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地球历史上是否发生生物灭绝事件,一直是科学家非常纠结的疑问。直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地质学家路易斯·沃尔特·阿尔瓦雷茨(L. W. Alvarez)和沃尔特·阿尔瓦雷茨(Z.W. Alvarez)父子等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文章,称他们在意大利、丹麦等地白垩系-第三系的界线黏土中发现了外来陨石特征的铱元素的高度异常现象,并提出曾经不可一世、占领大陆各个生态领域的恐龙是由于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灭绝的假说。于是,大灭绝开始得到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各国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 相似文献
2.
3.
4.
6.
自然界中的各种动物大致可以分为肉食与草食两大类。陆地上的“肉食动物之王”当属老虎、狮子等巨型猛兽。那么,在远古时期有没有能和它们“对决”的猛兽或者其它的“肉食动物之王”呢?身披“盔甲”的“肉食动物之王”随着古生物化石发现的增加,人们终于对上述疑问做出了肯定的 相似文献
7.
基于林奈命名法和林奈分类系统的生物分类系统已经存在250多年并仍然为广大生物学工作者使用,由此产生的国际动物、植物、细菌的命名法规亦执行了100年(1905年,国际植物命名法规第1版产生),并在不断修订.随着分类方法的不断进步,林奈分类系统的一些缺陷逐渐显露,一种被称为生物谱系命名法规(PhyloCode)的新的命名法出现在人们眼前.这种基于系统发育系统学的命名法规一经问世就引起诸多争论,但是,作为一种新的命名法规,无论与传统的命名法规融合还是独立发展,对于已有的分类系统都是一个新的机遇和挑战. 相似文献
8.
捕食与防御是物种生态适应及生理生态学的核心内容.动物毒液系统是动物实施捕食与防御功能的典型“生化武器系统”,对理解动物生态适应的生理学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各种有毒动物的毒素分子具有高度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人们从有毒动物毒液中鉴定到了丰富多样的生物学活性,包括神经毒活性、酶活性、细胞毒活性、抗菌活性、凝集素活性、溶血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为了明确河川沙塘鳢(Odontobutis potamophila Günther)养殖宜投喂饵料生物的种类和规格, 通过室内外试验研究了沙塘鳢对生活习性不同8种饵料生物的种类选择, 对不同规格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 Richardson)的选择, 以及其不同生长阶段对饵料鱼大小的选择。研究结果表明, 沙塘鳢对麦鲮(Cirrhinus mrigala Hamilton)的选择指数显著大于其对剩余7种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 在无仿真水草条件下, 沙塘鳢对小规格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显著大于对大、中规格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 在仿真水草条件下, 沙塘鳢对小规格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显著大于其对大规格饵料生物的选择指数。在不同生长阶段中, 沙塘鳢全长与其捕食的饵料鱼全长呈现正相关关系; 沙塘鳢捕食的饵料鱼PPR值为0.23—0.73, 均值为0.49±0.1(均值±标准差); 随沙塘鳢规格的增加其捕食饵料鱼的PPR值降低, 捕食饵料鱼规格分布小于环境中饵料鱼规格分布。综上, 沙塘鳢养殖宜投喂饵料鱼麦鲮, 饵料鱼PPR值宜为0.38—0.6。 相似文献
11.
12.
乔治·福雷斯特由于对事业的执著和具有不屈不挠的意志品质,乔治·福雷斯特(George Forrest,1873—1932)在中国的植物考察采集,成绩斐然。他喜爱乡村生活,爱好钓鱼、打猎,从澳大利亚返回苏格兰后,在爱丁堡植物园标本室工作。1904年,福雷斯特被派往中国,开始了他跨跃28年的植物考察生涯。其间他7次来华,足迹几乎遍及中国西南地区,采集了约30000多份干制标本,为爱丁堡植物园引回1000多种活植物,其中有250多种杜鹃花新种,对这座位于苏格兰首府的皇家植物园成为世界杜鹃花研究的中心,起了很大作用。他的贡献还在于对云南植物区…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1,(7):580
第17届国际生物物理大会将于2011年10月30日-11月3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召开。本届大会是生物物理研究领域的盛会,首次在华举办,由国际生物物理联合会(IUPAB)主办,中国生物物理学 相似文献
14.
随着生物学研究技术的不断发展,科学家开始认识到杂交是一种较为普遍的生物学现象。对杂交生物的判断,不仅可以依靠其外部形态特征,而且更可以应用同工酶和DAN序列分析技术。有学者认为,至少25%的植物种类及10%的动物种类,尤其是许多新形成物种,都与杂交或与其它物种间存在遗传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15.
利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生产人类所需的药用蛋白,在制药领域展现出了广阔前景。综述了应用动物乳腺生物反应器制药的优越性和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6.
《上海生物医学工程》2008,(2):112-112
在前不久举行的2008中国介入心脏病学大会上,中国第一代生物降解支架——国产EXCEL雷帕霉素洗脱支架的临床试验结果发布,吸引了众多目光——经过国内样本量最大的多中心临床注册研究(CREATE研究),该支架被证明既能减低再狭窄率,又能减少晚期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前世界上生活着成千上万种的动物和植物,而在漫长的地质历程中也曾有成千上万种生物灭绝、消亡。经古生物学家研究,显生宙至少曾经发生过五次巨大的(一级)生物集群灭绝事件(如发生在4·4亿年前的O/S事件、3·7亿年前的F/F事件、2·45亿年前的P/Tr事件、2·1亿年前的Tr/J事件和0·65亿年前的K/T事件等。其中,P/Tr事件使蜓、四射珊瑚、三叶虫等动物全部灭绝,K/T事件则使恐龙、菊石等动物在地球上消失),至于稍小一些的(二级、三级……)生物灭绝事件在地质历史上更是屡见不鲜。在3·7亿年前的晚泥盆世曾经发生过一次非常明显的生物灭绝… 相似文献
18.
19.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2009,(8):85-86
实验动物产业化随着生物医药产业化发展而不断发展。实验动物作为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其产业化程度已成为代表国家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中国正在逐渐发展成为全球药物研究与开发的创新中心和新兴市场,国内外科研机构对实验动物的旺盛需求,加之国外研发外包的涌人,迫切需要实验动物和动物实验形成产业化、社会化,完善管理体系,建立产业链,提高服务能力和质量,与国际接轨。为此,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决定于2009年10月在京召开2009’中国实验动物产业发展论坛,组织实验动物管理、研发、生产、使用者,从多角度,多层次探讨我国实验动物产业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农田捕食性昆虫资源与应用研究态势。【方法】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全部年代的我国农田捕食性昆虫的中文文献。【结果】提取到544篇与农田捕食性昆虫相关文献及包含在这些文献中的1 747条关键信息词,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农田节肢动物群落与捕食性优势种;农田重要捕食者;捕食作用、食物网关系与生态服务价值评价;人工繁育、人工饲料与天敌释放应用;主要农作物的重要害虫种群及其综合管理。水稻与棉花生态系统及其中的捕食昆虫与害虫被重点关注。异色瓢虫Harmoniaaxyridis、七星瓢虫Coccinellaseptempunctata、龟纹瓢虫Propyleajaponica、黑肩绿盲蝽Cyrtorhinuslividipennis、青翅蚁形隐翅虫Paederusfuscipes、稻红瓢虫Micraspisdiscolor、尖钩宽黾蝽Microveliahorvathi等是农田中的优势性捕食性昆虫。【结论】在我国主要农田生态系统中,存在着丰富的捕食性昆虫资源,它们扮演着农作物害虫天敌的角色,实现对农作物害虫的生物防治或自然控制。建议加强对重要害虫种群发生机制研究,促进有利于天敌生存、保存的条件与方法研究,提高天敌的生态防控效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