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连续注射抗菌i-RNA诱生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菌免疫核糖核酸(i-RNA)对家兔进行连续致敏注射和诱生注射,结果证明在家兔血清中有抑制和杀伤靶细胞(L929)作用较强的细胞毒因子出现。实验对i-RNA诱生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动态、不同i-RNA的诱生效果,对人和鼠的某些瘤细胞毒作用等做了初步研究,对内源性细胞毒因子的作用主要来自TNF的活性也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抗瘤免疫RNA诱生IL—2,细胞毒因子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抗瘤免疫RNA致敏诱生家兔产生IL-2及细胞毒因子。通过MTT比色法和结晶紫染色法测其IL-2活性和细胞毒因子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是免疫RNA能提高家兔IL-2水平,并且诱生杀伤作用较强的细胞毒因子。  相似文献   

3.
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血清细胞毒因子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结晶紫染色法测得43例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血清细胞毒活性(血清经56℃、30min灭活)。结果表明;病人血清中的细胞毒活性明显升高,93%的病人细胞毒活性达50%以上。  相似文献   

4.
5.
用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核酸致敏家兔,发现兔血清中含有直接杀伤L929细胞的细胞毒因子。就其成分进行了探讨,推测其中主要成分为肿瘤坏死因子(TNF)。并可有淋巴毒素及起协同作用的少量干扰素等其他一些成分。分别用体外细胞毒实验即结晶紫染色法及地~125I—UDR掺入法,计算细胞毒指数,评估结果,对两种检测手段进行了比较,染色法虽不如同位素法灵敏度高,但无放射性污染、不易保存等缺点。应用放线菌酮可以使细胞毒作用放大,便于检测到较微弱的细胞毒活性,而且实验条件易于控制,结果也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感染小鼠脾脏中的细胞毒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剑麻提取物的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溶剂萃取法对剑麻的95%乙醇提取物进行分段处理,利用MTT法测定各提取部位的体外细胞毒活性。正丁醇提取物对肿瘤细胞株K-562、SMMC-7721和SGC-7901显示有生长抑制活性,IC50值分别为5.6、23.8和26.8μg/mL,而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水溶性部位则没有活性。  相似文献   

8.
百两金细胞毒活性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色谱技术从百两金Ardisia Crispa根的65%乙醇溶液中分离得到四个黄酮类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分别鉴定为汉黄芩素(wogonin,1),千层纸素(oroxylin A,2),汉黄芩苷(wogonoside,3)和黄芩苷(ba-icalin,4)。四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得到,其中化合物3对肝癌细胞Bel-7402具有较强的细胞毒活性,IC50为7.64μg/mL。  相似文献   

9.
华中五味子抗氧化和细胞毒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我们研究了华中五味子的根、茎、叶、果实乙醇提取物对脂性自由基DPPH及超氧阴离子的清除作用,同时观察了四种不同提取物在体外对肿瘤细胞株的细胞毒作用。我们发现,华中五味子根的乙醇提取物清除自由基活性和对肿瘤细胞杀伤作用比茎、叶和果实的提取物都强,研究结果提示华中五味子的根可以作为抗氧化剂的新来源。  相似文献   

10.
翅果藤的细胞毒活性和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翅果藤(Myriopteron extensum (Wight)K.Schum)的甲醇提取物及其不同的极性部位进行的细胞毒活性筛选发现乙酸乙酯、正丁醇部分具有一定的细胞毒活性。首次对其成分的研究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鉴定为β—谷甾醇,齐墩果酸,α—香树素乙酸酯,β—香树素乙酸酯,羽扇豆烷乙酸酯,乌沙甙元和胡萝卜甙。进一步的活性测试和化学研究仍在进行。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小鼠模型系统中,应用ELISA和~(125)IUdR释放试验分别研究抗呼吸道合胞病毒免疫核糖核酸(RSV—i—RNA)诱生血清特异性抗体活性和以细胞毒活性为指标检测其增强细胞免疫的作用。实验结果表明:RSV-i-RNA能诱生血清特异性抗体和提高鼠脾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且明显高于正常核糖核酸对照组。 RSV-i-RNA的上述作用可被RNase所阻断,但不受DNase和Pronas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人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对鱼腥藻7120的光合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藻类分子生物学和基因工程的发展已使外源基因能在蓝藻中表达,这就有可能分析外源基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本研究采用两种转化系统所得的转基因蓝藻(Anabaena sp.PCC7120)1(To1)、2(To2)及野生藻(Wo)测定其生长曲线表明,它们的生长速度比较接近,转基因藻略微缓慢,生物量也偏少。用氧电极测定转基因藻的饱和光强与野生藻接近,为480μEm~(-2)s~(-1),最大放氧量为355mol O_2/mg Chl.h.吸收光谱测定结果表明转基因藻与野生藻的色素组成一致,均含有叶绿素a、类胡萝卜素和藻蓝蛋白等,但T02的藻胆蛋白含量高于野生藻。低温荧光发射光谱测定表明,外源基因的导入及表达促进了转基因藻中藻蓝蛋白的合成,改变了光能在两个光系统之间的分配,特别是由藻胆蛋白吸收的光能向光系统Ⅰ的传递受阻,不同的转化系统中所得的转基因藻中表现程度亦有差异。  相似文献   

13.
超氧化物歧化酶,是生物体内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_2~-)的最有效的清除剂,但由于SOD分子量大,体内代谢速度快,作为外源性药物有其不足之处。从中草药中寻找具SOD活性的有效成分,更好发掘天然药物的研究。从地血香分离出四种联苯环烯木脂素类化合物,进行了SOD活性研究。实验证明四种化合物的SOD活性不同,分别测定了它们对O_2~-的清除率和抑制率。  相似文献   

14.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诱发抗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给封闭群昆明小鼠腹腔注射,在体内激活后,胸腺细胞和脾细胞对ConA刺激的增殖反应,脾贴附性细胞对YAC-1,L929的细胞毒作用,以及脾贴附性细胞产生对上述二株瘤细胞的肿瘤坏死因子(TNF)的活性都比对照动物明显增强。结果提示短双歧杆菌和嗜酸性乳杆菌给小鼠腹腔注射后,通过激活脾脏淋巴细胞和贴附性细胞(巨噬细胞)所介导的免疫功能而明显地增强宿主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5.
紫云英根瘤菌结瘤因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共生识别是一种双向的信号物质交换过程.首先是豆科植物的根或种子分泌类黄酮物质,诱导根瘤菌的结瘤基因(nod genes)产生结瘤因子(nod factors),分泌到胞外,为植物所接受,从而引发植物某些基因表达,细胞分化,细胞壁形成,最终导致根毛变形等一系列变化.已经测定了几种苜蓿根瘤菌(Rhizobium meliloti)和豌豆根瘤菌(R.leguminosarum bv.viciae)结瘤因子的分子结构式,它们均属于寡糖胺类物质,在没有根瘤菌存在的条件下,结瘤因子能独立地促使根毛发生变形,这是检测结瘤因子是否存在的重要手段,即根毛变形试验(Root hairdeformation assay,简称Had试验).高浓度的结瘤因子甚至能诱导植物产生空瘤,其组织结构与典型的根瘤相同.  相似文献   

16.
十四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抑制硫代巴比妥酸反应物的生成为指标,测定了十四种化合物的抗氧化活性,并估测了其中十一种化合物与-OH反应的动力学常数,发现它们的量效关系为:1.抗氧化活性与浓度成直线相关性,按其抗氧化活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如下:N、N-二乙基硫代氨甲酸钠;4-羟基桂皮酸二乙胺基乙基醋盐酸盐;1-色氨酸;S,2(3-氨基丙基氨基)乙基硫代磷酸;S,2-氨基乙基异硫脲盐酸盐:dl-蛋氨酸;dl-组氨酸;乙醇:烟酰胺;柠檬酸钠;甘氨酸.2.抗坏血酸与1-半胱氨酸低浓度时促氧化,高浓度时抗氧化.3.还原性谷胱甘肽其抗氧化活性与浓度的关系成指数型.  相似文献   

17.
Thymus glands of chicks with leukemia induced by BAI strain A (myeloblastosis) virus were fixed in cold 4 per cent formaldehyde-sucrose. Frozen sections were incubated in the ATPase medium of Wachstein and Meisel and studied by light microscopy and electron microscopy. The ATPase activity of the virus is localized to the outermost membrane of the virus. The membrane of the blast-like cells of the thymus cortex from which the virus emerges, by budding, also possesses such activity. It appears likely that the outermost membrane of the virus is derived from the plasma membrane of these cells.  相似文献   

18.
双歧杆菌的抗癌效应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双歧杆菌是一种重要的革兰氏阳性无芽胞厌氧杆菌,是人类肠道正常菌群中的优势菌种。本文观察了在改变栖生环境的情况下,双歧杆菌作为生物反应调节剂发挥抗肿瘤作用及其对单核巨噬细胞的激活作用。615小鼠在腹腔或皮下接种肝癌H22/F23后,从第1天起每隔3天腹腔或皮下两种途径注射双歧杆菌进行治疗,结果表明在瘤内注射给药时显示显著的抑瘤作用。双歧杆菌激活的腹腔渗出细胞(PEC)在形态学上表现为细胞表面积增大,细胞皱褶增多;在功能上则表现为杀瘤活性增强,激活的PEC经Winnassay证明对肿瘤生长的早期或中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毒进一步证实激活的PEC在体外具有直接杀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双歧杆菌激活单核一巨噬细胞是其发挥抗肿瘤作用的重要机制。由于该菌为生理性细菌,对宿主无致病性,所以其较目前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的其它非特异性生物反应调节剂如OK432、卡介苗等可能更具优越性,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人们认为,细胞表面含碳水化合物的蛋白质可能在细胞相互作用中起着重要作用。从脊椎动物中分离出凝集因子以后(Teichberg et al., 1975;Nowak et al., 1977),许多研究表明这类凝集因子是与膜相结合的。这些发现支持了人们原先的设想。Beyer等人(1979;1980)从成体鸡肠中分离出一种结合乳糖的凝集因子,这种凝集因子似乎存在于粘液分泌小粒之中。1980年Pitts和Yang又从鸡胚肾脏中分离出一种结合乳糖的凝集因子,它可能是一种外周蛋白质。尽管他们的实验证明了成体鸡肾和肠这两种器官,同视网膜、肝脏、肌肉、心脏、脑和脊髓一样,存在着结合乳糖的凝集因子。但凝集因子在这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