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玉米钻心虫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锺觉民 《昆虫学报》1959,(6):528-539
1.在南京地区玉米钻心虫主要有下列3种即:玉米螟(Pyrausta nubilalis Hubn.)、高粱条螟(Diatraea venosata Walk.)、桃蛀螟(Dichocrocis punctiferalis Guen.),各占百分率依次为3.22%,61.98%,34.8%,因此高粱条螟在南京地区为玉米钻心虫主要害虫。 2.玉米螟在南京一年发生3代,各代发蛾高峯如下: 第1化蛾高峯:5月31日—6月12日 第2化蛾高峯:7月24日—7月28日 第3化蛾高峯:8月24日—8月31日 而其中以第3化蛾之高峯最盛。 3.三种玉米钻心虫越冬耐寒力以玉米螟最强,高粱条螟次之,桃蛀螟最弱。 4.根据南京地区玉米遭受3种钻心虫为害,以迟播者严重,故宜适当提前播种。 5.五个玉米品种受害轻重为:小粒红<华农2号<早玉米<金皇后<甜玉米。 6.查得卵寄生蜂一种初步鑑定,为褐赤眼蜂(Trichogramma evanescens Westw.?),在南京地区寄生率不高,而在徐州地区寄生率在第3代玉米螟卵中可高达90%以上。 7.药剂喷射以1:300的6%γ可湿性666液剂喷射全株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2.
重庆玉米地方品种表型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全面了解重庆玉米地方品种的多样性和类群特点,本研究对129份"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庆项目组收集的地方品种的31个农艺性状进行两年田间鉴定,并对其表型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聚类分析的方法进行类群划分。结果表明,两年鉴定的农艺性状表型值呈极显著正相关,调查的31个农艺性状中有16个性状多样性指数达2.0以上,其中株高的多样性指数最高,两年鉴定结果分别为2.07和2.08。基于31个性状的聚类分析结果将重庆玉米地方品种划分为3大类群,即早熟小粒型、早熟中秆硬粒型和中熟高秆型。早熟小粒型是食用玉米类型,以糯玉米为主,还包括爆裂玉米和食用硬粒白玉米;早熟中秆硬粒型主要为分布于中高山区的白色早熟硬粒品种;中熟高秆型表现为中熟、高秆、中大果穗。全面分析表明,重庆玉米地方品种多样性水平较高,划分的3大类群表型特征为重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保护以及优异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3.
玉米优异地方种质资源的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对20个玉米优异地方品种资源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方法,分析了资源的综合性状及各性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株高影响穗粗,穗位高影响穗长,株高和穗位均低的资源不会有较高的单株粒重;叶片数对资源的筛选、利用有一定的影响,对穗长、穗粗、单株粒重有显著影响;利用生育期较短的资源可能会选出单株粒重较高的自交系和杂交种。据此结果结合育种目标评价,筛选出白头霜、高油玉米、洛阳85、白鹤、二夏、品综2号、本地黄玉米、金皇后8个玉米地方品种,综合农艺性状好,具有较高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广西项目组从2015年11月至2018年7月,采用访问和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广西53个县(区)、71个乡(镇)、190个村(屯)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现状及利用情况进行了系统调查,并对种质资源进行了收集,共收集和征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308份,鉴定评价玉米资源270份。对收集的玉米资源分布特点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分布于桂西北和桂北地区,桂东和桂东南分布较少。凌云、乐业、田林、凤山、东兰5县最集中。垂直分布结果显示:玉米地方品种分布最集中的区域为海拔400~800 m的中高海拔山区,占收集总数的39.6%。农艺性状初步鉴定结果:收集的玉米资源数量最多的是糯玉米,籽粒颜色最多的是白粒。鉴定评价获得墨白玉米、九节黄、珍珠糯玉米、忻城白糯、隆安爆玉米和天等爆玉米等6份玉米资源,分别在抗病虫、抗逆、品质等方面有优良的表现,对种质改良,选育高产、优质、广适的新品种有较高的利用价值。本文对收集到的玉米资源种类及利用价值进行了评价,对调查地区玉米地方品种现状、消长情况及原因进行了分析,并对广西玉米地方品种保护和开发利用进行了讨论,为广西玉米种质资源的发掘和创新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玉米茎秆高糖种质资源筛选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151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对玉米茎秆高糖种质资源进行了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自交系茎秆含糖量(B rix)变化范围为3.5%~16.9%,能为茎秆高糖玉米新品种选育所利用的自交系(B rix≥10%)种质资源比较丰富,约占测定自交系总数43.1%。通过聚类分析,151个玉米自交系按茎秆含糖量差异可分为3大类,第3类属于茎秆高糖类型(12.3%~16.9%),共有22个自交系,这一类群种质可能是培育茎秆高糖玉米新品种的重要亲本材料,其中78599-1-550、78599-2、YXD053-646、Y53-245、预CY509等5个自交系尤其适合作为茎秆高糖玉米育种亲本。  相似文献   

6.
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工接种条件下,连续3年对240份玉米自交系纹枯病抗性进行鉴定和评价,分析了玉米纹枯病抗性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玉米纹枯病抗性资源较为缺乏,240份自交系中无免疫或高抗的材料,有中抗自交系4份、感病自交系18份、高感自交系218份。旅大红骨、Reid、PA和塘四平头类群自交系中未发现玉米纹枯病抗源,PB类群和Lancaster类群自交系纹枯病抗性相对较好,今后应主要从这两类种质中寻找玉米纹枯病抗源。玉米纹枯病病情指数与株高、穗位高、穗位高/株高、穗下节间数和穗下平均节间长均呈极显著负相关,这些表型可以作为非接种条件下筛选抗玉米纹枯病种质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重庆地区玉米种质资源调查与收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重庆项目组于2015-2016年在重庆市石柱县、巫山县、巫溪县、城口县、奉节县、武隆县、秀山县、云阳县、潼南区、合川区、江津区和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这12个重点区县75个乡镇的181个村开展了农作物资源的系统调查与收集,并向重庆市其他区县以普查的形式进行了优异资源的征集,通过这两种方式共收集到资源1379份,其中玉米地方品种122份。本文对收集到的重庆玉米地方品种资源的分布区域、特点和特异资源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从玉米资源的水平分布来看,收集的资源多分布于重庆的东北、南部和武陵山地区,中西部地区资源分布较少;从玉米资源的垂直分布来看,收集的资源多分布于800~1000 m的中山和1200~1600 m的高山地区。收集的玉米资源籽粒多为硬粒型,籽粒颜色多为白色。收集的特异玉米地方品种中,大籽黄高抗穗粒腐病;野鸡爪根系发达,具有极强的耐瘠性;铁籽白、青壳早、金黄早食用品质良好,具有良好的淀粉加工特性。这些资源对现代玉米品种在品质、抗逆性、适应性和营养高效利用等性状方面的改良具有较强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玉米隐性突变o2基因能通过减少醇溶蛋白的合成来显著提高赖氨酸含量,为培育高赖氨酸含量的优质蛋白玉米(quality protein maize, QPM)提供了良好的基因资源。对玉米o2基因的发现、研究现状及其修饰基因的研究进展,以及当前育种家利用这两种基因相互作用培育优质蛋白玉米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高赖氨酸玉米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玉米抗旱品种的筛选指标研究   总被引:67,自引:2,他引:65  
培育玉米抗旱杂交种是减小因干旱带来的玉米产量损失的有效途径之一.但多年来对玉米抗旱品种的筛选指标一直没有系统研究.由于抗旱育种和抗旱种质资源鉴定评价有不同目标和要求,因而玉米抗旱品种筛选指标和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指标也应有所不同.本研究通过对121个玉米杂交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量进行分析,对不同品种筛选指标的特点进行比较,认为耐旱指数DTIv[即(Yd×Yw)/Ymw2]是玉米抗旱杂交种筛选的良好指标,而从抗旱系数[即Yd/Yw]发展而来的抗旱指数[(Yd/Yw)×(Ymw/Ymd)]是玉米种质资源抗旱性鉴定评价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0.
外引玉米种质对两种穗腐病原镰孢菌抗性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双牙签接种技术,2016-2017年连续2年对从美国、加拿大、罗马尼亚、德国、法国、荷兰等国家引进的177份玉米种质资源抗玉米穗腐病原拟轮枝镰孢(F.verticillioides)和禾谷镰孢(F.graminearum)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鉴定的177份玉米种质资源中,对拟轮枝镰孢表现高抗(HR)的资源2份,占总数的1.13%;抗病(R)38份,占总数的21.47%;中抗(MR)75份,占总数的42.37%;感病(S)48份,占总数的27.12%;高感(HS)14份,占总数的7.91%。177份玉米种质资源中,对禾谷镰孢(F.graminearum)表现抗病(R)12份,占鉴定资源总数的6.78%;中抗(MR)66份,占总数的37.29%;感病(S)64份,占总数的36.16%;高感(HS)35份,占总数的19.77%,未发现对禾谷镰孢菌表现高抗的材料。在177份玉米种质资源中,兼抗两种穗腐病原镰孢菌的种质资源有12份。  相似文献   

11.
新品种选育的关键在于优异种质资源的创制和利用,远缘杂交是创新种质的重要手段。近年来,有机构宣称培育了一种由高粱、玉米、甘蔗属间杂交而成的神农高糖蔗新品系。为了准确地鉴定其种质来源,本研究利用形态学、SCo T标记和GISH技术对神农高糖蔗进行了研究。形态学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从根、茎、叶等不同器官的形态特征来看,神农高糖蔗与甘蔗、玉米、高粱都具有较多相似之处,无法准确地甄别出神农高糖蔗是否为真杂种。根据SCo T标记的聚类结果,可以将12份供试材料分成I、II、III 3大类,I类包括3份高粱材料和神农高糖蔗,6份甘蔗材料均聚为II类,2份玉米材料聚为III类。在整个聚类图中神农高糖蔗和非洲甜高粱的相似系数最大,说明神农高糖蔗与非洲甜高粱的遗传距离较小,它们之间存在较小的遗传差异。比较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表明,神农高糖蔗只含有甜高粱的血缘,而不含有甘蔗和玉米的血缘。本研究结合3种鉴定方法,可以基本确定神农高糖蔗并非甘蔗、高粱和玉米的属间杂种,而是甜高粱的一个品系(品种)。本研究结果不仅揭露了虚假报道,避免不必要的损失,还探讨了甜高粱作为甘蔗远缘杂交种质资源的利用前景。  相似文献   

12.
一个新矮生玉米种质资源的发现与遗传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玉米矮生种质资源在育种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2002年在玉米种质资源扩繁与鉴定过程中,从玉米自交系K36中发现一株矮生突变体。随后通过连续自交,获得了纯合一致、稳定的矮生自交系,命名为矮2003。该矮秆材料在北京表现株高62.1cm,植株清秀,茎秆坚硬,结实正常。于不同时期用不同浓度赤霉素处理该材料显示其对赤霉素反应不敏感。矮2003与正常玉米自交系测交F1呈现高秆,F2与BC1高、矮秆分离比例分别符合3:1与1:1,遗传分析表明其矮生性状受一对主效单基因控制,表现为隐性遗传。所携带的矮生基因不同于已报道的玉米Dwarf8等。  相似文献   

13.
基因组学方法在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分子生物学和植物基因组学得到了飞速发展,包括分子标记技术在内的基因组学方法在玉米种质资源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将对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主要领域如玉米的起源和进化、遗传多样性的形成机制及评估、基于多样性的新基因发掘等方面的最新进展进行评述,并提出我国在应用基因组学方法进行玉米种质资源研究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玉米近缘植物作为玉米的重要遗传资源,对玉米品种的改良存在着巨大的潜力介绍了玉米近缘植物的分类及其主要遗传资源,分析了玉米近缘植物的遗传学特征,阐述了玉米近缘植物在玉米改良中的主要作用,为玉米种质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指导玉米品种改良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玉米种质资源抗南方锈病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玉米南方锈病已成为近几年我国夏玉米生产区间歇性暴发流行的病害,对玉米生产构成严重威胁,病害流行年份可造成10%以上的产量损失。目前,已确认的抗病自交系非常有限,而抗病育种急需不同抗性控制背景的自交系。为发掘和丰富可利用的南方锈病抗源,于2008~2012年,在广西南宁采用田间人工接种方法对1589份玉米种质资源进行抗南方锈病鉴定。通过高病害压力和连续多年的鉴定,从1589份玉米种质中鉴定出高抗(HR)材料26份,占鉴定总数的1.64%;抗病(R)材料137份,占鉴定总数的8.62%;中抗(MR)水平的材料382份,占鉴定总数的24.04%;感病(S)材料489份,占鉴定总数的30.77%;高感(HS)材料555份,占鉴定总数的34.93%。总体上抗南方锈病种质较少,引进种质中抗病类型材料的比例略高。经重复鉴定,筛选出赤556等18份自交系、老来秕等3份地方品种、A69等4份来自津巴布韦的材料、引自CIMMYT的Dr11表现稳定高抗南方锈病,为今后我国玉米抗南方锈病育种提供了新的抗性资源。  相似文献   

16.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研究所主要从事玉米优良种质资源筛选、创新和利用 ;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杂交种和优质专用玉米新品种的选育及玉米雄性不育理论研究及其高产栽培配套技术研究 ;新品种良种的繁育推广工作。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研究所现有职工 5 0名 ,其中高级研究人员 14名 ,中级人员 19名。拥有种质资源库、挂藏室、玻璃晒房、种子实验室、海南加代实验站、育种试验地、原种基地、种子加工设备等配套设施 ,同时在陕西省内外不同生态区建立了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和良种繁育基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玉米研究所建所以来完成各类研究课题 4…  相似文献   

17.
玉米是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具有生育期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成本低、产量高而稳定等特点,属于禾本科光合作物,并且它在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主要发育期分为播种、出苗、七叶、拔节、抽穗、开花、吐穗、灌浆、成熟等生育期。本文对玉米高产栽培技术、栽培气温条件以及影响玉米优质高产的灾害因素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8.
玉米小斑病是我国玉米生产上的重要病害之一,每年造成玉米大幅减产.真菌病毒能够在真菌体内进行复制和繁殖,可以作为生物防治的潜在资源.为了明确河北省玉米小斑病菌玉米离蠕孢dsRNA病毒的多样性及生物学特性,为玉米小斑病的防控提供潜在生防资源,本研究采用单孢分离的方法分离纯化玉米小斑病菌150株,通过dsRNA提取及凝胶检测...  相似文献   

19.
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南京野生植物综合利用研究院始建于1978年,是我国专门从事野生植物资源开发和农林特产资源深加工研究的中央级科研院所,现设植物资源、资源化学、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工艺装备和天然日化6个重点研究室,  相似文献   

20.
玉米高效吸收氮素的理想根构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氮肥投入是保证世界粮食总产量不断增加的重要因素. 如何在高投入集约化生产条件下, 提高氮肥利用效率、减少氮肥损失及其带来的环境问题, 是当前作物生产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高产高投入玉米生产体系中, 硝酸盐淋失是氮肥损失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论述了土壤硝态氮运移特点、玉米吸氮规律及土壤氮素有效性对根系生长的调节作用, 提出了玉米氮高效理想根系构型. 通过改良根系构型、增加深层土壤中根系分布, 有可能减少氮素向深层的淋失, 从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同步实现玉米高产与氮高效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