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叶虫茶营养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与老鹰茶虫酿茶和一些品牌绿茶的对比,对三叶虫茶的一般营养成分、茶的生化特征、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维生素、矿物质元素进行分析和营养评价,为开发三叶虫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常规方法分析其主要营养素和生化成分;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氨基酸组成,并采用WHO推荐的蛋白质模式对蛋白质进行营养评价;维生素和矿物元素含量直接说明其营养功能。三叶虫茶含有36.44%的水浸出物,16.28%的茶多酚、1.39%的氨基酸;氨基酸的种类较为齐全,总含量与传统茶叶相当,9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的总量达到0.722%,是传统茶叶的3~12倍,特别是赖氨酸、蛋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的含量远远高于常规茶叶,而这4种氨基酸在一般植物食品中都是限制性氨基酸;但其茶氨酸、天门冬氨酸、谷氨酸的含量远远低于常规茶叶,而这3种氨基酸对改善茶汤滋味具有重要作用;三叶虫茶中脂肪酸含量为1.23%,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占35.25%;钙、磷、镁含量较高,铁、铜、锌、锰等的含量丰富;维生素C和维生素E含量与普通茶叶相当。三叶虫茶营养丰富,具备常规茶叶的一些生化特征,可作为茶饮料的代用品;若与普通茶叶混合使用,能在滋味和营养价值上实现互补。  相似文献   

2.
3.
苦瓜(Momordica charantia L.)系葫芦科植物,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既有药用价值又有食用价值。其果实可当作蔬菜食用,又可治疗粘膜炎,腹泻和咳嗽。嫩的苦瓜汁可制成饮料,对慢性结肠炎和杆状细菌性痢疾均有疗效。澳大利亚科研人员最近对苦瓜的化学成份、特别是类脂物,脂肪酸、蛋白质、氨基酸和矿物质等进行了分析,以便更好地利用其有效成份。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采用HPTLC检测方法,以苦瓜甾苷浸提量为考察指标,对影响苦瓜甾苷提取效果的各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苦瓜甾苷提取效果的影响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乙醇浓度>固液比>浸提时间>浸提温度。确定了苦瓜甾苷的最佳提取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80%,浸提温度55℃,浸提时间5h,固液比1:10。  相似文献   

5.
苦瓜营养液的制作方法和产品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6.
以不同抗白粉病的苦瓜品系幼苗为材料,对它们的叶片及上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及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及疏松度、蜡质含量、比叶重、气孔及茸毛密度等叶片结构进行观察比较,探讨苦瓜白粉病抗性与其主要叶片结构指标的关系。结果显示:(1)抗病苦瓜品系叶片的蜡质含量显著高于感病品系,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蜡质层是其抵抗和延迟病原菌侵入的一个有力结构屏障。(2)感病品系叶片的气孔和叶背面茸毛数量显著多于抗病品系,且叶背面的气孔及茸毛密度与病情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即气孔和茸毛越少越抗病。(3)抗病苦瓜品系的叶片栅栏组织以及海绵组织排列整齐、紧密,而高感品系的叶片组织出现大量孔隙,较难观察到完整细胞。(4)抗病品系叶片厚度、下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紧密度明显高于感病品系,而感病品系的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结构疏松度明显高于抗病品系;且苦瓜比叶重与其白粉病抗性关系不大。研究认为,苦瓜叶片蜡质含量、叶背面气孔及茸毛密度可以作为苦瓜白粉病抗性鉴定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的目的是运用体外模型评估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的健康功效。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以7.5 mg/mL和15 mg/mL的剂量与新鲜粪便样品进行体外厌氧培养。通过454焦磷酸测序技术分析粪便菌群组成的变化,同时测定发酵上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以及对Caco-2单层细胞跨膜电阻的影响。结果显示,苦瓜全粉(15 mg/mL)可以明显地扶植Faecalibacterium属细菌,同时抑制Bilophila和Desulfovibrio属细菌的增殖;同等剂量的苦瓜全粉发酵上清中短链脂肪酸的含量明显高于苦瓜乙醇提取物发酵上清;源自苦瓜乙醇提取物(15 mg/mL)的发酵上清对Caco-2单层细胞跨膜电阻的增强作用要大于苦瓜全粉(15 mg/mL)。本研究探究了体外苦瓜全粉和苦瓜乙醇提取物不同的生理功效,为以后苦瓜制品的选择提供了初步证据。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灰直纹螟-青钱柳虫茶(以下简称:灰青虫茶)一般营养成分、茶特征物质、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组成,同时也对其重金属含量进行安全性评价,并以仓樟虫茶、紫白虫茶和常规茶为参照,对灰青虫茶的营养价值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灰青虫茶含有较高的茶多酚物质;氨基酸总含量较高,其8种必需氨基酸约占氨基酸总量的39.3%,必需氨基酸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比值为64.76%,必需氨基酸评价显示灰青虫茶的氨基酸模式接近鸡蛋且优于大豆;矿物质含量丰富,其中以Ca含量最高,同时含有丰富的K元素,K/Na之比为208.04;按国标限量要求重金属含量无超标。灰青虫茶氨基酸和矿物质含量丰富、种类齐全,氨基酸模式较合理,是优质蛋白和安全的矿物质保健饮品,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9.
吡虫啉防治茶小绿叶蝉药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传碧  全金城 《昆虫知识》1998,35(6):346-347
吡虫啉(imidacloprid)是一种高效内吸杀虫剂。为探讨该药对为害茶树的假眼小绿叶蝉Empoascapirisugapirisuga(Matstimura)、小绿叶蝉Eflavescens(Fabricus)的防治,效果,近年来笔者用该药对茶小绿叶蝉类进行了防治试验。试验分小区药效试验和大面积防治示范,均获得了良好的防治效果,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方法小区试验是在当年茶小绿叶蝉类第1次发生高峰期进行的。供试茶园为长势一致,4年生无性系福云6号高产封行茶园。按667m2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江苏吴县市农药厂生产)分设35‘42’5393个处理,用40%乐果乳油(上海农药厂…  相似文献   

10.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合理用药生态控制茶小绿叶蝉主要措施与评价张觉晚,王沅江(湖南省茶叶研究所,长沙410145)PrincipalTechniquesofRationalUseofPesticideforEcologicalControloverTeaGresnLeaf...  相似文献   

11.
以苦瓜籽仁为原料 ,加工生产苦瓜仁乳饮料 ,探讨了工艺要点 ,对产品质量进行了分析测试  相似文献   

12.
不同茶园生态环境对茶树生育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茶树是一种喜荫好湿的多年生作物,它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及其高产稳产的获得,与茶园生态环境密切相关。而茶叶品质的形成和优劣则更受生态环境制约。为探讨不同茶园生态环境对茶树生育及茶叶品质的影响,特于1984—1986年在“凫绿”产地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13.
The substrate specificity of enzyme system producing C6-aldehyde in Thea chloroplasts was clarified with an entire series of synthesized positional isomers, in which the position of cis-1, cis-4-pentadiene system varies from C-3 to C-13 in C18 fatty acid and geometrical isomers of linoleic acid. The structural requirement for the substrate of enzyme system producing C6-aldehyde is the presence of cis-1, cis-4-pentadiene system between ω-6 and ω-10.  相似文献   

14.
戈宝红麻生长在我国罗布红麻分布纬度最高的地区,是罗布红麻中的一个特殊生态类型,经初步分析发现,戈宝红麻叶制成的绿茶,其总黄酮含量在4.07%~4.86%之间,总氨基酸含量在13.51%~15.52%之间。因此,戈宝红麻茶是罗布红麻茶中最优秀的,在汤色和口感方面都是上乘的,长期饮用,可以得到营养和辅助疗效的双重效果。  相似文献   

15.
丛枝菌根(AM)对无性繁殖茶苗生长及茶叶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温室盆栽试验 ,分别接种丛枝菌根 (AM)真菌Acaulosporalavis(光壁无梗球囊霉 ,菌号 :34)、Glomusmanihot(木薯球囊霉 ,菌号 :38)和Glomuscaledonium(苏格兰球囊酶 ,菌号 :90 0 36) ,观察AM对枝条繁殖茶苗生长和茶叶品质的影响。试验持续 1 4个月。结果表明 ,接种AM真菌明显促进了无性繁殖茶苗的生长 ,无论是株高还是地上、地下干重都高于不接种者 (CK) ,且差异达极显著水平 (P <0 .0 1 )。AM对茶树吸收无机元素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尤其是对P、Ca、Mg等的吸收。接种AM真菌的茶苗根际细菌、放线菌数量和酸性磷酸酶活性都明显高于CK。接种AM真菌还提高了茶叶水浸出物、氨基酸、咖啡碱和茶多酚的浓度 ,改善了茶叶的品质。  相似文献   

16.
以罗汉果组培苗的单株产量、果实大小、罗汉果总皂苷以及皂苷V的含量作为罗汉果药材产量和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田间随机区组试验对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产量进行统计分析,并采用分光光度法和HPLC法分别对罗汉果总皂苷和罗汉果皂苷V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显示,不同罗汉果品种组培苗在产量和质量性状上有显著差异。青皮果组培苗的产量较高,果实较大,罗汉果总皂苷和皂苷V含量也较高,适于大面积推广。  相似文献   

17.
毛发提取胱氨酸酸解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该文对毛发提取胱氨酸生产过种中酸解条件对产率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了酸解的最佳工艺条件,可使回收率在未回收母液情况下达6.8%。  相似文献   

18.
天南星类药材的综合质量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建立一种客观的中药质量评价手段,为天南星药材的正确收购及选拨优质药材提供资料.方法:从常用的l0种天南星药材中选取与抗肿瘤、镇咳祛痰作用相关的13种成分作为评价指标,并以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数,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对这些药材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一把伞南星最佳,其次为象头花和掌叶半夏,粗序南星质最劣.结论:应用因子分析和模糊数学方法建立的数学模型进行中药材质量评价是可行的;建议将掌叶半夏的块茎载入新版药典.  相似文献   

19.
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的研究热点,相对于基因组学来说,能更直接、更准确的解释生命现象。对蛋白质组学关键技术如双向凝胶电泳、生物质谱、蛋白质芯片、生物信息学等及其在茶树上的应用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20.
优质绿茶贮藏过程品质劣变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春季1芽2叶加工而成的优质绿茶为原料,对其进行12个月的贮藏试验,每隔两个月对其主要物理性状与生化成分进行检测;在贮藏前、贮藏二个月、四个月、十个月、十二个月时对其进行感官审评。结果表明,物理性状、生化含量、感官品质都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或劣变。茶汤亮度L、透光率T640逐渐下降,色泽a、b值逐渐上升且增幅较大;生化含量的下降幅度是简单儿茶素>茶多酚>酯型儿茶素>咖啡碱>水浸出物,且以前两个月的变化幅度最大;氨基酸在前六个月持续减少,后期呈起伏变化;水分持续上升,由贮藏前的6.07%上升到6.41%;感官品质劣变随时间延长而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