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摘要 目的:研究骨质疏松患者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清N端骨钙素(N-MID)、25羟基维生素D[25(OH)D]、骨密度(BMD)检测的效果。方法:数据取自本院2021年4月-2022年5月收治的80例骨质疏松患者,均行IGFBP-3、N-MID及25(OH)D检测,分析检测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IGFBP-3、25(OH)D及N-MID、BMD水平均低于参照组患者相应指标水平(P<0.05);实验组患者IGFBP-3、25(OH)D及N-MID、BMD变化水平相互为正相关关系(P<0.05);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影响BMD的主要因素中,IGFBP-3、25(OH)D、N-MID均为骨质疏松保护因素。结论:骨质疏松患者行IGFBP-3、25(OH)D及N-MID检测可切实观察病情、为疾病治疗提供参考数据,利于改善预后、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西安市某医院不同年龄段的成人与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并探讨其水平与年龄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月-2018年1月西安高新医院检测血清25-OH-VD的2116例样本,比较成人与儿童血清中25-OH-VD水平的差异,分析成人与儿童血清中25-OH-VD水平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儿童组健康人群、低水平人群血清25-OH-VD水平均高于成人组(P0.05);儿童组健康人群、低水平人群血清25-OH-VD水平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成人组健康人群血清25-OH-VD水平与年龄呈正相关(P0.05)。结论:西安市某医院的儿童血清25-OH-VD水平高于成人,且成人与儿童的血清25-OH-VD水平与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必要建立不同的参考区间,为临床诊治提供更精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探究维生素D水平与牛奶蛋白过敏(CMPA)患儿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0年6月就诊于我院的50例CMPA患儿作为观察组,根据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组18例、中度组27例和重度组5例,另选取同期于本院进行健康体检的50例健康婴幼儿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血清25-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收集婴幼儿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CMPA的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和中度组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低于轻度组,而重度组又显著低于中度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CMPA与血清牛奶蛋白总免疫球蛋白E(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有关(P<0.05),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血清牛奶蛋白总IgE为阳性、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人工喂养、剖宫产是CMPA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CMPA患儿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病情越严重,其水平越低,血清牛奶蛋白总IgE检查结果、血嗜酸性粒细胞检查结果、家族过敏史、维生素D缺乏、喂养方式、生产方式是CMPA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_3]、辅助性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h17/Treg)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的关系。方法:将新疆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患儿26例作为肺炎伴喘息组,肺炎支原体肺炎不伴有喘息患儿54例作为肺炎不伴喘息组,另选取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25(OH)D_3、白细胞介素(IL)-10、IL-17、Th17细胞及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及肺功能,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肺炎伴喘息组血清25(OH)D_3、IL-10、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低于肺炎不伴喘息组、对照组,Th17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Th17/Treg、IL-17高于肺炎不伴喘息组、对照组(P0.05)。各组第一秒最大呼气量占用力肺活量百分比(FEV1/FV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伴喘息组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峰值呼气流量(PEF)低于肺炎不伴喘息组、对照组(P0.05),肺炎不伴喘息组与对照组FEV1%pred、PEF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炎伴喘息组患儿血清25 (OH)D_3与Th17/Treg、IL-17呈负相关(P0.05),与IL-10、FEV1%pred、PEF呈正相关(P0.05),血清Th17/Treg与IL-10、FEV1%pred、PEF呈负相关(P0.05),与IL-17呈正相关(P0.05)。结论:肺炎支原体肺炎伴喘息儿童血清25(OH)D_3、Th17/Treg表达水平异常,肺功能下降,且25(OH)D_3、Th17/Treg表达水平与肺功能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患者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选取9具冻存新鲜尸体的胸腰段脊柱开展研究,并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每组各3具。观察组、对照1组均制作成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模型,观察组经椎弓根注入含有对比剂的低粘度骨水泥,对照1组置入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分别于术前和术后测量两组椎体的主要生物力学指标(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对照2组则作为参照,仅测量一次,对三组生物力学指标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椎体术前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前最大抗压强度、刚度较对照2组降低,而高度较对照2组升高(P0.05)。观察组和对照2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均较对照1组升高,高度较对照1组降低(P0.05),而观察组术后的最大抗压强度、刚度、高度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经皮椎体成形术对骨质疏松性腰椎骨折患者实施治疗,能够有效恢复患者椎体生物力学,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儿童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7年1月到2017年12月在亳州市人民医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儿童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25-(OH)D水平对维生素D(Vit D)营养状况进行分组,其中严重缺乏组9例,缺乏组28例,不足组42例和充足组21例。对比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性别儿童血清25-(OH)D、BMD水平以及不同Vit D营养状况儿童对应的BMD水平,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年龄的相关性。结果:5-9岁和10-14岁儿童的血清25-(OH)D及BMD水平均分别低于1-4岁儿童,而10-14岁儿童又低于5-9岁儿童(P0.05)。男童的血清25-(OH)D及BMD水平均分别高于女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足组、缺乏组、严重缺乏组儿童的BMD水平均分别低于充足组,且缺乏组和严重缺乏组低于不足组,严重缺乏组又低于缺乏组(P0.05)。根据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呈正相关,而与年龄呈负相关(P0.05),年龄与儿童BMD呈负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BMD呈正相关,但与年龄则呈负相关,及时补充适量的Vit D以满足儿童的机体所需,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探究25OH维生素D(25(OH) D)水平检测与自闭症评定量表(CARS)评分的相关性及其评估自闭症严重程度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4月~2022年3月在我院确诊的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患儿67例作为ASD组,并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将所有患儿分为轻中度组46例,重度组36例。另募集来我科就诊无精神病史及家族史的健康查体儿童93例作为对照组。对比ASD组与对照组、ASD患儿轻中度组与重度组25(OH) D水平差异,分析ASD组患儿25(OH)D水平的影响因素,比较ASD组不同25(OH)D水平患儿CARS评分差异性,分析ASD患儿血清25(OH)D水平与CARS评分的相关性,并采用ROC曲线评估血清25(OH)D水平预估ASD严重程度的效能。结果:ASD组患儿血清25(OH) D水平显著低于于对照组(P<0.05)。相较于轻中度组,重度孤独症组患儿血清25(OH) D水平显著降低(P<0.05)。25(OH) D异常组患儿中母乳喂养、偏食及腹泻发生率显著高于25(OH) D正常组(P<0.05)。25(OH) D异常组患儿中CARS评分中的人际关系、模仿、情感反应、肢体动作、使用物体、对变化的适应、视觉反应、听觉反应及总分显著高于25(OH) D正常组(P<0.05)。CARS总分分与血清25(OH)D水平的成负相关性(r=-0.367,P=0.004)。血清25(OH)D水平预估ASD严重程度的AUC为0.716,敏感度为72.48%,特异度为78.65%。结论:血清25(OH)D在ASD患儿中成低表达,而且不同严重程度患儿血清25(OH)D差异表达,而且血清25(OH)D水平与CARS总分成负相关性,其作为评估ASD严重程度的生物标志物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探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患儿合并喘息的影响因素,分析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与MPP合并喘息患儿肺功能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我院收治的90例MPP患儿,根据是否合并喘息将其分为MPP合并喘息组(39例)和MPP未合并喘息组(51例)。检测血清25(OH)D-3水平以及肺功能[最大呼气流速(PEF)、PEF占预计值百分比(PEF% pred)、第一秒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FEV1/FVC比值、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Pearson相关性分析25(OH)D-3与MPP合并喘息患儿肺功能的关系,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MPP合并喘息的危险因素。结果:MPP合并喘息组血清25(OH)D-3水平、PEF、PEF% pred、FEV1/FVC比值、FEV1%pred低于MPP未合并喘息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MPP合并喘息组患儿血清25(OH)D-3水平与PEF、PEF% pred、FEV1/FVC比值、FEV1%pred均呈正相关(r=0.519、0.612、0.571、0.593,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MPP合并喘息组年龄低于MPP未合并喘息组(P<0.05),病程长于MPP未合并喘息组(P<0.05),肺部啰音比例、嗜酸性粒细胞计数、MP-IgM抗体滴度高于MPP未合并喘息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龄、肺部啰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MP-IgM抗体滴度增加、25(OH)D-3减少是MPP合并喘息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MPP合并喘息患儿25(OH)D-3水平较低,低龄、肺部啰音、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MP-IgM抗体滴度增加、25(OH)D-3缺乏为MPP合并喘息的危险因素,25(OH)D-3缺乏与MPP合并喘息患儿肺功能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全切术后PTH的监测对于预测手术后是否复发的临床价值,确定具有预测价值的术后PTH的监测时间以及下降率。方法:选取本中心2009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的338例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手术方式均为甲状旁腺全部切除术(total parathyroidectomy,t-PTX)。分别在手术前、术后1小时、术后24小时采集患者的血液标本检测血清PTH水平,并随访至术后一年,观察PTH的下降率与复发的相关性。结果:338名例患者术前、术后1小时和术后24小时的血清PTH水平分别是(1623.2±903.2 pg/m L)、(63.4±80.8 pg/m L)、(20.9±97.0pg/m L)。所有患者术后1小时和术后24小时PTH下降率均大于50%,平均值分别为95.9±5.1%和98.8±4.8%。未复发组术后1小时PTH的下降率中位数为97.1%(63.6-99.9%),复发组术后1小时PTH下降率中位数为79.6%(48.0-96.7%),两组间术后1小时和术后24小时PTH下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小时及术后24小时PTH下降率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显示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07和0.897(P值均0.001)。当PTH下降率为90%时,诊断手术成功的敏感性为87.23%,特异性为88.89%。且术后1小时和术后24小时的PTH下降率基本一致,对于术后复发的临床价值无统计学差异。结论:甲状旁腺全切术后1小时血清PTH的下降率预测术后复发与术后24小时血清PTH的下降率预测手术复发的临床价值相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孕早期妇女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及与甲状腺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来我院进行常规产前检查的孕早期(≤12周)妇女90例为观察组,根据妊娠时间将观察组分为A组(4-6周)、B组(7-9周)和C组(10-12周),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妇女30例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所有研究对象血清中的25(OH)D、促甲状腺激素(TSH)、游离甲状腺素(F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并分析观察组妇女血清25(OH)D水平与TSH、FT4、FT3之间的相关性。结果:A组、B组、C组出现维生素D缺乏的比例高于对照组,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低于对照组,C组出现维生素D不足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维生素D缺乏、维生素D不足、维生素D充足的比例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C组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由低到高分别为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低T4血症,且A组、B组、C组临床甲减、亚临床甲减及低T4血症组间整体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血清25(OH)D水平的观察组孕妇血清中TSH、FT4、FT3水平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回归分析显示,观察组血清中25(OH)D水平与TSH、FT4无明显相关性(P0.05),与FT3呈正相关关系(P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血清中25(OH)D水平与TSH、FT4、FT3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孕早期妇女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的现象,血清25(OH)D水平及与甲状腺功能无明显相关性,但仍应注意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微小核糖核酸-148a(miR-148a)、miR-122-5p水平与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吉林大学第一医院从2019年1月~2021年1月收治的102例骨质疏松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是否并发髋部骨折分为骨折组45例以及无骨折组57例,另选取健康体检志愿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三组血清miR-148a、miR-122-5p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148a、miR-122-5p水平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髋部骨折的效能。结果:骨折组血清miR-148a表达水平为(1.25±0.29),相较于无骨折组的(1.04±0.24)以及对照组的(0.66±0.13)更高,且无骨折组miR-148a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更高;骨折组血清miR-122-5p表达水平为(0.60±0.06),相较于无骨折组的(0.74±0.12)以及对照组的(1.01±0.17)更低,且无骨折组miR-122-5p表达水平相较对照组更低(均P<0.05)。骨折组血清PINP、β-CTX水平及年龄、女性人数占比均高于无骨折组,骨密度评分低于无骨折组(均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可得:年龄偏大、女性、骨密度评分降低、血清PINP、β-CTX、miR-148a水平升高均是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危险因素,血清miR-122-5p水平升高是其保护因素(均P<0.05)。经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miR-148a、miR-122-5p联合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效能优于上述两项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miR-148a水平升高以及血清miR-122-5p水平降低均可能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的风险,两指标联合检测具有辅助预测骨质疏松症患者发生髋部骨折风险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摘要 目的:研究术前预后营养指数(PNI)和血清转铁蛋白(TRF)与老年髋部骨折(HF)患者术后切口愈合不良(PWH)的关系及其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2年3月南京市中医院收治的252例接受手术治疗老年HF患者,根据术后切口愈合情况分为PWH组(n=27)和非PWH组(n=225)。收集患者基础资料、术前PNI和血清TRF水平。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PNI和血清TRF水平对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预测价值。结果:252例老年HF患者术后出现27例PWH,其中24例切口长时间不愈合,3例切口裂开。与非PWH组比较,PWH组体质量指数(BMI)和白蛋白、淋巴细胞计数(LC)、PNI、血清TRF水平更低,糖尿病比例和术中出血量更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MI≥18.5 kg/m2(OR=0.648,95%CI:0.457~0.919)、PNI(OR=0.954,95%CI:0.932~0.976)、血清TRF(OR=0.484,95%CI:0.307~0.761)升高是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保护因素,糖尿病(OR=2.651,95%CI:1.182~5.948)、术中出血量增加(OR=1.013,95%CI:1.005~1.021)是危险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PNI和血清TRF水平单独与联合预测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8、0.770、0.871,灵敏度分别为70.37%、55.56%、92.59%,特异度分别为80.65%、85.81%、70.32%。二者联合预测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AUC大于二者单独预测(P<0.05)。结论:术前PNI和血清TRF水平降低是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危险因素,二者联合对老年HF患者术后PWH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3.
摘要 目的:探讨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维生素B12(VB12)与认知功能和临床疗效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4月~2022年6月期间空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理科门诊收治的186例GAD患者作为GAD组。另选取同期于我院体检健康的志愿者12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评估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认知功能,检测并对比两组患者的血清25(OH)D、VB12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25(OH)D、VB12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GAD组给予常规治疗,按照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对比有效组和无效组在治疗前后血清25(OH)D、VB12水平变化。结果:GAD组的血清25(OH)D、VB1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完成总分类数、正确反应数、总反应数均多于GAD组,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数少于GAD组(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清25(OH)D、VB12水平与错误应答数、持续性错误呈负相关;而与总分类数、正确反应数、总反应数呈正相关(P<0.05)。186例患者中,痊愈36例,疗效显著53例,有效62例,无效35例。按照治疗情况将患者分为有效组(n=151)和无效组(n=35)。两组治疗后血清25(OH)D、VB12水平均升高,且有效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GAD患者的25(OH)D、VB12水平下降,且与其认知功能下降有关,25(OH)D、VB12水平较低的GAD患者其治疗效果也相对更差,提示临床诊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25(OH)D、VB12水平以制定相应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簇集素(CLU)、神经调节蛋白-1(NRG-1)水平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程度的关系及对预后的价值。方法:选择2020年1月到2022年11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150例VD患者作为VD组。按照认知功能评分将血管性痴呆患者分为轻度痴呆组60例、中度痴呆组48例以及重度痴呆组42例。随访6个月,根据随访结果将VD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另选同期在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VD组与对照组的血清CLU、NRG-1水平;对比不同痴呆程度组血清CLU、NRG-1水平。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VD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RG-1、CLU预测VD患者预后不良的价值。结果:VD组血清CLU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而NRG-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中度及重度痴呆组的血清CLU比轻度痴呆组更高,而NRG-1比轻度痴呆组更低(P<0.05)。重度痴呆组的血清CLU比中度组更高,而NRG-1比中度组更低(P<0.05)。随访6个月,无失访病例,预后良好组105例,预后不良组45例。单因素分析显示,预后不良组的年龄、CLU、吸烟及合并高脂血症比例均相比预后良好组更高,而NRG-1、MMSE评分、MoCA评分及NIHSS评分均相比预后良好组更低(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CLU升高、合并高脂血症和年龄偏大为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而血清NRG-1升高为患者预后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发现,血清NRG-1联合CLU对预后不良预测价值最高。结论:VD患者血清CLU升高,而血清NRG-1明显降低,与痴呆程度有关。血清NRG-1联合CLU对VD患者预后不良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值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15.
摘要 目的:分析冠心病(CHD)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碱性磷酸酶(ALP)、胎球蛋白A(FA)水平与冠状动脉钙化(CAC)的关系并探讨其对CAC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21年2月~2022年2月本院收治的165例CHD患者,根据是否伴有CAC分为CAC组(n=73)和非CAC组(n=92)。收集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FGF23、ALP、FA水平。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HD患者CAC的影响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FGF23、ALP、FA水平对CHD患者CAC的预测价值。结果:CAC组血清FGF23、ALP水平高于非CAC组,血清FA水平低于非CAC组(均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较大)(OR=1.220,95%CI:1.087~1.369)、高血压病(OR=1.461,95%CI:1.062~2.010)、血钙(较高)(OR=1.532,95%CI:1.042~2.251)、血磷(较高)(OR=1.209,95%CI:1.097~1.333)、FGF23(较高)(OR=1.012,95%CI:1.007~1.018)、ALP(较高)(OR=1.046,95%CI:1.023~1.070)为CHD患者CAC的独立危险因素,FA(较高)(OR=0.827,95%CI:0.750~0.912)为独立保护因素(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FGF23、ALP、FA单独与联合预测CHD患者CAC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90、0.773、0.786、0.915,联合预测CHD患者CAC的AUC大于各指标单独预测。结论:血清FGF23、ALP水平升高和FA水平降低与CHD患者发生CAC密切相关,可作为CHD患者发生CAC的辅助预测指标,且三个指标联合预测CHD患者CAC发生风险的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研究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TH)和肿瘤标志物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RAO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1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60例RAOP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同期在我院就诊的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血清PTH、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癌抗原125(CA125)、癌抗原199(CA199)和癌抗原724(CA724)。通过pearsonr相关系数分析各指标的相关性,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RAOP的影响因素和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指标对RAOP的诊断价值。结果:(1)RAOP患者血清PTH、CA125和CA199水平均显著高于RA患者(P<0.05),而血清CA724水平显著低于RA患者(P<0.05),并且血清AFP和CEA水平与RA患者比较无差异(P>0.05);(2)RAOP患者血清PTH与血清PTH水平与血清CA125和CA199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CA724水平呈负相关(P<0.05),与血清AFP和CEA水平不相关(P>0.0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PTH、CA125、CA199、CA724是影响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骨质疏松症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4)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PTH、CA125、CA199对RAOP具有诊断价值,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0.00%和86.97%、80.36 %和78.97 %、75.62 %和75.12 %。结论:血清PTH、CA125和CA199在RAOP患者含量升高,是影响RAOP的独立危险因素,可作为诊断RAOP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检测并分析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 [25-(OH)D]水平及其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9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166例作为骨质疏松组,另选取同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无骨质疏松老年人群117例作为无骨质疏松组。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OH)D、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N-端骨钙素(N-MID)的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与骨代谢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66例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为(16.82±4.52)ng/mL,其中维生素D缺乏64例、占38.56%,维生素D不足72例、占43.37%,维生素D正常30例,占18.07%。不同性别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正常占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25-(OH)D水平明显低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血清β-CTX水平明显高于无骨质疏松组(P<0.05),骨质疏松组和无骨质疏松组的血清PINP、N-MID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的血清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P<0.05),与PINP、N-MID无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存在明显的维生素D缺乏、不足,但无明显的性别差异,血清25-(OH)D与β-CTX呈负相关,联合检测血清25-(OH)D和?茁-CTX有助于老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探讨衰弱与老年I型、II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对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24例因呼吸衰竭入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衰弱量表评分将患者分为轻度衰弱组(衰弱量表评分≤5分)、中度衰弱组(衰弱量表评分为6分)和重度衰弱组(衰弱量表评分为7分)。对比老年I型、II型呼吸衰竭患者不同衰弱程度的临床资料,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析衰弱量表评分联合其他指标对患者死亡风险的预测能力。结果:I型呼吸衰竭入院的不同衰弱程度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比较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II型呼吸衰竭入院的重度衰弱组老年患者的死亡率高于轻度衰弱组和中度衰弱组(P<0.05);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血乳酸、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II(APACHE II)评分是影响老年I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衰弱量表评分、年龄、APACHE II评分及血乳酸水平均为老年II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衰弱量表评分联合年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预测老年II型呼吸衰竭患者死亡风险的AUC大于衰弱量表评分、年龄、APACHE II评分、血乳酸单独预测。结论:衰弱与老年I型呼吸衰竭患者预后无关,衰弱是老年II型呼吸衰竭患者发生死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对老年II型呼吸衰竭进行衰弱量表评分可辅助评估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