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广州不同生境类型区域昆虫多样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5—2006年,对广州全域4个不同生境类型区域(中心城市区、农田区、沿海湿地区和森林区)的昆虫群落进行6次调查,共获得昆虫标本10595号,分属于22个目、216个科。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区昆虫群落的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复杂性指数最高,其次为农田区、中心城市区,最低为沿海湿地区;沿海湿地区昆虫群落的优势度最高,其他依次为中心城市区、农田区和森林区。不同生境类型昆虫群落多样性指数的时间动态不同,森林区、农田区和沿海湿地区的丰富度指数及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为6—7月最高,中心城市区以9—10月最高;农田区昆虫群落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随时间波动最大,森林区的丰富度指数时间波动最大,中心城市区的优势度时间波动最大。相似性分析结果表明,森林区和农田区昆虫群落具有的相同科数最多,相似性系数最高,沿海湿地区和森林区、农田区、城市区具有的相同科数都较少,相似性系数也较低。广州不同生境类型区域昆虫多样性存在差异,森林区受城市化进程影响较小,生境得到较好保护,昆虫多样性丰富,沿海湿地区由于城市化发展改变了原生生境,昆虫多样性遭到较大破坏,因此在城市化进程中,要加强...  相似文献   

2.
采用定点法、样线法和随机调查法,2005-2008年间对安徽鹞落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蝶类垂直分布及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本次调查共捕获蝶类3681只,隶属于10科69属111种,其中蛱蝶科的物种数、个体数和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科;该地区蝶类呈现由东洋界向古北界过渡的特征,且随着海拔的升高东洋界种类逐渐递减,古北界种类逐渐增多.在3个垂直带中(海拔低于800 m、800~1200 m、高于1200 m),海拔800~1200 m垂直带的蝶类种类最丰富.研究区6种主要生境类型(落叶阔叶林、常绿针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和次生林、农田、居民点)中,灌木和次生林中蝶类的物种数和个体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各生境类型,农田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最低;生境之间蝶类物种的相似性系数主要与生境构成要素中的植被类型有关,植被类型相差越大,蝶类物种的相似性系数就越小,研究区针阔混交林与灌木和次生林之间的蝶类物种相似性系数最高(0.61),而常绿针叶林与灌木和次生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最低(0.20).  相似文献   

3.
对广州地区蝶类进行调查,采用α-多样性测度方法研究不同月份的蝶类群落多样性.结果 表明,不同月份蝴蝶群落多样性存在较大差异,科数、属数和物种数都是5月最高,7月、11月次之;个体数量是11月最高,7月次之,12月最低;种类丰度和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相同,大小依次为5月、7月、11月、9月、12月、3月.  相似文献   

4.
从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采集土壤样品35份,主要涵盖农田、城市花园、高山草甸、湿地和防护林带五种生态类型,从中分离获得土壤淡色丝孢菌12属。利用种群优势度、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匀度、生态位宽度、群落相似性等指标对该地区不同生境的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属级)的生态多样性及物种生态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淡色丝孢菌的数量和类群分布在该地区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差异明显。农田生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高,均匀度较高;防护林带生境中土壤淡色丝孢菌物种多样性指数最低,均匀度也最低。对不同生态类型土壤中淡色丝孢菌的相似性分析发现,农田和防护林带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大,说明这两种生境具有较多的共同物种;湿地和城市花园生境的相似性系数最小。物种生态位结果分析表明,在上述五种生境中,拟青霉属Paecilomyces、刺座霉属Volutella、曲霉属Aspergillus和青霉属Penicillium具有较宽的生态位宽度,属于广适性物种;而白僵菌属Beauveria和绿僵菌属Metarhizium生态位很窄,只存在于某个生境中,属于狭适性物种。  相似文献   

5.
2010年11月—2012年11月对梵净山及周边区域蝶类资源进行调查,共采集蝴蝶446号,隶属于10科60属86种。其中,个体数量以凤蝶科最多(164号),蛱蝶科次之(132号);各科蝶类的种多样性指数以蛱蝶科最高(2.654),凤蝶科次之(2.377),珍蝶科最低;属多样性指数同样以蛱蝶科最高(2.338),灰蝶科次之(1.906),珍蝶科最低。在该区域内,灌丛、林缘、森林内、草坡及田地等5种不同生境中,蝶类物种丰富度和等级多样性都依次降低,相应蝴蝶种类数量依次分别为56、39、12、8和8。在蝶类物种构成方面,灌丛和林缘最为相似(相似性系数为0.218),草坡和灌丛相似性次之,田地与其他生境类型的相似性系数较低。  相似文献   

6.
新疆吉木萨尔县蝴蝶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蝴蝶作为指示生物, 被广泛地应用于生物多样性监测及环境质量评估。探究新疆吉木萨尔县蝴蝶群落多样性, 可为当地蝴蝶多样性的保护及环境监测提供基础数据。本研究采用样线法在新疆吉木萨尔县选取山前荒漠、农田、山地草原、山地森林、亚高山草甸5种不同的生境类型, 对蝴蝶种类和群落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蝴蝶4,401号, 隶属于7科26属38种。其中蛱蝶科有9属12种, 为优势科; 粉蝶科的个体数最多, 占比55.01%; 绢蝶科、凤蝶科和弄蝶科的种类数和个体数最少, 均为单科种, 是该地区的稀有类群。对不同生境蝴蝶群落多样性和相似度分析比较的结果显示: 5种生境中多样性指数从高到低依次为亚高山草甸、山地森林、山地草原、农田及山前荒漠, 其中山地森林和亚高山草甸的相似性系数较高, 达到0.77, 山前荒漠和山地草原的相似性系数最低, 为0.37。蝴蝶物种数及多样性指数随海拔的增加呈上升趋势。蝴蝶群落随月份发生变化, 蝴蝶种类和数量在5月发生、7月达到峰值。蝶类个体数在3年内呈下降趋势。研究结果表明, 蝴蝶物种的组成和多样性与生境类型具有密切联系, 保护生态环境, 维持该地区植物群落的多样性、降低人为干扰程度是保护蝶类多样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四川泸州地区鸟类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泸州地区有鸟类163种,另5亚种,隶属于15目33科。其中留鸟100种。根据各调查点留鸟种类的有无及多少,计算出相似性系数。再据其相似性、将该地区鸟类分布划为北部农田区,东部森林区,中部森林区,中南部农田森林区和西南部未恢复森林区。  相似文献   

8.
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生境类型蝶类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于2006~2008年对甘肃小陇山林区不同生境类型中蝴蝶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研究中依据植被的不同将该林区的蝴蝶生境划分为6种类型:人工林、灌木丛和次生林、居民农田、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共获得蝴蝶标本5365只,隶属于11科116属210种。计算了6种生境类型中蝶类物种丰富度、相似性系数和多样性指数。不同生境中,灌木丛和次生林蝶类物种的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高,人工林物种多样性指数、丰富度和个体数量较低;人工林与针叶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0.4194)最高,针阔混交林与落叶阔叶林的相似性系数(0.2951)次之,人工林与灌木丛和次生林之间的相似性系数(0.0769)最低,表明各生境之间蝶类相似性系数很低。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样线法结合样方法调查了潮间带、碱蓬荒草丛及芦苇沼泽湿地等自然生境,沿海虾池、水稻田及涵养防护林带等人工生境的鸟类群落结构。结果表明:鸟类物种数、物种多样性和科、属多样性均以芦苇沼泽湿地最高,分别为126种、4.078和0.747;水稻田最低,分别为41种、2.436、0.381。β相似性系数矩阵分析表明,潮间带与沿海虾池鸟种相似性系数最高,为0.512,潮间带与涵养防护林带相似性系数最低,为0.024。从调查结果来看,应加强芦苇沼泽湿地的保护,减少水稻田的开发,适当把碱蓬荒草丛开发为沿海虾池,以发挥湿地最大的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
长江中下游菜子湖湿地不同生境昆虫群落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菜子湖湿地不同生境中的昆虫群落多样性,并探讨昆虫对湿地过度围垦的响应,于2013年5—8月对菜子湖湿地的农田区、滩涂-草丛、草丛-灌木区的3种不同生境条件下的昆虫群落多样性进行了调查。共采集到昆虫7251只,隶属于8目89科207属235种。其中,双翅目、半翅目、直翅目为菜子湖湿地的优势类群,其个体数量分别占总个体数的27.61%、25.54%和15.96%。在3种生境中,昆虫种类丰富度在农田区生境中最高,其次是滩涂-草丛生境,在草丛-灌木区生境中最低;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ACE估计值在3种生境之间的比较结果表明,滩涂-草丛与农田区差异显著,与草丛-灌木区无显著差异,农田区与草丛-灌木区差异显著。3种不同生境中昆虫群落的相似性指数平均值为0.25±0.02,表明植被类型和围垦显著影响昆虫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顾伟  马玲  刘哲强  焦玥  王利东  张琛  孙虎  孙美欧 《生态学报》2015,35(22):7387-7396
2012—2013年选取原始阔叶红松林、人工林、天然次生林和灌丛草甸4种典型植被生境,对小兴安岭凉水自然保护区的蝶类进行了系统研究。共捕获蝶类1438头,分属7科47属76种,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群落优势类群均为蛱蝶科,不同生境蝶类群落相似性与生境植被类型密切相关。计算分析了4种植被生境中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优势度指数、均匀度指数和种-多度关系,结果表明:3种森林生境蝶类多样性大于灌丛草甸,原始阔叶红松林蝶类具有最高的多样性指数、较高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指数以及最低的优势度指数,种-多度分布为对数正态分布,说明环境质量优越,最适合蝶类生存和繁衍;灌丛草甸蝶类的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和均匀度指数均为最低,而优势度指数最高,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分布,反映植物群落结构较单一,适合各种蝶类生存和繁衍的资源不足;天然次生林蝶类多样性指数、物种丰富度高于人工林,均匀度小于人工林,但前者种-多度分布为对数级数模型,后者为对数正态模型,说明在封山育林状态下,对森林植被组成进行适当合理的干扰,有利于森林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马琦  李爱民  邓合黎 《生态学报》2012,32(5):1458-1470
在三峡库区蝶类物种多样性调查基础上,从等级多样性角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蝴蝶属级,科级和等级多样性指数在灌丛生境较高,森林、农田和草地生境多样性较低;非参数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种生境在属级和等级多样性上差异显著,灌丛生境和其他生境差异显著。海拔500-1500m高度,蝴蝶的生物多样性相对较高,是库区蝴蝶最重要的生存地带。属级和科级多样性指数的变异系数在森林植被型样本间最大,前者有4个小生境在100%以上,后者有6个小生境超过100%;农田科的变异系数有1个小生境超过100%;草地的属和科变异系数均是1个小生境超过100%;灌丛则全部低于100%。这些数值,反映了三峡库区的形成对蝴蝶的生存及分布的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进一步证明库区蝶类生存环境的多样性和破碎化;其中,森林对蝴蝶生存的影响是最复杂的;通过蝴蝶做环境质量评估时,灌丛可作为首选考察对象。  相似文献   

13.
随着气候变化加剧和人类活动影响,生物多样性变化及其保护逐渐受到广泛关注。蝴蝶作为开花植物的传粉媒介和生态环境监测及评价的关键指示者,其多样性变化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境状况,因此,有必要清晰认识不同生境中的蝴蝶多样性变化。为明确松嫩平原蝴蝶资源和不同生境的群落多样性差异,采用样线法于2016年5月-2018年8月对松嫩平原的割草草地、湿地、农田、放牧利用草地及恢复草地共五种生境类型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调查共记录蝴蝶5108头,隶属于6科21属26种,其中牧女珍眼蝶(Coenonympha amaryllis)和红珠灰蝶(Plebejus argyrognomon)为优势种类,分别占蝴蝶个体总数的25.61%和31.66%,且在五种生境类型中均有分布。不同生境类型中,蝴蝶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无明显差异,而恢复草地生境的蝴蝶群落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较高,优势度指数较低。农田生境中的蝴蝶个体数量较少,且群落组成与其他四种生境之间均具有显著差异。五种生境类型中的蝴蝶数量和多样性均呈现一定的月动态和年动态变化趋势。除湿地和农田外,其余三种生境中蝴蝶物种和个体数量从5月到8月均持续升高。四种生境的蝴蝶物种数量、个体数量(除农田外)在2018年均出现明显下降趋势。物种丰富度指数等指标的月动态和年动态在不同生境类型间存在较大差异。这些结果表明,生境类型和人类活动与蝴蝶多样性变化关系密切,表现为单一生境中蝴蝶多样性较低,复杂生境有利于保护蝴蝶多样性。本研究有助于厘清松嫩平原蝴蝶资源的基础数据,并为该地区蝴蝶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及评估该区域生态环境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4.
芜湖市冬夏季鸟类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2004年5月至2005年2月,对芜湖市4种典型生境(农田居民区、城市园林、河漫滩湿地和河流湿地)的冬夏季鸟类进行调查,并探讨4种生境冬夏两季鸟类多样性指数.共记录鸟类117种,隶属于15目31科.农田居民区、城市园林和河漫滩湿地夏季鸟的种类数、G-F指数高于冬季,河流湿地冬季鸟的种类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均明显高于夏季.城市园林鸟的种类数、G-F指数最高,河漫滩湿地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最高.夏季的农田居民区和冬季的城市园林鸟类密度最大,分别为31.1140和42.9160 ind·hm-2,而河流湿地鸟的种类数、密度、Shannon-Wiener指数、G-F指数均最低.增加栖息地异质性、减少人为干扰可以提高鸟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近30年来白洋淀湿地景观格局变化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敏  宫兆宁  赵文吉  阿多 《生态学报》2016,36(15):4780-4791
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独特生态系统,其景观格局极易受到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利用1984—2014年的11期遥感影像数据,综合运用GIS技术和景观格局指数方法,对白洋淀湿地景观格局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力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4—2014年期间,挺水植物和沉水植物呈减少趋势,农田和居民点持续快速增长,纯水体为"增加—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林地和裸土地变化幅度不大。其中挺水植物一直是白洋淀最主要的景观类型,占研究区总面积比例达到37%—61%。农田的平均斑块面积最大,挺水植物的最大斑块指数和分维度指数最高,挺水植物和农田的聚集度指数最大,居民点、林地和裸土地空间分布离散,破碎化程度高,连通性差。1989—2004年白洋淀景观多样性指数呈减少趋势,景观格局趋于不稳定,同期聚集度指数上升,湿地连通性增加;1984—1989年和2004—2014年期间白洋淀多样性指数上涨,聚集度指数逐年下降,景观异质性增加。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是影响白洋淀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Diversity and similarity of butterfly communities were assessed in five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from natural closed forest to agricultural lands) in the mountains of Tam Dao National Park, Vietnam for 3 years from 2002 to 2004. The line transect count was used to record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butterfly communities in the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For each habitat, the number of species and individuals, and indices of species richness, evenness and diversity of butterfly communities were calculated.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of butterfly communities were low in the natural closed forest, higher in the disturbed forest, highest in the forest edge, lower in the shrub habitat and lowest in the agricultural lands. The indices of species richness, evenness and diversity of butterfly communities were low in agricultural lands and natural closed forest but highest in the forest edge and shrub habitats. The families Satyridae and Amathusiidae have the greatest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in the natural closed forest, with a reduction in their species richness and abundance from the natural closed forest to the agricultural lands. Species composition of butterfly communities was different among five different habitat types (40%), was similar in habitats outside the forest (68%) and was similar in habitats inside the forest (63%). Diversity and abundance of butterfly communities are not different between the natural closed forest and the agriculture lands, but species composition changed greatly between these habitat type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ize of specie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ange and increasing habitat disturbance was found. The most characteristic natural closed forest species have the smallest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ange.  相似文献   

17.
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赛罕乌拉自然保护区蝶类多样性及其影响因素, 我们于2017年5-9月分别对保护区的典型草原、湿地、山地沟谷草甸、退化草原、农田、山地旱生灌丛、山地中生灌丛等7种生境中的蝴蝶进行观测调查。共记录和采集蝴蝶2,290只, 隶属5科42属63种。蛱蝶科的种类数(34种)和个体数(991只)最多。柑橘凤蝶(Papilio xuthus)、云粉蝶(Pontia daplidice)、绢粉蝶(Aporia crataegi)、荨麻蛱蝶(Aglais urticae)、银斑豹蛱蝶(Speyeria aglaja)等5种为保护区的优势种。保护区蝶类群落的种-多度曲线呈正态分布模式, 表明保护区生态环境良好, 生境相互重叠, 蝶类活动范围在不同生境中可以延伸。不同生境中蝶类群落种类及数量存在一定差异, 其中山地中生灌丛蝶类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最高, 优势度指数最低; 退化草原的多样性指数和物种丰富度指数均为最低, 优势度指数最高; 山地沟谷草甸的科、属、种、个体数最多; 退化草原的科、属、种、个体数都是最少。区系组成分析表明广布种占63.49%, 古北种占36.51%。保护区不同生境中蝶类群落多样性特征指数在各月份间有明显差异, 蝴蝶种类及个体数与温度之间呈显著正相关, 与降雨量无显著相关性。综上, 我们认为适当的干扰有利于蝶类多样性发展, 而强烈的人为干扰会严重破坏草场环境, 影响蝶类生存和繁衍, 降低蝶类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