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陈方洁 《昆虫学报》1954,(2):165-170
一、前言 这种介壳虫,在1937年即发现於成都郊外柑橘上,当时分布面积很小,仅限於附近的华阳、金堂、简阳等县,为害也轻,近年渐已成为柑橘之严重敌害,且分布区域,亦逐年扩大。根据它的形态和习性,早已肯定为一新种,由於客观原因,迄未发表,但近来少数工作同志,已采用了著者初拟的学名,为了符合目前国际动物命名法规定,特专作新种介绍。  相似文献   

2.
柿介壳虫又称毛毡介壳虫,以若虫在2—3年生的枝条皮孔、柿皮缝、芽缝等处过冬,翌年4月下旬气温达24—25℃时即开始活动,并同时形成介壳,固着不动。5月中旬在枝条上发现雄介壳,大小如芝麻粒,长椭圆形。一周后在枝条和叶片上发现大量的雌介壳,米粒大,椭圆形,产卵于腹下,每个雌虫产卵数自51—169个不等;卵:椭圆形、紫红色,卵期约3—4周。6月中旬为孵化盛期;若虫大多在叶背  相似文献   

3.
甘蔗是江西重要的经济作物之一。特别是赣南区,地处江西南陲,甘蔗栽培面积及数量更居全省各专区之冠。 以往江西有关甘蔗病虫害的资料极端贫乏,1956—1958年,作者曾协同有关各专区的植保值检部门,前往省内各甘蔗产区进行病虫害的调查。三年来,共发现甘蔗害虫49种,其中介壳虫方面,已发现粉介壳虫科(Pseudococcidae)与盾介壳虫科(Diaspididae)各一种。兹将其分布、形态与为害情况等介绍于下,供有关部门参考。 一、蔗节粉介壳虫Dysmicoccas boninsis(Kuwana),  相似文献   

4.
福建省为害柑桔的粉介壳虫,经作者自1956年以来在福州、闽侯、长乐等地调查,共发现四种,经上海昆虫研究所鉴定为: 1.柑桔小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citriculus Green.) 2.柑桔粉介壳虫(Planococcus citriculus Green.) 3.堆蜡粉介壳虫(Nipaecoccus vastator Mask.) 4. 藤氏粉介壳虫(Pseudococcus kraunniae Kuw.) 柑桔小粉介壳虫是为害柑桔的主要一种,无论在鲜果或果树上都有发生。 堆蜡粉介壳虫多为害柑桔幼苗,有些地区龙眼及  相似文献   

5.
鉴别介壳虫类死亡与否,一直就是一个费事、费时而仍不能得一正确结果的问题。一般经药剂处理后,需经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待死亡虫体完全干燥后,始能正确的鉴别其生死。如以此种方法来测定药剂试验或实际防治的效果,是极不方便的,为解决这个问题,过去曾有二、  相似文献   

6.
柿绵介壳虫(学名为:Acanthococcus kaki Kuw.)又叫棉虱子。是以成虫和幼虫为害主干、嫩枝、叶片、果实的一种害虫。嫩枝被害后轻则形成黑斑,重则死亡。叶片被害后形成不规则形凹陷黑斑,叶脉肥大,畸形,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输送,造成早期脱落。果实被害后形成黑斑,影响品质,直接阵低产量。  相似文献   

7.
报道寄生介壳虫的跳小蜂3新种,即采自新疆的昌吉跳小蜂Encyrtus changjiensis Xu,sp.n.1采自吉林的缢4盾伊丽跳小蜂Ericydnus scutellus Xu,sp.n.和采自的宽额苏泊跳小蜂Subprionomitus frontatus Xu,sp.n.。本文也是伊丽跳小蜂属Ericydnus Walker和苏泊跳小蜂属Subprionomitus Mercet在我国  相似文献   

8.
果树介壳虫寄生蜂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壳虫是果树的重要害虫,研究利用寄生蜂的自然控制作用是果树介壳虫生物防治和综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论述了果树介壳虫寄生蜂资源的研究,报道了小蜂总科寄生蜂5科25属63种。  相似文献   

9.
《昆虫知识》2004,41(3):231-231
(中国植保网讯)柑橘蚧壳虫在重庆市以矢尖蚧为主,其次主要有黑点蚧、褐园蚧、红蜡蚧等,是柑橘生产上的重要害虫。据测报,预计重庆市2 0 0 4年第1代矢尖蚧为中等发生,局部地区为中等偏重发生,并在部分成年果园发生较重。预计全年发生面积约7 3 4万hm2 ( 1 1 0万亩) ,其中1代发生面积约5 3 4万hm2 ( 80万亩)。依据:( 1 )成虫基数较大。据各测报点5月上旬调查情况,渝北区目前百叶虫量平均为2 1 0 ( 1 80~3 60 )头;永川市百叶虫量平均5 0 4头,最高达1 1 4 3头;长寿区百叶虫量平均3 5头,最高76头;垫江县百叶虫量平均1 0 69 6头,最高达1 90 0头…  相似文献   

10.
介壳虫的虫体细小,种类繁多,为了要很好地来鑒定它们就必须善于采集和保存标本。一般采集是比较容易,而保存起来就十分麻烦,尤以绵介壳虫属(Pulvinaria)的标本更难保存。因为它们都有質地松软的卵囊,有的卵囊是在小枝上,但是,大部分是紧贴于叶上,压了,怕将卵囊压扁失却原来形状,而且绵介壳虫属的卵囊也是鑒定上的一个重要的依据;不压,叶子干后扭曲异常,以致卵囊亦失却本来的形状。我过去在柑拮区工作时,对此属介壳虫标本的保存亦感束手,后来逐渐摸索出一种简便的保存法,兹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