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智  俞丹  刘飞  刘焕章 《水生生物学报》2019,43(6):1224-1230
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西昌华吸鳅(Sinogastromyzon sichangensis)基因组进行随机测序并筛选出符合条件的微卫星位点, 设计可用于PCR扩增的引物, 筛选出29对具有多态性的引物, 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4.5, 观测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620和0.882, 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859。选取其中多态性较高的20对引物在赤水河及其支流的4个地理种群中进行扩增, 分析不同地理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种群分化情况。结果表明, 赤水镇种群观测杂合度最高(0.669), 茅台镇种群观测杂合度最低(0.520); 习水河多态信息含量最高(0.868), 茅台镇种群多态信息含量最低(0.841)。赤水河干流的几个种群未出现显著分化, 而习水河种群与其他3个种群的遗传分化程度较高。AMOVA分析显示遗传变异主要发生在群体内, 群体间遗传变异仅占3.33%, 群体内遗传变异占96.67%。种群遗传结构分析表明, 赤水河干流整体遗传背景趋于一致, 而习水河种群则单独聚为一个亚类群。研究为西昌华吸鳅的资源保护和种群遗传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
采用磁珠富集法对野生蕙兰DNA进行SSR引物开发,并以开发出的多态性引物为研究工具,选取来自渝、责、川3省(市)的9个野生兰属居群为研究对象,探讨遗传多样性与其地理位置分布的关系,从而在分子水平上为如何保护兰属植物提供有利参考.结果 显示:8对SSR引物共扩增出53个等位基因,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为6.6250个,平...  相似文献   

3.
鲮鱼的微卫星位点筛选和群体遗传多样性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程飞  叶卫  叶富良 《动物学研究》2007,28(2):119-125
利用鲤科鱼类微卫星引物在鲮鱼中进行扩增,结果在24对引物中,13对引物能成功扩增,且在鲮鱼中的扩增产物表现稳定,其中11对有较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个之间,扩增的条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随后利用筛选的微卫星座位对鲮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鲮鱼野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5.2个;观测杂合度在0.25与0.8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是0.61±0.2 ,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8±0.09 ;群体座位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2±0.1。相比之下,养殖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都低于野生群体,分别是0.59±0.2、0.75±0.1。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7774、遗传距离为0.2518。研究表明用其他鱼类分离出的微卫星引物可以快速筛选到适用于鲮鱼遗传分析的微卫星座位。  相似文献   

4.
孔雀微卫星引物筛选及其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包文斌  陈国宏  束婧婷  徐琪  李慧芳 《遗传》2006,28(10):1242-1246
利用29对鸡微卫星标记对孔雀基因组DNA进行种间扩增, 发现14对引物能扩增出特异性条带, 每对引物扩增的平均等位基因数为1.71, 有7对引物具有较丰富的多态性, 其中MCW0080和MCW0098最为理想。蓝孔雀和绿孔雀群体间和群体内的遗传分析结果表明, 绿孔雀和蓝孔雀两个群体的期望杂合度分别为0.7422和0.6943, 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系数为0.078, Reynolds’遗传距离和基因流分别为0.0603和3.896, 结果显示这两个孔雀群体的杂合度和遗传多样性水平都很低, 且有相互混杂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云南野生小蜜蜂群体SSR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蜜蜂Apis florea是蜜蜂属野生种类之一,在我国主要分布于西南部。对于小蜜蜂的研究我国多集中在形态方面,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阐明云南地区小蜜蜂的群体遗传特征,评价其遗传多样性。【方法】本研究利用14对微卫星引物对采自云南省的13群野生小蜜蜂进行了群体遗传变异检测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在小蜜蜂群体中共检测到53个等位基因,平均等位基因数为3.7857,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2.9420,平均期望杂合度和表观杂合度分别为0.5708和0.2184,平均多态信息含量为0.5300。根据Nei’s遗传距离用UPGMA方法对13群小蜜蜂进行亲缘关系分析,结果 13群野生小蜜蜂先分出红河(HH),再分出缅甸(MD)和普洱(PE),最后所有的西双版纳的聚在一起。【结论】说明同一地区的小蜜蜂的遗传距离相对不同地区的较近。  相似文献   

6.
中国板栗自然居群微卫星(SSR)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8对微卫星分子标记对中国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的28个自然居群进行了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分析。在849个个体上扩增得到128个等位基因, 每位点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6。中国板栗居群的平均预期杂合度(HE)为0.678, 平均观察杂合度(HO)为0.590。华中地区的中国板栗居群遗传多样性最高(A = 8.112, HE = 0.705, HO = 0.618), 其次为西北地区和华东地区, 而西南地区遗传多样性最低(A = 6.611, HE = 0.640, HO = 0.559)。基于无限等位基因模型(IAM)和基于逐步突变模型(SMM)的遗传分化系数分别为FST = 0.120和RST = 0.208。分子方差分析(AMOVA)结果表明中国板栗野生居群的遗传变异主要存在于居群内(87.16%)。Mantel检测揭示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表明基因流不是主导中国板栗居群遗传结构的关键因素。华中地区(尤其是神农架及其周边地区)是中国板栗遗传多样性的现代分布中心, 因而应该得到优先保护, 同时该区域的野生板栗居群可优先作为栽培板栗遗传育种的材料和基因库。  相似文献   

7.
中国龙虾微卫星标记的筛选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楚吾  黎锦明  刘丽  郭昱嵩 《遗传》2010,32(7):737-743
文章以M13通用引物和重复序列(CT)15、(AT)15引物, 利用PCR法对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 Hoehuis)部分基因组DNA文库进行筛选。共获得78个微卫星序列, 分别分布于55个阳性重组克隆中, 其中完美型(perfect)共50个, 占64%; 非完美型(imperfect)3个, 占3.8%; 混合完美型(compound perfect)6个, 占7.7%; 混合非完美型(compound imperfect)19个, 占24.5%。根据微卫星序列, 设计并筛选出15对微卫星多态性引物, 对中国龙虾的群体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获得3~12个等位基因, 等位基因大小在78~425 bp之间, 基本符合引物设计的理论长度。期望杂合度范围为0.48~0.87, 平均值为0.71, 表明中国龙虾基因组微卫星具有较高的杂合度与遗传多样性。15个微卫星位点的PIC值从0.44到0.84, 平均值为0.60, 说明这些微卫星位点在中国龙虾基因组中包含丰富的遗传信息, 合适用于中国龙虾的各种分子标记及遗传学分析和应用。  相似文献   

8.
栓皮栎天然群体SSR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徐小林  徐立安  黄敏仁  王章荣 《遗传》2004,26(5):683-688
利用微卫星(SSR)标记对我国4个省内的5个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Bl.)天然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16对SSR标记揭示了栓皮栎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等位基因数(A)平均8.4375个,有效等位基因数(Ne)平均为5.9512个,平均期望杂合度(He)0.8059,Nei多样性指数(h)为0.8041。栓皮栎自然分布区中心地带的群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而人为对森林的破坏将降低林木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栓皮栎群体的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群体间分化较小,遗传分化系数仅为0.0455。此外,栓皮栎群体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这些遗传信息为栓皮栎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利用提供了一定依据。Abstract: Genetic diversity of five Quercus variabilis natural populations in four provinces of China was studied with microsatellite (SSR) markers.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genetic diversity was detected in Q. variabilis species with 16 polymorphic microsatellite loci. Average number of alleles (A) and effective number of alleles (Ne) were 8.4375 and 5.9512 respectively. The mean expected heterozygosity (He) was 0.8059 and Nei diversity index (h) was 0.8041. Higher diversity was found with the populations from the central range of the species in contrast to those from peripheral areas and human activities might decrease the genetic diversity of populations. The majority of genetic variation occurred within populations, which could be concluded from the low coefficient of genetic differentiation (Fst=0.0455). In addition,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geographical distance and genetic distance. All these results present a basis to the conservation and utilization of genetic diversity of Quercus variabilis.  相似文献   

9.
采用25对SSR分子标记,对广西境内采集的1610份药用野生稻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聚类分析,其中检测到等位变异181个,有效等位基因数Ae范围为1.0094(RM240)~2.2674(RM488),平均值为1.3568;期望杂合度He范围为0.0093(RM240)~0.5591(RM448),平均值为0.2112;Shannon多样性指数I在0.0393~0.9296之间变动,平均值为0.3624。数据表明,广西药用野生稻遗传多样性较为丰富,12个药用野生稻地理居群按遗传多样性指数大小排序为:梧州-3南宁-1梧州-2梧州-1南宁-2玉林-2贵港-2梧州-4玉林-3玉林-1贺州贵港-1,其中指数高的居群均分布于梧州市和南宁市两地,因此确定了这两地为广西药用野生稻的遗传多样性中心。通过不同数量的SSR引物对药用野生稻材料间相似系数矩阵进行相关性测验,结果显示当引物按照PIC值降序排列时,10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升序排列时,21对引物即达到较好聚类效果。研究表明,在进行药用野生稻大居群聚类分析时,SSR引物适宜数量应多于21对,最低不得少于10对。  相似文献   

10.
程飞  叶卫  叶富良 《动物学研究》2007,28(2):119-125
利用鲤科鱼类微卫星引物在鲮鱼中进行扩增,结果在24对引物中,13对引物能成功扩增,且在鲮鱼中的扩增产物表现稳定,其中11对有较高多态性,等位基因数在2—7个之间,扩增的条带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随后利用筛选的微卫星座位对鲮鱼野生和养殖群体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鲮鱼野生群体的平均等位基因数5.2个;观测杂合度在0.25与0.8之间,平均观测杂合度(Ho)是0.61±0.2,平均期望杂合度(He)是0.8±0.09;群体座位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72±0.1。相比之下,养殖群体的平均观测杂合度(Ho)和平均期望杂合度(He)都低于野生群体,分别是0.59±0.2、0.75±0.1。两群体间的遗传相似度为0.7774、遗传距离为0.2518。研究表明:用其他鱼类分离出的微卫星引物可以快速筛选到适用于鲮鱼遗传分析的微卫星座位。  相似文献   

11.
白及种质资源及其近缘种的SSR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Bletilla striata Rchb.)为中国珍稀濒危药用植物,野生资源枯竭,混伪种繁多。该研究基于SSR标记技术对16个地区48份白及(Bletilla striata Rchb.)样品和4份黄花白及(Bletilla ochracea Schltr.)、4份小白及(Bletilla formosana(Hayata)Schltr.)、4份华白及(Bletilla sinensis(Rolfe)Schltr.)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构建白及种质资源的SSR指纹图谱,并对60份白及样品进行种质资源鉴定,分析白及属种内及其种间的遗传分化特征。结果表明:(1)20对白及SSR引物均能在4个白及属植物中成功扩增,条带清晰且多态性丰富,每对引物的复等位基因数(Na)在4~9之间,等位基因数(Na)总和为127,平均为6.35。(2)筛选出基因型丰富、多态性信息含量(PIC)高的7对白及SSR引物(BJSSR01、BJSSR14、BJSSR15、BJSSR16、BJSSR18、BJSSR19、BJSSR22)构建的白及SSR指纹图谱能将白及属各种质资源清楚分开。(3)白及属在种间水平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Na=6.35,I=1.429 1,h=0.706 8),物种间遗传分化强烈(Gst=0.44),物种间的基因流较弱(Nm=0.475 3)。(4)UPGMA聚类分析表明,60份供试样品明显聚为4大支,同一物种的个体首先聚在一起,这与形态学分类基本一致;不同来源地的样品种内和种间的亲缘关系有明显差异,地理距离较近的白及样品具有较近的遗传关系。  相似文献   

12.
白芨粗多糖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以白芨(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f.)块茎为原料,运用多种理化方法,提取白芨粗多糖,经红外吸收光谱、紫外吸收光谱的比较和鉴定确诊提取物中有多糖特征吸收,测定粗多糖中总糖、还原糖、蛋白质等组成物质的含量,以多糖纯度和提取率为主要指标,对提取方法予以比较。结果表明热水处理和室温下超声处理为较理想的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13.
白及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 Bletilla striata)是兰科地生型多年生植物,也是我国传统中药材之一。利用菌根技术进行白及的保护和人工栽培,需要获得白及可培养的内生真菌。该研究以广西野生的白及根和叶为材料,采用分离培养法分离内生真菌,并结合真菌形态特征,及其核糖体的转录间隔区( ITS)序列分析,确定内生真菌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从2株白及植物90块组织中分离获得37株内生真菌,鉴定为15个分类单元,由9个属组成,分属于2门4纲7目8科,包括锤舌菌纲( Leotiomycetes)、座囊菌纲( Dothideomycetes)和粪壳菌纲( Sordariomy-cetes),伞菌纲( Agaricomycetes)。从根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12种,蜡壳菌属为优势属;从叶中分离获得内生真菌3种,刺盘孢属为优势属;刺盘孢菌属( Colletotrichum)和蜡壳菌属( Sebacina)真菌的相对多度值均达到20%;4株担子菌均分布于根中,叶组织中未有分布。根组织中内生真菌的多样性指数(H=1.863)高于叶组织(1.098)。该研究结果及其所分离培养的担子菌类真菌,为更好地利用菌根技术进行白及等兰科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白及块茎铜,锌超氧物歧化酶的纯化及其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及(Bleillastriata(Thunb.)Reichb.f.)的SOD同工酶只有一条较宽的谱带,确认为Cu·Zn-SOD。其块茎SOD总活性和比活性都高,且含有丰富的白及胶;经丙酮分级沉淀,SephadexG100凝胶过滤和DEAE-纤维素柱层析分离纯化,获得对CN ̄-敏感的淡兰色Cu·ZnSoD粉末。在凝胶电泳染色图谱上,纯化后的酶与粗酶液的SOD区带相对应,且其酶活性染色带与蛋白染色带位置对应,表明已纯化到均一程度。该酶分子量约33KD,亚基分子量约为16.4KD;紫外光区的吸收峰在264.6nm,等电聚焦电泳呈现一条蛋白区带,pH值在4.35左右;该酶在pH6.0~10.0,温度在50℃范围内具稳定性。纯化后的酶为4563.2u/mg·蛋白,纯化了51倍,活力回收为22.3%。上述酶没有过氧化氢酶活性。提取过程中还得到高质量的副产品白及胶。  相似文献   

15.
选用国家柿种质资源圃中24个牛心柿和22个野柿为实验材料,采用L16(45)正交试验设计,建立了最优SCoT-PCR反应体系(20μL反应体系中,含Mg2+2.0mmol/L,dNTPs 0.2mmol/L,Taq聚合酶1.0U,引物0.5μmol/L,DNA模板80ng),并对不同引物的退火温度进行了优化,以探讨SCoT标记在柿亲缘关系鉴定和品种分类方面的应用。结果显示:(1)10条SCoT引物对46份材料共扩增出176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170个,多态率达96.6%;46份材料的遗传相似系数在0.619~0.852之间。(2)UPGMA聚类分析显示,SCoT标记能将46份材料完全区分开,其中:红花雄野毛柿、红花雌野毛柿单独被聚为一组,独立于牛心柿和野柿之外,与形态特征观察结果一致;璧山牛心柿与野柿聚为一组,在形态特征上璧山牛心柿也更趋于野柿,且璧山牛心柿为四倍体,与其他牛心柿(六倍体)不同,璧山牛心柿应属于野生柿。研究表明,SCoT标记是研究柿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有效手段;46份材料存在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品种的地理分布情况,也说明地理因素对柿的亲缘关系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为鉴定引起广西种植区白及锈病的病原菌种类且筛选抗锈病的白及资源,该研究对白及锈病病原菌进行分离,并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对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通过人工接种病原菌法对23份白及进行锈病抗性评价以及筛选抗锈病的白及资源。结果表明:(1)从白及感病叶片中分离的锈病病原菌X2夏孢子呈金黄色,卵圆形或椭圆形,大小为(21.43~30.95)μm ×(13.10~19.05)μm; 冬孢子呈橘红色、红褐色,倒卵形或棍棒状,大小为(17.25~30)μm ×(5.5~6.65)μm。(2)把菌株X2全长689 bp的ITS序列(OQ826009)与GenBank 已登陆的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发现,菌株X2与Coleosporium sp.(KY783686.1)匹配度最高,序列一致性为95.86%,但系统发育树表明,X2与Coleosporium bletiae(MN108161.1,OP363680.1)聚为一类群; 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菌株X2为Coleosporium bletiae。(3)人工接种菌株X2 14 d后,23份白及的病情指数范围在0~70.7之间,并根据病情指数将 23 份白及划分为 6 个抗性等级,即表现为免疫的白及1份,病情指数为0; 表现为高抗的白及4份,病情指数为1.7~4.7; 表现为抗病的白及6份,病情指数为5.6~9.4; 表现为中抗的白及5份,病情指数为12.7~18.3; 表现为感病的白及5份,病情指数为32.0~49.1; 表现为高感的白及2份,病情指数为62.2~70.7。综上认为,表现为免疫和高抗的5份白及(分别来自云南红河、广西恭城、广西百色、贵州遵义、湖北宜昌)病情指数低、抗锈病能力强,可推广应用或作为培育抗锈病优良种质的亲本材料。该研究结果为后续开展白及锈病的有效防治与致病机理研究提供了支撑。  相似文献   

17.
野生毛樱桃SSR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1对SSR多态性引物对秦岭山脉5个居群11个亚居群104份野生毛樱桃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以明确中国樱桃的种质资源,为樱桃育种以及生产中改良樱桃砧木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1)11对引物共检测出110个等位位点,各引物扩增的多态性条带在5~13个之间;观察到的平均等位基因数(A)为10,有效等位基因数(Ae)为7.586 3。(2)秦岭山脉天水居群的多态性比率(PPB)为69.55%、长安居群为76.53%、太白居群为81.36%、华阴居群为85.00%、眉县居群为92.17%,5个居群总的多态性比率为81.62%,各位点平均期望杂合度(He)为0.864 0。(3)秦岭山脉野生毛樱桃各居群的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081 2,居群内的遗传分化占91.88%,居群间的遗传分化占8.12%;基于Gst测得基因流(Nm)为2.827 3,秦岭山脉Nei遗传距离为0.489 7,香农信息指数为2.101 9。研究认为,秦岭山脉野生毛樱桃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遗传分化主要存在于居群内,且基因交流没有受到阻碍,居群内现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对遗传漂变不敏感,但居群间存在适中的基因交流可能会降低整个种群的再分化。  相似文献   

18.
采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中国不同产地的35份山药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并用最小遗传距离逐步抽样法构建核心种质库。结果表明:(1)筛选出12个有效引物共扩增出142个位点,多态性比率为97.18%,平均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4230,平均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为0.269 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27 1,平均等位基因数(Na)为1.971 8,说明35份山药种质遗传多样性很丰富。(2)聚类分析表明,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介于0.54~0.97之间,其中来源地不同的个别种质间的遗传相似系数也很高。(3)经6次逐步抽样,随着抽取种质数目的减少,种质库遗传多样性参数变化不明显,而多态性比率在其中5次逐步抽样中呈现下降趋势;但抽样4在抽样数是抽样前的31%时,多态位点率仍可达到抽样前的97.8%,说明抽样4所构建的山药核心种质库最具代表性。  相似文献   

19.
该研究以果实大小有明显差异的26个白及果序共87枚果实为材料,分析了果实形态(包括果实重量、长度及直径)与种子结实率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果实重量与结实率的相关性最为密切,相关系数为0.786,达到中等正相关;其次是果实直径,相关系数为0.634;最后是果实长度,相关系数为0.553。对10枚果实及种胚大小测量结果显示,果实形态与种胚大小相关性为弱相关,不同果实种胚大小相差较大,种胚直径和种胚长度平均分别为177.9μm和359.0μm,最大分别为241.9μm和528.6μm,最小分别为64.5μm和114.3μm;单粒白及种子平均重3.90μg,87枚果实中,单枚果实平均种子数量为10 436粒,最大为39 488粒。该研究结果表明果实重量及饱满程度(直径),可以作为评价白及果实质量(种子结实率)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探索人工栽培白及的适宜条件,该研究以湖北省十堰市野生白及为对象,采用同源克隆和3'RACE技术,从白及(Bletilla striata)中获得与热激蛋白合成有关的BsHsp17.3基因,并分析BsHsp17.3基因对不同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BsHsp17.3基因开放阅读框长度为453 bp,编码150个氨基酸;蛋白的分子量为17.42 kD,等电点为6.33。进化树分析表明BsHSP17.3蛋白与同为兰科的铁皮石斛进化关系较近,同在一分支上。半定量RT-PCR分析显示BsHsp17.3基因在白及根、叶、鳞茎及花组织中的表达具有特异性,且BsHsp17.3基因在叶中的表达量较高,在鳞茎及花中不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显示BsHsp17.3对非生物胁迫高温、低温具有明显应答反应,20%PEG模拟干旱胁迫不诱导该基因表达,推测该基因在白及防止倒苗过程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