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藻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在生物体内起着重要作用,现已成为海藻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海藻多糖的种类,海藻多糖的提取、分离与提纯技术,海藻多糖性质的测定方法及海藻多糖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2.
海藻除了作为海洋蔬菜直接食用外,其另一主要用途就是用于提取多种功能性成分。目前,全球使用最广泛的海藻提取功能食品配料就是从海带、巨藻等褐藻中提取的海藻酸盐等天然海藻多糖产品。海藻酸盐是1881年由英国人E.C.C.Stanford首次从褐藻类植物中提取发现的,之后经历了近50年的时间,由美国的Kelco公司于1929年,开始将海藻酸盐作为商品大量生产,成为人类成熟应用的唯一产业化的天然阴离子盐类多糖物质。随后以海藻酸盐为主导的海  相似文献   

3.
褐藻膳食纤维(海藻酸盐,Alg)是存在于海洋食用藻类中的一种酸性多糖,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作用。研究表明,褐藻膳食纤维可有效地改善肠道菌群的组成结构,通过菌群代谢膳食纤维发酵产物调节宿主机体的代谢水平,从而改善肥胖、糖尿病等代谢相关性疾病。从作为食品添加剂的角度出发,对褐藻膳食纤维作用于人和动物模型体重、血糖、脂代谢以及肠道菌群的效果加以综述,并探讨其潜在机制,为海洋功能性产品的开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海藻多糖生物活性及分子修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简要介绍了近年来有关海藻多糖抗病毒、抗肿瘤、免疫促进、免疫抑制等生理活性的最新研究 ,重点介绍了不同种类海藻多糖的不同生理活性机理的研究进展。对多糖与生理活性之间的构效关系进行了阐述 ,在构效关系基础上进行多糖分子结构修饰是提高海藻多糖生理活性、降低毒副作用的有效手段。进一步介绍了目前多糖分子修饰常用方法 ,并对修饰后分子的生理活性改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5.
真菌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师鹏  安利国 《菌物学报》2001,20(4):581-587
自从真菌多糖抑瘤活性被发现以后,真菌多糖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一个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人们发现,真菌多糖具有复杂的生物活性和功能,其中,最主要的活性就是免疫调节活性,作为一种免疫调节剂真菌多糖已广泛应用于免疫性缺陷疾病、自身免疫病和肿瘤等疾病的临床治疗。本文对近年来真菌多糖免疫活性的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真菌多糖的研究与开发提供参考。 1真菌多糖的免疫活性 真菌多糖中具有明显免疫活性的种类很多,目前研究的比较多的有香菇多糖(Lentinan)、银耳多糖(Tremellan)、金针菇Flammulina velutipes Curt.Sing.…  相似文献   

6.
本实验系统地研究了4-硒(代)硫酸酯多糖的抗肿瘤免疫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发现该药在体内外均有抑制肿瘤生长的作用,并认为其抑瘤机制与促进巨噬细胞活性,间接促进淋巴细胞活性,释放具有杀伤肿瘤细胞的效应分子以及选择性抑制肿瘤细胞大分子合成有关。结果表明,4-硒(代)硫酸酯多糖是一种兼具杀伤肿瘤细胞和增强免疫功能双重作用的新型免疫型抗肿瘤药。  相似文献   

7.
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探讨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马齿苋采用水提醇沉法得到马齿苋多糖,分别以50、100、200mg/kg通过腹腔给药10d,观察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的抑瘤作用及对小鼠淋巴细胞转化功能、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白介素-l(IL-1)和白介素-2(IL-2)生成量的影响。结果显示,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分别为16.92%、51.45%和64.96%。不同剂量马齿苋多糖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可有效的增加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的转化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以及白介素-1(IL-1)和白介素-2(IL-2)的分泌。说明马齿苋多糖对S180荷瘤小鼠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其作用机制与增强小鼠免疫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8.
以百尾参多糖脱色率、多糖损失率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活性炭含量、时间、温度和pH对多糖脱色效果的影响,优化百尾参多糖最佳脱色条件;对Sevage法、三氯乙酸(TCA)法、蛋白质等电点法以及酶法4种脱蛋白方法进行比较,选择较好的脱蛋白方法。建立环磷酰胺免疫低下小鼠模型,研究百尾参多糖的免疫调节活性。结果表明活性炭脱色的最佳条件是活性炭加入量1%、温度60 ℃,时间45 min、pH 4.5;酶法为4种方法中较好的脱蛋白方法。百尾参多糖能加速恢复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器官萎缩,也能剂量依赖性地提高小鼠血清中的白介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含量,表明百尾参多糖对环磷酰胺的免疫抑制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免疫活性多糖(1→3)-β-D-葡聚糖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细菌、酵母、真菌、蘑菇、谷类和海藻的细胞壁组成型成分。本文综述了(1→3)-β-D-葡聚糖生物学功能、制备方法和衍生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较传统的酸碱提取法,诱导自溶结合次氯酸钠氧化可以提高(1→3)-β-D-葡聚糖收率。使用硫酸和正丙醇的非均相体系可以制备β-葡聚糖硫酸酯,产品完全溶于水,得率约37.4%(w/w),非均相体系磺化具有产物分离容易,产物纯度高,磺化反应体系正丙醇硫酸酯反应液可重复使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以脱色前、后的猴头菌Hericium erinaceus粗多糖为研究对象,对其多糖含量、多糖中的单糖组成、分子量分布、红外光谱等理化性质和体外免疫活性、胃粘膜损伤的修复作用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猴头菌多糖脱色后,多糖含量提高、蛋白含量下降、小分子物质大量减少、单糖种类基本不变,岩藻糖所占比例略有下降、半乳糖及葡萄糖比例略有上升,红外光谱显示,脱色后多糖中的C=O基团减少;多糖脱色后体外免疫活性显著提高(P<0.05),低浓度的未脱色多糖与模型组相比,对胃粘膜的损伤修复作用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低浓度的脱色多糖对胃粘膜的损伤修复作用显著提高(P<0.01)。  相似文献   

11.
植物多糖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各植物类群之中.温度、酸碱度、酶、能量(微波、超声)等不同的提取方式会导致植物多糖提取物具有不同的分子量、形态等特征,最终可能会影响其生物活性.随着提取、分离、纯化等技术的进步和结构特征的解析,发现植物多糖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糖尿病、改善机体免疫等多种活性功能.本文总结了近年来比较热门的植物多糖研究,重点阐述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功能以及潜在的作用机制.植物多糖的作用机制涉及其自身复杂的构效关系和宿主免疫调控.其中, NF-κB、PI3K/AKT、MAPK等经典炎症信号通路,免疫器官、免疫细胞以及肠道微生物均参与了植物多糖维持宿主健康.总之,植物多糖提取方式、结构特征、活性功能及其作用机制的解析推动了基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有助于植物多糖更好的开发利用,对疾病防治和人类健康维护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2.
灵芝多糖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灵芝多糖是一种从灵芝实体中被提取出来的多糖组份,灵芝多糖极易溶于水。很多科学研究表明,灵芝多糖具有一定的免疫调节功能以及一定的抗肿瘤等作用,并且认为在体外灵芝多糖并没有直接的对肿瘤细胞有抑制作用或者杀伤作用,反而在体内灵芝多糖则具有很好的抗肿瘤作用。所以,通常情况下,对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主要就是通过增加免疫功能,尽管我国很多科学家已经从免疫功能的角度对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进行研究,但确切的机制并没有明确。因此文章结合具体实验对灵芝多糖的抗肿瘤作用的免疫分子机制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褐藻多糖及其衍生物的抗肿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植物作为一类有益健康的天然产品受到诸多关注。其中,褐藻科植物和褐藻的粗提取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显示出极大优势。鉴于此,褐藻粗提取物的活性成分褐藻多糖的抗肿瘤作用引起制药领域的极大兴趣。褐藻多糖包括褐藻胶、岩藻聚糖和褐藻淀粉等,主要来自海带、巨藻、泡叶藻、墨角藻等海藻植物。研究发现,褐藻糖胶的衍生物及海藻酸钠的衍生物具有降血压、调节免疫、抗炎抗病毒、抗氧化以及抗肿瘤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褐藻多糖及其衍生物在抗肿瘤活性方面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14.
金针菇子实体多糖分离纯化及结构和免疫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金针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多糖,并对多糖结构和体外免疫活性进行研究。采用水提醇沉法从金针菇子实体中提取粗多糖,利用DEAE-Cellulose-52及Sephacryl S-300HR柱层析纯化得到FVPⅠ-a,再利用HPLC-ELSD技术、红外及核磁共振对FVPⅠ-a进行结构解析。在体外以促RAW264.7巨噬细胞产NO、分泌细胞因子,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实验,考察FVPⅠ-a增强免疫的能力。从金针菇子实体中分离纯化得到FVPⅠ-a,其为分子量81.4kDa,由葡萄糖、果糖和鼠李糖组成的β构型的吡喃型杂多糖。体外免疫实验表明,FVPⅠ-a能够促进RAW264.7巨噬细胞产生NO及分泌细胞因子(IL-1β,IL-6,TNF-α),能单独的促进小鼠淋巴细胞增殖(P<0.05),并能协同增强ConA和LPS对小鼠淋巴细胞的促增殖作用(P<0.01,P<0.05)。首次从金针菇子实体中获得FVPⅠ-a杂多糖,其在体外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及增强特异性免疫反应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粗毛纤孔菌是一种常见的药用真菌,具有医疗保健价值,多糖作为其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在生物活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粗毛纤孔菌子实体和菌丝体中提取了多糖成分,探讨了子实体多糖(IHFPS)和菌丝体多糖(IHMPS)对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的保护作用。采用灌胃的方式给予C57BL-6小鼠多糖,连续灌胃3周,最后一次给药4h后,给予乙醇造成小鼠急性酒精肝损伤,通过记录小鼠醉酒、醒酒的时间,测定血清和肝脏相关生理生化指标以及病理切片来评价子实体和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的作用效果。结果表明,子实体与菌丝体多糖均能够显著延长小鼠的醉酒时间和缩短醒酒时间(P<0.05),并降低了由酒精引起的肝指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丙二醛(MDA)的升高,提高了乙醇脱氢酶(ADH)、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病理切片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子实体多糖与菌丝体多糖可以减轻由酒精引起的细胞损伤,总体来说,子实体多糖比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更强。该研究表明了粗毛纤孔菌子实体与菌丝体多糖对急性酒精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研究结果丰富了粗毛纤孔菌多糖的药理药效,为其功能食品的开发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响应面法对蛹虫草诱变菌株CSYB-2菌丝体多糖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结果显示在壳聚糖用量1.4mL/g、絮凝温度55℃、絮凝时间70min条件下,多糖保留率为(82.05±0.21)%。在壳聚糖絮凝诱变菌株CSYB-2菌丝体多糖浸提液的絮凝工艺基础上,通过构建壳聚糖失活动力学模型,探究絮凝剂(壳聚糖)在絮凝过程中的动力学规律和失活机理。结果表明壳聚糖的失活动力学符合一级反应的失活动力学方程,在考察溶液澄清率(絮凝率)在不同时间、温度下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推算出失活速率常数、活化能等动力学函数值,为研究絮凝作用中絮凝剂失活的机理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人们发现多糖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并且越来越多的多糖被投入临床应用.其中,增强免疫和抗病毒作用是绝大多数多糖的主要药理作用,是多糖的共性.其中硫酸多糖因其显著的抗病毒和增强免疫活性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就近年来国内外多糖分类及其硫酸化产物在抗病毒、增强免疫作用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乳剂对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歧杆菌乳剂对正常人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解放军150医院洛阳471031徐禹林,郭军凌近年研究表明,双歧杆菌活菌制品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可明显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提高其吞噬功能。红细胞膜表面的C(3b),受体(CR1)具有免疫粘附特性,籍此与白细胞相...  相似文献   

19.
一种简便的海藻DNA提取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君  王茜 《生物技术》1999,9(4):39-42
把包裹缠绕在大量粘性多糖中的海藻DNA提取出来是一个十分困难的。研究表明,DNA样品中的酸性多糖会抑制限制性酶切反应和PCR扩增,而海藻组织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是硫多糖和羧酸多糖,而且比陆生植物的中性多糖更易水溶,使溶液高度粘稠,在DNA提取中很难去除...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探讨海藻酸钙对骨质疏松症大鼠骨骼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derived Factor-1,SDF-1)含量和骨密度的影响。方法:骨质疏松症大鼠(n=48)随机平分为三组-模型组、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在建模后1周后三组分别给予双蒸水、0.1 mg/100 g尼尔雌醇与37.5 mg/mL海藻酸钙/枸杞多糖凝胶微球水溶液灌胃治疗,1 次/d,检测大鼠骨骼肌SDF-1含量和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1)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给药第4周与第8周的血清钙离子含量高于模型组(P<0.05),磷离子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给药第4周与第8周的骨骼肌SDF-1含量低于模型组(P<0.05),海藻酸钙组低于尼尔雌醇组(P<0.05);(3)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给药第4周与第8周的腰椎和股骨骨密度高于模型组(P<0.05),海藻酸钙组低于尼尔雌醇组(P<0.05);(4)尼尔雌醇组与海藻酸钙组给药第4周与第8周的股骨最大载荷、最大应力高于模型组(P<0.05),海藻酸钙组高于尼尔雌醇组(P<0.05);(5)海藻酸钙组造血细胞数量较多,骨皮质结构较完整,致密均匀粗壮,小梁数目明显增多,骨髓腔变小。结论:海藻酸钙在骨质疏松症大鼠的应用能抑制骨骼肌SDF-1的释放,有助于提高骨密度,改善骨生物力学指标,提高血清钙离子含量,降低磷离子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