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 毫秒
1.
不同小麦品种(系)对麦长管蚜的抗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网罩麦长管蚜Sitobion miscanthi (Takahashi)的观测方法,对15个不同抗性小麦品种(系)进行苗期不选择性、抗生性测定;选择其中5个代表性品种(系)观测了田间扬花期麦长管蚜的产蚜量,测定了小麦旗叶和穗部中单宁与槲皮素的含量以及麦长管蚜羧酸酯酶(CarE)与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的活性。结果表明,代表性品种(系)在苗期对麦长管蚜的产蚜量的影响与扬花期的呈显著正相关(r=0.956*)。穗部槲皮素的含量与不同抗性品种(系)上的产蚜量呈显著负相关(r=-0.941*);单宁含量在不同抗性品种(系)间存在显著差异,其含量变化与产蚜量无显著相关。取食不同抗性品种(系)后麦长管蚜的CarE和GST酶活力存在显著差异。结论认为小麦不同品种(系)对麦长管蚜产蚜量(生殖力)的抑制作用是其抗蚜的重要特性,尤其是中4无芒和冀保一号对麦长管蚜抗生性较强。 相似文献
2.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系)中吲哚生物碱的含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引 言生物碱是一类重要的植物次生化合物 ,在植物防御有害生物的入侵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许多生物碱已被证明对蚜虫和其他一些害虫具有较强的毒杀活性 ,成为很有前途的植物杀虫驱虫剂活性成份[5,7,8] .禾本科植物中存在芦竹碱和相关的吲哚生物碱 ,对麦二叉蚜 (Schizaphisgraminum)和禾谷缢管蚜 (Rhopalosiphum padi)有毒杀作用[2 ,9,10 ] ,这种生物碱在大麦苗叶片中 ,随叶龄增加而降低[10 ] .小麦不同抗蚜品种 (系 )上麦长管蚜 (Sitobionavenae)蚜量比值与旗叶吲哚生物碱含量呈一定的负相关 ,而穗部吲哚生物碱含量呈较显著的负相… 相似文献
3.
不同小麦品种(系)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Ⅲ. …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盆载试验研究了12个冬小麦品种(系)在成熟期以生物学产量为基础的利用效率(UEB=生物产量/吸氮量)、收获系数、氮素收获系数和籽粒氮浓度对以籽粒产量为基础的利用效率(UtEG=籽粒产量/吸氮量)箱关分析证明,这4个因子对4tEG的影响各不相同。无论是低氮还是高氮处理,UtEG与UtEB和收获指数呈正相关,而与籽粒氮浓度呈负相关,与氮素收获指数的相关性较差。从相关系数的高低判断,在这4个因籽粒氮浓 相似文献
4.
不同小麦品种(系)吸收利用氮素效率的差异及有关机理研究:影?…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用水培和盆栽试验的方法研究了根系形态、吸收NO3的动力学参数Vmax、Km和生长速率对小麦品种(系)间吸氮量差异的影响,用水培方法测定的根系重量、总吸收表面积、活跃吸收表面积和NO3吸收动力学参数Vmax、Km具有显著的品种(系)差异,且能很好地解释水培条件下吸氮量的品种(系)差异,即在低氮条件下,Km低(对N 力高)的品种(系)吸氮量高;在高氮条件下Vmax高、即在低氮条件下,Km低(对NO3亲 相似文献
5.
不同辣椒品种抗(耐)西花蓟马的初步筛选及苗期防御酶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西花蓟马自2003年传入我国以来,呈扩张趋势。辣椒上西花蓟马以化学防治为主,国内尚无抗性资源保护、抗(耐)虫性资源筛选等相关研究。【方法】以20个辣椒品种和西花蓟马为材料,采用幼苗接虫法,根据危害症状分级,计算为害指数并作为抗(耐)评价指标,然后测定不同抗(耐)材料苗期受西花蓟马危害后防御酶活性的变化,探讨其与抗性的关系。【结果】在20个供试辣椒品种中,湘研13号和博辣4号对西花蓟马的抗性较强,其他品种抗性较差,兴蔬绿剑抗性最差;不同辣椒品种抗(耐)虫性与过氧化物酶变化呈正相关,但与过氧化氢酶相关性不显著。【结论与意义】本研究建立了辣椒抗(耐)西花蓟马的筛选评价体系,为挖掘抗西花蓟马的种质资源和西花蓟马的有效防控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
7.
本试验分别以0、25、50、100mg/kg饲料的维生素E水平进行了鲤维生素E缺乏的病理学和血液学研究。经20周的饲喂试验,各试验组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与日粮中维生素E水平呈负相关,其发病率分别为47.5%、22.50%、10.0%和0%,死亡率分别为22.5%、12.5%、5.0%和0%。病鱼出现特征性的背部两侧肌肉萎缩变薄,呈刀刃状的“瘦背病”、脊柱前凸及以突眼、竖鳞和腹水、体侧红肌纤维退色变白为特征的渗出性素质样病变。组织学上最突出的变化表现为营养性肌病、骨骼肌纤维变性、坏死,残存的肌纤维萎缩变细;心肌纤维变性、坏死;肝脏发生营养性肝病,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溶解消失,形成溶解灶。在肝细胞内可见大量黄色或棕黄色、圆形或椭圆形的蜡样质沉着。性腺发育障碍,精巢内精原细胞、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数量显著减少;卵巢发育迟缓,卵母细胞数量减少。胰腺变性、坏死。肾小球肿大,细胞增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超微结构上,骨骼肌横纹模糊不清或消失,肌浆凝固,核膜间隙增宽,核固缩;骨骼肌纤维、心肌纤维、肝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有的呈囊泡化,内质网扩张,脱核糖体颗粒。 相似文献
8.
雌核发育银鲫和两性融合发育红鲤卵母细胞成熟的细胞学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雌核发育银鲫和两性融合发育红鲤的卵母细胞成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比较研究。在银鲫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绝大部分卵母细胞的核物质,在胚泡破裂(GVBD)后的第一次成熟分裂时期,出现明显的不同于红鲤卵母细胞核的行为,其染色体逐渐清晰地分为三群,这三群染色体的发育既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最终形成一首尾相接的三极纺锤体。随后,三极纺锤体扭转、重叠、合并成为一个正常的中期纺锤体。但极少数银鲫卵母细胞也出现了类似于红鲤卵母细胞的成熟单星光,并进而发育成两极纺锤体,形态类似红鲤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纺锤体。在银鲫上述两类卵母细胞的成熟过程中均未观察到“第一极体”外排的现象。由此,我们确认,银鲫卵是通过第一次成熟分裂异常,卵核染色体不减数来维持染色体倍性的;并且,根据上述特殊现象,我们对银鲫卵子第一次成熟分裂异常的机制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鲤胚胎孵化腺细胞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鲤胚胎孵化腺为单细胞腺体,发生于外胚层,可特异地被PAS染色。最早可在眼色素期检验出孵化腺细胞(Hatching gland cell,HGC)它们主要分布在头部腹面及头部与卵黄囊连接处。开始,HGC位于表皮细胞下面,随发育迁移到胚胎表面。根据扫描和透射电镜观察,在分泌孵化酶的前后,HGC区表面细胞呈鸡冠花状和疣状两种突起。前者系HGC处于分泌孵化酶期间;后者系HGC业已完成分泌作用,由于相邻的表皮细胞活动而形成的。HGC内富有粗面内质网、线粒体、核糖体和高尔基体,并由后者合成酶原颗粒。HGC在完成分泌作用后,仍留在表皮中,以后逐渐退化,但在孵化后30h仍可见残留的HGC。 相似文献
10.
鲤饲料转化率性状的QTL 定位及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量性状(QTL)定位是实现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选择和定位、培育新品种及加快性状遗传研究进展的重要手段。饲料转化率是鲤鱼的重要经济性状和遗传改良的主要目标, 而通过QTL 定位获得与饲料转化率性状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以及相关基因是遗传育种的重要工具。研究利用SNP、SSR、EST-SSR 等分子标记构建鲤鱼(Cyprinus carpio L.)遗传连锁图谱并对重要经济性状进行QTL 定位。选用174 个SSR 标记、41 个EST-SSR 标记、345 个SNP 标记对德国镜鲤F2 代群体68 个个体进行基因型检测, 用JoinMap4.0 软件包构建鲤鱼遗传连锁图谱。再用MapQTL5.0 的区间作图法(Interval mapping, IM)和多QTL 区间定位法(MQMMapping, MQM)对饲料转化率性状进行QTL 区间检测, 通过置换实验(1000 次重复)确定连锁群显著性水平阈值。结果显示, 在对饲料转化率性状的多QTL 区间定位中, 共检测到15 个QTLs 区间, 分布在9 个连锁群上, 解释表型变异范围为17.70%—52.20%, 解释表型变异最大的QTLs 区间在第48 连锁群上, 为52.20%。HLJE314-SNP0919(LG25)区间标记覆盖的图距最小, 为0.164 cM; 最大的是HLJ1439-HLJ1438(LG39)区间,覆盖图距为24.922 cM。其中区间HLJ1439-HLJ1438、HLJ922 -SNP0711 解释表型变异均超过50.00%, 可能是影响饲料转化率性状的主效QTLs 区间。与饲料转化率相关的15 个QTLs 的加性效应方向并不一致, 有3个区间具有负向加性效应, 平均为?0.027; 12 个正向加性效应, 平均值为0.06。研究检测出的与鲤鱼饲料转化率性状相关的QTL 位点可为鲤鱼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和更进一步的QTL 精细定位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性类固醇激素对鲤鱼脑垂体生长激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6,他引:3
建立核糖核酸酶保护法,检测性类固醇激素对鱼鱼脑垂体生长激素基因表达水平的影响。根据已知的鲤鱼生长激素cDNA设计PCR引物,亚克隆克建新的含鲁鱼生长激素cDNA片段的质粒,并以此作为模板,体外转录合成鲁鱼生长激素的反义RNA探针,用以检测鲤鱼脑垂体中的生长激素mRNA水平,处于性腺成熟早期的雌性鲤鱼埋植雌二醇5天或10天后,血液中生长激素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但其脑垂体的生长激素mRNA水平均没有 相似文献
12.
鲤亚急性喹乙醇中毒的血液生化指标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在饲料中分别以 10 0 0mg/kg、2 0 0 0mg/kg、30 0 0mg/kg的喹乙醇剂量对鲤进行了亚急性毒性试验 ,并对中毒鱼进行了血液生化指标的研究 ,经 6周的试验 ,各组的发病率分别为 35 %、70 %、92 .5 % ;死亡率为 2 7.5 %、5 7.5 %、82 5 %。中毒鱼表现为特征性的“应激性出血综合症” ,且Hb含量与RBC数量减少 ,表现为贫血 ;红细胞SOD酶活性降低 ;血清AST、ALT活性升高 ,血清K+ 浓度升高 ,Na+ 浓度降低 ,表现为高血钾和低血钠症。试验组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与对照组间存在着显著 (P <0 .0 5 )或极显著的差异 (P <0 .0 1)。 相似文献
13.
草鱼同工酶基因座位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采用垂直淀粉凝胶电泳及特异性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研究了25尾草鱼的6种同工酶系统(LDH,MDH,ADH,GDH,IDH,EST)约18—23个基因座位的遗传变异型。有7个基因座位(s-Mdh-A,Adh—B,Gdh-1,Gdh-2,Est-1,Est-6,Est-14)具有多态性,在其中4个基因座位(s-Mdh—A,Adh-B,Gdh-1,Est-1)上观察到的基因型频率与Hardy-Weinberg定律相符.实验表明草鱼的同工酶基因座位具有明显的多态性。这一结果为草鱼的人工选种和定向育种的可能性提供了依据。对草鱼GDH,EST同工酶的遗传基础、亚基组成以及酶变异的机理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4.
15.
鲤鱼精子超微结构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鲤鱼精子由头部,中片和尾部组成,头部的细胞核卵形,染色质致密。核中有些小空隙,空中的电子致密物质存在。中片紧连在核的后端。中片由中心粒复合体和袖套组成。中心粒复合体位于核后植入窝中,袖套一侧肥厚,一侧狭窄,袖套中有线粒体和囊泡。囊泡有二类,一类含有电子致密物质;另一类无电子致密物质。近袖套内膜处的细胞质中还存在着与内膜平行的膜,精子尾部从袖套腔中伸出。尾部的轴丝与基体相接。尾部的近核端多有许多囊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