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溴-碘-冰醋酸变性试剂的组织化学方法和细胞学方法的研究,观察到猫儿屎的橡胶是局限在果皮的分泌表皮细胞的原生质中形成的。通常在开花、受精后10天左右,开始出现橡胶颗粒,直到分泌表皮溶生为乳汁道时才逐渐停止。此种分泌表皮不同于果实的外表皮,其细胞体积迅速扩大,原生质浓厚,长期保持活跃的活动能力,最后,由于细胞被橡胶颗粒所充满,失去生活能力,溶生为乳汁道。猫儿屎的橡胶在分布上和形成时间上的局限性是和分泌表皮的形成方式密切相关的。此种特点,为掌握橡胶的生物合成机理提供了较好的研究材料,并为今后提高该植物的橡胶产量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莲果皮发育及其结构的扫描电镜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果皮由子房壁单独发育形成,可清晰地分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在果皮基本组织中散生有维管束,分泌器和通气系统,通气系统由气孔、气道和气室组成,气孔在内、外表皮上都有,深陷于表皮下,形状特殊,气道为裂生型,气室裂浴生型,气室内壁有孔与周围组织相通;气道,气室又与内、外表皮上的气孔相通,形成贯通果皮的通气网络。表皮上有多种分泌器,其分泌物的形不同,乳汁管有节,分枝或不分枝,维管束木质部内有环纹和螺纹管胞和导管;韧皮部内有筛管,伴胞及内含物,在柱头下方的果皮上长一突起,果皮突起是莲的独特结构,是种子发育中起作用的呼吸器官。  相似文献   

3.
莲(Nelumbo nucifera Gaertn)的果皮由子房壁单独发育形成,可清晰地分出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在果皮基本组织中散生有维管束,分泌器和通气系统,通气系统由气孔、气道和气室组成,气孔在内、外表皮上都有,深陷于表皮下,形状特殊,气道为裂生型,气室裂浴生型,气室内壁有孔与周围组织相通;气道,气室又与内、外表皮上的气孔相通,形成贯通果皮的通气网络。表皮上有多种分泌器,其分泌物的形不同,乳汁管有节,分枝或不分枝,维管束木质部内有环纹和螺纹管胞和导管;韧皮部内有筛管,伴胞及内含物,在柱头下方的果皮上长一突起,果皮突起是莲的独特结构,是种子发育中起作用的呼吸器官。  相似文献   

4.
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不同发育时期灵武长枣果实的结构特征。结果表明:(1)缓慢生长期细胞增长缓慢,外果皮细胞5~6层,表皮细胞由1层薄壁细胞构成,呈长矩形或长椭圆形,表皮细胞以内的薄壁细胞不断增生,形成内表皮细胞。果实体积增大伴随着空腔的出现,中果皮维管束数量多;(2)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细胞增长迅速,表皮细胞排列疏松,中果皮中的空腔增大速度最快,维管束主要分布在靠近外果皮和内果皮的中果皮部位;(3)减缓生长期表皮细胞变成圆形或椭圆形等不规则形状,细胞排列松散,内表皮细胞形状、大小不一,细胞排列疏松。中果皮中的空腔继续增大,维管束数目逐渐减少,但变化幅度较小;(4)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外果皮细胞层数减少到3~4层,表皮细胞和内表皮细胞难以区分,空腔随着果实体积的增大达到最大,许多细胞单列排成网状结构,形成更大的腔,果皮中的维管束分布最少。在灵武长枣果实发育过程中,不同发育时期的不同部位其果实的形态解剖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5.
本文叙述了白扁豆荚果的形态发育和组织分化规律。果实的生长曲线略呈单顶型,前期快,中期缓慢,以后干缩变小。在此过程中,果皮的颜色、表面特征和质地也产生有规律的变化。在上述生长发育过程中,果皮的外表皮与下皮形成外果皮,内表皮与其内的4—5层纤维状细胞形成内果皮,两者之间的薄壁组织与维管束组成中果皮。在荚果迅速生长期末,种子各部分结构已基本形成。成熟的种子由外珠被形成的种皮和发育完全的胚组成。由于其果皮内缺乏交叉的厚壁组织,且两缝线处具有两排木质化细胞的封闭层,故成熟时荚果不开裂。根据其荚果的形态发育规律和结构特征对白扁豆的栽培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IB-RS-2细胞经秋水仙素(2微克/毫升)处理24—48小时,约75%的细胞形成微核,同时在细胞表面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原生质突起。微核化的细胞进一步用松胞素B(10微克/毫升)处理,在Ficoll不连续梯度(12.5%、16%、25%)中进行离心去核、形成许多微细胞。扫描电镜观察表明,微细胞是微核化细胞的原生质突起脱落而形成的。微细胞是一个不均一的群体,无论在大小与表面形态,还是在微细胞内部的成分与结构上都存在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7.
慈菇匍匐茎中分泌道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慈茹匍蔔茎的分泌道是裂生的胞间道,分布于匍匐茎的基本组织中。单个分泌道原始细胞起始于离茎端约1毫米处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原始细胞经分裂形成5—7个上皮细胞包围着中央的裂生腔隙,成为管道系统。上皮细胞无鞘细胞包围。上皮细胞中高尔基体和内质网发达,并溢出小囊泡向着分泌道腔隙面壁的质膜附近迁移,乳汁中亦存在大量完整的小囊泡。上皮细胞和外围薄壁细胞之间的壁层具有大量胞间连丝,小囊泡和内质网的膜结构与胞间连丝末端相接,同时可见上皮细胞的质膜在数处反折内陷,形成袋状结构,在与上皮细胞相对的薄壁细胞内也有同样现象出现,袋状结构内含小形颗粒或囊泡,并在结构上显示出上皮细胞与相邻薄壁细胞间存在着活跃的物质交流。由此认为。代谢物质以整体小囊泡的形式经胞间连丝或内陷的质膜向分泌道迁移是物质运输和分泌的可能方式之一。在电镜下观察,液泡中的积聚物与乳汁十分相似,液泡可能是乳汁的贮存场所之一。  相似文献   

8.
矮樱桃果实发育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石蜡制片法解剖研究魏樱桃果实的发育过程,将其发育过程分为3个时期:(1)果实细胞旺盛分裂和增大期:外果皮细胞垂周分裂,以增加果实表面积;中果皮和内果皮主要进行平周分裂3以增加细胞层数,同时3层果皮的细胞体积也增大。(2)内果皮细胞硬化期:外果皮和中果皮的细胞停止分裂,体积增大也不明显,内果皮细胞壁逐渐加厚、硬化。93)中果皮细胞显著增大期:中果皮的细胞的体积弦向增大的同时,径向延长更明显。其成  相似文献   

9.
龙眼果皮形态结构比较观察及其与果实耐贮运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河通  席玙芳  陈绍军  陈锦权 《广西植物》2002,22(5):413-413,424,T004
比较了福建省 1 0个主栽龙眼品种果实的果皮形态和结构 ,结果表明 :不同品种在果皮厚度、外果皮表面颜色、龟状纹、放射线、瘤状突、刺毛、外果皮皮孔、周皮层厚度、栓质层厚度和连续性、中果皮薄壁组织细胞排列、石细胞大小、含量、排列和分布 ,维管束发达状况、排列和分布 ,内果皮表皮细胞排列和角蜡质层厚度等方面均存在着明显差异。风梨味、东壁、油潭本、乌龙岭、红核子、蕉眼龙眼果皮厚 ,外果皮表面瘤状突和剌毛多 ,外果皮周皮层、栓质层厚且连续性好 ,中果皮石细胞 (团 )含量多且排列紧密 ,分布在中果皮外侧且在中果皮中所占比例大 ,维管束发达且排列有序 ,内果皮角蜡质层厚 ;这些品种果实耐贮运、抗病性强。而水涨、赤壳、福眼、普明庵龙眼果皮薄 ,外果皮周皮层薄、栓质层不发达 ,中果皮石细胞 (团 )含量少、分布分散 ,维管束不发达 ,薄壁组织细胞胞间隙大 ,皮孔间隙大、皮孔通道与中果皮组织细胞间隙相通 ;这些品种的果实不耐贮运、抗病性弱。讨论了龙眼外果皮表面主色为褐色和内果皮比外果皮更容易褐变的解剖学原因及龙眼果皮形态结构与果实耐贮运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以富士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果实日烧病程中果皮组织细胞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类、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并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膜脂过氧化导致日烧发生并进一步使日烧程度加重。相应地,抗氧化酶类在果皮变白期活性激增,但是,细胞结构仍较完整,只是叶绿体膨胀、类囊体结构部分解体,线粒体周缘模糊,细胞质中含大量的空泡;以后果皮变褐,绿原酸、槲皮素、芦丁、杨梅酮积累,同时靠近上表皮几层细胞解体,由密集的电子致密物充塞,细胞壁加厚。  相似文献   

11.
苹果日烧病程中果皮抗氧化系统与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以富士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苹果果实日烧病程中果皮组织细胞膜脂过氧化、抗氧化酶类、酚类物质的变化规律,并用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膜脂过氧化导致日烧发生并进一步使日烧程度加重.相应地,抗氧化酶类在果皮变白期活性激增,但是,细胞结构仍较完整,只是叶绿体膨胀、类囊体结构部分解体,线粒体周缘模糊,细胞质中含大量的空泡;以后果皮变褐,绿原酸、槲皮素、芦丁、杨梅酮积累,同时靠近上表皮几层细胞解体,由密集的电子致密物充塞,细胞壁加厚.  相似文献   

12.
山茱萸核果的解剖结构和组织化学定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解剖学和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了山茱萸 (MacrocarpiumofficinacleSieb .etZucc .)核果的解剖结构和皂甙、多糖的组织化学定位。结果表明 :山茱萸核果的外果皮革质 ,由一层被覆较厚角质膜的表皮细胞构成 ;中果皮肉质 ,由多列薄壁细胞构成 ,含色素细胞不均匀分布 ,靠近外果皮的薄壁细胞大多为含色素细胞 ,使果实呈现红色 ,向内的薄壁细胞体积渐渐增大 ,在较大的薄壁细胞以及维管束周围的薄壁细胞内常含有色素块。组织化学定位显示 :外中果皮的含色素细胞的色素块中含有丰富的皂甙和多糖 ,果实的中果皮的薄壁细胞在未成熟时就已经形成皂甙 ,并随着果实的成熟逐渐增加积累  相似文献   

13.
油松茎次生结构中树脂道的结构分布和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油松茎的次生结构中树脂道存在于次生维管组织中。其中,次生木质部内具有水平的和垂直的两类树脂道,而次生韧皮部内则仅有水平的树脂道。两类树脂道都由上皮细胞和鞘细胞包围着胞间道构成,其中木质部内的树脂道具有死鞘细胞,而韧皮部中的则都系生活细胞。在心材中,垂直树脂道形成拟侵填体。在次生木质部内,垂直树脂道常分布于早材的外部区域和最初形成的晚材中,它们与水平树脂道连接,腔道贯通,从而形成二维网状结构。垂直树脂道来源于纺锤状原始细胞的衍生细胞,而水平树脂道来源于射线原始细胞,两者都以裂生方式发生。  相似文献   

14.
扁桃幼果发育的形态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扁桃品种‘纸皮’为研究对象,观察测定了扁桃幼果生长发育动态,并采用石蜡切片法研究了扁桃幼果发育过程。结果表明,扁桃幼果鲜重、体积及果径增长均呈单“S”曲线。大体可分为3个生长时期,增长速率为:第Ⅱ期>第I期>第Ⅲ期。扁桃果实由单心皮上位子房发育而成,边缘胎座,横生胚珠。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构成:外果皮是一种复合结构,由表皮毛和表皮细胞组成;中果皮主要是由薄壁细胞和分布其中的维管束组成;内果皮也有丰富的维管束组织分布,其木质化顺序由外向内。中果皮细胞分裂终止早于内果皮。  相似文献   

15.
三角帆蚌外套膜细胞的超微结构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石安静  张兵 《水生生物学报》1987,11(3):i003-i004
用透射电镜观察了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 Lea)外套膜细胞的超徽结构。外套膜内表皮细胞中,有具纤毛的柱状细胞,顶端具小分泌泡的杯状细胞,胞质中含大分泌泡以及线粒体聚集成群的柱状细胞四类。各类表皮细胞的细胞质电子密度和内含物均有差异。细胞核呈椭圆或棒形。线粒体和高尔基体多分布在细胞核上方细胞的游离端。各类细胞游离表面都密生微绒毛,其中内表皮的柱状细胞还着生有纤毛,但无分泌泡。其余几种表皮细胞在细胞顶部都具有大小不等,电子密度不同的分泌泡。在外表皮中只观察到一般的柱状表皮细胞和胞质中具有成群线粒体的细胞两类。另外,外表皮细胞中具有较多的溶酶体。从三角帆蚌外套膜表皮细胞超微结构来看,内、外表皮都具有分泌和吸收机能。内表皮的纤毛柱状细胞有运动功能,而外表皮细胞有较强的消化吸收功能。  相似文献   

16.
水稻花药绒毡层及乌氏体的超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花粉母细胞期,水稻花药绒毡层细胞原生质浓,细胞器丰富,各轴向壁厚度较一致.随着药室腔扩大,绒毡层细胞体积迅速增大,且外切向壁增厚,径切向壁部分区域消失,细胞间形成原生质桥.在单胞花粉早期,乌氏前体排列于绒毡层内切向细胞膜内,随后移向膜外,且外侧增厚形成乌氏体.在花粉单核靠边期,绒毡层细胞的细胞器开始解体,到花粉充实期完全解体,但乌氏体结构直到花粉成熟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7.
陆祖军  王永繁  徐华松   《广西植物》2000,20(2):149-152+198
经研究表明枫香亚科植物 (苏合香 L iquidambar orientalis,阿丁枫 Alitangiqia chinesis,枫香L iquidamformosana)茎的初生结构中树脂道的发生方式均为裂生型 ,树脂道的发育经历 :(1)原始细胞分裂阶段 ;(2 )胞间道发生阶段 ;(3)胞间道扩张阶段 ;(4 )树脂道成熟阶段 ;(5)树脂道老化阶段。枫香亚科与壳菜果亚科相比 ,两亚科树脂道自然发生阶段相同 ,但发生方式有别 ,分布区域有异同点。  相似文献   

18.
为揭示毛竹(Phyllostachys edulis)种子生长过程中胚、胚乳、果皮及种皮的发育规律,以桂林海洋山一带的开花毛竹为材料,采集并固定不同时期的开花毛竹种子,使用石蜡制片法制片,显微镜观察胚、胚乳、果皮与种皮的结构变化。结果表明:(1)毛竹花后1 d完成受精并形成合子,合子休眠时长约为5 d。经过原胚阶段、胚芽鞘阶段、幼胚生长阶段及成熟胚阶段,花后40 d的胚发育基本成熟,其发育类型为禾本型。(2)胚乳发育早于胚的发育,其发育类型为核型胚乳,历经游离核、细胞化、细胞分化及成熟4个阶段。在细胞分化阶段胚乳细胞分化形成淀粉胚乳细胞以及糊粉层细胞,淀粉胚乳细胞主要积累淀粉粒,糊粉层细胞主要积累矿质元素、脂类及蛋白质等。(3)花后1 d的果皮细胞及珠被细胞形状规则、内含物丰富、结构完整;花后10~20 d,内、外果皮及珠被细胞层数递减,形状发生改变,中果皮细胞开始出现淀粉粒;花后20~60 d,随着胚乳细胞营养物质的积累及体积的增大,向外产生机械压力,中果皮细胞逐步消解仅剩残留的细胞壁;外果皮细胞呈长条形,细胞壁加厚,与残留的中果皮细胞壁组成保护结构;皮层在种子发育过程中主要起到合成...  相似文献   

19.
采用微分干涉相差显微镜、扫描和透射电镜技术系统研究了苜蓿假盘菌Pseudopeziza medicaginis在苜蓿叶片的侵染过程及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接种4h后,子囊孢子萌发产生芽管:12h后,芽管以直接侵入的方式进入表皮细胞形成侵染菌丝:24h后,表皮细胞中侵染菌丝向相邻表皮细胞扩展,同时侵入到叶肉细胞以胞内生长方式扩展:接种72h后,侵染菌丝在表皮细胞下的叶肉组织中形成初始菌落;第5d后,菌丝扩展至整个叶片组织,大量菌丝聚集形成子座组织,并进一步形成子囊盘与子囊。病菌菌丝在侵入寄主细胞初期,并不穿透寄主质膜与原生质,而是被其所包围。但随着菌丝进一步扩展,叶片组织发生了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其中包括叶肉细胞肿胀、细胞质消解、叶绿体等细胞器解体以及寄主细胞坏死塌陷,并最终在叶表面产生典型的褐斑病症状。  相似文献   

20.
油松茎初生结构中树脂道发育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油松茎初生结构中的树脂道是裂生的胞间道,分布在皮层和初生木质部内。皮层树脂道原始细胞团起始于茎端下约140微米处原形成层束两侧的基本分生组织中。在原生韧皮部最早的筛胞分化形成时出现裂生腔隙。其裂隙直径的进一步扩大主要依靠鞘细胞插入到上皮细胞之间和上皮细胞本身的切向伸长。成熟的树脂道近园形,四周由9~16个上皮细胞包被,其外为1~2层鞘细胞。茎的初生结构内树脂道位于皮层内侧的薄壁组织中,通常为8个,排列成一圈。叶迹进入叶子时,其两侧的每一个树脂道也二叉分枝,其一与叶迹一起进入叶子。初生木质部树脂道起源于原形成层细胞,在初生维管组织分化后期才开始发育。每个维管束的初生木质部一般只有一个树脂道。季节的变化对皮层树脂道的形成过程有一定的影响。在一年的不同季节中,从春季到秋季所形成的树脂道出现孔径逐渐变大,上皮细胞的数目和鞘细胞的层数逐渐增多,茎内树脂道的数目增加等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