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俊  朱江 《化石》1992,(3):6-8
人类面前量危险的灾害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达500多万次,其中有破坏性的地震约有1000多次。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历史上最惨重的是1556年,我国陕西发生的那次大地震,死亡人数达83万人。七十年代,死亡人数在千人以上的大地震全球共有15次,其中发生在我国的就有三次。一次是1974年5月10日发生在我国云南、四川一带的6.8级地震,据有关资料,死亡人数约2000人左右。第二次是1975年2月在我国辽宁省海城营  相似文献   

2.
动物克隆后代的发育异常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克隆后代发育异常是一种普遍现象,这些异常的发生与供体核的状态,供体的重新程序化以及核外遗传物质等因素存在密切关系,这涉及到印记基因,胚胎早期发育必需基因,染色体的甲基化以及结构的变化等诸多方面的内容,对这些事件的诠释有助于克服克隆后代发育异常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动物的文化行为(cultural behaviour)是指通过非遗传的方法把信息从一个世代传给另一世代的行为。文化行为与进化过程不同,进化过程必须借助于自然选择才能发生,而文化行为是不遗传的。可见,动物适应其生存环境可以通过体质的进化(遗传进化),也可以通过学习特定的技能(不遗传)。学会的技能不能借助于遗传传递给后代,但却可以通过印记  相似文献   

4.
动物的亲代抚育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亲代抚育的定义,分别介绍了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鸟类和哺乳动物的亲代抚育行为。  相似文献   

5.
动物的捕食行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要介绍了捕食行为研究的一些主要方向,如猎物选择、食物贮藏、捕食喂幼和捕食的节律性等,还讨论了动物的搜寻和捕食策略以及攻击方式等。  相似文献   

6.
动物取食的行为生态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动物保护食物贮藏的行为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贮食动物依赖食物贮藏度过食物缺乏期,动物贮 食包括寻找食物,采集,处理,搬运,放置/掩蔽,保护和找回,食用等环节。动物贮藏食物并不意味着它日后能食用这些食物,作用食物埋藏的动物和植物繁殖体,可能由于霉变,腐烂,萌发,被盗用而丢失。关键问题是如何减少贮藏损失。  相似文献   

8.
印记是动物学习行为的类型之一,其他类型还包括习惯化、模仿、玩耍、潜在学习、联想性学习和顿悟(推理)等。印记学习发生在动物生活的早期阶段并有一个明显的学习敏感期。印记学习对动物的近期影响是跟随反应,远期影响是性印记并影响动物成年后的社会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几种动物的自记观测资料出发,总结了它们各自的正常竹律和干扰形态,认为这些动物具有良好的生物钟功能。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时,扰乱了动物体内生物钟的正常工作,出现非震的干扰形态;在地震发生之前,由于震源体和外空场综合作用,则使生物钟一时失控,动物产生行为异常现象。作者试图用生物钟的理论,给出动物异常原因一个概括性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尚玉昌 《生物学通报》2005,40(11):14-15
简要介绍了模仿和玩耍两种学习类型的基本概念、特点、类型和适应意义,提供了两张图片和大量实例。  相似文献   

11.
药蒲公英减数分裂异常行为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药蒲公英减数分裂各期进行了观察,研究得出药蒲公英花蕾直径大小与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各期之间的关系(花蕾直径在2-7mm时为减数分裂期)。并发现药蒲公英减数分裂中出现许多异常行为。如后期桥和落后染色体;药蒲公英花粉粒空瘪,这些异常行为的原因是减数分裂过程中有倒位和重复缺失等染色体结构变异出现以至形成双着丝点染色体。减数分裂过程的异常行为也说明药蒲公英是多倍体。  相似文献   

12.
侯先光  杨杰 《化石》2009,(4):3-7
关于动物的行为,甚至动物的集体行为,我们都并不陌生,例如,大雁迁徙时的“之”字形飞行队列,蚂蚁采集、搬运食物时会沿着固定路线忙碌等行为现象。但是,动物的行为,特别是动物的集体行为起源于何时?当时集体行为的特征如何?由于反映行为特征化石保存稀少,对这些科学疑难,人们很少能够说清楚。  相似文献   

13.
动物贮食行为及其生态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动物贮存食物,以调节食物的时空分布,度过食物缺乏期。贮食行为是一种特化的采食行为。现已发现上百种鸟类和哺乳类动物贮存食物。植食动物贮藏植物繁殖体,促进了植物的扩散。于是,植物与贮食动物形成了一种协同进化关系。这种关系是自然界互惠关系(mutualism)的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14.
林娜  李剑虹  包军 《生态学报》2007,27(8):3520-3526
实验室条件下小鼠常表现多种异常行为,通过对跳跃爬行鼠和非跳跃爬行鼠的亲代及F1代的行为观察,研究小鼠异常行为在继代过程中的变化规律以及皮质醇浓度与异常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两代跳跃爬行鼠和非跳跃爬行鼠的异常行为差异显著(P<0.05),在正常行为中跳跃爬行鼠的平均睡眠时间和修饰行为的次数明显少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而探究行为的次数明显高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F1代跳跃爬行鼠的异常行为类型基本和母体一致,异常行为的发生次数明显高于亲代,说明异常行为具有遗传基础。通过测定皮质醇浓度,发现跳跃爬行鼠的皮质醇平均浓度明显高于非跳跃爬行鼠(P<0.05),说明皮质醇的分泌量影响着异常行为的发生频率。  相似文献   

15.
2.鱼类的嗅觉通讯许多鱼类的配对行为和社群行为都是由信息素来控制的。通常雌鱼排卵后就会从卵巢中释放出一种信息素(存在于卵巢液中),这种化学物质可激发雄鱼的求偶行为。试验证实,雄性的金鱼(Carassius auratus)单凭嗅觉就能辨识出未排卵和已排卵的雌鱼。  相似文献   

16.
黄学军  高巨真 《昆虫学报》1991,34(2):251-254
随着媒介生物学和防治研究的发展,已对开发新的防治手段时需要的实验评价技术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如在蚊虫驱避剂、诱引剂和采样方法等研究中,进一步掌握蚊虫侵袭宿主的行为特征和数量动态,改进实验评价技术,提高其规格化和标准化,可保证实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可信度等方面。本文以国内三种媒介蚊虫(自纹伊蚊 Aedes albopictus、中华按蚊 Anopheles sinensis和淡色库蚊 Culex pipienspallens)为对象,在有控制的实验条件下,分析研究几种生理因素(交配受精、吸血产卵、雌蚊日龄和饥饿程度)对蚊虫侵袭小白鼠行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DNA甲基化与克隆动物的发育异常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杨荣荣  李相运 《遗传》2007,29(9):1043-1048
通过核移植技术得到的大多数克隆动物在出生前就已经死亡, 只有极少数可以发育至妊娠期末或者存活至成年, 即使是存活下来的克隆动物也伴有不同程度的发育缺陷和表型异常。DNA甲基化是支配基因正常表达的一种重要的表观遗传修饰方式, 是调节基因组功能的重要手段, 在胚胎的正常发育过程中具有显著作用。通过对DNA甲基化模式的研究, 人们发现克隆动物中存在着异常的DNA甲基化状态, 而这些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可能就是导致克隆胚早期死亡以及克隆动物发育畸形的主要原因。文章主要论述了DNA甲基化的作用, 克隆动物中异常的DNA甲基化模式, 以及造成克隆胚胎甲基化异常的原因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Hedgehog基因家族与动物发育及发育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edgehog蛋白是在果蝇中首先发现的分泌蛋白,在脊椎动物中一些Hedgehog类似物已经被鉴定出来,形成一个Hedgehog蛋白家族。Hedgehog家族与动物发育的许多过程有关,包括与果蝇幼虫体节极性的形成及成虫附肢等器官的形成有关。在脊椎动物胚胎诱导、模式形成和许多不同组织的形态发生中起作用。另外,hedgehog通路的异常活化可以导致发育异常及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和前脑无裂畸变等一些严重的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动物行为学知识简介(三):—动物的竞争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行为特征可在外来动物建立种群和扩张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要正确理解动物入侵,常常需要仔细研究其行为机制。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动物入侵规模在世界各地的迅速加剧,有关其行为机制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最近一些研究表明,一些入侵动物种内攻击和觅食等行为具有可塑性,因此它们能够灵活应对多变的环境条件,这对于种群的建立和维持至关重要;入侵动物与土著物种发生行为互作时,往往占据优势,从而取代土著物种,并有助于其地域扩张;入侵动物长距离扩散可以提高其地域扩张速度,许多行为可与扩散行为结合进一步促进扩张。今后需要加强对入侵动物的行为分析,使之全面地融合到生物入侵的研究之中。这不仅可以提高对外来物种入侵的预警和治理能力,而且为探索动物行为的奥秘以及动物间行为互作在物种进化中的意义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