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的发育过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电子显微镜技术,研究了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过程。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后12 h 分生孢子即可萌发并形成附着胞,统计结果显示其孢子萌发率在6 h和12 h分别为83% 和95%,附着胞形成率在12 h和24 h 分别为93% 和95%。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病菌侵入以后在寄主角质层下和表皮细胞之间扩展、定殖并可形成子座。接种后12d,病菌开始从子座上产生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梗顶端每产生一个单生的分生孢子就形成一个环痕并延伸其长度。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主要沿叶脉形成,在叶片上呈网状扩展,此时叶片表现明显的病害症状。  相似文献   

2.
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粉锈宁对苹果黑星病菌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前24h施药对病菌入侵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分生孢子的萌发受阻,推迟萌发及萌发率降低;并引起芽管畸形,不能形成附着胞。接种后6天(显症前)施药,可引起叶片角质层下菌丝细胞和子座细胞的原生质坏死、细胞壁不规则增厚及液泡增大, 从而使菌丝进一步发育受阻。接种后12天(显症后)施药,不仅导致菌丝、子座细胞发生上述变化, 而且引起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塌陷、畸形,阻止了病菌的进一步产孢和扩展。细胞化学定位分析结果表明,?-1,3-葡聚糖和几丁质这两种胞壁主要成分在对照菌丝和药剂处理后的菌丝细胞壁内含量有很大差异。在药剂处理的菌丝细胞壁中,这两种成分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菌丝,表明杀菌剂对病菌质膜透性的不利影响使?-1,3-葡聚糖和几丁质在菌丝细胞壁中过度累积。  相似文献   

3.
苹果黑星病菌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对苹果黑星病菌基因组DNA的SSR反应中一些重要参数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最适反应体系为:2 5μL体系中,10×Buffer Mg Cl2 2 0 mm ol/ L 2 .5μL ,d NTP 10 0μmol·L- 1 、引物0 .5μmol·L- 1 、Taq DNA聚合酶1.5 U ,DNA模板2 m g·L- 1 ,dd H2 O 19.5μL .PCR扩增程序为93℃,2 min,5 7℃,30 s,1个循环;72℃,1m in,93℃,30 s,5 7℃,30 s,4 0个循环;72℃,10 min.  相似文献   

4.
黄丽丽  严勇敢等 《菌物系统》2001,20(2):T001-T004
采用电子显微镜和细胞化学技术,研究了杀菌剂粉锈宁(甾醇生物合成抑制剂)对苹果黑星病菌在苹果叶片上发育的影响。观察结果表明,接种前24h施药对病菌入侵有明显的影响。表现为分生孢子的萌发受阻,推迟萌发及萌发率降低。并引起芽管畸形,不能形成附着胞。接种后6天(显症前)施药,可引起叶片角质层下菌丝细胞和子座细胞的原生质坏死、细胞壁不规则增厚及液泡增大,从而使菌丝进一步发育受阻。接种后12天(显症后)施药,不仅导致菌丝、子座细胞发生上述变化,而且引起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塌陷、畸形,阻止了病菌的进一步产孢和扩展。细胞化学定位分析结果表明,β-1,3-葡萄糖和几丁质这两种胞壁主要成分在对照菌丝和药剂处理后的菌丝细胞壁内含量有很大差异。在药剂处理的菌丝细胞壁中,这两种成分的标记密度明显高于对照菌丝,表明杀菌剂对病质膜透性的不利影响使β-1,3-葡聚糖和几丁质在菌丝细胞壁中过度累积。  相似文献   

5.
<正>苹果黑星病Venturia inaequalis(Cooke)G.winter(无性型为Spilocaea pomi Fr.)是苹果树上危害非常严重的一种病害,在世界各苹果产区均有发生。欧洲各国对苹果黑星病菌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  相似文献   

6.
新疆苹果黑星病菌野生型菌株对腈菌唑的敏感性基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建立苹果黑星菌对腈菌唑的敏感性基线,对田间苹果黑星菌的抗药性监测和病害防治提供科学指导,选用从新疆长期未施任何化学农药的废弃果园中采集分离的37个苹果黑星菌野生型菌株,采用分生孢子萌发法和菌丝生长速率法进行不同浓度梯度杀菌剂腈菌唑(myclobutanil)的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苹果黑星菌对腈菌唑的敏感性分布范围为...  相似文献   

7.
为揭示苹果抗病品种秦冠在组织细胞学水平上抗苹果黑星病的特征,本研究采用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将苹果黑星菌Venturia inaequalis接种侵染寄主后,系统观察抗病品种秦冠和感病品种嘎啦的叶片组织和细胞结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菌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秦冠和嘎啦叶片48 h后,病菌沿叶脉生长扩展,其菌丝可从叶片气孔或直接侵入。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秦冠叶片的角质层厚度明显高于嘎啦,其中秦冠角质层平均厚度为1.75 μm,嘎啦为1.06 μm。透射电镜观察结果表明,黑星菌菌丝在寄主叶肉细胞间扩展,导致嘎啦栅栏组织细胞萎缩,排列松散,叶绿体变形受损,细胞内出现较大淀粉粒和胞内物质外渗流失,并在后期发展成大量细胞坏死;而秦冠虽症状类似,但受损程度明显小于嘎啦。以上结果表明,秦冠在组织细胞学上对苹果黑星病具有抗侵染、抗扩展和延缓病程发展的作用,可作为苹果黑星病抗性育种材料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8.
李爱荣  周坚 《植物学报》2005,22(6):680-686
为了解石蒜属植物叶片的生长发育过程, 本文研究了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叶片的生长周期, 并且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叶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 中国石蒜的叶片在3月底开始分化, 9月分化结束, 11月, 幼叶生长停止, 并于翌年2、3月露出地面, 5月即枯萎, 完成生活史; 叶片的形成经历4个阶段, 即叶原座形成时期、叶原基生长时期、带状叶片的形成以及叶鞘的形成时期; 叶原基先形成带状叶片, 随后在其基部两侧形成褶, 进而闭合发育成叶鞘。至此, 叶片分化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9.
中国石蒜叶片的生长周期及其发育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李爱荣  周坚 《植物学通报》2005,22(6):680-686
为了解石蒜属植物叶片的生长发育过程,本文研究了中国石蒜(Lycoris chinensis)叶片的生长周期,并且通过石蜡切片法和扫描电镜法对叶片的形成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中国石蒜的叶片在3月底开始分化,9月分化结束,11月,幼叶生长停止,并于翌年2、3月露出地面,5月即枯萎,完成生活史;叶片的形成经历4个阶段,即叶原座形成时期、叶原基生长时期、带状叶片的形成以及叶鞘的形成时期;叶原基先形成带状叶片,随后在其基部两侧形成褶,进而闭合发育成叶鞘.至此,叶片分化过程结束.  相似文献   

10.
苹果和葡萄果实发育过程中蛋白激酶特性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苹果 (MalusdomesticaL .Borkh .cv .RedStarking)和葡萄 (VitisviniferaL .×V .lubruscaL .cv .Kyoho)的不同发育阶段均检测到蛋白激酶活性 ,它们可被Ca2 强烈激活 ,表明依赖钙的蛋白激酶是苹果和葡萄果实中一类非常重要的蛋白激酶。钙调素 (CaM)对苹果和葡萄果实蛋白激酶没有激活作用 ,同时CaM拮抗剂calmidazolium、W7及三氟乙酸 (TFA)均可不同程度地抑制其活性 ,表明依赖钙的蛋白激酶中可能有含类似钙调素结构域的蛋白激酶(CDPK)的存在。在苹果和葡萄果实发育中 ,依赖钙的蛋白激酶无论在其活性变化还是特性上都存在着显著差异 :苹果果实发育的不同阶段依赖钙的蛋白激酶活性无明显变化 ,而葡萄果实在发育的第Ⅱ期蛋白激酶活性大大高于第Ⅰ、Ⅲ期 ;苹果果实依赖钙的蛋白激酶可被Mn2 强烈激活并对热敏感 ,而葡萄果实依赖钙的蛋白激酶却不受Mn2 及热处理的影响 ;此外 ,葡萄果实蛋白激酶活性不受磷脂酰丝氨酸 (PS)的影响 ,而苹果果实蛋白激酶可被PS激活 ,表明苹果果实中还可能有钙和磷脂激活的蛋白激酶即PKC的存在。苹果和葡萄果实发育中蛋白激酶种类、特性及其活性变化的不同 ,暗示了这两种果实发育调控的差异 ,也意味着苹果和葡萄果实发育调控可能与蛋白激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发育过程中苹果果皮和果肉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透射电镜对发育过程中苹果(Malus domestica Borkh cv.Red Fuji)果皮和果肉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同发育期果皮细胞的超微结构发生了变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内质网自始至终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而且大多为槽库膨大的、合成功能旺盛的管状粗面内质网,并分泌出大量的具运输功能的小泡;观察到这些小泡与液泡融合的景象;细胞中也存在活跃的高尔基体。超微结构上的这些现象  相似文献   

13.
14.
15.
苹果叶片离体培养研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帝国、自由、富士、嘎拉、金冠、乔纳金、Jonasty、红乔纳金、解放、皇家嘎拉10个苹果品种的试管苗、切取叶块作离体培养试验。枝条的再生程序是:0.05cm^2大小的叶块,在再生培养基上,黑暗下培养两周时间,首先从叶切块基部的中脉处形成愈伤组织,然后是侧脉和其它部分陆续形成愈伤组织;经两击黑暗处理后,再在光照下培养约两周时间,就能从愈伤组织上开始生出枝条。再生能力的大小受品种基因型所左右,Jon  相似文献   

16.
通过筛选‘红富士’苹果适宜的叶面施硒浓度,研究了营养元素硒在苹果叶片中的赋存形式、分布及含硒大分子的提取分离技术。结果表明,(1)‘红富士’苹果最佳叶面施硒浓度为100mg·L-1,此处理的叶片总硒含量为2.7283mg·L-1(FW),其中有机硒含量为2.3384mg·L-1(FW),有机化程度达85.71%。(2)无论在对照组还是处理组,叶片中的有机硒均主要以蛋白质结合态存在,平均占有机硒的77.09%。(3)蛋白质、多糖和核酸3种有机物在100mg·L-1最优处理组的叶片中结合硒的量分别占有机硒含量的77.42%、18.46%和0.54%。(4)在100mg·L-1处理组的蛋白质组分中,又以盐溶性蛋白质结合硒的量最多,占蛋白质结合态硒含量的46.27%。  相似文献   

17.
苹果采后炭疽病菌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8.
木槿叶片结构的发育可塑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史刚荣 《广西植物》2005,25(1):48-52
对4个木槿种下类群叶片结构的发育可塑性进行了比较研究。(1)木槿 4 个种下类群的叶片在栅栏组织厚度、下表皮厚度、上表皮气孔密度、上下表皮气孔密度比,叶片厚度以及中脉维管组织等性状上均表现出较大的发育可塑性,这种可塑性对叶片适应植株光热综合因子的时空异质性具有重要意义。(2)木槿 4 个种下类群的同类型叶片在解剖学性状上的变异很小,即性状具有很大的稳定性。针对这一特点,对 4 个木槿种下类群一年生茎初生叶片结构的比较研究表明,紫花单瓣木槿和白花重瓣木槿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雅致木槿和牡丹木槿亦存在较近的亲缘关系。研究结果支持将牡丹木槿和紫花单瓣木槿提升为亚种等级,并建议将白花重瓣木槿和雅致木槿分别看作紫花单瓣木槿和牡丹木槿的变型。  相似文献   

19.
1930年Grausten首先发现卷柏(Selaginalla)大孢子细胞壁上有胼胝质。接着在裸子植物中发现一种苏铁(Encephalartos poggei)大孢子发生时有胼胝质壁。在被子植物中,Rodkiewicz等(1967)首先发现斑叶红门兰(Orchis maculata)的大孢子母细胞与减数分裂所产生的子细胞壁上有胼胝质。自此以后在这方面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