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细胞外间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细胞外间质由四大家族组成,胶原蛋白,蛋白多糖。弹性蛋白和细胞外间质糖蛋白。细胞外间质成分不仅仅是细胞的惰性支持物,它具有活性的生物功能,例如细胞粘附及迁移,甚至涉及基因表达。细胞外间质研究是一个十分活跃的生物学领域。  相似文献   

2.
细胞凋亡是受遗传控制的细胞自灭过程,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一种典形的细胞程序化死亡,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是当今生物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致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引起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病毒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主要以疱疹病毒科,腺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中某些病毒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及其结构,作用  相似文献   

3.
哺乳动物凝集素及其生物学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哺乳动物凝集素及其生物学作用周柔丽(北京医科大学细胞生物学教研室,北京100083)关键词动物凝集素,细胞识别自Ashwell和Morell发现肝细胞凝集素廿余年来在高等动物体内陆续发现了多种多样的凝集素。其生物学作用涉及到许多重要的生理与病理活动,...  相似文献   

4.
移植排斥是生物学中的重大问题,其理论涉及众多生物学科,包括免疫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生理学、细胞生物学、实验血液学等;其实践涉及同种和异种细胞、组织、器官移植,关系到肿瘤、糖尿病、急性放射病、免疫缺陷症、器官衰竭等数以百万计患者的治疗和健康。使用化学材料聚乙二醇、海藻酸钠、壳聚糖、多聚赖氨酸等,发挥化学、物理、生物学科交叉的优势,在移植物细胞表面进行物理化学反应,修饰和改造细胞表面抗原分子,有望为克服移植排斥反应开辟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组织修复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学、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受损组织周围存在着一定强度的内源性电场,类似生理强度的外源性电场能指导细胞定向迁移、控制细胞极化、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该文针对外源性电场在伤口愈合、骨组织愈合以及血管新生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作用及其对修复过程中组织水平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外源性电场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刘学礼 《生物学通报》2004,39(11):59-62
细胞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是一门研究细胞的结构、功能、生活史以及各种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源于对细胞的最初发现,并经历了细胞学说的确立、细胞学的产生和发展等重要阶段。在人类深入细胞世界的探索过程中.许多科学家为开拓和发展细胞生物学不懈努力,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细胞生物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7.
《分子细胞生物学报》2009,42(3):I0001-I0001
为促进我国细胞生物学领域乃至世界各国和地区相关领域专家的交流与合作.由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主办,第四军医大学、陕西省细胞生物学学会承办的“第11届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术大会暨2009西安细胞生物学国际会议(www.cecb2009.cn)”将于2009年7月5日至7日在西安古都新世界大酒店召开。  相似文献   

8.
细胞凋亡(Apoptosis)是受遗传控制的细胞自灭过程,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机制之一。是一种典形的细胞程序化死亡(programmedcelldeath),细胞程序化死亡的诱导与调控机制是当今生物学中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涉及到细胞生物学,病毒学、免疫学、发育生物学、致癌生物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引起细胞凋亡的因素很多,本文仅就病毒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主要以疤疹病毒科,腺病毒科,杆状病毒科和逆转录病毒中某些病毒与细胞凋亡相关的基因及其结构,作用方式和分子机理的研究结果进行综述并对以后研究方向作些展望。  相似文献   

9.
细胞药物是以不同细胞为基础的用于疾病治疗的制剂、药物或产品的统称,是继放疗、化疗之后又一种临床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实施个性化治疗。细胞药物的种类很多,按其生物学特性可分为传统体细胞、免疫细胞以及各种不同的干细胞等。经体外操作过的细胞群,如肝细胞、胰岛细胞、软骨细胞、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体外加工的骨髓或造血干细胞和体外处理的肿瘤细胞(瘤苗)等。细胞药物已在一些难治性疾病中得到应用,包括血液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免疫系统疾病和抗衰老等。细胞治疗涉及的细胞种类很多,且不同细胞或不同治疗方法各有特点。运用不同的细胞药物来修复病变细胞,以重建受损的功能细胞和组织,恢复其生物学功能,为细胞丢失或损伤性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崭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到多种细胞及细胞因子的相互作用.平滑肌细胞作为血管壁的重要成分,调节着血管的收缩舒张功能,同时也分泌多种细胞因子及细胞间质;它的生物学行为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及最终的结局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本文就平滑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的变化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发展阶段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杨弘远  周嫦 《植物学报》1989,6(4):193-196
植物实验生殖生物学是植物实验胚胎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特征为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加强。花粉原生质体、生殖细胞、精子、胚囊、卵细胞的操作、雌雄配子体外融合、配子-体细胞杂交等,代表了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实验生殖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植柏物生殖工程新技术领域的前景。对生殖工程的意义与内容提出了轮廓设想。  相似文献   

12.
Population thinking and tree thinking in systematics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Two new modes of thinking have spread through systematics in the twentieth century. Both have deep historical roots, but they have been widely accepted only during this century. Population thinking overtook the field in the early part of the century, culminating in the full development of population systematics in the 1930s and 1940s, and the subsequent growth of the entire field of population biology. Population thinking rejects the idea that each species has a natural type (as the earlier essentialist view had assumed), and instead sees every species as a varying population of interbreeding individuals. Tree thinking has spread through the field since the 1960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phylogenetic systematics. Tree thinking recognizes that species are not independent replicates within a class (as earlier group thinkers had tended to see them), but are instead inter-connected parts of an evolutionary tree. It lays emphasis on the explanation of evolutionary events in the context of a tree, rather than on the states exhibited by collections of species, and it sees evolutionary history as a story of divergence rather than a story of development. Just as population thinking gave rise to the new field of population biology, so tree thinking is giving rise to the new field of phylogenetic biology.  相似文献   

13.
Writing a textbook that synthesized the field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mbryology, genetics, cell 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was a challenge. Because this field evolves so rapidly, a textbook can only lay the basic foundation for understanding new information and provide the framework that helps scholars place new information into context throughout their career. In this essay, I propose that an international college of specialists be established to provide authoritative online updates on developmental biology topics as a service to student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al biology community.  相似文献   

14.
植物实验生殖生物学是植物实验胚胎学发展的新阶段,其主要特征为操作技术水平的提高与多学科综合性研究的加强。花粉原生质体、生殖细胞、精子,胚囊、卵细胞的操作、雌雄配子体外融合、配子-体细胞杂交等,代表了当前的主要研究趋势。实验生殖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相结合,开辟了植物生殖工程新技术领域的前景。对生殖工程的意义与内容提出了轮廓设想。  相似文献   

15.
基因合成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淼  王璐  田敬东 《生物工程学报》2013,29(8):1075-1085
基因合成是生物学中一项最基本的、最常用的技术.对DNA调控元件、基因、途径乃至整个基因组的合成是验证生物学假设和利用生物学为人类服务的有力工具.合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对基因合成能力提出了日益迫切的需求.近年来,基于微芯片基因合成技术取得了很多令人振奋的新进展,正在向着高通量、高保真、自动化的方向发展.文中综述了DNA化学合成和基因组装及相关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发展趋势,这些新技术正在推动着合成生物学向着更高的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课程,“合成生物学”对生物工程领域创新性人才培养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华中农业大学开设了“合成生物学”课程。首先,以“重基础知识、抓创新实践、追前沿进展”为理念,通过组建高水平的“合成生物学”教学团队,并不断调整优化课程内容,形成了新颖合理的课程体系。其次,在教学过程中,及时将高水平学术期刊及时事热点新闻报道中有关合成生物学的案例引入课堂教学中,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再次,以前沿热点案例为切入点,通过以“学”为中心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提高了学生的思辨思维与创新能力。本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并有效促进了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此与同行交流,以期能为“合成生物学”及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一些新的启发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18.
合成生物学是一个基于生物学和工程学原理的科学领域,其目的是重新设计和重组微生物,以优化或创建具有增强功能的新生物系统。该领域利用分子工具、系统生物学和遗传框架的重编程,从而构建合成途径以获得具有替代功能的微生物。传统上,合成生物学方法通常旨在开发具有成本效益的微生物细胞工厂进而从可再生资源中生产化学物质。然而,近年来合成生物学技术开始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更直接的作用。本综述介绍了基因工程中的合成生物学工具,讨论了基于基因工程的微生物修复策略,强调了合成生物学技术可以通过响应特定污染物进行生物修复来保护环境。其中,规律间隔成簇短回文重复序列(Clustered Regularly Interspersed Short Palindromic Repeats, CRISPR)技术在基因工程细菌和古细菌的生物修复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生物修复领域也出现了很多新的先进技术,包括生物膜工程、人工微生物群落的构建、基因驱动、酶和蛋白质工程等。有了这些新的技术和工具,生物修复将成为当今最好和最有效的污染物去除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20.
分子人类学与现代人的起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盛桂莲  赖旭龙  王頠 《遗传》2004,26(5):721-728
1953年Watson & Crick 对于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提出及对其遗传机理的解释,标志着现代分子生物学的诞生。其后短短50年的时间里,分子生物学在各个学科之间广泛渗透,相互促进,不断深入和发展。在以研究人类的起源和进化为首要任务的人类学领域,由于现代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方法的应用,诞生了分子人类学这一全新的结合型分支学科,为人类学的发展提供了科学可信的研究方法和具发展前景的研究方向。系统地介绍了分子人类学的发展历史、研究方法及原理;另外,结合分子人类学在古人类学研究中的应用,讨论了关于现代人起源的“非洲起源说”和“多地区连续演化说”。Abstract: Since Watson & Crick put forward the double-helix model of DNA structure and hereditary mechanism in 1953,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is event marks the birth of modern molecular biology. This new field of biology has experienced a flourishing development in the past 50 years. On one hand, the development of molecular biology has been deeply influencing many relative fields; on the other hand, its own proceeding pace has been accelerated by the reaction from the other fields. Anthropology is one of the fields most deeply impacted by the theory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biology. Most importantly, molecular anthropology was born as a result of combination of molecular biology, anthropology as well as paleoanthropology. This new branch provides reliable method and vital direction for paleoanthropology. This paper systematically reviews the history,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molecular anthropology. Two hypotheses on the origin of modern human, which include “out-of-African theory” and “theory of multiregional evolution” are also discussed for the purpose of showing how molecular anthropology is applied in paleoanthrop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