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铁线莲属植物的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部分铁线莲属(Clematis L.)植物进行了引种和栽培,根据花枝的着生情况把铁线莲分为3组。通过对野生种Cl.ranunculoides去年采收的种子进行有性繁殖,结果表明进行春化处理后播种的种子萌发率最高,达71%。对最适合在昆明生长的野生种Cl.ranunculoides和栽培品种Cl.montana‘Vera’进行扦插试验。结果表明Cl.montann ‘Vera’的生根率较高;扦插基质山沙优于珍珠岩;经NAA或IBA处理过的插条一根数多于对照。对栽培土壤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铁线莲也可在偏酸性土壤中生长。  相似文献   

2.
川东獐牙菜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川东獐牙菜是我国的一种珍稀药用植物,湖南湘西地区是其分布区之一。针对川獐 菜野生资源受到重破坏的情况,对其人工引种栽培进行了研究,旨在为川东獐牙菜的栽培及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川东獐牙菜自然状态下结实率高,但萌发率不高且随环境条件的不同有不同的休眠期,人工栽培状态下结实率与萌发率均高,而且种子休眠期较短。小苗引种情况与所选择的栽培条件有很大的关系,泥培,沙培和水培中,以沙培效果最好;高,中,低湿度培养中,以中湿度培养效果最好。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川东獐牙菜的人工引种栽培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1993年2月从保靖县梅花乡海拔300 m高的山地引进了一批大果形的刺梨枝条,在低海拔(45.5m)扦插繁殖,经过4年的栽培试验初步弄清了其物候期、结果习性及果实生长动态,为选育适应低海拔栽培的刺梨优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刺梨低海拔引种栽培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3年2月从保靖县梅花乡海拔300m高的山地引进了一批大果形的刺梨枝条,在低海拔(45.5m)扦插繁殖,经过4个的栽培试验初步弄清了其物候期、结果习性及果实生长动态,为选育适应低海拔栽培的刺梨优良品种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对黄秋葵进行无土基质漂浮育苗试验,结果表明,黄秋葵采用漂浮育苗易于管理,且培养苗质量好,移栽方便,成活率高,并能有效控制黄秋葵幼苗期病虫害。  相似文献   

6.
国产兜兰属植物的引种和栽培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兜兰由于独特的花朵造型、绚丽的花朵色彩、持久的观赏花期而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是国际上栽培最广泛的兰花之一。由于生态环境的破坏以及人们对其过度地采挖,兜兰现已成为世界上最濒危的植物物种之一,许多种类已濒临灭绝,所有兜兰野生种均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而被禁止交易。进行兜兰的迁地保护是兜兰种质资源保护最有效的措施之一。作者于2003~2008年对原产于中国的兜兰属植物进行了系统的引种,已收集到了原产于中国的所有兜兰种类,并种植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具有加温和水帘降温设施的科研温室中,所有种类均已成活并开花,但不同种类的生长状态和开花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对兜兰属植物的引种方法和栽培技术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小麦外源DNA导入及转化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改进的酚-RNA酶法从野生一粒、野生二粒、提莫菲维和波兰小麦幼苗中提取总DNA,用子房注射法和花粉管途径导入云南铁壳麦1号和湖北生产上应用的鄂恩1号小麦,发现D1代出现供体性状或新的变异性状,有些变异性能遗传到后代。  相似文献   

8.
10种野牡丹科植物引种栽培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通过对广州地区6个野牡丹科植物野生种及国外引进4个园艺栽培种进行物候学、抗寒性系统观察,综合评价观赏价值和适应性后对其打分,筛选出7个野牡丹科植物可大规模应用于广州及周边地区园林绿化,丰富了本市园林植物品种种类。  相似文献   

9.
林云  邵青  杨志荣 《植物研究》2017,37(2):161-163
在规范化整理保存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国家植物标本馆(PE)的模式标本时,发现巢湖铁线莲(毛茛科)原白中错误地将主模式标本引证为王德群70543,但实际为王德群95043,特予以更正。  相似文献   

10.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的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进行了全面修订, 确定此属含13种和13变种(包括1新变种和2新变种等级); 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 并对其在铁线莲属中的系统位置和组内诸种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 还写出了此组的分种、分变种检索表, 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 并附有各种的插图。此组的花构造与对枝铁线莲组sect. Brachiatae的近似, 与后者在亲缘关系上相近, 区别在于此组的萼片通常斜上方开展, 呈黄色, 被毛的花丝下部变宽, 呈狭披针形, 而在对枝铁线莲组, 萼片水平开展, 呈白色, 被毛的雄蕊花丝呈狭条形, 下部不变宽; 二组可能均起源于欧洲铁线莲组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因此, 均应是隶属欧洲铁线莲亚属subgen. Clematis的成员。根据对此组植物形态特征的分析, 观察到以下演化趋势: (1)叶的颜色由于适应干旱气候, 由绿色变为灰绿色; (2)卵形或宽卵形、掌状分裂、边缘具齿的小叶可能是原始的特征, 而披针形或条形、不分裂、全缘的小叶是衍生的特征; (3)单独、顶生、只是花梗的花是由具花序梗和二苞片的聚伞花序发生减化(reduction)而衍生的; (4)萼片形状的演化趋势与小叶形状的演化趋势近似, 也由卵形演变到披针形或条形; (5)萼片内面无毛是原始现象, 而被毛则是衍生现象; (6)萼片顶端无突起是原始现象, 出现突起则为衍生现象; (7)花药形状由长圆形演变到狭长圆形和条形。根据上述演化趋势, 推测具较多原始特征的甘川铁线莲C. akebioides和甘青铁线莲C. tangutica为此组的原始种, 而具较多衍生特征的尾尖铁线莲C. caudigera和角萼铁线莲C. corniculata为此组的进化种。组成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西缘、帕米尔高原和邻近山地集中分布有此组10种(包括7特有种), 当是此组的分布中心; 而甘川铁线莲和甘青铁线莲二种分布区的主要重叠部分所在的青藏高原东缘则可能是此组的起源中心。过去,一些铁线莲属专家将属于欧洲铁线莲组的C. ispahanica Boiss.和属于对枝铁线莲组的C. graveolens Lindl.误置于黄花铁线莲组中, 对此, 本文予以纠正。  相似文献   

11.
农业生态系统中新物种引进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现有的农业生态系统中,引进某些新物种,往往可以使整个系统的功能发生变化。如果新物种引进得当,则可产生良好的效果,系统功能得以改善,效益提高;反之,则会造成人力、物力、财力的损失,削弱系统的功能,甚至可能遗患无穷。因此,对农业生态系统中  相似文献   

12.
铁线莲属威灵仙组修订   总被引:21,自引:11,他引:10  
对铁线莲属铁线莲亚属 Clematis subgen. Clematis 中的欧洲铁线莲 C. vitalba L.演化干的原始群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 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有73种和45变种。写出了威灵仙组的分类学简史及地理分布;对威灵仙组中各亚组的亲缘和主要区别特征以及铁线莲亚属欧洲铁线莲演化干中各群的亲缘关系进行了讨论。将威灵仙组分为5个亚组,写出了分亚组检索表和各亚组的分种检索表,以及各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在5亚组中,欧洲铁线莲亚组(钝萼铁线莲亚组) subsect. Clematis 为此组的原始群,其主要特征:藤本;小叶通常草质或纸质,通常边缘具齿,有时全缘;萼片4,外面的毛长1 mm以下;花药长圆形、椭圆形或狭长圆形,稀条形,药隔顶端不突起,稀稍突起。此亚组的瘦果两侧扁压,但多数不扁平,不具边缘,只在短毛铁线莲 C. puberula Hook. f. &; Thoms.强烈扁压,扁平,周围具宽边缘。在铁线莲属中,除短毛铁线莲外,特产朝鲜的 C. brachyura Maxim. (sect. Pterocarpa Tamura)也具有近似这种进化类型的瘦果。铁线莲组的其他4个亚组各含有较进化的特征,可能均自欧洲铁线莲亚组演化而出:单种的厚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 Crassifoliae (Tamura) Tamura为藤本;小叶革质,全缘,很像威灵仙亚组的小叶;雄蕊花丝皱缩,花药宽长圆形或长圆形。单种的长毛铁线莲亚组subsect. Baominianae (W. T. Wang) W. T. Wang为藤本;小叶纸质,具齿;花大,具6枚萼片;萼片外面的毛长1.6-3 mm; 花药长圆形。棉团铁线莲亚组subsect. Angustifoliae 的主要特征:茎直立;花常具5-6枚萼片。威灵仙亚组subsect. Rectae Prantl的主要特征:藤本,稀茎直立;小叶常革质,全缘,稀具齿;萼片通常4枚,稀较多,外面的毛长在1 mm以下;花药条形,有时狭长圆形,药隔顶端常突起。此亚组的威灵仙系ser. Rectae Prantl具有进化类型的瘦果,其瘦果强烈扁压,扁平,有膨胀的框状边缘。主要分类学处理为:(1)披针叶铁线莲 C. lancifolia Bur. &; Franch.、准噶尔铁线莲 C. songarica Bunge、 C. ispahanica Boiss.、银叶铁线莲 C. delavayi Franch.和 C. phlebantha Williams 5种过去被Tamura和其他学者与灌木铁线莲 C. fruticosa Turcz.等同置于灌木铁线莲组sect. Fruticella Tamura中,但这5种的花构造(萼片水平方向开展,白色,边缘不展宽;花丝条形或狭条形)与灌木铁线莲(萼片斜上方开展,黄色,在花开放后边缘展宽成狭翅;花丝较宽,条状披针形)不同,而与棉团铁线莲 C. hexapetala Pall.的花构造相似。据此,本修订将此5种从灌木铁线莲组移到威灵仙组的棉团铁线莲亚组subsect. Angustifoliae Tamura中。(2)在欧洲铁线莲群 C. vitalba group与威灵仙群C. flammula group之间有不少过渡类型,因此,这两个群不易区分。根据这种情况,本修订将这两个群作为亚组处理,同置于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 中,而未采用Tamura和Grey_Wilson将这两个群分别置于两个亚属中,以及Johnson将这两个群分别置于两个组中的分类学处理。描述了2新系、6新种和1新变种;建立了5个新等级。  相似文献   

13.
对毛茛科铁线莲属Clematis L.的对枝铁线莲组sect. Brachiatae进行了全面修订,确定此组共含24种和4变种(包括2新种),写出了此组的分类学简史和地理分布,对其在铁线莲属中的系统位置和起源以及组下分类进行了讨论;还写出了组下分类群检索表,以及每系和每种植物的形态描述、地理分布、生长环境等,并附有多幅插图。本组各种的花构造相当一致:萼片4,镊合状排列,水平开展,白色,通常呈长圆形、卵形或披针形,只在2进化种呈宽椭圆形,外面边缘上密被短绒毛;雄蕊花丝狭条形,被柔毛,花药通常长圆形或狭长圆形,无毛,药隔顶端通常不突出;心皮密被柔毛。上述花构造与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sect. Clematis subsect. Clematis 的花构造极为相似,与后者的区别仅在于本组被毛的雄蕊花丝。本组是在1992年由黄花铁线莲组sect. Meclatis (萼片4,通常向斜上方开展,黄色,卵形、长圆形或披针形;花丝由于下部变宽而呈狭披针形,被柔毛)中分出建立的,可能与黄花铁线莲组有亲缘关系,并可能同自威灵仙组欧洲铁线莲亚组演化而出。本组的叶变异较大,自单叶至三出复叶、1-3回羽状复叶,最后到3-4回羽状细裂,表现出一明显演化趋势。根据叶的上述特征,以及萼片形状,本组被划分为2系。第1系,对枝铁线莲系ser. Wightianae: 叶为单叶、三出复叶或1-2(-3)回羽状复叶,萼片呈长圆形至披针形,含22种,其中20种分布于科摩罗、马达加斯加、毛里求斯、非洲大陆和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另2种分别分布于印度南部和喜马拉雅山区西部。第2系,细裂铁线莲系ser. Dissectae: 叶3-4回羽状全裂,萼片呈宽椭圆形,含2种,特产马达加斯加。本组各种植物中具单叶的只有1种,即盒子草铁线莲C. actinostemmatifolia (特产科摩罗)。特产马达加斯加的伏毛铁线莲C. strigillosa和特产毛里求斯及马达加斯加的毛里求斯铁线莲C. mauritiana的叶全部为三出复叶。特产非洲大陆中部的扎伊尔铁线莲C. zaireensis的叶多数为三出复叶,有少数叶为具5枚小叶的羽状复叶;此种与产马达加斯加的伏毛铁线莲相近缘,但比后者进化,可能系由后者或后者的近缘种演化而来,并代表了非洲大陆对枝铁线莲组的原始类型,因为非洲大陆该组的其他13种均具1-2回羽状复叶。此外,特产印度南部的怀特铁线莲C. wightiana具1回羽状复叶,特产喜马拉雅山区西部的浓香铁线莲C. graveolens则具2-3回羽状复叶。根据上述,推测科摩罗、马达加斯加和毛里求斯这一群岛地区可能是对枝铁线莲组的起源中心。  相似文献   

14.
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铁线莲属许多植物的根作为传统中药“威灵仙”入药。近几十年来,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多种化合物,如三萜皂苷、黄酮、生物碱、原白头翁素等成分。文章重点介绍了铁线莲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进展,有助于对该属植物做进一步的开发。  相似文献   

15.
Clematis sect. Brachiatae is revised in this paper. Twenty-four species and four varieties are recognized. They are keyed, described, and illustrated in most cases, and classified into two series. Brief taxonomic history and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section are given, and its systematic position and origin are discussed. A western Himalayan species, C. graveolens Lindl., which has long been misplaced in the C. orientalis group (sect. Meclatis), is transferred to sect. Brachiatae on the basis of its floral structure being identical with that of C. brachiata Thunb. and its allies. Two new combinations, sect. Brachiatae Snoeijer ser. Wightianae (W. T. Wang) W. T. Wang and ser. Dissectae (W. T. Wang) W. T. Wang, are made, and two species, C. zaireensis W. T. Wang and C. bowkeri Burtt Davy, are described as new.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对受体花粉携带法在玉米自交系转育中做了进一步的探讨。提取白芸豆DNA,将其与受体花粉混合后授粉,其变异率在9.6×10-5-5.56×10-2之间,若对混合后时间长短做以比较,则变异顺序为20min>0~5min>10~15min,若同时考虑到当代结实率、不出苗率等,则花粉与DNA混合0~5min后授粉为宜.变异性状为株高、生育期、株型、育性等微效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质量性状的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Clematis eriopoda Maxim.和sect.Atragenopsis Boiss.的地位,认为这二分类群均应成立;描述了2新种,1新变种;过去长期被归并的卷萼铁线莲C.tubulosa得到恢复;Clematisheracleifoliavar.ichangensis被转移改作卷萼铁线莲的变种;首次给出光叶铁线莲Clematisglabrifolia的果实的形态描述。  相似文献   

18.
野生花脸香蘑人工控制条件栽培技术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花脸香蘑是一种尚待开发的野生食药用菌。发酵料、室外荫棚熟料覆土和室内可控出菇试验房栽培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花脸香蘑可以在人工控制条件下进行周年栽培,培养条件为菌丝最适培养温度22~25℃,子实体原基形成温度18~22℃,子实体发育最适温度18~26℃;菌丝适宜生长的培养料含水量为60%~65%,空间相对湿度以60%为宜,子实体原基形成和发育的空间相对湿度90%~98%,要求通风良好,覆盖富含腐殖质且透气性、保湿性良好的土壤有利于花脸香蘑子实体原基形成和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9.
印度传统辣木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缅甸引进印度传统辣木(Moringa oleifera Lam.)到我国云南干热河谷地区种植,采用春季育播种苗造林,或者春季直播造林,种植地分有灌溉条件的农耕地以及没有灌溉条件的退耕地和荒山坡地三类。3a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在农耕地上以二种造林方式栽植的印度传统辣木在造林当年即可开花结果;而在荒山坡地上造林当年不结果或偶见结果,发生枯梢或严重枯梢;在退耕地上造林当年能结果,但产量较农耕地低。印度传统辣木结果母枝和结果枝的发育规律不同于大多数树种,不同龄级的结果母枝同时着生结果枝,并且同一结果母枝可多次着生结果枝。果实伸长生长与粗生长的高峰期不同步,伸长生长高峰期在前,粗生长高峰期在后。果实作鲜食蔬菜,应在纤维化前采收,采收期一般在伸长生长停止、粗生长高峰期前。初步认为印度传统辣木为中等抗旱树种,适生于我国热带、亚热带的半干旱、干旱地区,推广种植时应注意造林地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神香草的引种栽培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芳香植物神香草在西安地区的生长适应性,重点介绍了栽培管理方法和繁殖技术,特别探讨了神香草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