代谢产乳酸的过程中,提高了乳酸脱氢酶LDH的表达,抑制丙酮酸进入苹果酸和富马酸途径,从而有利于提高葡萄糖到乳酸的代谢.  相似文献   

14.
固定化米根霉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15.
米根霉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找到方便、准确、快捷的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乳酸含量的检测方法。方法:同时采用EDTA定钙法、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法三种方法测定米根霉RL6041菌株发酵液中的乳酸含量。结果:米根霉RL6041菌株三批次发酵的测试结果的差异显著性分析表明,在同一发酵批次的乳酸含量测试中,EDTA定钙法与HPLC法、生物传感仪法有显著差异(p<0.05),而HPLC法与生物传感仪法无显著性差异(p>0.05)。EDTA定钙法平均误差7.50g/L;而HPLC法和生物传感仪测定法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84g/L和2.39g/L。结论:EDTA定钙法简便快速,但重复性差;HPLC法准确、灵敏;生物传感仪测定法比较准确和方便。  相似文献   

16.
利用木霉与根霉两步发酵秸秆制备L-乳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秸秆为原料进行生物转化大量制备有机酸意义重大.在秸秆汽爆法预处理的基础上,以绿色木霉为菌种转化制备秸秆糖,对降解单糖接种米根霉进行二次发酵制备L-乳酸.试验结果表明,第一步绿色木霉固态培养制备纤维素酶时,控温30℃、通气0.12L/(L.min)、发酵40h后制备干曲,后按10g干曲/L汽爆液的配比进行55℃酶解36h,五、六碳糖累积浓度达到86g/L.第二步米根霉发酵时,控制温度32℃、通气0.4L/(L·min)、转速450r/min,发酵48h,最终产L-乳酸累积浓度为81.6g/L.秸秆制备L-乳酸的两步发酵法发酵工艺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7.
影响木塑复合材料耐霉性能的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污染木塑产品的霉菌和木塑产品的原材料、加工工艺以及木塑产品的使用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与测试,分析了影响木塑耐霉性能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粗饲料的来源很广,各种农作物的稭秆、秕壳都可以成为粗饲料。但由于它们含有大量的纤维素(约占干重的1/3),猪很难消化吸收,因此营养价值很低,不能很好地加以利用。纤维素酶的研究成果为粗饲料充分而有效地用于养猪生产提供了可能。国外曾用高活性的木霉纤维素酶在工业加工的条件下可以将纤维素几乎全部转化为葡萄糖及纤维二糖。要研究出适合我国农村条件的粗饲料酶解方法,这是我国微生物学科  相似文献   

19.
耐氨米根霉发酵生产L-乳酸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L-乳酸发酵法生产以CaCO3为酸中和剂,在乳酸后提取中产生的大量石膏废渣不仅在过滤时造成较大的乳酸损失,而且由于废渣不易处理,对L-乳酸万吨级规模的生产将形成巨大的环保压力和废渣处理成本。为此,为了降低L-乳酸生产成本,该文采用氨水为酸中和剂,用筛选得到的一株米根霉RhizopusoryzaeJS-N02-02进行以氨水为中和剂的L-乳酸摇瓶、15L自动发酵罐的发酵试验。以玉米粉双酶水解糖为碳源,接种孢子浓度1×105个ml,以0.01%(NH4)2SO4为氮源,30℃,15L自动发酵罐连续5批发酵,平均总糖浓度为136.8gL,平均产酸达100.6gL,L-乳酸纯度达95.3%,糖酸转化率达71.6%。  相似文献   

20.
对苹果心室及霉心病病果心室的微生物区系,霉心病的发病特点及生态防治做了系统研究,认为霉心病及健康果实心室存在多种微生物,霉心病的发生是微生态系统失调引起的。霉心病具有复合侵染、潜伏侵染特性。一些芽孢杆菌(Bacillus.sp)对病原菌有拮抗作用。生态防治可以应用于霉心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