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我所批林批孔运动有力地促进了科研工作的开展,1974年在扩大繁殖赤眼蜂防治松毛虫的同时,初步进行了一次土法提取马尾松毛虫性引诱剂的诱蛾试验。现将方法与效果整理如下: 1.性引诱剂粗提物的提取 采集松毛虫茧,剖茧取雌蛹于室内常温下保护(20-35℃,相对湿度50-8O%),待自然羽化后,每天上、下午六点各收蛾一次,次日早上2-5点剪取雌蛾腹部末端三节,用捣筒捣碎成泥状,泡浸于二氯甲烷中,置10℃以下冰箱保存24小时,第三天早上5点前  相似文献   

2.
【目的】柑橘潜叶蛾Phyllocnistis citrella Stainton是柑橘重要害虫,本研究拟建立一种快速鉴别柑橘潜叶蛾蛹及成虫性别的简易方法。【方法】利用体视显微镜观察、拍照记录柑橘潜叶蛾蛹和成虫的腹部末端形态特征并进行比较分析,待蛹羽化后进行解剖验证结果。【结果】与柑橘潜叶蛾雄蛹相比,雌蛹的第7腹节下缘分界线不明显,生殖孔和肛门分别在第8腹节和第10腹节,而雄蛹的第7腹节下缘分界线明显,生殖孔在第9腹节,肛门在第10腹节。柑橘潜叶蛾雌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形,而雄成虫腹部末端相对尖细;轻轻按压成虫腹部,雌蛾在末端伸出部分的两侧有黑斑,而雄蛾在末端伸出部分的两侧没有黑斑,但有一对长毛簇,在伸出的同时散开。该方法能快速鉴别柑橘潜叶蛾蛹及成虫的性别,其准确率为100%。【结论】通过比较柑橘潜叶蛾雌雄蛹生殖孔及肛门的位置,可以准确区分雌雄蛹;轻压并观察雌雄成虫腹部伸出末端黑斑或长毛簇的有无可有效区分成虫性别。  相似文献   

3.
我们为了探索玉米螟性引诱作用在生产上的应用,1974年8月10日至25日在哈尔滨,对第二代玉米螟性引诱作用进行了初步研究,现将研究方法与结果简报如下。 1974年8月10-11日从谷子地收集玉米螟蛹,放在室内铁纱养虫笼中羽化,每隔两小时将展翅雌蛾移入另一种放有湿棉纱球作饮料并保持湿度的铁纱养虫笼内(不要雄蛾)。当雌蛾经过24小时,即达到性成熟阶段时,将腹末4节剪下,浸入存放在磨口玻璃瓶中的二氯甲烷内,放在8℃以下的冰箱内保存,直到全部雌蛾  相似文献   

4.
在棉红铃虫性诱试验中,我们发现性诱区、树枝把、灯光诱蛾区内的雄蛾量比对照区多得多,这种现象是性诱剂的作用还是其它原因? 我们从第一代蛾开始,进行了雄蛾粗提液的诱蛾效果试验。其方法如下:剪取拄蛾腹部末端三节,浸泡在无水酒精里三日后备用。雄蛾来源:①引诱剂盆得来的,②杨树把、黑光灯、室内饲养羽化的,③雄蛾粗提液盆下获甜的(主要来源)。使用方法与雌蛾性引诱剂丙酮稀释液相同,并设酒精、清水对照。通过一、二代蛾的反复实践证明: (1)雄蛾粗提液诱雄蛾的效果好。诱集雄蛾多,性能稳定,各代诱蛾量的曲线与高斯剂吻台(见袁1、图1)。  相似文献   

5.
加拿大杨树枝把田间诱蛾试验,单把日平均诱蛾4.17头,雌性比为1.72;在加拿大杨树枝把中加入棉铃虫性诱剂诱芯后,单把日平均诱蛾5.5头,雌性比为1.86.鲜加拿大杨树叶粗提物对棉铃虫刚羽化处女雌蛾引诱效果为26.67%;经过堆放2天的杨树叶粗提物对棉铃虫刚羽化的处女雌蛾引诱效果为44.44%.  相似文献   

6.
杨扇舟蛾性引诱行为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扇舟蛾羽化高峰在19~21时,羽化后4小时左右性成熟,雌蛾分泌性外激素,对雄蛾产生性引诱;以羽化当日性引诱力最强;这种性行为直至交配或死亡为止。活雌蛾性外激素粗提液对雄蛾也有引诱力,但诱雄蛾效果不如活雌蛾。  相似文献   

7.
油茶毒蛾 Euproctis pseudoconsporsa Strand俗名油茶毛虫,属鳞翅目、毒蛾科。近几年在我县慈化公社危害猖獗。我们用油茶毛虫性外激素进行了诱捕试验,初获成效。 将羽化后1—2天的雌蛾腹部摘下,置二氯甲烷溶剂中浸泡20至24小时之后,用研钵将组织研碎,使之充分溶解后,用滤纸过滤。将滤液按一定雌蛾量涂于滤纸卷上,分别置于纸筒和水盆两种诱捕器中,每天傍晚悬挂于油茶林中,次日早8点检查效果。 本次试验共试雌蛾282头,挂出诱捕器21个,共诱到雄蛾779头,平均37头/器,而四个对照均未诱到蛾子。总之,油茶毛虫雌蛾性外激素粗提物对雄蛾具  相似文献   

8.
在批林批孔运动的推动下,在学习上海昆虫研究所的经验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土法上马,摸索出一些简单易行,经济有效,适于广大农村大面积使用的土制诱杀红铃虫性诱剂的方法。经过反复试验和大面积推广,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土制性诱剂的方法 每天清晨将树枝把诱到红铃虫雌蛾(也可不分雌雄),剪下腹尾部放入酒杯内,用酒精或白酒(要淹没腹尾),浸泡5-8小时也可现做现用,然后用筷子仔细捣烂,把组织浆(连渣带水)或简称粗提物涂在  相似文献   

9.
<正> 萍螟是稻田养萍和水面饲料——水浮莲的主要害虫。为摸索防治它的新途径,我们对黑萍螟Nymphula enixlos Swinhoe的性活动及性外激素粗提物进行了观察试验。初步明确了雌蛾羽化后于下半夜即开始交配,并释放较强的性外激素,其各日龄性引诱力强弱依次为第二天>第一天>第三天。 田间试验:利用活体雌蛾在水浮莲地放置了82钵次的诱杀器,其诱雄蛾1,739头,平均21.2头/钵。将羽化24小时的雌蛾腹部第8节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虞城县农林局于1974年在全县16个公社(镇)一万亩地作了玉米螟性引诱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用人工采蛹、黑光灯诱蛾、田间捕蛾、室内饲养(利用代饲料)等方法提供虫源,制备性诱粗提物。 田间试验结果: 1.性诱笼(将10头未交配的活雌蛾放于高16厘米、周长40厘米的无味窗纱笼内)比性诱牌(剪取10头雌蛾腹末1/3,分别浸泡干10毫升的水、酒精、二氯甲烷等溶剂中,研碎,涂于长5厘米、宽2厘米的滤纸牌上)诱集的效果约高1—2倍(详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一种快速鉴别甜菜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描述了一种快速准确区分甜菜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方法。甜菜夜蛾雌、雄蛹的主要区别是:雌蛹第8腹节腹面有一较短的纵裂缝,裂缝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第9腹节腹面有一长的纵裂缝,裂缝两侧有半圆形瘤状突起。成虫期雌、雄蛾主要区别是:雄蛾体色较浅,腹部狭长且末端有一圈黄色长毛簇;雌蛾体色较深,腹部末端浑圆,毛簇较短,生殖孔清晰可见。以此标准所建立的甜菜夜蛾雌雄蛹及成虫的快速鉴定方法,对于田间性比、预测和种群动态以及人工饲养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周祖琳 《昆虫知识》1997,34(5):279-281
作者曾报告葡萄透翅蛾ParanthrenerngalisBuber雌蛾与雄蛾一生都只交配1次,是用性引诱剂诱捕防治的理想对象[1,2]。但在性诱防治实践中,虽每年诱杀大量雄蛾,而下一年田间蛾量却未见下降[3],检查雌蛾交配率时又多次查获体积奇小的精包,从而引起对雄蛾一生只能交配1次的怀疑。1995年,在室外阳光下的已交配雄蛾群中,又发现个别推蛾有追逐异体、试图交尾行为,于是对雄蛾交配潜力再行检测,结果证实部分已交配雄蛾确有再次交配能力。三材料与方法1.l材料已交配雄蛾:从冬季修剪收集的虫技中剥取蛹,雌雄蛹分置盒中羽化,选当天上午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索棉铃虫的性引诱作用,1975年棉铃虫第四、五代发生期间,我们在潜江县三江公社三江大队进行了雌蛾诱杀雄蛾的反复试验,在53天内投放雌蛾171头(319盆次),共诱获雄蛾2,029头,平均每头诱获11.85头。第四、五代发蛾高峰期,每盆次诱蛾量均在20头以上,单盆最高一日的诱蛾量达59头。在试验中我们发现: 1.凌晨3—5时雄蛾趋向诱盆最多,诱获量最大,上半夜和天亮以后则无雄蛾投盆。 2.雌蛾羽化后3—4天,对雄蛾的引诱力最大。 3.每台诱捕器以雌蛾2—3头较为适宜。用量增  相似文献   

14.
二化螟性外激素与其腺体的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于1975—1977年对二化螟Chilosuppressalis(Walker)雌性外激素的释放、性外激素腺体的发育及其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初步探讨。 方法 收集越冬老熟幼虫,放于29℃±2℃的温室内,用纸褶法饲养,经常饲以清水。化蛹后分开雌雄。待其羽化。 分别收集正在羽化的雌蛾、羽化1小时、2小时、3小时、5小时、7小时、10小时、12小时、24小时、36小时、3天、5天及交配后10  相似文献   

15.
<正> 二化螟Chilo supressalis(Walker)是我国水稻栽培区主要害虫之一。为了探索应用性诱剂作为防治二化螟手段的可能性,笔者对室内饲养的二化螟交配行为进行了观察,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材料与方法 试验虫种为室内人工饲养二化螟,养虫室温度为27±1℃,50~60%R. H, 2000 lx光照度,16小时以上的长光照。幼虫取食水稻种苗约20天左右化蛹,然后将雌雄蛹分开,放玻璃杯内,羽化出蛾后放产卵箱进行观察。 1.交配行为 将室内当天羽化雌雄蛾,按  相似文献   

16.
我们学习了朝阳农学院以生产科研带动教学的教育革命经验,与工人、工农兵教师及原有教师相结合,在大搞水稻害虫的综合防治过程中,试验了二化螟性引诱剂在防治上的应用,并获得了初步效果。 利用二化螟活雌蛾诱虫笼诱蛾 1975年4月22日至5月14日,在第一代二化螟发蛾期间,在草籽田及草籽留种田内共设置9个雌蛾诱虫笼(分1、3、5头三种),两虫笼之间距离为30米,共诱到二化螟雄蛾3,937头。其中有一重点虫笼(每天换1头新羽化的雌蛾),共诱雄蛾1,150头。每晚每雌蛾最多可诱雄蛾207头,平均可诱雄蛾57.5头,一般每个虫笼只放1  相似文献   

17.
一种鉴别斜纹夜蛾蛹及成虫雌雄的简易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叙述了一种通过外部特征,快速判断斜纹夜蛾Spodoptera litura(Fabricius)蛹、成虫性别的方法。蛹期的主要判断标准为雌雄生殖器官的差异分布:雄蛹第7腹节与第8腹节分界处平滑,外生殖器分布于第9腹节腹面中央,为连接两半圆状瘤状突起;雌蛹第7腹节与第8腹节分界线处不平滑,外生殖器为紧挨第8腹节。综上所述,可以以第7、8腹节分界处是否平滑以及是否有突起作为判断雌雄的标准。成虫期雌雄鉴别则表现在外观和结构上的差异:雄蛾翅面斑纹的外缘线与外横线之间有一明显的灰蓝色条纹,雌蛾则没有,雄蛾腹部狭长且末端有一圈黄色长毛簇,雌蛾腹部较为浑圆,末端毛簇较短。以此标准所建立的斜纹夜蛾雌雄的快速鉴别方法,对于识别田间性比、预测种群动态,斜纹夜蛾人工养殖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寻准确迅速鉴别蒲氏钩蝠蛾性别的方法,采用标记法对其蛹和成虫进行跟踪观察研究。结果表明:雌蛹腹部末端分节不明显,第8腹节腹面中央有一黑色纵裂,与肛裂缝之间的距离显著大于雄蛹,两侧平坦,无突起;雄蛹腹部末端分节较明显,第8腹节无裂缝,第9腹节中央有一黑色纵裂,裂缝较长,两侧各有一半圆形瘤状突起。雌性成虫腹部末端呈圆筒状,雄性成虫腹部末端圆钳状,透过毛丛可见雄性外生殖器的部分结构。这对于了解蒲氏钩蝠蛾的野外性比,观察其生物学特征、种群动态及开展预测预报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9.
豆野螟成虫行为学特征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节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豆野螟Maruca vitrata (Fabricius)是一种严重的泛热带豆类蔬菜害虫。本文在(29±1)℃、相对湿度75%~80%、光周期14L∶10D条件下研究了豆野螟成虫的羽化、交尾行为以及雌蛾性信息素的释放节律。结果表明:其羽化行为全天可见,在雌蛾中,86%于暗期羽化; 在雄蛾中,73%于暗期羽化。雌雄蛾羽化行为在暗期第4、5和8 h差异达到显著 (t>4; P<0.05)。交尾活动发生在暗期19:00到5:00之间,交尾持续时间最短约为20 min,最长约为90 min,3日龄进入暗期第5 h具有最高的交尾率。1、6和7日龄成虫具有单个交尾高峰,2到5日龄成虫具有两个交尾高峰。同一日龄成虫交尾在暗期前半段平均花费的时间要明显高于在后半段花费的时间。低龄和高龄的成虫用于交尾的时间明显高于中龄的性成熟成虫。成虫的开始交尾时间随着日龄的增加逐渐前移。雄蛾对进入暗期后第5 h和第9 h处女雌蛾的性腺提取物和空气收集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对 3日龄处女雌蛾的性腺提取物和空气收集性信息素的触角电位反应最强。处女雌蛾田间诱蛾试验表明:23:00-01:00为诱蛾高峰期,3日龄处女雌蛾的诱蛾效果最好。该蛾的羽化、交尾及性信息素产生与释放均存在节律上的一致性。雌蛾的性信息素释放的时间较长,见于整个暗期,然而交尾行为发生时间较短,主要发生于两个交尾高峰之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室内添加含6个不同浓度Cd~(2+)[0(对照)、1 mg/kg、5 mg/kg、10 mg/kg、15 mg/kg、20 mg/kg]的人工饲料的方法饲养二化螟Chilo suppressalis(Walker)2龄幼虫,测定二化螟的生长发育和雄蛾对性信息素的定向行为,研究稻田重金属镉(Cd~(2+))污染对二化螟生长发育及定向行为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二化螟的生长发育和雄蛾对性信息素定向反应率受到了Cd~(2+)的影响。其中取食含Cd~(2+)人工饲料后,二化螟幼虫历期延长3.4-21.9 d,蛹历期缩短0-2.3 d,化蛹率及羽化率分别降低1.9%-35.7%和13.6%-44.9%;低浓度Cd~(2+)(1-10 mg/kg)处理后雌、雄蛹重分别增重4.3-4.8 mg和0.8-3.8 mg,高浓度Cd~(2+)(15-20 mg/kg)处理后雌、雄蛹重分别减轻0.2 mg和5.2 mg;高浓度Cd~(2+)处理的雄蛾接近正常求偶雌蛾的百分率低于它们接近Cd~(2+)处理后求偶雌蛾的百分率,而低浓度Cd~(2+)雄蛾接近正常雌蛾、Cd~(2+)雌蛾的百分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另外,正常雄蛾接近Cd~(2+)处理后求偶雌蛾的百分率未受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