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云南食用昆虫资源与民族食虫文化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杨大荣 《昆虫知识》1999,36(2):122-125
随着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全世界越来越面临着食品的危机,特别是蛋白食品。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世界各国科学家纷纷寻找新的食品来源。昆虫是当今陆地上种类最丰富、群体最浩大的一类动物,其生物量估计超过陆地上所有其它动物的生物量。此外,昆虫具有世代短、繁殖多和快、并且虫体蛋白质含量高、营养丰富等特点,因而,国内外生物学家和食品学家估计,到下世纪初,昆虫将成为高蛋白食品中重要的来源之一,它将与微生物和单细胞生物(如藻类)并列成为三大蛋白质主要来源。我国是食用昆虫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自有文字开始,就一直有食用…  相似文献   

2.
《生物学通报》2011,(8):48-48
相对于体形而言,世界上嗓门最大的动物被发现原来是一种生有一个大器官的小昆虫。  相似文献   

3.
法医昆虫学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医昆虫学(forensic entomology)是研究与某些犯罪事件有关联的昆虫及其它节肢动物,为侦察破案、判明案情发生及其原因提供依据的一门法医学分支学科;同时昆虫学资料还可进一步被应用于民事诉讼工作中。法医昆虫学本身在实际应用中已将其范畴扩大至广泛的生物学领域,因为除了节肢动物外,其它动物如  相似文献   

4.
昆虫的发光及其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生物发光现象(Bioluminescence)是众所周知的,早在1700年前我国就有“车胤聚萤夜读”等记载。除萤火虫外,其它动物、植物、微生物也有一些发光的类群。近来人们还发现越来越多的生物反应都能发射很弱的光,这种低水平的发光被称为生物的化学发光(Chemilumi-nescence)。本文仅就昆虫的发光加以简介。 一、发光昆虫的类群及其研究状况 昆虫的发光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于发  相似文献   

5.
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特征以及对其分离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吉亚杰  张德兴 《动物学报》2004,50(4):608-614
本文根据我们对鳞翅目昆虫棉铃虫和松毛虫以及其它动物 (筏蜘蛛、朱、鳕鱼和飞蝗 )的微卫星富集性基因组DNA文库的筛选和分析结果 ,结合其它实验室已发表的资料 ,对鳞翅目昆虫基因组中微卫星DNA的丰度和结构特点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结果表明 :与其它类群相比 ,尽管鳞翅目昆虫物种间存在差异 ,但其基因组中存在明显偏多的侧翼序列重复的、以多拷贝形式存在的微卫星位点 ,且其中相当一部分以基因家族的形式存在。微卫星DNA家族通常可以在序列分析阶段被识别出来 ,但很多多拷贝位点只有通过一系列后续分析才能被检查出来。这应是鳞翅目昆虫中微卫星位点的优化率相对偏低的主要原因。棉铃虫和松毛虫基因组中三相重复微卫星丰度相对较高 ,从而从某种程度上补偿了这些物种微卫星分离过程中因丰度低、多拷贝位点比例高所带来的困难。棉铃虫微卫星DNA家族侧翼序列中多聚T/A序列的存在表明 ,逆转录转座或逆转录侵染可能是在基因组中形成多拷贝微卫星位点和微卫星DNA家族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对蒙新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标本鉴定和资料整理,共得到5属34种。其中,种类最多的是草盲蝽属Lygus13种(38.24%),占绝对优势。在世界动物地理区划中,蒙新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以古北界为主,种数占15种(44.12%)。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中,草盲蝽复合组单独分布于蒙新区的物种有8种,约占物种总数的1/4(23.54%),其次是蒙新区与华北区共有5种(14.72%),蒙新区与东北区共有3种(8.82%),其它动物区系分布的物种均较少。在蒙新区动物地理区划中,蒙新区草盲蝽复合组昆虫以西部荒漠亚区种数最多,共14种(41.18%),其次为东部草原亚区和西部荒漠亚区共有9种(26.47%)。  相似文献   

7.
王江 《生命世界》2012,(4):57-67,56
地球上生活着一百多万种昆虫,与动物世界里的庞然大物相比,它们无疑是天然的弱势群体。许多昆虫都处于食物链的末端,一些鸟类、蛙类甚至昆虫本身都是以昆虫为食来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的。在看似风平浪静的生物世界里,其实危机四伏,因此,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昆虫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似、恍若隐身的外表形态,这固然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但手段之高、技巧之  相似文献   

8.
生物多样性不仅是分类学家对物种的认识,而是直接关系到对环境,特别是对人类生存的价值问题。占动物世界80%的昆虫多样性研究一直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世界昆虫有多少种,目前尚无定论。Simpson(1952)认为世界生物为200万种,Mayr(1969)估计为  相似文献   

9.
王江 《植物杂志》2012,(4):56-67
地球上生活着一百多万种昆虫,与动物世界里的庞然大物相比,它们无疑是天然的弱势群体。许多昆虫都处于食物链的末端,一些鸟类、蛙类甚至昆虫本身都是以昆虫为食来维持生命、繁衍后代的。在看似风平浪静的生物世界里,其实危机四伏,因此,在长期的生存竞争中,昆虫形成了与自然环境相似、恍若隐身的外表形态,这固然是出于生存的需要,但手段之高、技巧之妙,着实令人叹为观止。  相似文献   

10.
吸虱是寄生于真兽类哺乳动物体表的专性吸血寄生虫,广布于世界各地。云南省已知吸虱昆虫9科13属44种,分别占中国已知吸虱科、属、种的81.82%,59.09%,45.83%。文章参考大量相关文献,从分类阶元、特有物种、动物地理区划和宿主动物4个方面分析云南省吸虱的物种多样性。云南省吸虱特有种有13种,占云南省已知吸虱种类的29.55%,27种为东洋种,15种为古北和东洋两界兼有种,广布种9种。吸虱在5个地理小区的分布,以横断山中部和横断山南部2个地理小区的吸虱物种多样性较高,其它3个区的物种多样性较低。相对于全国而言,云南省吸虱物种多样性较高,吸虱的宿主动物种类丰富。但蚤、恙螨和革螨等其它体表寄生虫相比较,兽类宿主动物体表吸虱的物种多样性明显低于其它体表寄生虫,1科(属)阶元的吸虱其宿主多为相对一致的1个科(属)动物阶元,反映了吸虱宿主特异性较高的事实,吸虱昆虫与其对应的宿主动物已经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一对一"的寄生关系,这是吸虱昆虫与其宿主动物协同进化的生态学表现。  相似文献   

11.
叶色草蛉幼虫个体生长率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建伟  盛承发 《生态学报》1998,18(4):353-357
两个生长速率模型G=δ(I-C)和G=δ(lnI-C)被广泛应用于对昆虫和其它动物的个体生长发育的模拟,在完成叶色草蛉幼虫个体发育实验的基础上,利用上述两个生长模型对其个体生长过程进行拟合,发现有些拟合相关性不显著,且参数值不符合其生物学意义,故提出:(1)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当食饵充分满足时,昆虫(或其某一发育阶段)生长存在最大生长速率(Go);(2)考虑昆虫对摄入食物的利用效率(B),昆虫的生  相似文献   

12.
昆虫记忆的形成机制及生态适应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近十几年来利用蜜蜂Apis mellifera L.、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 Meigen和寄生蜂等昆虫对学习和记忆行为研究的成果。这些研究表明昆虫的记忆形成是多阶段的。从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形成过程中,cAMP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AMP response element-bindingprotein,CREB)起重要的作用;而蘑菇体是学习、记忆形成的主要位点。已有的研究还表明昆虫记忆的动态是适应于不同物种的生态学需要。这些研究为探索昆虫和其它动物记忆的形成和生态适应性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曹坤方 《生命世界》1992,19(2):27-30
绝大多数被子植物及少数裸子植物需要昆虫或动物传粉才能完成受精。除人们所广泛熟悉的蜂类、蝶蛾类是重要的传粉者以外,还有许多其它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起着积极的传粉作用。传粉动物与植物之间的密切关系是生物之间互惠互益、协同适应的典范。一、无脊推动物传粉的植物 1.适于甲虫传粉的植物甲虫传粉是热带植物的特征,就象蜜蜂传粉是温带植物的特征。甲虫是昆虫中最古老的类型,  相似文献   

14.
北洛河流域食蚜蝇科区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世界动物地理区划及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对北洛河流域的食蚜蝇科昆虫进行区系分析。北洛河流域在动物地理区划上隶属于古北界的华北亚区,该区分布有食蚜蝇科昆虫52种,隶属于2亚科11族29属,其中包括2个中国新纪录种和7个陕西新纪录种。其区系组成特点是:古北界有17种,占总数的32.70%,古北界和东洋界共有种有35种,占总数的67.31%。  相似文献   

15.
(1) 昆虫是最大的动物种群 ,至少有 90万种 ,是地球上其它动物种类总和的 3倍。(2 ) 对人类危害最大的昆虫是蚊子 ,它们使每年 30 0万人死于其传染的疟疾、黄热病、登革热等疾病。(3) 蚂蚁是力气最大的昆虫 ,它可支撑其体重 30 0倍的重物。(4 ) 跳蚤是跳高冠军 ,它一跳就是其体长的 2 0 0倍 ,这相当于人跳 4 0 0 m高。(5) 蝗虫是飞行能力最强的昆虫 ,它可以连续不停地飞行 9小时。(6 ) 嗅觉最灵敏的昆虫是天蛾 ,雄蛾可以在十几 km以外嗅到雌蛾散发出的气味。虽然雌蛾释放的信息素只有 0 .0 0 0 1mg。(7) 食量最大的昆虫是天蛾幼虫 ,…  相似文献   

16.
嗜尸性昆虫分解尸体的影响因素包括生物学因素和非生物学因素.生物学因素主要指尸体本身和动物的作用,包括:尸体特征、尸体腐败阶段、死亡原因、尸体部位、外伤、嗜尸性昆虫的种类、其它动物的取食等;非生物因素包括:对腐败、分解速率影响较大的温度和埋葬与否,其次是湿度,以及纬度、地质条件、季节、气候条件等.本文就这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正有的人喜欢昆虫,有的人厌恶昆虫,还有不少人甚至会害怕昆虫。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觉得昆虫是这个世界上最弱小的动物,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小了,小到有些昆虫我们肉眼几乎看不见,即使是最大的昆虫也不过几十厘米长,普通的昆虫一般也就几厘米长。不过,这些小小的昆虫却具有极强的生存能力,它们在地球上已经生活了差不多4亿年了。在与大自然长期的斗争过程中,昆虫进化出了各种各样的生存策略。隐身于环境中对小小的昆虫来说,无疑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不管是动物世界还是人类社会,大家总是习惯于关注那些被贴了"最"标签的事物。想想看,你知道世界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却不知第二高峰是乔戈里峰;你知道世界上最大的雨林是亚马孙热带雨林,却不知第二大雨林是刚果雨林;你知道世界上最懒、生活节奏最慢的动物是三趾树懒,大概也不知道在它背后,其实还有不少懒家伙,生活节奏也快不到哪儿去……它们都是谁?赶紧出来亮亮相吧!  相似文献   

19.
高宇  史树森 《生物资源》2021,(3):276-283
从内禀价值、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四个层次,总结和探讨了蜻蜓目昆虫资源价值。蜻蜓目昆虫是古老而进化成功的昆虫,遗传资源丰富,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消费者,也是优良的生态环境指示生物,适用于对水陆环境的评价;作为食用昆虫优质原料、中医动物药原材料、天敌昆虫生防资源和未来科技仿生对象,可为人类创造较好的经济价值;还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息息相关,逐渐形成了独具魅力的昆虫文化现象,具有现实的和潜在的资源价值。  相似文献   

20.
昆虫在自然界,其种类之多或数量之大都是其它动物无法相比的。在漫长的进化历程中,千变万化的环境条件,致使昆虫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复杂多样。单就产卵方式而言,也是多种多样。潜水产卵的蜉蝣蜉蝣是一种纤细软弱、有翅的低等昆虫。成虫寿命极短,素有朝生暮死之说。它喜在清洁的小溪和池畔的水面上缓缓徘徊飞行,但并不是流恋水面,也不是在寻找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