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世界共有鸟类9621种,我国有1189种,占世界总数的13%。初中《生物》教材中列举了34种,隶属于15目23科。现将这些鸟类的分类、分布及有关各目的主要特征作一简介:鸟纲AVES古鸟亚纲Archaeornithes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化石,1861年发现于德国巴伐利亚索伦霍芬晚侏罗系地层中。今鸟亚纲Neornithes平胸总目Ratitae鸵形目Struthioniformes后肢仅具两趾。体羽松散,无羽小钩。只有一种。非洲鸵鸟Struthio camelus分布于非洲和阿拉伯半岛。为现存鸟类的最大者。楔翼总目Impennes企鹅目Sphenisciformes前肢鳍状,无飞羽,被鳞状羽。…  相似文献   

2.
鸟类的飞行     
现在世界上的鸟类,据估计大约有8,600余种。在脊椎动物中,除鱼纲外,是为数最多的一纲,它们在构造的细节上,也十分分歧,它们的基本特征,却完全是相同的。鸟纲在脊椎动物中是最年轻的,在地球历史的最新世纪中得到迅速繁盛的一纲。鸟纲分为十分不相称的两亚纲:蜥尾亚纲(Saururae)和扇尾亚纲(Ornilhurae)。属于蜥尾亚纲的仅有两个相近的化石类型[始祖鸟(Arch-aeopteryx)和古鸟(Archaeornis)],很像爬虫类;属于扇尾亚纲的,包括其余化石种类和现存的种类。现存的种类,可分为平胸上目(Ratitae)、企鹅上目(Impennes)和突胸上目(Carinatae)。  相似文献   

3.
1860年在德国索伦霍芬地区发现了一件晚侏罗世的单根羽毛印痕化石,这根距今约1.5亿年的羽毛揭开了一个半世纪以来"始祖鸟"(Archaeopteryx)这一化石名称广为传扬的序幕,而"始祖鸟"的真正登场则是以1861年第一件骨骼标本即伦敦标本的发现为标志.1861年正是《物种起源》发表后的第二年,这件既有爬行类又有鸟类特征的过渡类型标本成为支持生物演化的直接证据,伦敦标本随之成为世界最著名的化石之一.  相似文献   

4.
美国古生物学家宣布:1986年夏天在美国得克萨斯州西部波斯特城附近发现了生活于二亿二千五百万年前的鸟类化石,这是世界上已知最古老的鸟化石,比以前被认为是鸟类祖先的始祖鸟化石还早至少七千五百万年.这可是古生物界的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5.
高渭清 《化石》2007,(2):13-16
时至今日,达尔文提出进化论已有147年了,1859年当他第一次提到“自然选择”这一进化观点时,化石能够为其提供的佐证微乎其微,从而使他在《物种起源》一书中不得不投入完整的两个章节,对不完整的地质记录进行详细阐述。1861年,人们首次发现始祖鸟(Archaeopteryx)化石时,只比达尔  相似文献   

6.
德国发现第七件始祖鸟化石据国际古鸟类学会1993年9月《信息》杂志报道,1992年8月,在德国索伦霍芬附近索伦霍芬灰岩中又发现一件新的始祖鸟化石,这是迄今所知第七件始祖鸟标本。这件标本几近完整,保存在左右劈开的两边岩面上,为当地一采石场一头目所有。标...  相似文献   

7.
辽宁早白垩世早期—鸟化石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记述了发现于辽宁朝阳地区早白垩世早期一新的鸟类。这是继三塔中国鸟(Sinornis santensis)、燕都华夏鸟(Cathayomis yandica)之后报道的辽宁中生代第三种鸟化石,它的脊柱和腰带与始祖鸟和恐龙相似,但其肋骨又具有现代鸟类的性状,这是早期鸟类化石的又一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正最近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新的鸟类化石产地,最初报道认为这一地点产出的所有鸟类化石都属于同一种今鸟型类: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产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属种多样性上,一般都以反鸟类化石材料为主,因此四合当化石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极少数以今鸟型类为主的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地点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课题组的胡晗和邹晶梅在英  相似文献   

9.
1986年,古生物学界爆出了一大新闻:北美发现比始祖鸟更早的鸟类化石。它的发现,直接动摇了原来始祖鸟的“始祖宝座”。始祖鸟的第一件标本是1861年发现的,嗣后又陆续发现,迄今共计五件。有意思的是,所有这些化石,均产自西德巴伐利亚省的索伦霍芬地层中,产地相距不远,时代均为晚侏罗世(距今一亿四千万年前)。由于这种动物既具有爬行动物的某些特征(诸如:有牙齿,前肢上还有爪,有一条长的尾椎,胸部尚无龙骨突等),又已有清楚的羽毛印痕,于是被认为是介于爬行动物和鸟类之间的过渡类型,是最早的鸟类代表,汉译名为“始祖鸟”。这一看法,不仅有构造特征上的依据,还可从它生活时代上得到佐证,因为以前发现的鸟化石从没早于晚侏罗世的。这样,始祖鸟是鸟类的“始祖”这一看法便被固定了起来,各有关教科书中也是这么写的。有的学者则在探讨始祖鸟是如何最初获得飞  相似文献   

10.
1977年秋季,在科罗拉多东部地区Dry Mesa采石场内,布里格姆·扬大学考古学家们发现了他们认为是已知最早的鸟类化石。该校的詹森(J.Jensen)说,发现的鸟类股骨化石(后来又发现了两个连着的肩骨化石),比过去发现最早的真正的鸟类化石,约早六千多万年;地质时代与始祖鸟(长翅膀的小型恐龙)相同——晚侏罗世。有人认为,始祖鸟是真正鸟类的祖先。但是,耶鲁大学的奥斯特隆(J.Ostrom)很有把握地鉴定了新发现的鸟类化石之后,他说:“显然,我们现在必须在比始祖鸟还要早得多的时代里去寻找飞鸟的祖先。詹森认为,说明它是真正的鸟类,而不是长有翅膀  相似文献   

11.
契氏鸟(Chiappeavis)是首次发现保存有扇状尾羽的反鸟类,显示出尾羽球茎这一结构在较原始的反鸟类中已经发育。详细描述了巨前颌契氏鸟(C.magnapremaxillo)正型标本的骨骼形态学特征。契氏鸟的腭区形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相似,而区别于晚白垩世的反鸟类戈壁鸟(Gobipteryx)。即使具有尾羽球茎,鹏鸟类的尾综骨形态也表明该结构发育较差。估算了在契氏鸟中由扇状尾羽所产生的浮力,并与其他早白垩世鸟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契氏鸟的扇状尾羽所产生的空气浮力小于同时代生活的今鸟型类,这有可能解释了反鸟类中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形态普遍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2.
契氏鸟(Chiappeavis)是首次发现保存有扇状尾羽的反鸟类,显示出尾羽球茎这一结构在较原始的反鸟类中已经发育.详细描述了巨前颌契氏鸟(C.magnapremaxillo)正型标本的骨骼形态学特征.契氏鸟的腭区形态与始祖鸟(Archaeopteryx)相似,而区别于晚白垩世的反鸟类戈壁鸟(Gobipteryx).即使具有尾羽球茎,鹏鸟类的尾综骨形态也表明该结构发育较差.估算了在契氏鸟中由扇状尾羽所产生的浮力,并与其他早白垩世鸟类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契氏鸟的扇状尾羽所产生的空气浮力小于同时代生活的今鸟型类,这有可能解释了反鸟类中具有空气动力学功能的尾羽形态普遍缺乏的现象.  相似文献   

13.
德国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于1992年发现的一块新的始祖鸟化石标本,经有关专家初步鉴定,不仅成为自1861年第一件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人们所找到的第七件骨骼标本,而且还被认为是有史以来所获得的最为完美的一件。这一化石是在索伦霍芬的一个采石场发现的。据称,这一标本目前珍藏于慕尼黑博物馆内。由于对这一材料的正式研究目前还在进行之中,因而这一新的发现的学术意义究竟如何,现在还难以预测。但至少有二点是十分肯定的,一是这一标本保存了相当完整的腰带结构,这也许能最终结束多年来,人们因为对始祖鸟标本保存状况的不同解释,而产生的,对始祖鸟腰带结构“象鸟还是更象恐龙”的疑虑和  相似文献   

14.
周忠和 《化石》1993,(4):6-7
始祖鸟会飞吗?这是一个自从始祖鸟化石发现以来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争论的古老话题,最近一些年,由于人们对鸟类起源和飞行起源问题兴趣的陡然增加,这一话题再次成为世人关注的焦点。要想在短短的篇幅内将人们多少年来从各个角度提出来的各式各样的观点和证据罗列出来实在是不现实的。那么,还是让我们从二件始祖鸟化石标本不平凡的问世经历开始说起吧。自1861年第一件始祖鸟化石发现至今,人们已总共发现了六件骨架和一件羽毛标本。一百多年的时间里总共才发现这么些标本,这本身已足以说明其珍贵的程度。有趣的还不止于这些。亲爱的读者中大概很少有人会想到,真正的第一件始祖鸟标本其实早在1855年就已被人发现。遗憾的是,这本该成为“第一”的标本由于时运不佳,当  相似文献   

15.
辽宁中生代鸟类综述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本文对发现于辽宁中生代地层中的鸟类化石,进行了简单的总结。化石的系统分析表明,从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在这一地区存在两个亚纲的鸟类分子:蜥鸟亚纲(Sauriurae)和今鸟亚纲(Ornithurae)。其中,蜥鸟亚纲的成员不仅数量居多,而且存在较大的分异。今鸟亚纲的分子则种类和数量都相对较少。辽西中生代鸟类的大量出现,除了鸟类自身的发展原因外,晚侏罗世到早白垩世这一地区适宜的生态环境也为鸟类的繁荣提供了必要的条件。辽西地区陆相中生代地层义县组和九佛堂组的时代分别为晚侏罗世和早白垩世。  相似文献   

16.
同足亚纲Tuzoia在华南的初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潘江 《古生物学报》1957,(4):523-526
在中国已发现的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化石有三叶虫纲(Trilobita)、昆虫纲(Insecta)和甲壳纲(Crustacea)。在华南甲壳纲中已发现的有介形虫亚纲(Ostraco-da)、古介形虫亚纲(Archaeostracoda)和鳃足亚纲(Branchiopoda)。其它,如Xeno-poda、蔓足亚纲(Cirripedia)以及本文所描述的同足亚纲(Homopoda)还未见到正式的报导。至于同足亚纲仅在我国東北烟台附近的中寒武纪地层内发现过,与三叶虫  相似文献   

17.
最近,笔者收到国际古鸟类学会1992年11月6日出版的一期会讯,内中有一则德国古生物地史博物馆Peter Wellnofer博士写的报道,说始祖鸟(Archaeopteryx lithographica)的第三件标本丢失了,现正在寻找中。这是一则惊人的消息,引起了古生物学和鸟类学者极大的关注。始祖鸟已知仅六件标本。这第三件标本是1956年  相似文献   

18.
始祖鸟新闻     
1973年6月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出版的一期古生物杂志上,刊登了马依尔的一篇文章,介绍在埃希斯塔特地方发现的一只始祖鸟的相当完整的化石。这块化石是1951年在该地的一个采石场里发现的。这是自1861年,在离埃希斯塔特以西十多公里的索罗霍芬发现第一只始祖  相似文献   

19.
《化石》2014,(1):6-6
正热河鸟是2002年首次报道的一种发现于辽宁朝阳,并且具有很长尾骨骼的原始食种子的鸟类。在已发现的鸟类中,其原始性仅次于始祖鸟,但它的尾椎的数量甚至比始祖鸟还多,是恐龙向鸟类演化的一种重要过渡类型,对研究早期鸟类飞行和鸟类羽毛的早期演化过程十分关键。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与山东临沂大学的研究人员对收藏于山东天宇自然博物馆、山东博物馆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多件热河鸟的化石标本的尾羽进行了系统的  相似文献   

20.
辐鳍鱼亚纲是现存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包括腕鳍鱼次亚纲、辐鳍鱼次亚纲(包括软骨硬鳞类和新鳍鱼类)和亲缘关系密切的化石类群。已灭绝的翼鳕属(Pteronisculus)是隶属于辐鳍鱼亚纲的一个干群,包括产于马达加斯加、欧洲和北美下三叠统的11个种和中国中三叠统的一个种。根据滇东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中发现的5块保存完好的化石,命名翼鳕属一新种,张氏翼鳕(Pteronisculus changae sp. nov.)。这是翼鳕属在中三叠世的第二个确切种,最大体长达295 mm,代表了罗平生物群中已知体型最大的辐鳍鱼亚纲干群物种。新种具有翼鳕属的独特衍征,泪骨具有牙齿,但它又有明显区别于本属其他种的自近裔特征,如间颞骨中部有一个内突起,21根上神经骨,83列侧线鳞。分支分析结果为早期辐鳍鱼类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新的见解,认为翼鳕属是Cyranorhis的姐妹群。根据体型和口缘牙齿等特征推测张氏翼鳕是一个快速游动的捕食者,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和体型较小的鱼类或鱼类幼体为食。作为翼鳕属最年轻的成员之一,张氏翼鳕的发现进一步表明翼鳕的多样性比我们过去认识的要高,古特提斯洋东缘可能是该属在中三叠世早期的避难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