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须提取物对食品腐败菌及致病菌抑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首次以玉米须提取物对7种常见的食品腐败菌及致病菌进行抑菌试验,发现玉米须的乙醇提取物的效果最好,其最低抑菌浓度(MIC)为3.0g/100g,此外,对食品加工条件(如杀菌方式等)及食品介质(如PH)对玉米须提取物抑菌活性的也作了研究,结果表明,玉米须提取物在常规食品杀菌条件(UHT)及中酸到酸性环境下抑菌活性稳定,因而可作为潜在的食品防腐剂。  相似文献   

2.
以38个QPM(或02)和对照普通玉米为实验材料,进行02基因控制赖氨酸超量积累的生化和遗传分析。主要实验结果如下:(1)QPM玉米02基因为隐性的单基因遗传,它控制着胚乳、雄穗和幼苗期叶片中赖氨酸的超量积累,一些修饰因子和遗传背景对胚乳物理性状产生影响;(2)QPM玉米、普通玉米的胚较之胚乳,或者QPM玉米胚乳较之普通玉米胚乳都含有较多的天门冬氮酸、甘氨酸、赖氨酸和精氨酸,含有较少的脯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苯丙氨酸;(3)两种玉米之间,在胚乳蛋白质含量及胚乳可溶性蛋白、醇溶蛋白、谷蛋白的赖氨酸含量方面没有什么不同;(4)已经育成一批QPM或02玉米自交系,并配制出几个强优势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3.
以145个玉米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对其籽粒人工接种黄曲霉菌(Aspergillus flavus),根据籽粒的发病情况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1)各玉米自交系对黄曲霉菌的抗性有极显著的差异,在145个自交系中,高抗的8份,中抗的72份,中感的57份,高感的8份;(2)对黄曲霉菌有较高抗性的自交系大多数来自于我国的南方地区;(3)通过辐射处理,对于提高抗性可能有较好的效果;(4)爆裂玉米具有较好的抗性;(5)不同致病菌株接种,抗性反应有差异。  相似文献   

4.
优化玉米须配方颗粒的煎煮工艺,提高配方颗粒中有效成分含量。以出膏率、多糖和总黄酮含量为指标,考察液料比、浸泡时间、煎煮次数、煎煮时间对玉米须配方颗粒水煎工艺的影响。通过标准煎剂试验、正交试验和验证试验,确定玉米须配方颗粒的最佳煎煮工艺液料比为25∶1,浸泡60 min,煎煮3次,每次30 min。优选的玉米须配方颗粒煎煮工艺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5.
玉米资源的综合利用蒋建新(南京野生植物研究设计所,南京210042)1.玉米资源的特点及其分布玉米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耐旱、高产、快熟等特点,而且籽粒含淀粉量高,副产品种类多,价值高,易于运输和贮存。工厂规模能很大,保持全年生产,不受季节和地...  相似文献   

6.
冬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的结合态玉米赤霉烯酮陈新建(河南农业大学农学系,郑州150002)孟繁静(北京农业大学生物学院,北京100094)关键词结合态玉米赤霉烯酮,冬小麦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是玉米赤霉菌(G~the-)的一种次生代谢产物...  相似文献   

7.
玉米须天然维生素E的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为充分利用玉米须植物资源,探讨玉米须维生素E的工艺流程、最佳提取方法和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索氏回流提取法和甲酯化法对玉米须维生素E进行提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含量。结果:由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得出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是:提取时间2h,料液比为1∶10,甲酯化温度70℃,甲酯化时间1h,得率为0.056%。影响因素依次为:甲酯化时间甲酯化温度料液比提取时间。结论:试验方法简单易操作,且提取效率高、污染少,是提取玉米须维生素E的有效途径,该试验得出玉米须维生素E的含量为0.056%。  相似文献   

8.
玉米鼠耳病及其介体二点叶蝉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珍  刘映红  青玲  李雪燕 《生态学报》2006,26(4):1270-1279
玉米鼠耳病(Maize wauaby ear disease,MWED)是由介体昆虫二点叶蝉Cicadulina biptmctella(Mats)、Cicadulina bimaculata(Evans)以及Nesodutha pallida(Evans)传播的一种重要系统性植物病害。该病最早发生在澳大利亚昆士兰,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我国四川、贵州省和重庆市的多个县(市)爆发,近年来又在日本九州、冲绳等地区发生,均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玉米鼠耳病的发生发展与介体叶蝉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毒规律、玉米品种、玉米生育期、环境条件以及栽培措施等密切相关。因此,切断传播途径、减少毒原、栽培抗性品种、选择合理的栽培措施是有效降低该病发生危害的重要措施。从玉米鼠耳病的发生发展、病原,介体二点叶蝉源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传毒规律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二点叶蝉及玉米鼠耳病的研究现状,以期为玉米鼠耳病及其介体叶蝉的研究与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建立了玉米(Zea mays L.)生长生理生态学模拟模型(MPESM)。模型由5个子模型组成:1)气象资料形成子模型,2)水分影响子模型,3)氮素影响子模型,4)玉米发育子模型,5)玉米生长子模型。MPESM具有5个主要功能:1)模拟环境条件(气象因子、土壤湿度和氮素供应)对玉米生长和发育的影响,2)模拟玉米的发育进程,3)模拟玉米的生长过程,4)模拟玉米产量形成过程,5)玉米最优化栽培管理决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旨在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在玉米和高粱上的产卵选择性和寄主适合度,为草地贪夜蛾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在室内25℃条件下,采用叶片饲养观察的方法,比较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和高粱上的产卵量、取食量以及食物利用效率,并构建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草地贪夜蛾偏好在玉米叶片背面产卵,其平均卵块数最多,达到(3.40±0.55)块,且平均产卵量达到(346.00±72.55)粒。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存活率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两者的平均存活率分别为98.89%和86.78%;在取食后5、6和7 d时,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食物利用效率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幼虫发育总历期显著短于取食高粱的(P<0.05);在生命表参数比较中,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种群的净增殖率(R0)显著高于取食高粱的(P<0.05),两者的平均净增殖率分别为(415.93±69.69)和(372.45±34.70)。【结论】草地贪夜蛾在玉米和高粱上均能完成生活史,玉米表现出更高的寄主适合度。但由于草地贪夜蛾在高粱上亦有较高的寄主适合度,且玉米和高粱生育期几近相同,因此在我国西南高粱种植面积较大地区,尤需提前防范草地贪夜蛾从玉米转移至高粱为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扩展蛋白(Expansin)是一类能够使植物细胞壁松弛的活性蛋白,在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利用PLAZA、NCBI、MaizeGDB、Uniprot、PLEXdb等基因组数据库,获得玉米Expansin家族的基因序列、染色体基因座位、蛋白质序列以及长度,构建玉米Expansin基因家族系统进化树,进行基因组织表达谱的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基因组中含有93个Expansin基因,分布于玉米的9条染色体上;多数Expansin具有250~300个氨基酸;玉米Expansin基因家族有40个Expansin A(EXPA)、47个Expansin B(EXPB)、6个Expansin-like A(EXLA),未发现Expansin-like B(EXLB);44个玉米Expansin基因在不同玉米组织中特异表达。该研究结果不仅为玉米扩展蛋白的深入研究奠定了基础,而且为其他研究人员对基因信息的获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2.
把从玉米大斑病菌的1号小种菌株(99.2)中提取的粗毒素进行硅胶TL层析,分离到Ⅰ(Rf0.06)、Ⅱ(Rf0.21)、Ⅲ(Rf0.d5)、Ⅳ(R,0.60)、Ⅴ(Rf0.75)5种组分,分别对此5组分进行生物测定,发现组分Ⅱ对带Ht1基因的玉米具有较强的特异性。经对组分Ⅱ进行HPLC的进一步纯化,又可得到3种组分Ⅱ-1、Ⅱ-2、Ⅱ-3,其中只有Ⅱ-3具有特异致病活性。对Ⅱ-1、Ⅱ-2、Ⅱ-3进行紫外.可见全波长扫描,发现只有Ⅱ-3在300nm处有吸收峰,Ⅱ-1和Ⅱ-2的峰形相似,可能为类似物。  相似文献   

13.
自1950s以来,我国玉米(Zea mays L.)产量以年递增幅度为126kg  相似文献   

14.
玉米种质资源抗南方锈病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南方锈病已成为近几年我国夏玉米生产区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10%以上的产量损失。目前,已确认的抗病自交系非常有限,而抗病育种急需不同抗性控制背景的自交系。为发掘和丰富可利用的南方锈病抗源,于2008~2012年,在广西南宁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对158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通过高病害压力和连续多年的鉴定,从1589份玉米种质中鉴定出高抗(HR)材料26份,占鉴定总数的1.64%;抗病(R)材料137份,占鉴定总数的8.62%;中抗(MR)水平的材料382份,占鉴定总数的24.04%;感病(S)材料489份,占鉴定总数的30.77%;高感(HS)材料555份,占鉴定总数的34.93%。总体上抗南方锈病种质较少,引进种质中抗病类型材料的比例略高。经重复鉴定,筛选出赤556等18份自交系、老来秕等3份地方品种、A69等4份来自津巴布韦的材料、引自CIMMYT的Dr11表现稳定高抗南方锈病,为今后我国玉米抗南方锈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15.
转Bt基因抗虫玉米对玉米蚜种群增长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人工气候箱条件下研究了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取食表达cry1Ab杀虫蛋白Bt抗虫玉米的实验种群生命表.结果表明:两种不同Bt玉米杂交种DK647BTY (MON810转化事件)和NX4777(Bt11转化事件)对玉米蚜的生长、发育、繁殖和存活均无明显的不利影响,玉米蚜在DK647BTY和NX4777两种Bt玉米品种上的内禀增长率rm、周限增长率λ和种群净增殖率R0与各自对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玉米蚜有翅蚜比率、各龄若虫的死亡率在Bt玉米和对照以及不同品种之间没有明显差异;Bt玉米对玉米蚜的寿命和繁殖历期也没有明显差异.表明表达cry1Ab杀虫蛋白的Bt玉米对玉米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6.
磁处理对玉米幼苗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试验用场强0.1T、0.14T、0.18T的磁场或磁水处理玉米。发现二、三叶期幼苗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增高,谷胱甘肽(GSH)含量增加,丙二醛(MDA)含量降低,提示磁处理在一定程度上消弱了玉米幼苗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玉米赤霉烯酮(zearalenone,ZEN)是玉米赤霉菌(o双湖咄h一)的一种代谢产物,它不仅具有动物雌性激素的作用,还是某些真菌的性激素(Stob等1962)。自80年代初李季伦等(1980)发现在植物体内有玉米赤霉烯酮的存在以来,越来越多的证据(孟繁静等1988)表明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能活跃地参与植物体生长发育过程的类似植物激素的内源活性物质。已知植物激素在植物体内存在着自由态和束缚态两种形式,通过两者之间的相互转化,影响和控制着某些生理生化过程的进行(Cohen和Bandurski1982)。为了探索玉米赤霉烯酮在高等植物体内是否也如…  相似文献   

18.
周洪生 《生命科学》1996,8(3):46-46
玉米雄性不育研究的重要进展周洪生(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北京100081)利用细胞质雄性不育生产玉米杂交种可免除人工去雄的辛苦,节省大量人力财力.自从1950年第一个玉米雄性不育杂交种在美国问世以来,玉米细胞质雄性不育的育种研究曾有过较大的...  相似文献   

19.
玉米瘤黑粉菌的遗传交配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瘤黑粉病是玉米的一种重要病害,普遍分布于世界各玉米产区,我国各地也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主要症状是在玉米的茎、叶、雄花、雌穗等部位形成肿瘤[1]。其病原菌为玉米瘤黑粉菌(Ustilalgo maydis),属于担子菌亚门,异宗配合。在玉米瘤黑粉菌的生活史中,有两种不同形态的细胞,即单倍体细胞(担孢子)和双核菌丝体。单倍体细胞没有致病性,在特定培养基上芽殖产生“酵母”状菌落。不同遗传型的单倍体细胞融合形成双核菌丝,双核菌丝能在寄主植物体内迅速发育,刺激寄主组织形成肿瘤,并继而经过细胞核融合,产生双…  相似文献   

20.
测定水稻、玉米和狼尾草花粉在低温(5℃)低湿(45%)、低温(5℃)高湿(80%)、高温(35℃)低湿(45%)和高温(35℃)高湿(90%)4种贮藏条件下的活力表明:低温高湿下花粉活力保持的时间最长;狼尾草花粉比水稻、玉米花粉耐贮藏,在低湿高湿条件下贮藏30d后,仍有38.3%的萌发率;狼尾草花粉中蛋白质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