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苏芸金杆菌制剂目前国内外已从粉剂向液剂过渡,对其主要有毒成分晶体毒素在液相中的稳定性,迫切需要进行理论上的研究,本文报道的是初步工作,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作为高效的昆虫致病菌而被广泛应用,并且新的变种和高毒效菌株不断地被人们所发现。 近十余年来各国学者相继用物理因子如“Co γ-射线、X-射线和紫外光,化学因子如NTG、利福平和硫酸二乙酯处理,或交替使用  相似文献   

3.
张用梅  陈宗胜 《遗传》1981,3(1):20-22
苏芸金杆菌佃acillus thurin沙ensis)作为高效的ti虫致病菌而被广泛应用〔21,并且新的变种和高毒效菌株不断地被人们所发现[2,6,8-10,16,17].  相似文献   

4.
苏芸金杆菌协作组于85年4月15日在北京召开了碰头会。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病毒所,中国林科院,南开大学,河北、湖北农科院植保所及微生物厂,湖南微生物厂等单位派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根据84年的协作计划交流了工作情况,讨论了“七五”期间苏芸杆菌杀虫剂的研究和开发利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交种及血清型栩荆名荆型及质t标准.产地及厂名 B.ill一r汤“万月-,i娜,i,var.‘汤,, ri-.曰“功H, 苏公*交种 弓加AgritrolBacto.PeineBaeto一讲ineB.krhaoeL一‘9 石.ktukal B扭thuri。Biospor 2802 BiotrolB气,B182一2.5D Biotrol BTB183一25W Biottol BTB一183B.ro“。以auH  相似文献   

6.
对于苏芸金杆菌制剂来说,用检查活孢子数的方法不能充分反映产品的质量。因为不同变种对不同害虫的毒力会有很大差异,甚至相同菌种在不同生产条件下的产品,尽管孢子数相近,毒力却有显著差异。通过生物测定可以直接了解产品毒力。但生物测定的方法及采  相似文献   

7.
笔者不久前曾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派遣到美国考察苏芸金杆菌的生产和应用情况,后来又与来华的美国微生物防治考察团进行过技术交流。现将有关资料摘要介绍,供参考。近年来,美国利用昆虫病原微生物防治农林害虫的工作有较大发展。如1975年,以棉铃虫核多角体为活性成分的病毒制剂“elcar”投产,1980年以多毛菌为活性成分的真菌制剂“Mycar”投产。尽管品种增多了,但从生产规  相似文献   

8.
吴继星 《微生物学杂志》1992,12(1):60-61,59
微生物杀虫剂中苏芸金杆菌(简称BT)对某些害虫具有高毒性,它对人类及大多数有益昆虫和其它非目标生物低毒或无毒。通过新菌株的开发和遗传工程技术的促进,以及由于人们环境意识的增强和许多化学农药因连续使用而使害虫产生了抗药性,从而扩大了BT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9.
一、苏芸金杆菌制剂的生产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1930年前后用于生物防治,最早的商品制剂Sporeine于1938年在法国开始生产。1960年后,美、苏、加、捷、比等国相继投产。目前,商品制剂已达20多种。我国自1959和1961年先后引进苏芸金杆菌和青虫菌,1970年前后,在湖北、上海、湖南、河北等省市建立起生产苏芸金杆菌制剂的专门工厂或车间。苏芸金杆菌制剂的生产方法主要有液体深层发酵  相似文献   

10.
利用苏芸金杆菌鞭毛抗原(H抗原)的血清学反应及生理生化反应对三株苏芸金杆菌Tt-1、Tt-4及Tt-5进行了分类研究,结果表明它们分别属于血清型H_(10)、H_(13),H_(21),其亚种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报道了苏芸金杆菌包括30个亚种标准菌株在内的34个菌株对6种抗菌素的抗性研究结果。结果表明所有被试菌株对氨苄青霉素50—200单位/ml表现出较强的抗性,其中有17个菌株对链霉素12.5ug/ml、18个菌株对四环素25单位/ml显示出弱抗性。全部供试菌株对链霉素25—50ug/ml、四环素50单位/ml、红霉素12.5—50ug/ml、氯霉素12.5—100单位及卡那霉素12.5单位/ml均未显示出任何抗性。显微镜检查了部分菌株在含四环素25单位/ml,链霉素12.5ug/ml培养基上形成的抗性菌落的菌体发育情况,在所检查的11株链霉素抗性菌落中,有6个菌株的抗性菌落可形成正常的芽孢和晶体,在10株四环素抗性菌落中,有8个菌株可形成正常的芽孢和晶体。试验还测定了其中5株苏芸金杆菌对四环素25单位/ml的抗性频率为7.7—13.2%。  相似文献   

12.
苏芸金杆菌的酯酶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了Bacillus thuringtcnsis 20个变种21个菌株的酯酶图型。试验证明,酯酶的电泳图型与H抗原密切相关,除了个别血清型外,苏芸金杆菌的每一个血清型都表现出一个不同的酯酶图型。本试验采用的方法优于淀粉凝肢电泳方法,因而分离的酯酶区带比国外报道的要多,其图型也有变化。文中还首次报道了 B. t. var. Kurstaki、B. t. var.Ostriniae、B.T.Var.Dsrmstadiensis、B. t. var toumanoffi B. t. var thompsoni、B. t. var.Pakistani、B. t. var. israelensis和B.T.Var.Yunnanensis的酯酶图型,并将20个变种定为17个酯酶型。文中讨论了酯酶型与生化特征及血清型之间的关系。改进了的这一方法可用于苏芸金杆菌的快速鉴定中,本试验得到的各种酯酶图型可为苏芸金杆菌的酯酶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苏芸金杆菌六种噬菌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我省生产苏芸金杆菌类工厂及本所试验车间采集62号噬菌体进行了寄主范围测定,噬菌斑形状比较和电子显微镜的形态观察,可区分为六种不同的噬菌体。同时还进行了不同pH和温度处理以及紫外线照射对噬菌体存活影响的试验。可为生产上防治噬菌体的感染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苏芸金杆菌云南变种(Bacillus thurtngtensts subsp. Yunnanensis)113菌株的H-抗原和 H-抗血清均与已知苏芸金杆菌H一血清型l到19的所有参考标准菌株的H一抗血清和H一抗原不发生交叉凝集反应。113菌株的生化反应结果与所有参考标准菌株也不相同。此外,113菌株对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var. quinquefaseiatces)(双翅目)(Bombyx mori) (鳞翅目)幼虫均无毒性。 因此,113菌株是一个新血清型20,即苏芸金杆菌云南变种,血清型20(Bacillus thuringiensis subsp. Yunnanensis H20)。  相似文献   

15.
从土壤中分离出一株产生伴孢晶体的芽孢杆菌。该菌株具有苏芸金杆菌的典型特征,严生不规则型晶体,鞭毛抗原及生化反应与已知的苏芸金杆菌21个血清型不㈤,不产生β-外毒素。对棉铃虫、粘虫、大蜡螟及尖音库蚊幼虫均无毒性,是一个新血清型(H22),定名为苏芸金杆菌山东变种(Bacillus thuringiensis serovar shandongiensis, H22)。  相似文献   

16.
戴冠群 《昆虫学报》1974,(2):231-232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的晶体是具有特异性的细胞内含物,也是该菌的一种特征。因此,晶体的存在与否,可考虑作为苏芸金杆菌类生物制剂的常规检验项目之一。早在1911年,Berliner首次从地中海粉螟中分离出这种细菌时,已报道有晶体的存在;随后,Mattes(1927)对此亦有记载。但是,关于晶体的染色特性以及其与昆虫致病的关系,只是在1953年Hanney的工作中,才为人们所注意。他发现苏芸金杆菌的晶体经过水解处理后,易为苯胺染料——结晶紫、碱性复红、维多利亚蓝以及姬姆萨染液所染色。另外,以苯胺黑作菌体负染色法,于暗视野中亦可观察晶体的存在。此后,1961年Smirnoff鉴于负染色法在苏芸金杆菌早期细胞内不易察出晶体的形成;用孔雀绿芽胞染色法也不能显著地区别晶体。因而,他改进了后一方法,用相差接物镜和暗视野  相似文献   

17.
苏芸金杆菌制剂是应用最广泛的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它不仅用于防治农业害虫、林业害虫,还用于防治卫生害虫和仓库害虫,并能取得满意的防治效果。许多国家都生产苏芸金杆菌制剂,仅美国Abbott实验室生产的商品Dipel和Sandoz公司生产的商品Thuricide,年产量约200万磅,苏联年产量200万磅左右,法国Bio-  相似文献   

18.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在葡萄糖无机盐合成培养基上生长不好,很少形成芽孢。Angus和Norris Dulmage发现,苏芸金杆菌在不同培养基上获得的苏芸金杆菌制备物的杀虫活性不同,表明营养条件对苏芸金杆菌生长、芽孢晶体合成有重大影响。本研究用苏芸  相似文献   

19.
苏芸金杆菌(Bacillus thuringiensis)不同品系对某一种昆虫,或苏芸金杆菌的某一品系对不同种昆虫表现出毒力的差别已有报道,例如血清型H_5a5b的蜡螟杆菌对蜡螟(Galleria mellonella)的毒力比H_3a3b的HD-1菌株高150倍,但对烟草夜蛾(Heliothis virescens)的毒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五种诱变剂对苏芸金杆菌HD-1菌种的诱变效应,并获得了一些诱变菌。这些诱变菌所产生的伴孢晶体无论在大小,数量或形状比例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变化。通过对家蚕(Bombyx mori)、菜青虫(Pierts rapae)、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的毒力试验,有的诱变菌提高了对某些昆虫的毒力。在五种诱变剂中以亚硝基胍(MNNG)和硫酸二乙酯(DES)的诱变效应最明显,获得的抗噬菌体菌株和产色素菌株都对某些害虫具有较高的杀虫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