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上海医用缝合针厂、上海合成纤维研究所、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共同研制的聚丙烯线无损伤缝合针于1986年5月10日在上海通过鉴定。缝合针的针身及针尾采用两种不同的硬度,在针身上开有血槽,线槽向里翻合,因此进针流畅。缝合线采用聚丙烯纤维,表面光滑、柔软坚韧,与其它合成纤维相比,具有异物反应小、血栓形成低、结扎时操作方便、持结性能好、缝合时通过组织流畅等特点。因具有一定的柔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制一种新型的可控降解手术缝合线,以满足不同伤口缝合的需要。方法:缝合线的最里层为壳聚糖纤维芯,中间为胶原层,最外层为羧甲基壳聚糖层;从里到外,各层厚度比例为2:x:(3-x),其中1〈x〈3。结果:不同型号的缝合线降解速度可控,适用于不同愈台期的伤口缝合,并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抗感杂性。结论:研制的新型缝合线操作方便,性价比高,植入体内后降解速度可控,伤口愈合快,不留明显疤痕,尤其适于野战环境条件下应用。  相似文献   

3.
应国家医药管理局的邀请,美国Ethicon公司有关人员最近来沪同我国科技人员就医用缝合针、线等进行了学术交流和技术座谈。Ethicon公司生产缝合针、线有近百年的历史,在世界上享有一定声誊。主要生产两大类缝合线即可吸收性缝合线和非吸收性缝合线。非吸收性缝合线主要有蚕丝、棉线、麻、尼龙、聚酯、聚丙烯、不锈钢等。可吸收性缝线主要有羊肠和牛肠制的普通羊肠线、铬制羊肠线、聚乳酸羟基乙酸及Polydlgxanone等。该公司生产的各种缝线基本上符合医用缝合线的  相似文献   

4.
水分是黄土高原地区植被恢复的关键影响因子,该区广泛分布的生物结皮显著影响土壤水分入渗。干扰影响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但目前不同强度的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仍不明确。本研究以黄土丘陵区吴起县合沟小流域的生物结皮坡面为对象,模拟羊蹄踩踏干扰,研究10%、20%、30%和40%干扰强度(以生物结皮破损度表征)对生物结皮坡面地表覆被的影响,采用线源入流入渗法观测了不同强度干扰后土壤水分入渗特征,通过结构方程模型和相关性分析,探索了干扰对生物结皮坡面土壤水分入渗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与对照(不干扰)相比,10%干扰强度下藻结皮盖度显著增加33.6%,20%干扰强度对藻结皮盖度无显著影响,30%和40%干扰强度下藻结皮盖度分别显著降低了36.1%和75.0%;40%干扰强度显著增加了枯落物盖度(34.3%),其他处理无显著影响;10%、20%和30%干扰强度下地表粗糙度分别显著降低了22.3%、11.1%和5.6%,40%干扰强度下增加了8.2%;40%干扰强度下初始入渗率显著增加了77.1%,其他干扰强度无显著影响;不同干扰对土壤稳定入渗率和平均入渗率无显著影响。可见,干扰主要通过降低藻结皮盖度,增加枯落物盖度和改变地表粗糙度,进而促进了土壤水分初始入渗。本研究可为黄土高原退耕地生物结皮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日本山根修治等应用聚二醇酸(Polyglycolieacid)研制成一种新的可吸收性手术缝合线,称MEDIFIT。经评价,性能良好。 MEDIFIT有很高的持结抗张力。体内和体外研究表明,这种缝线的抗张力与Dexon和Vicryl相似。把它分别浸入盐水、胃液、胆汁和胰液中,14天后,抗张力分别保持在75.2%、82.2%、66.8%、66.2%。植入于兔子皮下,抗张力有所下降,类似于浸入胆汁中。而把它植入于兔子的肌肉内,在植入15周内,完全被吸收,组织反应轻微,在吸收过程中缝线的纤维被结缔组织代替。在  相似文献   

6.
利用微波固定组织的收缩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利用微波辐射固定、微波辐射与固定液结合固定组织的收缩程度。方法将组织分成40组,用一定强度的微波辐射或一定强度的微波辐射与不同固定液结合方法固定动物组织,并制做石蜡组织切片和HE染色,在此过程中测定各步骤前后的组织块体积,计算出收缩率。结果与结论一定强度的微波辐射和一些微波辐射与固定液结合方法固定的组织收缩率低,这些组织的切片具有细胞质均匀,染色鲜艳,细胞核大而清晰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在(28±1)℃下,以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为靶标昆虫,测定亚致死剂量的乐斯本、除尽与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lNPV)混用后对幼虫SOD(超氧化物歧化酶)、CAT(过氧化氢酶)和POD(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乐斯本和SlNPV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SOD活性显著高于清水、病毒和乐斯本单独处理组,12 h、24 h和36 h时分别为清水对照的1.18、1.35和1.25倍; 除尽和SlNPV混合悬液处理后12 h,其酶活性低于清水、SlNPV和除尽单独处理组。乐斯本和病毒混合悬液处理后,斜纹夜蛾体内CAT活性高于清水、病毒和乐斯本单独处理组,12 h、24 h和36 h时分别为清水对照组的2.79、1.09和1.53倍; 除尽和病毒的混合悬液处理后,其酶活性除12 h时明显高于清水对照外,其他时间均低于清水对照。在正常和中毒的斜纹夜蛾体内均未测出POD活性。可见,农药与病毒混合处理主要影响了CAT活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TPE和TPE/DOPE(1:1.mol:mol)制成包裹荧光分子calcein的脂质体,通过测量荧光强度随扫描温度的变化,探讨了脂质体通透性与脂多型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发生双层相(L)变成六角形Ⅱ相(H)相转变时,脂质体悬液的荧光强度不增加;当发生该转变时,脂质体悬液的荧光强度开始增加;完成该相转变后,脂质体悬液的荧光强度仍继续增加.据此,我们认为:脂质体的通透性与脂的多型性密切相关,当发生L→HⅡ相转变时,脂质体的通透性增加.由于荧光强度的变化对相变非常敏感,我们建议用测量脂质体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来监测脂质体稀悬液中脂的多型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TPE和TPE/DOPE(1:1.mol:mol)制成包裹荧光分子calcein的脂质体,通过测量荧光强度随扫描温度的变化,探讨了脂质体通透性与脂多型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发生双层相(L)变成六角形Ⅱ相(H)相转变时,脂质体悬液的荧光强度不增加;当发生该转变时,脂质体悬液的荧光强度开始增加;完成该相转变后,脂质体悬液的荧光强度仍继续增加.据此,我们认为:脂质体的通透性与脂的多型性密切相关,当发生L→HⅡ相转变时,脂质体的通透性增加.由于荧光强度的变化对相变非常敏感,我们建议用测量脂质体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变化来监测脂质体稀悬液中脂的多型性.  相似文献   

10.
运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技术,测定了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日进程及其月动态变化,并分析了树干液流变化与同步测定的太阳辐射强度、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土壤温度等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昼夜变化可分为4个明显的阶段:1)液流量迅速上升阶段;2)液流量最大的稳定阶段;3)液流量迅速降低阶段;4)液流量较小的稳定阶段。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量的月变化特征,除10月有明显下降外,其余各月的树干液流量并没有明显的差异;在5月、7月、9月树干液流的变化都滞后于太阳辐射而提前于水汽压亏缺,存在一定的时滞现象。从整株丛树干液流量和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来看,太阳辐射强度在该研究区是影响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的关键因子;在遇到突发性降雨时,中间锦鸡儿整株丛树干液流量会随着降水的增加而迅速升高,但时间上要滞后于降水量达到最大值的时间。  相似文献   

11.
铜尾矿是一种矿业废弃物,堆积于尾矿库内形成尾矿废弃地,铜尾矿废弃地表面具有沙质疏松、稳定性差、移动性强和易于干旱等特点,类似于沙漠表面。以海藻酸钠和牛粪浸提液为改良材料对铜尾矿进行改良,观察不同改良方式对尾矿表面藻类结皮的形成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海藻酸钠和牛粪浸提液都能促进藻类结皮的形成;随着结皮生长时间的增加,结皮厚度和叶绿素含量增加,不同改良方式对结皮中有机质和总氮含量具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核桃叶水浸提液对棉花生长及棉花枯萎病菌的化感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不同浓度核桃叶水浸提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对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的化感效应。结果表明, 不同浓度核桃叶水浸提液对棉花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生长均体现出抑制效应, 且抑制作用整体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高而逐渐增强。浸提液对棉花种子发芽势、发芽指数的影响要大于对发芽率的影响, 20 mg·mL–1以上浸提液浓度处理的棉花种子发芽势与发芽指数显著(P<0.05)降低, 而30 mg·mL–1 的浓度下对种子发芽率的抑制仍不显著。浸提液浓度大于20 mg·mL–1 时, 棉花幼苗根的生长及根系活力开始受到强烈抑制, 当浸提液浓度大于30 mg·mL–1时, 幼苗总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 导致幼苗的鲜、干重减少。同时, 在高浓度浸提液胁迫下(>30 mg·mL–1), 还会造成棉花植株体内MDA 含量急剧增高。不同浓度浸提液对棉花枯萎病菌菌丝的生长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40 mg·mL–1 浓度浸提液的抑菌率达到最高, 为47.9%。  相似文献   

13.
桔梗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培养皿滤纸法研究了不同浓度桔梗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幼苗生长及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桔梗植株水浸提液对小麦的化感作用,推测其可能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桔梗植株水浸提液对小麦幼苗的地上部生长表现为低浓度(≤1mg/mL)促进、高浓度(5—20mg/mL)抑制作用;对根部生长为抑制作用,且抑制强度大于地上部。随处理浓度的升高,小麦幼苗体内POD活性、脯氨酸含量、MDA含量逐渐升高;CAT活性、根系活力、光合色素含量先升高后降低;可溶性蛋白含量和伤害率先降低后升高。桔梗植株水浸提液对小麦总体的化感效应表现为低促高抑,小麦可作为桔梗的轮作作物种植。  相似文献   

14.
通过野外调查结合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区模拟放牧干扰半年和一年后生物结皮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累积的变化,以期揭示生物结皮土壤氮素对干扰响应的敏感性.结果表明: 生物结皮土壤氮素对干扰响应敏感,短期干扰可导致土壤全氮、速效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降低.干扰半年后,生物结皮层全氮和速效氮含量较不干扰分别下降0.17~0.39 g·kg-1、1.78~5.65 mg·kg-1;干扰一年后,分别下降0.13~0.40 g·kg-1、11.45~32.68mg·kg-1,生物结皮层微生物生物量氮下降69.99~330.97 mg·kg-1,0~2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增加25.51~352.17 mg·kg-1.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氮素累积的影响与干扰强度有关,20%和30%干扰强度下生物结皮层氮素累积变化不显著,40%和50%干扰强度下生物结皮层氮素累积显著降低.短期干扰降低了生物结皮层氮素累积,但表层5 cm土壤氮素含量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为探讨西芹种子浸提液对黄瓜枯萎病菌是否有化感作用及其化感作用强度的大小,采用蒸馏水、乙醇、丙酮作为浸提剂,获得西芹种子的浸提液.用生长速率法研究其对黄瓜枯萎病菌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西芹种子的水、乙醇、丙酮浸提液都对黄瓜枯萎病菌有化感作用,浓度越大化感作用越强;50 mg·ml-1浓度的3种浸提液处理后144 h时与对照相比抑制黄瓜枯萎病菌蒸馏水浸提液为31.1%,乙醇浸提液为49.6%,丙酮浸提液为57.5%;乙醇、丙酮浸提液的化感作用强度大于蒸馏水浸提液.  相似文献   

16.
选用甜菜种子为代表,通过实验室生理生化测定及现代物理仪器测定(以顺磁共振波谱技术测定自由基含量;以液闪仪单光子监测装置测定超弱发光强度)等方法来分析静电场对农作物种子生物效应的作用机理。实验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静电场能提高甜菜种子的发芽率、呼吸强度、自由基含量及超弱发光强度。通过分析实验结果,提出电场对农作物生物效应的作用机理:静电场是通过作用于种子体内的水分子来提高种子内的自由基含量而提高种子的超弱发光强度及生物膜的透性进而影响种子的生命活动的。  相似文献   

17.
东北黑土结皮发育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模拟降雨试验,从微结构、容重、抗剪强度角度分析了降雨过程中东北黑土结皮的发育过程特征,并探讨了黑土结皮的发育对土壤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降雨的进行,东北黑土的表层结构逐渐致密,容重、抗剪强度不断增加,入渗能力下降;120 min降雨历时内,黑土发育了厚约3~4 mm的稳定结皮层,结皮发生层孔隙度下降6.45%、容重增加14.13%;消除雨滴打击后(盖网处理),结皮发育强度减弱,120 min降雨历时内,结皮发生层孔隙度下降3.27%、容重增加7.11%,均小于无盖网处理,但累积入渗量较后者高41.1%.东北黑土结构稳定,雨滴打击是其结皮发育的主导因子,降雨过程中未发现明显的颗粒淋移现象.  相似文献   

18.
克隆植株的生长特征及其表型可塑性反映了其对环境条件变化的适应性。论文以结缕(Zoysia japonica)为研究对象, 采用 4 种均质光照水平(全光照、 30%、 50%和 70%遮荫比例 )和 9 种异质光照格局对结缕草进行处理, 旨在揭示不同光照对结缕草不同发育时期克隆生长特征和表型可塑性的影响。 结果表明 , (1)70%均质全光照(即均匀遮光 30%)条件下结缕草克隆植株生长情况最好, 其总生物量和分株数目等指标都达到最大值。其次为全光照、 50%和 30%均质全光照。 (2)对结缕草克隆植株实施异质光照处理时, 30%遮荫条带对克隆植株生长和克隆构型指标未产生显著影响 ;50%遮荫条带处于植株基部相比处于中、 尾部时, 植株根冠比高, B 分株数目低 , 但对其它指标影响不显著; 70%遮荫条带处于植株基部相比处于中、尾部时, 植株根冠比高, 并且其它指标都显著降低 ; 不同强度的遮荫条带处于植株中、尾部时, 各项指标无显著差异。这一研究有助于了解结缕草克隆植株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征和适应策略,对于结缕草地的科学经营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究桃缝合线局部早熟的分子机制,该研究以‘京红’桃芽变(JHM)及其野生型(JHW)的果实为试材,测定分析了缝合线和果面部位的硬度、花青素含量以及差异基因的表达特征。结果显示:(1)‘京红’桃芽变比其野生型果实晚成熟约2周,芽变果实缝合线部位比果面部位局部早成熟,且提前2周时间转为红色。(2)随着果实的成熟,‘京红’桃野生型及其芽变的果实硬度逐渐降低,花青素含量逐渐升高,并均在花后66 d发生明显变化,芽变缝合线部位硬度比果面部位更低,花青素含量比果面更高。(3)在花后66 d,芽变果实的缝合线与果面部位差异表达基因数高达1889个,显著富集在代谢途径、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植物激素信号转导、苯丙素的生物合成等代谢途径;从中筛选到24个缝合线早熟相关基因,包含5个细胞壁降解相关基因,9个色素合成、调控相关基因,5个乙烯合成与转导相关基因,3个生长素应答基因和2个NAC转录因子。(4)对24个早熟相关基因中的12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荧光定量验证结果表明,基因表达趋势与转录组测序结果相一致。研究发现,桃芽变果实种仁产生的乙烯通过缝合线向周围扩散,促进缝合线部位ACS1和ACO1等基因的转录,并合成了较多乙烯,乙烯又进一步调控该部位PG、XTH33、CHS、DFR等细胞壁降解与色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导致该部位的果肉提前成熟。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自然种群过冷却能力的变化动态,从生理生化水平上探讨桃小食心虫幼虫耐寒机制,测定了桃小食心虫幼虫在越冬前后不同月份的过冷却点、体内含水量、脂肪、蛋白和糖原的含量。结果表明:桃小食心虫越冬幼虫的过冷却点(super-cooling point, SCP)和结冰点(freezing point, FP)随越冬期温度降低而逐渐降低, 并在冬季过后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升高,其中在3月份时最低,分别为-14.89℃和-9.95℃,显著低于其它月份。幼虫体内含水量、总蛋白含量、糖原含量在越冬前后变化趋势与SCP变化相似并且各自又有不同的特点,但在2月份时都达最低,分别为44.83%、32.44μg/mg、1.95μg/mg。幼虫体内的总脂肪含量由越冬初期(2008-10)的29.04%逐渐降低至越冬后期(2009-06)的15.56%。结果说明桃小食心虫幼虫越冬过程中体内水分、总蛋白、糖原等生化物质含量的变化与其抗寒能力存在一定的联系,显示了其对冬季温度变化的生态适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