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 毫秒
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循环肿瘤细胞(CTCs)和白蛋白/碱性磷酸酶比值(AAPR)与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18年1月至2020年7月收治的169例LRP患者,根据术后是否发生生化复发分为生化复发组和非生化复发组。检测血清HMGB1、外周血CTCs并计算AAP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HMGB1、CTCs和AAPR对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随访2年,169例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发生率为25.44%(43/169)。与非生化复发组比较,生化复发组血清HMGB1和CTCs升高,AAPR降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临床分期T2期、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20 ng/mL、HMGB1、CTCs升高和Gleason评分8分为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tPSA)、AAPR升高为独立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联合CTCs和AAPR预测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曲线下面积为0.881大于HMGB1、CTCs和AAPR单独预测。结论:血清HMGB1、CTCs和AAPR与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独立相关。血清HMGB1联合CTCs和AAPR预测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价值较高,可能成为LRP患者术后生化复发的辅助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基于血清癌胚抗原(CE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3(GPX3)、CXC趋化因子配体9(CXCL9)构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的预测模型。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12月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肺癌根治术的95例NSCL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EA、GPX3、CXCL9水平。术后行3年随访,根据随访期间患者有无发生复发转移分为未复发转移组与复发转移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并建立NSCLC患者根治术后早期复发转移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术后随访3年,95例患者失访2例,复发转移36例。复发转移组血清CEA、CXCL9水平高于未复发转移组,GPX3水平低于未复发转移组(P<0.05)。复发转移组与未复发转移组在肿瘤类型、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方面,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TNM分期、淋巴结清扫数及血清CEA、GPX3、CXCL9水平为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P<0.05)。ROC分析结果显示,Log P 预测模型的ROC-AUC(0.95CI)为0.862(0.772~0.943)。结论:血清CEA、CXCL9水平上升,GPX3水平下降为NSCLC肺癌根治术后患者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血清CEA、CXCL9、GPX3联合构建的预测模型可辅助预测NSCLC术后复发转移风险。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44变体6(sCD44v6)、人类白细胞抗原-G(HLA-G)、胃泌素-17(G-17)、幽门螺杆菌-免疫球蛋白G(Hp-IgG)联合检测在胃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9年2月至2022年2月期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21例胃癌癌前病变患者(癌前病变组)和125例胃癌患者(胃癌组),另选择同期1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间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根据Hp-IgG阳性情况,将胃癌组进一步分为Hp-IgG阳性组与Hp-IgG阴性组,比较两组间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应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胃癌组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与Hp-IgG阳性率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sCD44v6、HLA-G、G-17、Hp-IgG单独鉴别和联合四项指标鉴别胃癌癌前病变与胃癌的价值。结果:胃癌组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高于癌前病变组、对照组(P<0.05),癌前病变组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胃癌组中Hp-IgG阳性组sCD44v6、HLA-G、G-17水平高于Hp-IgG阴性组(P<0.05)。胃癌组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与Hp-IgG阳性率呈正相关(rs=0.536、0.492、0.512,P<0.05)。联合sCD44v6、HLA-G、G-17、Hp-IgG鉴别胃癌癌前病变以及胃癌的曲线下面积为0.863,高于各指标单独鉴别。结论: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在胃癌患者与胃癌癌前病变患者中存在明显差异,胃癌患者血清sCD44v6、HLA-G、G-17水平与Hp-IgG阳性有关,联合四项指标检测在胃癌与癌前病变筛查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C-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3(CCR3)、C-X-C趋化因子配体16(CXCL16)与Ⅰ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后复发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收治的186例接受手术切除的Ⅰ期NSCLC患者为NSCLC组,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复发转移分为复发转移组和未复发转移组,另选取60名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CEA、CCR3和CXCL16水平,分析其与Ⅰ期NSCLC患者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Ⅰ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CEA、CCR3和CXCL16对Ⅰ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NSCLC组血清CEA、CCR3和CXCL16水平升高(P<0.05)。血清CEA、CCR3和CXCL16水平与Ⅰ期NSCLC患者肿瘤直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0.05)。随访5年,失访5例,181例Ⅰ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为20.9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肿瘤直径≥2 cm、低分化、TNM分期ⅠB期和CEA、CCR3、CXCL16升高为Ⅰ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CEA、CCR3和CXCL16联合预测Ⅰ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CEA、CCR3和CXCL16单独预测。结论:血清CEA、CCR3和CXCL16水平升高与Ⅰ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独立相关,血清CEA、CCR3、CXCL16联合预测Ⅰ期N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对患者血清CEA(血清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A19-9(糖链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19-9)水平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2015年2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胃癌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接受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全身静脉化疗组(对照组)和全身静脉化疗联合腹腔热灌注化疗组(观察组),每组各41例。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前(治疗前)与化疗1个月后(治疗后)血清肿瘤标志物CEA、CA19-9与免疫功能指标水平的变化,治疗后毒副作用发生情况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间血清CEA、CA19-9、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CEA、CA19-9及CD8~+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及肠梗发生率比较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478,0.668,0.315,0.552);观察组生活质量改善总有效率为85.37%,显著高于对照组(70.73%,P=0.017)。结论:与单纯全身化疗相比,胃癌根治术后腹腔灌注化疗可更有效降低患者血清CEA、CA19-9水平,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6.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比值(PGR)、胃泌素-17(G-17)、胸苷激酶1(TK1)、菱形结构域蛋白1(RHBDD1)联合幽门螺杆菌抗体(HP-IgG)对萎缩性胃炎与早期胃癌的鉴别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12月我院收治的202例早期胃癌患者,记作胃癌组。另选取同期萎缩性胃炎和健康体检志愿者各200例,记作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三组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PGR、G-17、TK1、RHBDD1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比较早期胃癌HP-IgG阳性及阴性患者血清PGⅠ、PGⅡ、PGR、G-17、TK1、RHBDD1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GR、G-17、TK1、RHBDD1水平联合HP-IgG鉴别早期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效能。结果:胃癌组血清PGⅠ、PGR水平均低于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且萎缩性胃炎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胃癌组血清PGⅡ、G-17、TK1、RHBDD1水平以及HP-IgG阳性率均高于萎缩性胃炎组及对照组,且萎缩性胃炎组上述指标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早期胃癌HP-IgG阳性患者血清PGⅠ、PGR均低于HP-IgG阴性患者,而血清PGⅡ、G-17、TK1、RHBDD1水平均高于HP-IgG阴性患者(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PGR、G-17、TK1、RHBDD1水平以及HP-IgG抗体联合鉴别早期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效能优于上述五项指标单独鉴别。结论:早期胃癌患者血清PGR存在异常低表达,而血清G-17、TK1、RHBDD1以及HP-IgG抗体存在异常高表达,联合上述五项指标鉴别早期胃癌与萎缩性胃炎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胃癌患者的疗效及对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择期行根治性切除术胃癌患者236例,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分为对照组(n=107)和实验组(n=129),对照组实施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实验组实施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观察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 d、术后7 d免疫功能和炎性因子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升高,而其他临床症状指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下降(P0.05),两组淋巴结清除数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1 d的IL-6、TNF-α、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术前,但实验组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对照组IL-6、TNF-α、CRP水平仍高于术前(P0.05),但实验组TNF-α、CRP水平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实验组IL-6、TNF-α、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 d、7 d,两组CD3~+、CD4~+、CD4~+/CD8~+均低于术前,CD8~+高于术前,且实验组CD3~+、CD4~+、CD4~+/CD8~+高于对照组,CD8~+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比较,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胃癌患者疗效更好,可减轻炎性反应,对患者的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远端胃癌应用腹腔镜辅助技术行D2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远端胃癌D2根治术安全性、近期生存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2月在我院行远端胃癌根治术的158例患者,其中行腹腔镜辅助远端胃癌根治手术75例(腹腔镜组),与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手术83例(开腹组)。对比分析腹腔镜组与开腹组病人术中情况和术后并发症及近期生存差异。结果:腹腔镜组与传统开腹组病人一般资料、病理学类型、肿瘤位置、肿瘤浸润深度、转移淋巴结数目、总清扫淋巴结数目、肿瘤TNM分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手术时间较传统开腹组长(P0.05),切口长度、离床活动时间、排气时间、进流食时间、总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与开腹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近期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D2根治性手术安全可行,可达到开腹手术相同的根治效果,但较开腹组具有术中创伤小、术后恢复快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直肠系膜切除术对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肿瘤标志物(CEA、CA199)及生存率的影响。方法:收集直肠原发癌位于直肠中下段的病例,行直肠癌根治术复发再入院患者48例(均为本院2010年4月-2014年3月手术后的病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2组,分别24例。对照组采用姑息性手术治疗,研究组采用直肠系膜切除术治疗,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MMP-2、MMP-9、CEA、CA199水平,记录所有患者术后并发症状况,术后进行随访时间为3年,比较两组1年、3年的生存率状况。结果:对照组在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上高于研究组,(P0.05);对照组在肛门排气时间上低于研究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周后MMP-2、MMP-9表达水平降低,治疗2周后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治疗2周后MMP-2、MMP-9表达水平较低,治疗2周后血清CEA、CA199表达水平较低(P0.05);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症无差异(P0.05);两组间术后1年生存率,无差异(P0.05);研究组术后3年生存率(66.67%)高于对照组(37.50%),(P0.05)。结论:直肠系膜切除术可提高直肠癌根治术后局部复发患者的长期生存率,降低血清MMP-2、MMP-9、CEA、CA199水平,安全性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2年7月本院收治的195例进展期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胃癌根治术治疗,根据患者术后1年内复发与否将上述患者分为早期复发组(n=103)与对照组(n=92)。先后采用x2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发现,两组患者的肿瘤直径、Borrmann分型、Lauren分型、T分期、N分期、TNM分期、新辅助化疗、术后化疗等指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手术方式、腹腔镜手术等指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发现,N分期、TNM分期是影响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新辅助化疗是独立保护因素。结论:进展期胃癌的N分期、TNM分期是其术后早期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采取而新辅助化疗可降低进展期胃癌根治术后早期复发率。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骨桥蛋白(OPN)、CXC亚家族趋化因子(CXCL)13、CXCL16水平与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增殖基因表达的相关性及与患者术后复发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本院诊治的92例宫颈癌根治术患者(宫颈癌组),64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患者作为CIN 组,48例健康查体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三组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宫颈癌组和CIN组组织中增殖基因[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ANGPTL4) mRNA、转录因子(FOXP3) mRNA]水平。Pearson相关分析血清OPN、CXCL13、CXCL16和增殖基因ANGPTL4 mRNA、FOXP3 mRNA的相关性。对宫颈癌组患者进行随访,根据随访期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39例、未复发组53例。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宫颈癌组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显著高于CIN组和对照组 (P<0.05)。宫颈癌组病灶中增殖基因ANGPTL4 mRNA、FOXP3 mRNA表达明显高于CIN组(P<0.05)。宫颈癌组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与增殖基因ANGPTL4 mRNA、FOXP3 mRNA表达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随访过程中,出现复发患者39例,复发率为42.39%(39/92)。复发与未复发组患者在FIGO分期、组织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FIGO分期Ⅱ期、组织学分级低分化、浸润深度>1/2、有淋巴结转移、血清OPN≥3.65 ng/mL、血清CXCL13≥191.63 pg/mL、血清CXCL16≥119.46 pg/mL是宫颈癌患者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血清OPN、CXCL13、CXCL16水平与宫颈癌增殖基因表达呈正相关,血清OPN、CXCL13、CXCL16高表达是宫颈癌根治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胃泌素前体释放肽(ProGRP)、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与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疗效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1月在青岛市中医医院、青岛市红岛人民医院、青岛市交运老年病医院、青岛市胸科医院接受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的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95例。所有患者根据疗效情况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采用化学发光法和速率法检测有效组与无效组血清ProGRP、TSGF的差异。随访3年统计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根据血清ProGRP(365.73±14.35)pg/mL、TSGF(147.88±27.59)U/mL均值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高ProGRP组(≥365.73 pg/mL,41例)、高TSGF组(≥147.88 U/mL,46例)、低ProGRP组(<365.73 pg/mL,54例)、低TSGF组(<147.88 U/mL,49例)。Kaplan-Meier法绘制高/低血清ProGRP、TSGF水平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生存曲线。并根据预后情况将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分为存活组(56例)、死亡组(39例)。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影响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ProGRP、TSGF水平对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6周后,无效组血清ProGRP、TSGF水平高于有效组(P<0.05)。随访期间无失访病例,95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的客观缓解率为70.53%(67/95),3年总生存率为41.05%(39/95),中位生存时间16.00个月。Kaplan-Meier曲线分析显示,高ProGRP组、高TSGF组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低于低ProGRP组、低TSGF组(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Ⅳ期、低分化、ProGRP升高、TSGF升高为影响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roGRP、TSGF水平联合预测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死亡的曲线下面积为0.879,大于血清ProGRP、TSGF水平单独预测的0.765、0.773。结论:血清ProGRP、TSGF水平升高与EGFR突变阳性晚期NSCLC患者疗效和预后密切相关,血清ProGRP、TSGF水平联合检测对其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谷氨酰胺对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血清胃泌素、CA72-4及HIF-1α水平影响。方法:收集我院56例胃大部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营养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丙氨酰谷氨酰胺注射液100 m L/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清胃泌素、CA72-4、HIF-1α及VEGF-A水平。结果: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71.43%低于研究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有效率92.86%,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复发率35.71%明显高于实验组10.71%,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患者血清胃泌素、CA72-4、HIF-1α及VEGF-A水平均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血清胃泌素、CA72-4、HIF-1α及VEGF-A水平较低(P0.05)。结论:谷氨酰胺能有效提高胃大部切除患者术后的临床疗效,防止复发,推测其机制与降低血清胃泌素、CA72-4、HIF-1α及VEGF-A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及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4年1月到2017年10月期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67医院接受治疗的胃癌患者163例,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出现感染性并发症将其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其中感染组83例,未感染组80例,计算感染组患者各种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构成比例,检测术前、术后1d、术后3d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采用ROC曲线分析PCT、CRP对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结果: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种类主要为肺部感染和手术部位感染,其次为腹腔感染和十二指肠残端瘘。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血清中PCT、CRP的水平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血清中PCT的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术后3d感染组血清中CRP的水平较未感染组升高(P0.05);经ROC曲线分析显示,术后3d血清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90,高于CRP的0.81;术后1d、术后3d两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术前,术后1d、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8~+明显高于术前(P0.05);术后3d感染组患者的CD3~+、CD4~+、CD4~+/CD8~+均明显低于未感染组(P0.05)。结论:血清PCT、CRP以及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密切相关,且PCT对胃癌患者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预测价值高于CRP。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不同胃癌前病变中医证型和血清胃蛋白酶原(pepsinogen,PG)、胃泌素-17(gastrin-17,G-17)、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和叶酸水平变化的关系进行探讨,为胃癌前病变的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以80例胃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