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肺炎支原体(Mycoplosma pneumonia,MP)为人类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是引起呼吸道感染的重要病原体。但是支原体肺炎与其他病原体感染的肺炎,在临床症状、影像学上并无特异性差别,且其对一般治疗肺炎、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有耐药性,因此肺炎支原体及时、准确的实验室检测对于支原体肺炎的诊断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目前MP的实验室检测方法不断推陈出新,但各种方法均有其优势与不足,临床可选择两种不同的方法同时检测。比如: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合MP快速培养药敏的方法;血清学抗体的检测结合PCR的方法,不同方法相互补充为临床的早期诊断、治疗提供依据。而MP药敏试验的检测和耐药机制的研究对于临床用药方案的选择,减少耐药株的产生和流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肺炎支原体感染的诊断,由于病原体分离需时较久,分离率不高等原因,难以满足临床要求。国外已开展补体结合反应及间接血凝验。近年来国内虽也开展一些血清学研究,但做为血清学诊断尚不够理  相似文献   

3.
伤寒和布鲁菌病常引起血液感染。血及骨髓培养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这两种疾病的诊断常凭临床表现和经验。血清学试验常被作为一种诊断工具,但肥达反应和布鲁菌试管凝集……  相似文献   

4.
<正> 人和动物布病的诊断,主要基于标准试验,如玻片血清凝集试验、虎红平板试验、补体结合试验和牛奶环状试验对抗体的测定。预防措施包括血清学测定和阳性动物的捕杀以及用牛种布氏菌B_(10),45/20或羊种布氏菌H_(38)、Rev-1进行预防接种。但是,接种产生的抗体不能与实际感染相区别。这  相似文献   

5.
MacELISA、RPHI和IFAT用于流行性出血热早期诊断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比较了IgM捕获ELISA(MacELISA)、反向间接血凝抑制试验(RPHI)和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流行性出血热(EHF)病人血清特异性抗体的结果。MacELISA对急性期血清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与RPHI对总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相近,两法都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而IFAT检测IgG抗体的阳性率则较低。总抗体滴度(RPHI)与IgG抗体滴度(IFAT)相关(r=0.542,P<0.01),而与IgM抗体滴度(MacELISA)无明显相关(r<0.1)。但进一步研究发现,3日内血清IgM抗体滴度与总抗体滴度(RPHI)存在相关关系(r=0.701,P<0.01),表明IgM抗体可能也与发病初期RPHI的较高的阳性检出率有关。本工作表明,MacELISA作为一种早期诊断方法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RPHI操作简便、快速、敏感性高,但存在一定的非特异性。研究还发现,流行区临床诊断为EHF的病人,IFAT(IgG)和RPHI检测均阳性,而MacELISA(IgM)阴性,提示用RPHI进行血清学诊断时,检查双份血清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6.
<正>在研究梅毒血清学密螺旋体试验时,如荧光抗体吸收试验(Fluoresoent Treponermal Antibody Absorption Test,简称FTA——ABS)、梅毒螺旋体血凝试验(Treponema pallidum Hemagglutination Assay简称TPHA)等,人们经常要使用两株重要的菌株即Nichols株和Reter株,前者为梅毒螺旋体毒株,在上述试验中做为抗原用以检测特异性梅毒抗体;后者则是非致病性螺旋体,为上述试验中吸收剂主要成分,以吸收除去被检血清中的非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单个B细胞抗体筛选技术与深度测序(Deep Sequencing)的发展,相应技术被广泛应用于人体内抗体应答研究中。但该类技术在非人灵长类(Non-Human Primates,NHPs)抗体应答研究中的应用较为有限。而NHPs由于与人类具有较为相似的免疫系统,二者在感染或免疫后可以激起相似的获得性免疫应答,尤其是对NHPs产生的针对病原体感染或疫苗的NHP抗体应答谱研究,可以为人类免疫学研究、疫苗设计及生物药物临床转化提供关键信息。本文对目前常用非人灵长类抗体筛选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实例进行了综述,以期为生物大分子药物研究者提供较为完备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绵羊红细胞敏感性对补体结合试验的最佳反应时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补体结合试验(CFT)是一种经典的抗原、抗体检测方法,其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不仅可用于诊断各种传染病,也可用于鉴定病原体,是免疫学上一个应用较广泛的重要试验[1]。在布鲁氏菌病(布病)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中,CFT被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认可为布病血清学确诊的经典标准方法[2]。在CFT实际操作中经常发现,使用不同保存时间的绵羊红细胞(SRBC)滴定同一批次溶血素和补体时,结果存在较大差异,有时效价可能相差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东北林区啮齿动物蜱媒传染病感染状况,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吉林省集安、辽宁省宽甸林区捕获的野鼠进行7种蜱媒病原体Ig G抗体检测,检测鼠血清75份,斑点热立克次体、粒细胞无形体、查菲埃立克体、伯氏疏螺旋体、蜱媒脑炎病毒、新布尼亚病毒、土拉弗菌抗体阳性率分别为13.33%、8.00%、14.67%、4.00%、1.33%、6.67%、1.33%,统计学处理差异非常显著(χ2=19.83,P=0.003)。不同鼠种对7种蜱媒病原体抗体检出阳性率各不相同,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份野鼠标本中,复合感染率为8%。调查地区野鼠中7种蜱媒病原体感染比较普遍,以斑点热立克次体和查菲埃立克体阳性率为高。  相似文献   

10.
<正>由于很多甲肝患者缺乏黄疸或其他特征性病症及难以收集血样,常导致很多漏诊并形成甲肝病毒流行病学假象。通过检测唾液中病毒特异性IgG的存在可准确评定对数种病毒的免疫状态及进行近期感染的诊断。本文描述了用唾液诊断急性或近期甲肝和乙肝感染的IgM抗体捕捉放射免疫测定法(MACRIA)的最佳条件。也提供了有关本测定法特异性及唾液中抗甲肝IgM持久性的资料。 试验对象、样品和方法 试验对象与试样:研究的试验对象包括已知的甲肝或乙肝易感者;已知的甲肝或乙肝免疫者;以及由于临床黄疸而进入传染病院的甲肝或乙肝患者。唾液试样收集后对其进行最初的抗HAV IgG或  相似文献   

11.
兔出血症病毒与细小病毒抗原相关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间接ELISA、ELISA交叉阻断法和交叉血凝抑制试验对兔出血症病毒(RHDV)与6种细小病毒进行抗原相关性试验。用间接ELISA证实,RFIDV与它们有轻度交叉关系,其抗原相关值分别为:小鼠细小病毒(MVM)5.59%;鹅细小病毒(GPV)3.54%;猪细小病毒(PPV)1.76%;水貂肠炎病毒0.7%。细小病毒间的抗原相关值:MEV与PPV为31.6%,MEV与MVM为35.36%;而CPV与MEM、PPV、MVM的相关值均为零,即无相关性。在ELISA交叉阻断法中证实:犬细小病毒(CPV)、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PV)和MEV均不能阻断RHDV与其抗体结合,仅GPV有轻度阻断作用,其最大阻断率为40%。在血凝交叉抑制试验中,未发现RHDV与细小病毒及其相应抗体间存在交叉抑制现象。以上结果表明RHDV与细小病毒在血清学方面有轻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二温式多重PCR检测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和桃拉病毒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对虾白斑综合征(WSS)和桃拉病(TS)是两种严重危害当前对虾养殖业的对虾病毒性疾病。目前对虾病毒病的诊断手段主要包括病理学和生物学方法、免疫学方法、分子杂交方法及PCR方法1-4等。其中PCR方法是这些方法中特异性最强、敏感最高的病原检测手段,在国外已被广泛应用于对虾病毒病的检测和诊断。多重PCR是一种特殊PCR形式,其最突出特点,即一次PCR反应,就可同时检测、鉴别出多种病原体,在临床混合感染的鉴别诊断上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很高的实用价值5,6。本试验建立了二温式多重PCR同时检测鉴别WSSV和TSV的方法,并用该多重PCR方法对广西沿海地区对虾养殖业WSSV和TSV感染状况进行了初步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建立H7N9禽流感病毒小鼠感染模型。方法 1×108,1×107或1×106TCID50H7N9禽流感病毒原液(A/Anhui/1/2013)滴鼻感染BALB/c小鼠。主要观测指标:临床症状、死亡率、病理变化、病毒载量和血清抗体检测。结果被感染的小鼠表现为竖毛、弓背、体重下降;病理表现为间质性肺炎,感染后第2天开始在呼吸道脱落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免疫组化或病毒分离方法在肺、肾、脑、肠、脾等组织检测到病毒;感染后14 d在小鼠血清中血凝抑制试验特异性抗体效价达到160;淋巴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增多。结论 H7N9感染BALB/c小鼠模型与人类禽流感感染疾病的基本特征相似,为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及药物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工作基础。  相似文献   

14.
应用肉毒毒素血清学诊检和分析肉毒毒素的方法,早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目前文献中介绍的血清学诊检肉毒毒素较好的方法有:(1)免疫电泳扩散法:可在两小时内检出14—50个小鼠LD_(50)的A型肉毒毒素。(2)间接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在4—18小时内,血凝试验  相似文献   

15.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是一种常见的引起多种胃肠道疾病的病原体。临床中通常利用具有不同灵敏度和特异性的侵入性或非侵入性诊断方法来检测H.pylori的感染。目前,诊断H.pylori的方法包括尿素呼气试验、粪便抗原试验、血清学、内镜检查、胃活检组织学、快速尿素酶试验、培养、分子生物学方法等。在实际临床实践中,考虑不同的医疗条件、医生的专业水平、检测成本、敏感性和特异性等多方面因素,如何合理地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诊断H.pylori感染进而指导临床预防和治疗,是一项重要的临床研究课题。本文将对H.pylori感染诊断方法的最新进展、不同方法的优缺点以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正> 血清学试验可确诊百日咳,用凝集试验或补体结合试验(CFT)方法能证明百日咳抗体。凝集试验检出不耐热血清型抗原的1,2,3型和耐热的菌体抗原的抗体。活的或福尔马林杀菌的菌悬液检出不耐热抗原的抗体。新近的两个试验中应用了不同的CFT抗原。1972年Bradstreet等用60℃加热1小时菌悬液的远沉上清作抗原,菌株血清型抗原并不影响血清效价,提示发现的主要抗体是对抗原1的(所有菌株所共有)而不是型特异抗体。苏格兰联合研究用新近分离的1,3型菌株并用NaOH37℃2小时提取抗原,他们没有证明是否测出了型特异抗体。 用间接血凝试验(IHA)测定人血清百日咳抗体的报导很多,除了Schuber等用百日咳可疑病例的双份血清做过试验,没有任何别的作者指出抗原附着到红血球上。  相似文献   

17.
登革病毒(dengue virus,DENV)是引起登革热(dengue fever,DF)的病原体,经蚊叮咬而传播疾病.DF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目前,DF已经发展成一个日益严重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2012年,DF被列为全球最重要的蚊虫传播性疾病.快速而准确的针对DENV感染的检测技术能够有效地控制DF的爆发及减少死亡病例.目前DENV感染的检测技术主要有病毒分离培养、分子生物学诊断及血清学诊断三类,三类检测技术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具体情况选用适当的检测手段.  相似文献   

18.
提高骨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质量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mmunohistochemistrystaining,IHCS)技术是用已知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或抗原对组织内相应抗原或抗体定性、定位或定量检测 ,经组织化学反应 ,使标记于特异性抗体的酶、金属及荧光素等呈现出某种颜色 ,并借助于光镜 ,荧光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等观察其颜色变化 ,从而了解抗原抗体结合部位和数量的一门新兴检测技术 [1~ 2 ]。它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方法步骤统一等特点 ,能将形态、代谢和机能密切结合在一起 ,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病理诊断、鉴别诊断和相关学科的研究之中。近年来 ,我们针对骨及其 IHCS技术的特点 ,对如何…  相似文献   

19.
阴道分泌物显微镜检查是诊断妇女外生殖道感染的最简单、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应用该方法可对念珠菌感染、阴道滴虫感染、细菌性阴道病 (Bacterial Vaginosis,BV)等病原体感染做出较明确诊断并指导治疗 ,还可对阴道内的菌群状况做出综合评价。1 阴道分泌物检查的常用方法1.1 生理盐水湿涂片法 生理盐水湿涂片用可于检出阴道滴虫和线索细胞 ,也用可于念珠菌检查。在生理盐水湿涂片中 ,阴道滴虫在镜下呈梨形或水滴状、无色透明或淡蓝绿色虫体 ,大小约 (10~ 30 )× (5~ 15 ) μm,稍大于白细胞。虫体借助于鞭毛和波动膜作螺旋式跳动 ,运动…  相似文献   

20.
<正>血凝抑制(HAI)、间接血凝(IHA),补体结合试验(CF),病毒中和试验(VN)或琼脂扩散试验已经成为应用于传染病中定量测定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常规方法。然而,这些方法都受到许多限制。操作程序复杂,需要较长时间,各种试剂和样品的预先处理或滴定,同时各个实验室之间缺乏统一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