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几种常用的甜味剂对肠道微生物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承旭  武俊瑞  乌日娜 《微生物学报》2018,58(11):1979-1988
甜味剂是指能赋予软饮料食品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它可分为高甜度甜味剂和减热值甜味剂。目前甜味剂对肠道菌群的调节机制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甜味剂可影响肠道微生物群的生态平衡,进而影响宿主的健康。越来越多的数据表明,甜味剂的过度食用可致代谢功能障碍,同时对宿主体重和葡萄糖耐受量产生影响。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几种常用的甜味剂对肠道微生物调节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研究者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甜味剂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甜味剂研究的进展王克夷(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甜味剂甜味蛋白1.甜味的本质和甜味剂的分类甜味是最为人们喜爱的一种味觉。就味觉而言,实是一些化合物对味觉受体作用的结果。早年,普遍认为甜味剂中同时具有氢键的供体和接受体,可...  相似文献   

3.
甜味剂是食品工业和医疗保健事业的重要原料,由于合成的甜味剂如糖精等对人体有毒害已被许多国家禁止或限制使用,而蔗糖过多食用则造成龋齿、肥胖、心脏病和糖尿病等病害,促使人们从植物中寻找安全、低能量、优质而价廉的天然甜味剂,筛选可资利用的甜味植物资源。本文拟简述这方面国内外的进展情况,为开发利用甜昧植物资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食物对于身体健康的重要性,而当前食品的检查工作仍有待完善,很多添加剂的含量都超标,其中以甜蜜素这种甜味剂为典型,一旦含量超标将对人体产生重大危害,因此探讨其在食品中的检测方法和误差十分重要。本文通过阐述食品中甜蜜素气相色谱法的检测方法,并由此展开了细致地误差分析与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气相色谱法的检测能力,保证食品的安全健康。  相似文献   

5.
自上世纪70年代糖精被怀疑具有致癌作用以来,人们便开始搜寻各种无毒安全的新型甜味剂,其中植物甜味蛋白不仅甜度高、产生的热量少、可以防止肥胖;而且更重要的是这类甜味蛋白既无毒性,又不会使人产生龋齿,食用十分安全。因此,近年来已引起了人们广泛兴趣。迄今为止,人们已从下面6种植物中发现了这类高甜度的新型甜味剂。  相似文献   

6.
植物甜味剂     
广义而言,甜味剂就是使食物增加甜度的物质。甜味剂的种类繁多,根据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主要来自植物)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照营养价值,又可分为营养甜味剂和欠养甜味剂。植物来源的甜味剂绝大多数属于糖类。其中,营养甜味剂有:蔗糠、果糖、葡萄糖、海藻糖、赤薛糖、山梨糖、半乳糖、甘露糖、木糖、械糖、麦芽糖、棕相糖,等等;欠养甜味剂有:甜菊青、二氢查耳酮类、素林、甘草甜素。现就已广为应用和有发展前景的几种植物甜味剂简介如下:1.蔗糖因首先在甘蔗中发现而得名。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在绿色植物中分布很广,根、茎、…  相似文献   

7.
糖的过量摄入给人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了风险.甜味剂的发现和合理使用有助于减少食品中糖的添加.作为天然甜味剂的赤藓糖醇,因其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如热值低、基本不被人体代谢、稳定性高和食用不会引起肠道不适等而受到广泛关注.目前,赤藓糖醇已被广泛用于食品、医药和化工产品中,其国内外市场需求量正逐年提升,这对赤藓糖醇的工业化生产提出...  相似文献   

8.
寻找适合糖尿病人服用的甜味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D-阿洛酮糖是D-果糖的C3差向异构体,是一种稀有糖。作为一种新型低热量甜味剂,D-阿洛酮糖近年来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本文对国际上近年来发表的关于D-阿洛酮糖的药理活性资料进行了系统的总结。D-阿洛酮糖几乎不提供热量,具有显著的降血糖、降血脂效果,对糖尿病动物的胰岛β细胞有明显的保护作用。此外,D-阿洛酮糖无毒副作用,是一种食用安全的糖。这些研究结果说明:D-阿洛酮糖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可以作为糖尿病人食用的新型甜味剂,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相似文献   

9.
以黑豆乳为主要原料,对黑豆乳饮料中甜味剂的配方进行了研究。以市场上植物蛋白饮料中的甜味剂成分作为参照,利用甜味剂之间的协同增效作用,选择合适的甜味剂进行复配;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得出最优配方为:木糖醇 5.0%、阿斯巴甜0.005%、甜菊糖苷0.001%、甘草甜素0.004%。经感官评定,复合甜味剂在保证优良口感的同时,降低成本和热值,适用于无糖型黑豆乳饮料的生产。  相似文献   

10.
甜味剂植物是指可以提取各种天然甜味剂成分的植物。非洲气候条件多样,蕴藏有多种可开发利用的甜味剂植物资源。本文主要报道神秘果和西非竹芋两种植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及其在世界的传播情况。  相似文献   

11.
离子交换树脂固定化葡萄糖异构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世界上不少国家为寻找新的甜味剂,开辟新糖源,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食糖用量,进行了许多探索和研究,并找到了高果糖浆这一营养可口的甜味剂。随着固定化技术的发展,高果糖浆的生产发展迅速。由于葡萄糖-果糖间存在热力学平衡,平衡时果糖浓度为42%左右,从而影响葡萄糖的转化率。据文献报导,硼酸盐与果糖间的络合稳定性比它与葡萄糖间的大,从而能打破葡萄糖-果糖间的可逆平衡,增加果糖的产量;而硼酸盐易通过化学方法接到离子交换树脂上。因而本实验采用离子交换树脂作为载体,并将其转变为硼酸型树脂,通过物理吸附及离子交换作用制备固定化酶。此法简便,而且所用离子交换树脂合成工艺成熟、成本低。  相似文献   

12.
正三氯蔗糖是以蔗糖为原料经氯化而成的一种非营养性甜味剂,因其具有的独特优点,被用于多种食品中。从涉及三氯蔗糖的中国专利申请出发,分析其技术发展趋势和在我国的专利保护情况。总所周知,甜味剂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一种调味剂,功能性甜味剂是指具有特殊生理功能或特殊用途的食品甜味剂,包括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  相似文献   

13.
植物甜蛋白Thaumatin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甜蛋白自 2 0世纪 70年代发现以来 ,一直倍受人们关注 ,而源于自然的Thaumatin是植物甜蛋白中的一种 ,它具有低热量、高甜度、安全无毒 ,并可降解为人体所需的氨基酸等多种优点 ,是一种新型甜味剂。在物质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 ,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的科学性 ,吃饱的同时更加关注所摄入食品的品质 ,无疑具多功能的非糖类物质 Thaumatin就是人们所需求的理想食品。因此 ,Thaumatin成为热门研究领域之一也就不足为怪了。1  植物甜蛋白研究概况迄今为止 ,人们从多种植物中发现并分离出 7种甜味蛋白 [1 ]。更确切地说 ,其中 5种( Thaumatin,…  相似文献   

14.
氨基酸二肽甜味剂的开发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范长胜 《工业微生物》2002,32(2):37-40,51
介绍了以氨基酸为原料生产的二肽甜味剂阿斯巴甜,阿力甜和乐甜的研究开发情况,并对这三种甜味剂的应用和市场情况作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日本曾把甜菊苷结晶过程中得到的母液添加到含有人工合成甜味剂的食品和药品中,来改善这种人工合成甜味剂不可口的余味。例如,用40份干母液、100份糖精钠和  相似文献   

16.
杭州西湖水生植被恢复的途径与水质净化问题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我国著名的风景湖泊——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北京昆明湖、武汉东湖和昆明滇池等,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入和渔业生产的影响,致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降低了旅游价值,而且有害于沿湖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7.
我国著名的风景湖泊——杭州西湖、南京玄武湖、北京昆明湖、武汉东湖和昆明滇池等,由于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特别是由于生活污水的大量排人和渔业生产的影响,致使湖泊富营养化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降低了旅游价值,而且有害于沿湖居民的生活和健康,因此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相似文献   

18.
甜叶菊(Stevia rebaudina)是一种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原产于巴西和巴拉圭的交界地区。甜叶菊中主要成份甜菊甙的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而且它的热量低又无毒性。甜叶菊作为非营养性天然甜味剂,是人们理想的一种新的食品糖源。正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继1955年发现第一个甜叶菊甙以来,迄今共分离到Steviol的八种甙。因产地  相似文献   

19.
发达国家的目标是产生含糖量不高但更甜的果实和蔬菜。California 大学Berkely 分校的研究人员用遗传工程法把一种天然甜味剂的合成文本导入了莴苣和番茄。monellin 是一种从非洲植物serendipity(Dioscorephyllum cumminsii)中提取到的甜味剂,其分子甜度比蔗糖约甜10万倍。尚未广泛以monellin 作甜味剂使用的原因是,这种由两条肽链组成的蛋白,在受热或处于酸性条件下时,迅速失去其形状和风味。而且经遗传操作获取两种肽也是一件难事。  相似文献   

20.
<正> L-苯丙氨酸(以下缩写成苯丙氨酸)是合成天门冬苯丙氨酸甲苯酯的重要前体物。天门冬苯丙氨酸是近年来最受人们重视的一种二肽甜味剂。这样就关系到了苯丙氨酸生产工艺问题。在这一工艺程序中最重要的是如何经微生物反应由肉桂酸与氨苯供体生产苯丙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