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样木收获法和相关生长法测定并推算了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结果表明,群落的生物量是195.97(t·ha~(-1)),净生产量20.64(t·ha~(-1),·a~(-1)).  相似文献   

2.
黄果厚壳桂种群生态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彭少麟  李丹 《生态学报》1999,19(4):485-489
通过对黄果厚壳桂的生态学特征研究表明,黄果厚壳桂是南亚热带季风绿阔叶林中地生性顶极群落中的优势种群,在南亚热带低山区域有广泛的分布,在森林群落演替的过程中,黄果厚壳桂是最早进入群落的中性性树种之一,其具有较高的光合速率和摄取营养物质的能力,一旦获得适应的生境,其生物量和第一生产力将在群落占较大比重.黄果厚壳桂种群为优势种组成的生态系统内小气候相对稳定,各生理,生态特性差异较小,黄果厚壳桂是地带性植  相似文献   

3.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的凋落物及其氮素动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的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的凋落物量进行了两周年的观测,结果分别是12.16和6.58t·ha-1·yr-1。不仅年间凋落物量有差别,各月凋落物量也不尽相同。气候的变化对凋落物影响较大。用自然分解法Ⅰ和Ⅱ测得凋落物年分解失重率分别为72.4%和70.2%,t-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无明显差别。用网袋法测得凋落物的年分解失重率为64.9%,稍低于自然分解法,与尼龙袋阻隔了某些分解凋落物的生物进入袋内有关。试验开始时测得地被物层重2.87t·ha-1,含氮量36.63kg·ha-1,一年试验期间通过凋落物进入地被物层的氮量为172.19kg·ha-1,合计地被物层应有208.82kg·ha-1的氮。但经一年分解后,在试验结束时再次测定地被物的重量和含氮量,则分别为4.32t·ha-1和55.25kg·ha-1。经计算(208.82—55.25),已有153.57kg·ha-1·yr-1的氮从地被物层流人土壤。这部分氮相当于该群落年生长需氮量的71%,营养循环相当旺盛,反映了群落处于生长发展盛期。  相似文献   

4.
 根据广东省中部鼎湖山自然保护区季风常绿阔叶林锥栗_荷木_黄果厚壳桂(Castanopsis chinensis_Schima superba_Cryptocarya concinna)群落8年的监测,用成对双样本均值分析的方法对群落个体数、生物量等进行了对比研究,初步揭示了群落真正时间意义上的变化:1)群落个体数呈逐年递减的趋势,1992、1994、1999年分别为3 979、3 822、3 531 株·hm-2,1994、1999年比1992年分别减少了3.9%、11.3%,经t_检验,差异极显著。类似的,群落生物量大体上也呈下降的趋势,1992、1994和1999年分别为293.1、304.3和248.5 t·hm-2,1994、1999年分别为1992年的103.8%、84.8%,差异不显著。2)不同径级树木个体数和生物量年间存在差异。胸径≤30 cm的树木个体数年间差异极显著。胸径90 cm以上的树木个体数在1992~1999年间减少50%。胸径40 cm以下和90 cm以上树木生物量年间差异不显著。1994、1999年中径级(尤其是40~50 cm)树木的生物量有一定的发展, 分别增长了1.36%、8.7%。3)黄果厚壳桂、云南银柴物种个体数极显著减少,锥栗1992~1999年间生物量减少31.1%,黄果厚壳桂1999年生物量显著低于1992年。4)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正朝着中生顶级群落演替。5)顺行演替过程中群落出现波动,这是群落演替、自然稀疏、自然灾害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粗死木质残体的分解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吕明和  周国逸  张德强   《广西植物》2006,26(5):523-529
通过建立时间序列法、测定粗死木质残体的密度变化,研究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粗死木质残体三个直径(5~10cm、10~20cm和20~30cm)的分解过程,探讨粗死木分解过程中C、N元素及其C/N比值与分解速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粗死木质残体的分解常数K值随直径的增加从0.2225a-1呈指数降低到0.1257a-1,由粗死木质残体在分解过程中密度变化得出三个直径从小到大分解95%所需的时间分别为13a、19a和24a;黄果厚壳桂粗死木质残体在分解过程中不存在时滞效应,其树皮和心材的分解速度也相近,用单因素数指数方程能准确反映黄果厚壳桂的分解过程;与高纬度地区比较,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粗死木残体的分解速率常数K值显著高于前者。还就粗死木残体基质组成和性质、气候与环境条件、生物等因素对粗死木分解速率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黄果厚壳桂种内与种间竞争的数量关系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采用Hegyi单木竞争指数模型对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建群种黄果厚壳桂的种内、种间竞争强度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黄果厚壳桂所受到的竞争强度随着林木径级的增大而逐渐减小.黄果厚壳桂种内竞争较与伴生树种云南银柴的种间竞争弱.黄果厚壳桂种内和种间竞争强度的顺序为:云南银柴>黄果厚壳桂种内>荷木>白颜树>肖蒲桃>锥栗>红车>臀形果>柏拉木>水石梓>窄叶半枫荷>厚壳桂.整个林分及黄果厚壳桂种内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幂函数关系,而伴生树种竞争木对对象木的竞争强度与对象木的胸径大小之间的关系近似服从对数函数关系.竞争强度和对象木的胸径大小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7.
鼎湖山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张祝平  丁明懋 《生态学报》1996,16(5):525-534
报道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根据群落的种类成分和结构特征,分层选主要树种,用样本收获法和红外线CO2气体分析法,测定了群落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计算了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群落的生物量为208t·hm-2;总生产力为128704kJ·m-3·a-1,净生产力为30451kJ·m-2·a-1;由总生产力计算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吸收利用率为9,66%,净生产力的利用率为2.286%,并与厚壳桂群落作比较,阐明了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生产潜力.  相似文献   

8.
鼎湖山亚热带季风带绿阔叶林的生物量和光能利用效率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祝平  丁明懋 《生态学报》1996,16(5):525-534
报道鼎湖山自然保护区黄果厚壳桂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根据群落的种类成分和结构特征,分层选主要树种,用样本收获法和红外线CO2气体分析法,测定了群落的生物量、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计算了群落的生产力和光能利用效率。结果表明,群落的生物量为208t·hm^-2;总生产力为128704kJ·m^-2·a^-1,净生产力为30451kJ·m^-2·a^-1;由总生产力计算光合有效辐射能的呼吸利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鼎湖山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黄果厚壳桂、鼎湖钓樟群落生物生产量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测定了群落主要植物20种44株各部分器官的含氮量,研究了氮素在植物中的分布、积累和生物循环。结果表明,植物群落总贮氮量(kg·ha-1)是1021.14,其中乔木层986.64,灌木层5.57,草本层9.58,层间植物19.35;群落中植物吸收氮量(kg·ha-1·yr-1)为215.52,归还量172.19,存留量43.33。循环系数为0.80,周转期5.9年。氮的归还量大,循环系数高,周转期短,反映了南亚热带地区物质循环快速旺盛的特点,也表明了群落处于生长盛期。  相似文献   

10.
应用主分量分析与聚类分析技术, 测定鼎湖山黄果厚壳桂群落不同种群的养分相似性, 并探讨了植物不同器官作为相似性测度的合理性。并认为, 茎叶较适于作为相似性测试的取样部位。测定结果表明, 主分量分析与聚类分析对茎叶样本的测定结果具有一致性, 在主分量分析中, 茎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N、P和K 元素, 叶第一排序轴主要反映K和Mg 元素。上层乔木叶子具有较大的相似性, 下层种双盖蕨、柏拉木与薄叶梧桐的叶子具有独特的养分特征, 黄果厚壳桂不同层次的个体具有相似的特征, 即种内的不同层次个体的差别不大。双盖蕨与柏拉木的茎样与其它种最不相似, 它与叶子的测定结果相一致。黄果厚壳桂不同层次个体的茎互不相似, 反映出不同木质化程度产生的营养含量上的差异。聚类分析显示, 处于上层的荷木、椎栗与华润楠的茎最为相似, 它们与一、二层的黄果厚壳桂及鼎湖钓樟则在较高水平上聚合, 亦即相似性稍小, 但与其它种( 或个体) 相比, 这5 个种是较为相似的。  相似文献   

11.
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及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生物量标准木237株、解析木814株以及355块标准地实测材料对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三个气候区兴安落叶松天然幼、中龄林的生物量和净初级生产力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表明,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的生物产量明显受热量带的影响。残差分析证实了VAR模型lnW =lna+blnD+cD或lnW=lna+bln D2H+CD2H在估测兴安落叶松天然林生物量方面的应用价值,该模型对相对生长率随D或D2H呈线性变化的情况更为适合。本文还给出了各气候区适宜的林分密度和叶面积指数范围。  相似文献   

12.
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20年动态研究   总被引:36,自引:0,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20年来对常绿阔叶林凋落物量进行监测所积累的资料,探讨这一地带性植被演替过程中凋落物量动态变化格局及组成特征,并分析了主要优势种凋落叶的变化规律及其与凋落物总量的联系。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平均年凋落物量为8.45 t·hm-2,年际波动显著。总体来说年凋落物量呈下降趋势,这与植被所处演替阶段及本身林分特征有关。凋落物的凋落高峰发生在雨季初期(4、5月)和雨季末期(8、9月)。与多数森林不同,鼎湖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各组分凋落物量的比例顺序为叶>花果杂物>枝。其中锥栗(Castanopsis chinensis)、荷木(Schima superba)、厚壳桂(Cryptocarya chinensis)、黄果厚壳桂(C. concinna) 4种优势种20年平均年凋落物量分别为1.86、0.50、0.26、0.40 t·hm-2,合计占凋落叶量的70%左右,它们的动态直接影响着凋落总量变化格局。  相似文献   

13.
鼎湖山森林优势种群数量动态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王伯荪  彭少麟 《生态学报》1987,7(3):214-221
本文分析研究了鼎湖山森林群落优势种群的数量动态,结果表明厚壳桂和黄果厚壳桂的增长曲线是与逻辑斯谛曲线相一致,椎栗的增长曲线则是一条近似的抛物曲线。拟合组建了种群增长方程(6)、(7)、(8)、(9)、(12),并论证了可信度及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探讨了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两种优势树种荷木(Schima superba)和黄果厚壳桂(Cryptocarya concinna)幼苗的生物量及其分配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实验分为对照(CK)、T5、T10、T15和T30 5个处理,每个处理设置3次重复。所施氮肥为NH4NO3,以溶液方式喷施,5个处理浓度分别为0、0.12、0.24、0.36、0.72 mol N·L-1。每月喷施2次,5个样方1年喷施的总氮量分别相当于氮沉降率0、5、10、15、30 g N·m-2·a-1。经过11个月的施氮处理,两种幼苗对氮沉降的响应存在差异,其中黄果厚壳桂幼苗的基径、株高、全株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除最高处理T30外,均高于对照,但荷木幼苗的基径、全株生物量和相对生长速率除T10外,均小于对照。氮处理也对生物量的分配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两种幼苗的叶重比以T30最低,表明高氮处理不利于幼苗叶片的生长;枝重比均以T30最高,反映了高氮处理的幼苗生物量分配到枝干的比例最高;根重比和根冠比均以对照样方幼苗的最高,表明氮处理抑制根的生长,分配到根部分的生物量下降。总的来看,经过11个月的处理,除最高处理T30外,氮处理仍对黄果厚壳桂幼苗的生长有促进作用,而对荷木幼苗的生长则趋向于一定程度的抑制效应,表明黄果厚壳桂幼苗更能耐受高氮条件。  相似文献   

15.
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生物量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是云南省亚热带山地植被垂直带的主要类型,其中分布在哀牢山上的木果石栎、景东石栎、腾冲栲林(Lithocarpus xylocarpus、 L. chintungensis、Castanopsis wattii forest)尤其具有代表性。本文用收获法、相关曲线法测定并估算了该群落近熟林和成过熟林的生物量与年平均净积累量,结果分别为508.57t/hm2,12.1051t/(hm2·a);293.04t/hm2,7.7443t/(hm2·a),对产生差异的原因作了分析。林分的叶面积指繰果分别为508.57t/hm2,文中还提出了群落乔木优势种各器官生物量估测的回归模型,并从生物量的角度阐明建群种在群落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野外调查与历史资料相结合,对内蒙古锡林河流域一个放牧羊草(Leymus chinensis)草原群落的碳素贮量、主要流量和周转速度等进行了估计,在此基础上对放牧情况下该群落的碳素收支进行了概算。结果表明:1)该群落中地上部净初级生产固碳量的两年平均值为78.2 gC·m-2·a-1, 根系碳素输入量的平均值为322.5 gC·m-2·a-1, 碳素输入总量为400.7 gC·m-2·a-1; 2)土壤净呼吸量为343.7 gC·m-2·a-1,家畜采食量为49.7 gC·m-2·a-1,动物(昆虫)采食量为14.7 gC·m-2·a-1,地上立枯阶段的淋溶与光化学分解损失为3.2 gC·m-2·a-1,碳素输出总量为411.3 gC·m-2·a-1; 3)该群落中碳素输出略大于输入,净释放速率为10.6 gC·m-2·a-1,0~30 cm土壤中的碳素周转速率为6.2%,周转时间为16年。  相似文献   

17.
安徽黟县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生产力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对地处中亚热带安徽黟县的次生灌丛和灌草丛以及常绿阔叶幼林的地上部分生产力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黟县常绿阔叶幼林、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地上部分净生产力分别为11.94,6.84和3.80(t/ha·a),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的生产力较低,对亚热带优越的水热资源利用不充分。所调查的九个样地的地上部分生物量和净生产力可回归成线性方程ŷ=4.27+0.15x,净生产力随着生物量的增加而增加,即群落所处的演替阶段越高,净生产力越大,所以利用处于较高演替阶段的植被,会得到更多的收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