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稻草秸秆为原料考察SO3、NH3、SO3/NH3和NH3/SO3联合稀碱4种预处理方法制备稻草微晶纤维素(MCC)的可能性,并且选择出最优的制备方法,即SO3联合NH3预处理法制备稻草微晶纤维素。同时,利用X线衍射仪(XRD)和扫描电子显微电镜(SEM)等分析稻草MCC的结构。结果表明:预处理后的稻草秸秆中大部分木质素和半纤维素得到去除,制备得到的稻草微晶纤维素结晶度达到87.5%,并且所得的MCC产品仍然具有完整的纤维素链的结构和晶型。  相似文献   

2.
微晶和芦苇浆纳米纤维素的粒度分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一定工艺条件下,硫酸分别水解微晶纤维素和芦苇浆制备纳米纤维素,采用激光粒度分析法分别分析了微晶和芦苇浆纳米纤维素的粒度分布,结果表明以微晶纤维素为原料,在控制制备工艺条件下可以制备出三维尺度相差不大的纳米纤维素,Z均粒径为163.8 nm。芦苇浆纳米纤维素为非球形颗粒,且不同方向的尺寸相差较大,Z均粒径为942.0 nm。  相似文献   

3.
青海两河源头栽培植物野生种分布情况的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 言 两河源头是指长江和黄河两条大河上游的高原地区。这两条大河(简称两河流域)是我国文化兴起的摇篮。我国有悠久的栽培植物和选育品种的历史。我们的先民在两河流域把许多野生植物驯化成栽培植物,因此考察栽培植物野生种对阐明我国栽培植物起源有着重要意义。 研究栽培植物的起源首先需了解栽培植物野生种和近缘种、属在我国的分布,由此明确和解决栽培植物的原产地问题,为论证两河流域是世界栽培植物起源中心之一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采用等离子发射光谱法、凯氐定氮法、钼兰比色法等分析方法对太白山九种木本野生植物叶内若干元素测定。测得23种元素含量表明:植物种间元素含量差异显著;而各种元素含量上则有一定范围。九种植物叶内钙元素含量与土壤PH值高低、钙含量多少是完全一致的。野生植物除个别植物叶内Mn、Zn含量较高外,其余元素一般均低于栽培植物种,说明栽培植物受人为施肥有所影响。23种元素含量通过相关和聚类分析运算,反映出元素间关系即有显著性相关,也有差异性,聚类分析结果,绝大多数元素归为两组内,另有Li、As则为其余两组,说明九种木本野生植物叶内元素间的平衡关系,是保障植物正常生长与发育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应刚  张婷  段毅豪  梁炜  曹霄霄 《生态学报》2016,36(20):6556-6564
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影响日趋严重,因此开展这一方面的研究显得非常重要。以晋中盆地为研究对象,用随机抽样法选取86个村庄驻地、48个乡镇驻地及9个县市驻地,然后在各个驻地建成区内分别设置调查样方,运用Gleason丰富度指数、Whittaker Beta多样性指数、Jaccard相似性指数和t-检验对建成区内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及总植物物种进行分析,同时探索总结植物多样性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沿村庄-乡镇-县市梯度,野生植物平均丰富度降低,栽培植物平均丰富度增加,总植物物种平均丰富度先降低后增加;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和总植物物种的β多样性指数均降低;植物相似度方面,村庄与乡镇的相似性最高,乡镇与县市次之,村庄与县市的相似性最低。同时,调查过程中发现,沿"村庄-乡镇-县市"梯度,城市化水平的差异与人为干扰强度的不同是引起盆地内植物多样性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不同纤维素原料超临界水解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以稻草秸秆、经预处理的稻草秸秆、脱脂棉、微晶纤维素和定性滤纸为原材料,利用间歇式的超临界反应设备,在400℃的盐浴中进行木质纤维素的超临界水解,采用3,5-二硝基水杨酸(DNS)法对产物中的还原糖进行测定,研究反应时间对不同纤维素原料水解产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超临界条件下,不同原料在较短的时间内还原糖含量均出现峰值,随着反应时间的延长还原糖产量呈现下降的趋势;稻秆、预处理后的稻秆、脱脂棉、微晶纤维素和定性滤纸的最大产糖量分别为7.42、9.05、12.55、18.01和14.24 g/L;与此对应的最佳反应时间分别为3.5、4、3、3、4 min;对应的最大还原糖产率分别为14.84%、18.10%、25.10%、36.02%、28.48%。  相似文献   

7.
酶的固定化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已在生物催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将来源于普拉特链霉菌3304(Streptomyces platensis NTU3304)产生的胞外L-谷氨酸氧化酶(L-glutamate oxidase,Gox)基因gox融合到来源于粪碱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fimi的纤维素结合域(CBDcex)的基因上,构建表达载体p ETM10-Gox-CBD,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通过蛋白纯化获得融合蛋白,并命名为Gox-CBD。利用CBD对微晶纤维素特异性吸附的特性将其固定在微晶纤维素上,并对固定化酶的制备条件、结合量、酶学性质及其微晶纤维素结合稳定性等进行了研究。在4℃条件下结合约1 h,融合蛋白Gox-CBD结合在纤维素上的结合量即可达到9.0 mg/g。通过对重组型、融合表达游离的以及固定化在微晶纤维素上的谷氨酸氧化酶的酶学性质进行比较发现,固定化酶的比酶活有所降低;但固定化酶的热稳定性相对于游离酶有了很大的提高,在60℃孵育30 min后还保留有约70%的活性,而游离的重组Gox在相同条件下几乎完全失去活性。当固定化结合蛋白在p H10或者盐浓度5 mmol/L的Na Cl条件下可以牢固结合。并且可以通过一步纯化方法固定化融合蛋白Gox-CBD于微晶纤维素上。因此,L-谷氨酸氧化酶与纤维素结合域融合表达的研究为蛋白的纯化及酶的固定化提供了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8.
纤维素乙醇是以农业废弃生物质中的纤维素为主要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而成的生物燃料产品。作为一种绿色可再生替代能源,纤维素乙醇具有显著的能量收益和碳减排效益,对保障我国可持续发展、能源安全以及环境友好意义重大。然而,纤维素乙醇的生物炼制过程面临着难点和挑战。本文围绕纤维素原料及其预处理、纤维素酶水解和纤维素乙醇发酵工艺3个方面,介绍纤维素乙醇生物炼制的工艺流程及特征,剖析纤维素乙醇生产的主要技术瓶颈,并基于菌株抑制物胁迫耐性、碳源利用以及乙醇合成强化3个方面,总结了近年来纤维素乙醇生物炼制的研究进展,最后对纤维素乙醇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正>年产量巨大的木质纤维素是可再生的生物基产品生产原料。近些年来得到广泛关注。木糖是木质纤维素原料的主要组分,其综合利用对充分利用原料、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食品级酿酒酵母是一种鲁棒性强的细胞工厂。且遗传改造技术相对成熟。文章综述了近年来基于代谢工程策略构建利用木糖产乙醇、木糖醇以及木糖酸产品的酿酒酵母细胞工厂方面的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0.
深圳野花     
正深圳地处南亚热带,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气候温暖湿润,东部和南部的山地以及超过200公里的海岸线造就了深圳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据《深圳植物志》记载,深圳地区共有2 800余种高等植物,包括深圳地区野生植物、已归化外来植物以及栽培植物。  相似文献   

11.
木质纤维素材料具有储量丰富、原料成本低及可再生等优点,人们期望其能替代石油作为原料来生产多种燃料和化学品,如生物柴油、生物氢、生物乙醇等,而木质纤维素解聚过程的高成本成为实现这一过程的主要障碍。一体化生物加工过程 (Consolidated bioprocessing,CBP) 是指在不添加任何外源水解酶的情况下,直接将木质纤维素原料一步转化为生物化学品的生物加工过程。通过基因工程,将水解酶的生成、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生物产品的生产等功能集成到一个生物体上。对于CBP,人们通常有两种策略可供选择,即本地策略和重组策略。文中重点介绍了基于重组策略的CBP的原理、两种不同的应对方式、合成生物学及代谢工程对其的贡献以及未来所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相似文献   

12.
专类园掠影     
《生命世界》2012,(2):12-23
北京植物园现有土地面积74公顷,其中展览区20.7公顷,试验地17.2公顷,展览温室1820平方米,试验温室3000平方米。已建成树木园、宿根花卉园、牡丹园、本草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等10余个展区和展室。栽培植物近5000种(含品种),其中乔灌木约2000种,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化石燃料的逐年减少,以生物质为原料的生物能源研究近年来成为能源领域的研究热点,充分利用可再生生物质为发展经济的生物燃料生产工艺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机会。与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相比,生物丁醇更具有优越性,以可再生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进行发酵生产丁醇在近年来被广泛的研究。对于利用可再生生物质为原料生产丁醇,需要解决原料的选择、产品收率低、抑制物对生产菌株毒性等问题。本文对以木质纤维素生物质为原料进行生物丁醇发酵过程中的原料预处理、抑制物对丁醇生产菌的影响,以及水解液的脱毒和耐抑制物菌株的选育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以木质纤维素生产燃料丁醇所面临的机遇与问题进行了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14.
几种生态因素对西北干旱地区豆科植物结瘤固氮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西北干旱地区栽培和野生豆科植物不同环境条件固氮状况的调查表明,栽培豆科植物一般能自然结瘤,野生豆科植物种的结瘤率极低。根瘤颜色栽培植物多为粉红色,而野生植物多为白色、黄色或棕色。通过对水分、光照强度和温度等不同条件下根瘤ARA测定,表明根瘤固氮活性与生态条件关系密切,而土壤水分是限制根瘤固氮活性表达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以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为原料水解重整制备生物汽油的方法。该方法将木质纤维素类生物质的水解原料液直接进入水相催化重整系统,  相似文献   

16.
前言田园杂草为害严重,急待防除。实践证明,化学防除见效快,而生态防除却是经济实惠、有效的方法。单项防除杂草的措施不是根本办法,应该进行综合防除,而“防重于治”,加强杂草检疫工作,又是最重要的措施。一、田园“杂草”、“恶性杂草”的概念和杂草危害的严重性从生产实践出发,可将植物分为野生植物、栽培植物(作物)和杂草三大类。田园中的“杂草”,在多实性(结的籽实多) (表1)和脱落性(随成熟、随脱落)等方面还保持着野生植物特性,但不属于野生植物的范畴(李扬汉,1981)。  相似文献   

17.
《植物杂志》2012,(2):12-14
北京植物园现有土地面积74公顷,其中展览区20.7公顷,试验地17.2公顷,展览温室1820平方米,试验温室3000平方米。已建成树木园、宿根花卉园、牡丹园、本草园、野生果树资源区、环保植物区、水生植物区、珍稀濒危植物区、热带亚热带植物展览温室等10余个展区和展室。栽培植物近5000种(含品种),其中乔灌木约2000种,是我国北方地区保存野生植物种类最多的植物园之一。  相似文献   

18.
本书依照恩格勒尔分类法,从种子植物到细菌,以门纲目科的檢索表为经,分科说明和种別图说为纬,记载我国境內常見的、重要的野生植物、栽培植物和少数著名的非国產植物,共计480餘科、2400餘种。此次重版,又增補图说130餘种。可供各级学校教师学生,以及一般生物学、農林、医药工作者,在野外採集,室內研究時,考订名称、識別植物之用。(隆)  相似文献   

19.
当前,全世界共同面临着日趋严峻的能源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挑战,以术质纤维素类农林产品为主要原料生产环境友好的化工产品和绿色能源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亟需加快生物能源、生物发电、生物基产品等开发培育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赵耀  李耕耘  杨继 《生物多样性》2018,26(4):414-5528
栽培植物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全球人口与人均需求量的持续增长导致对植物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栽培植物较低的遗传多样性是限制其产量增长和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在自然环境中积累了丰富的遗传变异, 并在应对环境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很多新的适应性状, 是栽培植物种质创新和品种改良的重要遗传资源。然而, 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存续和自然进化因生境破坏以及全球气候变化等正面临严重威胁, 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进行原生境保护与迁地保护所取得的进展, 并基于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的保护建议。此外, 本文还对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利用技术进行了梳理, 探讨了栽培植物野生近缘种遗传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新思路。最后, 我们以长江流域几种代表性栽培植物为例, 对主要作物类型的保护与利用情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