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态真菌白色念珠菌是一种常见的机会性致病菌,可导致健康人体发生浅表感染,在免疫缺陷患者中,甚至可引起危及生命的系统性感染。白色念珠菌形态变化与其致病性密切相关,其形态发生主要包括多态性转换和white-opaque转换。简要介绍白色念珠菌的形态发生类型、主要调控基因及其致病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重度联合免疫缺陷(SCID)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探讨肠道菌群失调与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联系。方法SCID小鼠随机口服万古霉素水溶液7d,饥饿24h后给予白色念珠菌灌胃,建立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小鼠死亡情况。荧光定量PCR检测肠道细菌总量、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鉴定肠道菌群种类,并应用扫描电镜观察肠壁黏膜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应用万古霉素可致肠道菌群失调,肠道黏膜完整性受损。在万古霉素致肠道菌群失调的基础上,外源性白色念珠菌攻击可加重肠道菌群失调和肠壁黏膜损伤程度,促进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结论肠道菌群失衡可以导致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发生,肠壁黏膜的完整性可能参与了肠道白色念珠菌播散过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 随着恶性肿瘤化疗等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临床中发现念珠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非白色念珠菌与白色念珠菌的比例有所增加,这与抗真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有关.临床常见致病念珠菌中以白色念珠菌与热带念珠菌毒力最强,念珠菌的致病力不是由单一因素决定的,而是由一组因素决定,包括二相性转换、疏水性、粘附性、磷脂酶活性、天冬氨酸蛋白酶活性、溶血性等.念珠菌的毒力因子和致病机制非常复杂,对这些致病菌的致病性的了解,必将有助于对念珠菌感染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防御素是一类具有广普抗菌活性的阳离子抗菌肽,而家蝇(Musca domestica)的Phormicin属于防御素超家族.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人体感染的条件致病真菌.随着免疫缺陷病、糖尿病等疾病发生率的增加,在病人体内植入设备的白色念珠菌残留及附带感染日益成为临床感染的常见类型.本研究制备了家蝇Phormicin A、Phormicin B的原核表达蛋白,将其作用于白色念珠菌.微量液体稀释法测定了其最小抑菌浓度为2.5mmol/L和1.875mmol/L.进一步绘制了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时间杀菌曲线.结果显示,二者对白色念珠菌都具有一定的抑菌效果.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索Phormicin参与家蝇天然免疫和揭示家蝇抗真菌防御中的机制提供理论参考,为开发多肽类抗真菌药物提供线索.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抗生素滥用等降低人体免疫力的因素越来越多,使得由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感染引起的疾病发生率越来越高。本研究通过使用程序性坏死的选择性抑制剂Necrostatin-1,初步探索了细胞自噬和程序性死亡在巨噬细胞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研究表明:细胞自噬参与了白色念珠菌侵染巨噬细胞的过程,而Necrostatin-1可能通过抑制白色念珠菌感染引起的自噬促进IL-6的表达,并抑制TNF-α(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进而对白色念珠菌引起的天然免疫反应产生影响。细胞自噬在抗真菌感染方面的研究已有报道,而程序性坏死在抗真菌感染方面的研究鲜有报道,同时Necrostatin-1在巨噬细胞抗白色念珠菌感染中的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对白色念珠菌侵染机理的探索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双歧杆菌脂磷壁酸(BLTA)对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生存状态的影响。方法通过尾静脉注射白色念珠菌,建立正常免疫力及免疫力低下小鼠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模型,观察不同剂量BLTA处理对小鼠体重变化、生存时间以及肾组织真菌负荷量的影响。结果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经BLTA处理后,生存状态有所改善,体重下降减慢。对于正常免疫力小鼠,BLTA150组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而对于免疫力低下小鼠,BLTA100组和BLTA150组小鼠的生存率明显高于未处理组(P0.01)。无论免疫力正常还是免疫力低下小鼠,BLTA100组和BLTA150组的肾组织白色念珠菌菌落计数与未处理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BLTA能够有效地改善深部白色念珠菌感染小鼠的生存状态,而且这种作用与BLTA呈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讨儿童重症监护病房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控制措施等,为预防和控制院内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018年7月我院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的4例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暴发患儿为研究对象,分析患儿临床情况、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暴发原因以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结果:4例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均存在基础疾病、有机械通气史、存在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静脉或动脉置管前后均使用碘伏消毒、曾使用广谱抗生素、输血制品,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均是发热。药敏方面,医院感染暴发的4例白色念珠菌感染患儿对唑类及5-氟胞嘧啶均耐药,但对两性霉素B均敏感。经拔除血管置管、减少或者避免广谱抗菌药的应用,根据药敏使用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抗真菌等积极治疗,1例患儿放弃治疗后死亡,3例患儿顺利出院。通过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可知,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留置中心静脉或动脉置管是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的危险因素,医院感染暴发白色念珠菌血流感染患儿最突出的临床表现是发热,唑类及5-氟胞嘧啶耐药的患儿使用卡泊芬净及两性霉素B可能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双歧杆菌对免疫抑制小鼠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探讨双歧杆菌对白色念珠菌感染的保护作用,作者采用环磷酰胺腹腔注射方法复制了免疫抑制小鼠模型,研究白色念珠菌感染前后两歧双歧杆菌灌饲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白色念珠菌感染前灌饲两歧双歧杆菌能有效地抑制白色念珠菌在小鼠肠道中的定植,并且保护肠粘膜的完整性。对其机理的研究认为,两歧双歧杆菌可能是通过调整肠道菌群平衡、增加肠道中生理菌群的数量、降低肠道pH值、以及产生抗菌物质等途径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白色念珠菌对口腔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配体,方法:采用体外法测定白色念珠菌对口腔上皮细胞的粘附数量,结果:D-甘露糖预作用于上皮细胞之后,可以使白色念珠菌粘附下降,刀豆素A及绿慕安预作用于白色念珠菌,可以减少白色念珠菌对上皮细胞的粘附,结论:白鬼念珠菌粘附感染与其表面甘露糖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呼吸内科患者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的危险因素及对常用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预防、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12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内科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统计其年龄分布、可能感染因素、基础疾病、被感染前抗菌药物的使用及近3年对抗真菌药物的耐药性变迁。结果呼吸内科白色念珠菌痰培养阳性的相关因素多,老年、气管插管/切开、机械通气、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长期多种抗菌药物的使用患者中感染几率明显增高,且3年来,白色念珠菌的耐药性有所升高。结论临床上细心操作、抗菌药谨慎使用是目前减少白色念珠菌感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侵袭性念珠菌病(invasive candidiasis,IC)是住院患者特别是免疫力低下患者重要的感染性疾病。抗真菌药物治疗是最有效的处理方式,但抗真菌药物的种类非常有限,并已出现了多种药物耐药。棘白菌素类药物能够抑制真菌特有的葡聚糖合成酶,因此毒力低、临床疗效好,是治疗IC的一类关键药物。但近几年棘白菌素耐药有上升趋势,并常常表现为多重耐药,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巨大挑战。其耐药机制主要包括FKS突变、细胞压力应答、生物膜等。预防用药、腹腔念珠菌病、定植等是导致棘白菌素耐药的危险因素。了解念珠菌棘白菌素耐药的机制和危险因素对临床诊断和治疗决策的制定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医院中假丝酵母菌属(又称为念珠菌)的实际感染状况以及临床分布和相应的抗真菌药物敏感(简称为AS)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1月到2015年1月两年之间的130例住院患者相关病症资料作为实际研究对象,对其年龄以及标本、相应菌种分布和药敏试验等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两年念珠菌实际检出为56株、74株,共计130株;患者实际年龄集中在31岁到88岁之间,其中60岁以上患者为95例,占比为73.1%;标本实际检出率较高的主要是集中在痰液标本以及大便标本和尿液标本三类,分别占比为50.7%(66/130)、28.4%(37/130)、15.4%(20/130);菌种分布主要以白色念珠菌以及光滑念珠菌和热带念珠菌三种为主,分别占比为57.6%(75/130)、30.7%(40/130)、7.6%(10/130);其中白色念珠菌AS活性较高。结论医院中念珠菌的实际感染数量正在不断增加,一般60岁以上患者比较容易出现感染状况,感染实际部位以呼吸道为主,针对白色念珠菌而言氟康唑具有较高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女性阴道感染常见病原菌分布情况及与乳杆菌密度的关系。方法选取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120例女性生殖系统感染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女性120例作为对照组。分析观察组患者生殖系统感染念珠菌的构成以及耐药情况,探讨两组患者乳杆菌密度差异以及念珠菌、耐药情况与Nugent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患者感染主要为白色念球菌,其次为克柔念珠菌、光滑念珠菌、近平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平滑念珠菌和其他念珠菌。观察组患者耐药最高的为咪康唑,其次为酮康唑、伊曲霉素、克霉素、氟康唑、制菌霉素和两性霉素B;观察组患者的Nugen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耐药患者的Nugent评分显著高于非耐药患者;患者念珠菌感染以及耐药情况分别与Nugent评分呈正相关,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患者生殖道乳杆菌密度、白色念珠菌感染情况以及耐药情况分别与Nugent评分呈正相关,在患者的治疗过程当中,可以将乳杆菌数量的恢复情况作为评价其治疗效果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4.
光滑念珠菌是引起侵袭性念珠菌病的重要病原体,其对唑类药物敏感性低,棘白菌素常常作为高危人群光滑念珠菌侵袭性感染的首选药物。但目前已有对唑类和棘白菌素类药物均耐药的菌株报道,这是临床治疗的难点。光滑念珠菌的分子分型可为院内感染监测、菌株变异情况等提供信息。现就光滑念珠菌病原学、分子流行病学以及药物敏感性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蛴螬多肽Probrelin对白色念珠菌的抗菌活性。[方法] 采用肉汤稀释法测定蛴螬多肽Probrelin对正常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同时结合平板计数法测定最小杀真菌浓度;通过不同浓度多肽处理后经平板计数绘制时间-杀菌动力学曲线;通过PI吸收实验检测多肽对白色念珠菌细胞膜完整性的影响;通过核酸阻滞实验检测多肽与核酸间是否具有结合作用;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检测多肽对白色念珠菌形态的影响;通过结晶紫染色法检测多肽对生物膜生成及成熟生物膜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多肽对白色念珠菌菌丝形成的影响;通过棋盘法检测多肽与抗真菌药物间的相互效应;通过小鼠皮下感染模型检测多肽在生理条件下的抗白色念珠菌活性。[结果] 蛴螬多肽Probrelin对正常菌株及临床耐药菌株的最小抑菌浓度均为100 μg/mL,最小杀真菌浓度为100-200 μg/mL,且对白色念珠菌的杀菌动力学具有时间和浓度依赖性;该多肽以浓度依赖性的方式影响白色念珠菌细胞膜的完整性,并通过破坏白色念珠菌细胞壁的结构影响其形态,但与核酸间不具有结合作用;该多肽既可抑制白色念珠菌生物膜的形成,又可清除成熟生物膜,同时还可抑制白色念珠菌菌丝的形成;该多肽与抗真菌药物Clotrimazole间具有协同效应;在小鼠皮下感染模型中,该多肽可以有效杀灭白色念珠菌,进而抑制感染。[结论] 蛴螬多肽Probrelin对白色念珠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杀灭活性,可以作为新的药物分子或模板分子用于抗白色念珠菌药物的研发。  相似文献   

16.
阻断白色念珠菌粘附口腔膜上皮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白色念珠菌的粘附与其表面甘露糖结构有关,为探讨阻断粘附的方法,我们采用体外法测定其对口腔上皮细胞的粘附数量,显示:白色念珠菌粘附感染上皮细胞后,甘露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粘附,绿慕安及刀豆素A可以有效地减少粘附。提示甘露糖及绿慕安可能有助于治疗白色念珠菌感染。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光滑念珠菌侵入性感染及其耐棘白菌素治疗失败的病例不断增多,深入研究其耐药机制十分有必要。Fks突变在光滑念珠菌棘白菌素耐药发生的过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其与棘白菌素的MIC值及体内治疗结果密切相关,且有很多因素可以对Fks突变的发生及其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抗菌素、抗癌剂和皮质类固醇药物应用后,常续发重笃的念球菌感染。由于缺乏有效的药物,予后往往不良。作者在进行中药抗真菌的探索中,发现桂皮素在试管内和临床上对念珠菌感染,均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和临床效果。为了进一步阐明桂皮素对组织细胞和白色念珠菌的相互影响,以便改进桂皮素制剂,提高临床效果,作者等试用组织培养法进行实验。从前常以动物实验法进行观察,  相似文献   

19.
《植物杂志》2010,(6):4-4
爱尔兰科学家研究发现,细菌绿脓杆菌产生的一种分子能阻止白色念珠菌在硅胶导管表面聚集生长,并且这两种微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不是依赖于叫做“群体感应”的细菌通信系统。白色念珠菌是最常见的医院获得性感染微生物,它可以通过黏附在植人人体的塑料表面而引起疾病,生物膜的形成是白色念珠菌感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检测家族传播的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多态性。方法采集35个家庭(119个样本)的口腔牙菌斑,采用PCR ITS1-ITS2基因分型方法,检测、分析家族传播的口腔白色念珠菌基因多态性。结果 18个家庭(18/35,61%),34个样本(34/119,28.6%)有白色念珠菌感染,11个家庭存在家族传播(11/18,61%)。在5个母子(父子)垂直传播的家庭成员中,白色念珠菌基因型均不一致。在3个呈水平传播的家庭成员中,两家基因型一致,1家不一致。在3个垂直-水平传播的家庭成员中,两家基因型一致,1家不一致。白色念珠菌家族传播基因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6.571,P〈0.01)。白色念珠菌感染与年龄、性别、学历、吸烟、饮酒、义齿和龋病均无显著相关。结论白色念珠菌在口腔定植,受宿主自身遗传背景影响较大,在家族垂直传播中呈明显的基因多态性。呈水平传播的白色念珠菌菌种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基因型可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