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我省大部分地区结冻期为6个月,冻土层为2米多的特点,在室外建沼气池越冬有一定困难。因此,我们从室外建沼气池转到室内建池,分别在室内外屋或炕下建了6个沼气池,其中炕下沼气池产气(下图)最好。  相似文献   

2.
我国农村的沼气池,绝大多数靠自然环境温度发酵,不仅产气率低(平均为0.1—0.2m~3/m~3·d),而且产气量随季节变化较大。为提高产气率,稳定气体产量,我们认为采用中温厌氧  相似文献   

3.
新沼气池装料后,有的因发酵不好,产气缓慢,使沼气推广工作受到一定影响。在农村大办沼气的群众运动中,几年来,广大群众对于如何使新沼气池产气快、产气好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现简介如下: 1.加入丰富的沼气菌种:在新沼气池中加入沼气菌种是很重要的一环,菌种的来源很广,屠宰场、食品  相似文献   

4.
我区农村办沼气的试点工作,在地委、地革委的领导下,发动群众,贯彻自力更生、以小为主、以土为主、社员自办为主的方针,本着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的原则,建立了一批适合山区、平原的沼气池。使用效果良好,冬季产气正常。全区社员建池占建池总数的82.8%。池子的容积,根据每户人口多少而定,三、五口人的家  相似文献   

5.
沼气池内发酵液的温度对产生沼气有很大影响。据有关资料介绍:发酵液温度如降至8℃以下,沼气菌几乎停止活动,不再产气。因此,在北方地区,沼气池越冬必须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才能保证正常产气。静海县东双塘公社八里庄大队科技队的沼气越冬措施简易,产气效果良好。他们吸取当地菜农建阳畦  相似文献   

6.
1沼气池使用过程中的常见故障诊断与排除1.1压力表水柱上升很慢,产气量低,一时弄不清产气少还是漏气可用正负压测定。如第一天24小时内压力表水柱由零上升到10厘米,从导管处将输气管拔下来,把沼气全部放掉,在导气管处临时装一个U型压力表。从水压间内取出若干担沼液,使沼气池内变成负压。如果沼气池有漏洞池内的沼气不会漏出来,只会把池外的空气吸进去。再过24小时,把取出的沼液如数倒入水压间内,观察压力表水柱上升高度,如果与第一次水柱高度相同,说明不漏气而是产气慢;如果比第一次高了许多,说明沼气池漏气。  相似文献   

7.
为了优化沼气池产气效率和开展污泥微生物多样性研究,通过对PCR-DGGE条件的优化,建立了农村户用沼气池污泥微生物16S r DNA V3区DGGE分析技术,通过DGGE技术分析了沼气池污泥中细菌和古细菌微生物多样性随沼气池深度的变化规律。同时通过构建污泥样品mcr A功能基因克隆文库,应用RFLP技术,开展了农村户用沼气池污泥样品中与次级代谢产物相关基因的功能基因多样性研究。结果显示,农村户用沼气池污泥中含有丰富的微生物资源,其中细菌群落受污泥深度因素影响小,而浅层污泥中古细菌群落与深层污泥中古菌群落却存在明显差异。所采集的沼气池污泥中含有较为丰富的产甲烷菌资源,其中可能存在类似功能或产生类似代谢物质的产甲烷菌。该结果为进一步优化群落结构、筛选功能基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温度和化学预处理对玉米秸厌氧消化产气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提出通过中温消化和化学预处理相结合的方法提高玉米秸的厌氧消化产气量。研究了中温和常温条件下,不同负荷率对玉米秸产气量的影响,以及经氢氧化钠、氨水与尿素处理后玉米秸主要成份的变化规律及其对产气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中温消化产气量比常温提高了139.2%~281.8%,消化时间减少了8~16d;除尿素外,氢氧化钠和氨处理都可不同程度地提高玉米秸的产气量;中温消化时,氢氧化钠处理玉米秸的产气量比未处理玉米秸提高了77.0%,比常温消化的未处理玉米秸提高了263.6%。把中温消化和化学处理结合起来是提高玉米秸厌氧消化效率和产气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问:群众办沼气中,常出现一些“病态沼气池”(下称“病态池”),请问产生的原因都有哪些? 答:“病态池”产生原因常常是几方面综合造成的,概括起来有这样几种:1.池子漏水漏气。2.水压  相似文献   

10.
在青藏高原地区的低温条件下通过滚管技术分离了一类耐低温产甲烷菌,并利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产气活性。结果表明:这类甲烷菌最低产气温度为8℃,甲烷气体产生的高峰期在厌氧培养的第7 d;pH值与盐浓度对其产气活性均有影响,最佳条件为pH值7.0、盐度4%。  相似文献   

11.
假单胞菌23-1菌株烃代谢产生有机酸和气体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假单胞菌23-1烃代谢产生乙酸,产酸量0.015mol/L;产生CO2和CH4两种气体,产气量20mL/L。产酸产气23-1菌株成为微生物采油优良菌种。  相似文献   

12.
我校师生在实行教学、生产、科研相结合的过程中,参加了我省的沼气试验推广工作。在深入实际,试办沼气时,发现沼气池及其管路漏气直接影响着沼气的合理使用及用户的安全。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在实践中试验成一种检测沼气池漏气的简易方法。这种方法是根据沼气中夹杂有硫化氢气体可与醋酸铅反应产生黑色沉淀,从而把醋酸铅制成试纸,即可用于漏气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14.
气体生物传感器是基于生物识别、生物转化及气体信号输出的传感器。它通过"酶"构建产气体系,利用气体浓度仪、气压仪、pH计检测气体浓度值、气压值、pH,并通过数值或肉眼观察颜色变化后建立分析浓度、气压、pH、颜色与靶物质间的关系,从而实现对靶物质的快速、准确、灵敏地定性定量检测。介绍了气体生物传感器的性质,总结了气体生物传感器的分类,综述了气体生物传感器的信号识别原理和信号输出方式,并对气体生物传感器的传感材料、搭建方式提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稻田温室气体排放与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多元回归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揭示多种田间管理措施综合影响下双季稻田温室气体平均排放通量与土壤微生物菌群的多元回归关系,利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和稀释培养计数法进行了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和土壤产气微生物菌群数量的连续观测。两年研究结果显示,稻田甲烷排放通量与土壤微生物总活性和产甲烷菌数量关系密切,甲烷排放通量与二者的关系可分别由指数和二次多项式模型拟合。一元回归分析表明,仅产甲烷菌数量就能单独解释96.9%的稻田甲烷排放通量变异(R2=0.969,P<0.001),但考虑两种因素以后的二元回归拟合优度高于一元回归(R2=0.975,P<0.001)。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土壤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数量也密切相关(P <0.05),氧化亚氮排放通量与二者的二元非线性混合回归模型可以解释至少70.4%的稻田氧化亚氮排放通量(R2≥0.704, P <0.001),其拟合优度也高于一元回归。稻田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受多种影响因素控制,土壤产气微生物活性和数量是多种因素影响的直接响应,因此二者与温室气体排放存在显著相关,基于田间试验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客观的揭示了温室气体排放通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关于“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的教导,我县根据本地的情况,试验了一种圆形三合土竹筋结构的沼气池(图1,2,3),这种池平均每立方米造价3—4元,最低的每立方米造价2元,很受广大贫下中农欢迎。  相似文献   

17.
利用叠皿夹层培养法从新疆油田采出水中筛选到8株反硝化菌株T1、D1、D44、D46、D15、S1、S2、S6,经16S rDNA序列测定鉴定分析,这8株菌分别与施氏假单胞菌(T1、D1、D44)、恶臭假单胞菌(D46、D15)和铜绿假单胞菌(S1、S2、S6)相似,相似度均达到100%。通过室内批次培养试验,评价了这8株菌利用不同碳源的反硝化产气作用(N2O)及对原油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以蔗糖为碳源时,产气量最大,以甘油为碳源时,产N2O气浓度最高;菌株反硝化代谢过程导致原油体积膨胀和粘度降低,膨胀率与N2O气体浓度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83,但与产气体积无相关性;铜绿假单胞菌株S1、S2、S6在以甘油为唯一碳源时产生少量表面活性剂(530~730 mg·L-1),可降低表面张力并具有乳化原油的作用,但其产气量较少,对原油的膨胀与降粘作用低于其他反硝化菌株。研究提示,在筛选采油功能菌时,菌株反硝化产N2O气体的能力应给予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8.
以间接提取法提取了沼气池样品的微生物宏基因组DNA,用柯斯质粒载体pWEB:TNC构建了一个含三万个克隆的沼气池宏基因组文库,对文库中的克隆随机分析表明,该文库的外源片段平均长度为40 kb,文库的总容量为1 .2×106kb。对其中的一个在七叶苷平板上显色的阳性克隆pGXN100进行进一步亚克隆、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pGXN100上有一个全长为1 863bp的ORF,编码621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将该基因命名为Unglu100。与产气克雷伯菌属的一个β-葡萄糖苷酶基因AN292在核苷酸和氨基酸水平上分别有76%和85%的同源性,利用SMART软件进行预测表明,Unglu100可能是PTS中β-葡萄糖苷酶特异性的转运蛋白组件。  相似文献   

19.
探索牲畜粪便与作物秸秆混合发酵的产气量和发酵时间与发酵温度之间的关系,是解决农村户用沼气原料选择、确定最优发酵温度和提高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效率的关键.采用可控型恒温发酵装置,以猪粪、牛粪和麦秆作为发酵原料,以常温厌氧发酵池的底物为接种物,在总固体(total solid,TS)质量分数为8%的条件下进行批量试验,研究了混合发酵的产气量、发酵时间及最优温度.结果表明:粪便与麦秆混合发酵明显提高了原料的产气效率,其中猪粪与麦秆混合发酵的累积产气量比猪粪作为单一发酵原料高24倍,而牛粪与麦杆混合发酵的累积产气量与单一牛粪无显著差异.猪粪、牛粪与麦秆混合发酵的最优温度均在30 ℃以上,发酵时间在60 d左右.厌氧发酵的发酵时间不总是随着温度的升高而缩短,单一以温度来断定厌氧发酵时间的长短是不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利用瘤胃体外产气法研究在羊草底物条件下添加不同水平的亚麻籽油(LSO)对气体产量、瘤胃发酵和脂肪酸组分的影响。LSO添加水平分别为底物干物质的5%和10%,体外培养持续48 h。在12、24和48 h时测量总气体产量、甲烷及氢气产量,培养结束后测定发酵指标和发酵液中脂肪酸成分。结果表明,LSO显著降低了产气量和甲烷产量,提高了氢气产量;添加LSO显著提高了总挥发性脂肪酸含量、丙酸和丁酸的比例,还显著降低了发酵液pH和氨氮浓度;同时,添加LSO提高了发酵液中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共轭亚油酸以及其他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这些结果表明,富含十八碳不饱和脂肪酸的LSO可以在粗饲料条件下抑制甲烷生成,改善瘤胃发酵,增加了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而且抑制甲烷生成及改善瘤胃发酵的效果与添加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