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15,(4)
采用样方法,对南岳境内的野生篦子三尖杉株群结构及物种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在1 500m2样地中,共有维管束植物123种,隶属于69科99属,群落优势科不明显,种类主要集中在单种的科属内。植物生活型谱以小高位芽为主的木本植物占优势,叶的生活期以夏绿叶为主,常绿叶次之,群落外貌较整齐,冠面颜色黄绿色,结构层次明显,群落中乔木种类稀少,个体数较多,优势种为毛竹,灌木层的种类和个体数最多,优势种为篦子三尖杉等。该群落植物区系地理成分较复杂,有13个分布区类型,温带性成分占52.53%,热带性成分占38.38%,说明该群落植物属具有较强的温带性质,并表现出该区域植物从热带向温带过渡的性质。物种多样性分析显示该群落多样性指数不高,各层次的丰富度格局为灌木层草本层藤本层乔木层,多样性格局、均匀度格局和生态优势度局均为藤本层灌木层草本层乔木层。 相似文献
2.
3.
篦子三尖杉的胚胎学研究及其系统位置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i的成熟花粉包含两个细胞,花粉管在精原细胞产生后 经历了一年的休眠期; 精原细胞分裂产生两个体积不等的精子; 雌配子体游离核经12次分裂后形成细胞壁; 窄长的颈卵器单个顶生; 卵细胞中含有大量类核仁状体; 受精时,雌雄核在分裂中期完全融合; 原胚游离核在16核时产生细胞壁; 原胚具冠细胞; 无裂生多胚现象; 成熟胚 二枚子叶。总之,蓖子三尖杉与本属其它种相比,存在明显的差异。如精原细胞分裂前细胞中心细 胞质浓缩成星状放射区域; 苗端早在胚成熟前分化形成明显的突起,以及成熟胚的子叶极为发达等等。因此,作者赞同将蓖子三尖杉在本属中另立一组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从广东产的篦子三尖杉(Cephalotaxus olivert Mast.)中分离出三种生物碱: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三尖杉碱(cephalotaxine)、schelhammera alkaloid B。其中,三尖杉酯碱在1毫克/公升的剂量下,对小鼠肉瘤 S_(180)的抑制率为42.3%。临床试用,对急性非淋巴型白血病有较好的疗效。我国的篦子三尖杉资源比较丰富,抗癌有效成份三尖杉酯碱的得率较高,达1.3/万,是生产三尖杉酯碱的好原料。 相似文献
6.
7.
青藏铁路途经柴达木盆地中部戈壁荒漠的100多公里路段,风沙灾害多次造成停运、脱线事故。近年来,在铁路两侧建起纵深200米的方格碎石障、方格草障和防风栅栏,引种了36种沙生植物。目前,这段铁路沿线两侧植被覆盖率达12%,大大提高了防风固沙能力,使铁路安全路输得到了保障。 相似文献
8.
9.
我国应用外科手术引流黑熊胆汁,发展很快,至1990年,在东北和西南十余省已有近30家生产合格的熊胆粉,当前如何充分利用存栏黑熊进行繁殖和引流胆汁是个重要问题。以人工引流黑熊胆汁生产熊胆粉计算,用1头人工笼养黑熊引流胆汁,其年产量相当于在野外猎杀45—50头黑熊的取胆量,利用人工笼养黑熊引流胆汁的短期经济效益是好的。但是,从黑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西康玉兰为落叶小乔木,属于国家三级重点保护植物,其分布范围狭窄,处于渐危状态。1987年在贵州省水城县境内首次发现有零星分布,分布面积约24平方千米,共计500余株。 西康玉兰树形美观,花大、洁白而清香,花期长,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是庭园绿化和美化的优良树种。但目前有关西康玉兰种子育苗的研究末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海豹(Phoca vitulina Linnaeus)生活在北冰洋和太平洋北部,为海生哺乳动物,每年冬春季洄游到我国渤海一带寻食和产仔。海豹肉可食,皮可制革和做防潮雨具,雄性生殖器是做名贵中药材“海狗肾”的原料。 我馆自解放后就在海水池里饲养海豹,当初海水池在室内,大小为3×1.5×0.6米。海豹在夏季每因温度增高而染病死亡。1953—1955年先后养活两只雄性海豹,为观察方便编为1、2号,1号于1969年送给 相似文献
15.
16.
高原鼠兔实验繁殖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野栖鼠兔属动物的饲养繁殖和实验动物化研究始自Colorado Pika(Dice,1927),而后Ochotona hyperborea yescenis(芳贺良一,1958)、O.princeps(Underhill,1962)、O.rufescensrufescens(Puget,1969)和O.dauriru)(徐植岚等,1982)分别被研究,其中O.r.rufescens在法、美和日等国成为新型实验动物广泛地应用于实验生物学和医学研究。为开发利用野生动物资源提供了依 相似文献
17.
园林新秀岭南山竹子及其种子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岭南山竹子(Garcinia oblongifolia)为藤黄科常绿乔木,分布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常见于湿润的山林中。其主干通直,侧枝平展,树形美观,适于作华南等地的园林绿化树种。岭南山竹子的果实近球形,8月下旬成熟,黄色,果味酸甜可食,食后往往有黄色树脂粘着在牙齿上,故又名“黄牙果”。它的树皮和果实可供药用,有消炎止痛、收敛生机之效;种子含油量高,可制肥皂或提炼润滑油;木材优良,可制家具和工艺品。因此,该树种具有一定的引种栽培价值。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铁树育种中的花粉采集、花粉低温保存、人工辅助授粉的一些操作方法.以及用种子繁殖铁树成功的实例,为铁树有性生殖生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利用包埋体细胞胚胎作人造种子的努力至今尚未实现,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当包埋的胚种植在土壤时萌发率较低的缘故,印度药用和芳香族植物研究中心(CIMAP)的J.Mathur等人获得了一种体外包埋的新方法,这似乎对植物的商品微繁殖有直接的实用性。 CIMAP研究小组的代替包埋体细胞胚的方法是,用藻酸钙珠包囊苗项端和中轴的枝芽。把该方法应用于缬草(一种日益减少的药用植物)枝芽,有98%的包裹芽在体外发育成株。将其种植在温室条件下的蛭石中,有64%成株。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