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V EGF 一D 及V EGFR 一3 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VEGF-D(血管内皮生长因子-D)及其受体VEGFR-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在乳腺癌淋巴道转移中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检测90例乳腺癌组织中VEGF—D/VEGFR-3的表达。结果:(1)VECF—D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2%(41/5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37.5%(15/40),(P〈0.01)。VEGFR-3阳性率在淋巴结转移组为84%(42/50)显著高于未转移组42.5%(17/40),(P〈0.05),且VEGF—D与VEGFR-3表达显著相关,(P〈0.05)。(2)VEGF—D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型、临床分级、ER、PR无关,与CerbB-2表达显著相关,(P〈0.05)。结论:VEGF—D/VEGFIR-3的表达与乳腺癌淋巴道转移有关,VEGF—D可能促进了乳腺癌淋巴管的生成。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D(PDGF-D)、髓过氧化物酶(MPO)YL粒细胞相关抗原(CD1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检测88例大肠癌组织、72例大肠腺瘤组织及50例正常大肠粘膜组织中PDGF-D、MPO及CD15的表达情况。结果:PDGF—D、MPO、CD1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23%、63.64%、61.36%。PDGF—D、MPO在正常组、大肠腺瘤组和大肠癌组三者之间的表达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D15在正常组、大肠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与大肠癌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在正常组与大肠腺瘤组中的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PDGF—D、MPO、CD15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2_31%、75.00%,73.08%;在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5.00%、52.78%,47.22%,三者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组织中的阳性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DGF.D、MPO、CD15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及组织分化程度均无相关(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GF—D及MPO在大肠癌的表达具有相关性(P〈O.05)。大肠癌中CD15与PDGF—D、MPO的表达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PDGF—D、MPO与CDl5在大肠癌中的高表达,提示均参与了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大肠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转移的分子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1例胃癌组织VEGF、CD34、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胃癌组织中MVD平均值为(42.95±14.79)个/视野,范围为13.00-68.33个/视野,VEGF、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64.2%、67.9%。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3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VEGF、CD34、VEGF-C和VEGFR-3在胃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81例胃癌组织VEGF、CD34、VEGF—C和VEGFR-3表达情况,并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81例胃癌组织中MVD平均值为(42.95±14.79)个/视野,范围为13.00-68.33个/视野,VEGF、VEGF—C、VEGFR-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1%、64.2%、67.9%。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CD34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TNM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C的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VEGFR-3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VEGF、CD34、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的浸润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COX-2与VEGF-C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OX-2与VEGF-C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运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4例大肠癌组织中COX-2与VEGF-C的表达。结果COX-2和VEGF-C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72.22%(39/54)和64.81%(35/54),COX-2与VEGF-C表达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01);在伴有淋巴结转移的大肠腺癌中,COX-2与VEGF-C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5g(21/24)和91.67%(22/24),转移组与非转移组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COX-2蛋白表达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性别、年龄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VEGF-C表达与浸润深度、Duke’s分期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分化、性别、年龄、肿瘤大小等临床病理因素无关(P〉0.05)。结论COX-2蛋白与VEGF-C共表达可增加大肠癌转移和侵袭能力,其检测有助于大肠癌恶性程度评价及临床预后的判断。  相似文献   

6.
吴碧川  曾虎  张杰军  朱晋峰 《生物磁学》2011,(15):2910-2913
目的:探讨胆管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和D(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and.D,VEGF.Cand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及Real-timePCR法检测57例胆管癌组织和正常胆管组织中VEGF-C、vEGF-D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结果:胆管癌组织VEGF—C和VEGF.D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胆管组织(P〈0.叭),其中淋巴结转移组VEGF-C、VEGF—D的表达与淋巴结未转移组间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VEGF-C和VEGF-D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结论:胆管癌细胞非摄入性高表达的VEGF.C和VEGF.D与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估胆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过江  张学锋  吴坤  康松涛  彭湘洪 《生物磁学》2013,(25):4908-4912
目的:探讨内皮生长因子一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C,VEGF-C)、黏附分子CD24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RT-PCR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38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肿瘤组织及癌旁组织中VEGF-C、CD24的表达水平。结果:肺癌组织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表达均高于癌旁组织(P〈0.05),两者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正相关(P〈O.05);有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CD24mRNA及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VEGF—C、CD24表达与淋巴结转移、肿瘤TNM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间有明显相关性(P〈0.05);VEGF—C、CD24蛋白表达与IIIA期患者的短期预后有关,两者的mRNA水平与无病生存时间呈负相关。结论:VEGF-C、CD24在肺癌组织中均异常表达,可作为肺癌诊断的辅助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VEGF(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大小、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大肠癌组织蜡块50例、癌旁组织2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结果:VEGF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VEGF抗原表达与病理分级、Dukes分期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VEGF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VEGF的检测可作为大肠癌预后评估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Fas/FasL(Fas配体)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肝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21例肝癌组织及其10例癌旁组织Fas/FasL的表达。结果在肝癌和癌旁组织中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38%和80.00%(P〈0.05),FasL分别为66.67%和40.00%(P〈0.05)。在HBsAg阳性和阴性组Fas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0.00%和66.67%(P〉0.05);FasL分别为61.11%和100%(P〈0.05)。肝癌组织中Fas、FasL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关,与癌栓转移呈负相关,FasL与分化程度有关。结论肝癌细胞能下调Fas及上调FasL的表达而使凋亡受阻,HBV感染能抑制肝癌组织FasL的表达,可能是HBV在HCC的发牛及发展讨稃中的致痛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Tumer necrosis factor,TNFα)、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病理分级、Dukes分期的关系。方法:大肠癌组织50例,大肠腺瘤20例,正常组织20例,采用免疫组化二步法对标本切片进行染色。结果:TNFα、VEGF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组织和腺瘤,三者之间差异显著(P〈0.05)。VEGF表达与病理分级、Dukes分期呈正相关性,而TNFα表达则相反(P〈0.01)。TNFα与VEGF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P〈0.01)。结论:TNFα及VEGF的检测可作为大肠癌预后估计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11.
苏川妮  李青  彭建中  魏建华 《生物磁学》2011,(7):1340-1342,1358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VEGF-C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从而确定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方法:搜集整理临床资料,采用Real-time PCR及ELISA法检测43例胃癌组织VEGF-C和VEGFR-3的表达。结果:43例胃癌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VEGF-C和VEGFR-3的表达,Real-time PCR结果显示胃癌组织淋巴结转移组和非转移组VEGF-C和VEGFR-3的表达分别为0.07±0.01和0.12±0.01,0.03±0.01和0.06±0.0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ELISA检测显示,与正常胃组织中VEGF-C和VEGFR-3的蛋白表达相比,胃癌无淋巴结转移组及胃癌并发淋巴结转移组中VEGF-C和VEGFR-3均明显增加。结论:VEGF-C和VEGFR-3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提示胃癌标本VEGF-C和VEGFR-3的检测可作为胃癌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检测大肠癌及大肠腺瘤中PTEN和TGF-β1蛋白的表达,了解大肠癌临床病理的相关因素.方法 采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PTEN和TGF-β1蛋白在大肠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结果 PTEN在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大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0%和51.61%;而癌旁组织的阳性表达率60.87%,与癌组织相似,两者有明显的同步表达性.大肠癌中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非癌组(P< 0.05).TGF-β1在正常黏膜、大肠腺瘤及大肠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0%、40%、83.87%,癌旁组织为67.39%.正常黏膜组织TGF-β1的表达低于癌旁组织、大肠腺瘤和大肠癌(P< 0.05).PTEN表达随肿瘤分化程度的降低、临床分期提高而降低(P< 0.05),TGF-β1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临床分期有关(P< 0.05);PTEN与TGF-β1的表达呈负相关.结论 PTEN表达降低和TGF-β1表达升高可能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可能与大肠癌生物学行为及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结直肠癌中氨肽酶N(APN)的表达,并通过分析其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关系,探讨APN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及40例癌旁正常直肠组织中APN、VEGF和bFGF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病例特征进行分析。结果:40例结肠癌组织中APN的阳性率达52.5%(21/40),15例转移淋巴组织中达66.67%(10/15),在结直肠癌组织和转移淋巴结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直肠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N、VEGF与bFGF在结直肠癌中的阳性表达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位置、分化程度无关(P0.05),而与肿瘤的分期和有无转移显著相关(P0.05)。结直肠癌组织中APN与VEGF、bFGF的表达间均呈显著正相关性(P0.05)。结论:APN在结直肠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与VEGF、bFGF可能具有协同作用,共同参与调节结直肠癌的发展,对于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和预测患者的预后可能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蔡勋功  徐平  王家玉  周彬  郭龙梅 《生物磁学》2012,(28):5549-5551
目的:探讨喉癌组织内皮素-1(ET-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喉癌组织及62例喉良性组织ET-1和VEGF.C的表达,探讨二者与喉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喉癌组织ET-1及VEGF-C阳性率分别为56.3%和57.5%,喉良性组织分别为19.4%和21.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ET-1及VEGF-C与喉癌患者TNM分期、淋巴转移显著相关(P〈0.05),与组织学分级、年龄及性别无关(P〉0.05)。结论:ET-1与VEGF-C参与喉癌的发生机制,且与肿瘤的转移侵袭等生物学行为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结直肠癌中的PTEN、p-ERK蛋白的表达及相互关系,初步探讨它们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的生物学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快捷法,检测40例结直肠癌组织、18例结直肠腺瘤、13例结直肠正常黏膜中PTEN蛋白、和p-ERK蛋白的表达情况,比较PTEN蛋白表达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及其与p-ERK蛋白表达的相关性.结果 1.结直肠癌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的阳性率(57.5%)明显弱于腺瘤(72.2%)及正常组织(100%),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癌的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浸润深度、Dukes分期有关,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位置无关(P>0.05)2.结直肠癌组织p-ERK蛋白表达的阳性率(72.5%)明显高于正常结直肠黏膜组(0.00%)及腺瘤组(66.6%),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其表达随结直肠癌侵润深度增加、淋巴结转移、Duke分期的进展而增高.3.PTEN蛋白表达强度与p-ERK蛋白表达强度之间呈负相关(r=-0.452,P<0.05).结论 提示抑癌基因PTEN的表达与结直肠癌生物学行为密切相关;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由于PTEN蛋白的低表达或失表达不能有效抑制ERK磷酸化,使细胞发生癌变,并促进癌变细胞的浸润、转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Claudinl、ZEB-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51例结直肠癌及癌旁组织中Claudinl、ZEB-1和E—cadheri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在结直肠癌组织中Claudinl、ZEB-1、E—cadherin的表达率分别为68.6%、23.5%、56.9%,癌旁组织分别为37.3%、0、98.0%。三种蛋白在结直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O.01)。Claudinl及ZEB-1的表达率在III_IV期组(87.5%、41.7%)高于I-II期组(51.9%、7.4%;P〈0.01、P〈0.01),有淋巴结转移组(90.9%、45.5%)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51.7%、6,9%;P〈0.01、P〈0.01),ZEB-1表达率在高级别组(42.1%)高于低级别组(12.5%;P〈0.05)。E—cadherin的表达率在I—II期组(74.1%)高于Ⅲ—IV期组(37.5%;P〈O.05),无淋巴结转移组(72.4%)高于有淋巴结转移组(36.4%;P〈0.05)。Claudinl、ZEB-1与E-cadherin的表达均呈负相关(P〈0.05),Claudinl与ZEB-1的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Claudinl、ZEB-1和E-cadherin在结直肠癌发展,浸润和转移中起着重要作用,三者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EZH2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及与幽门螺杆菌L型(Helicobacter pylori-L,Hp-L)感染的关系。方法 (1)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法和革兰染色法检测80例胃癌组织及30例癌旁组织(对照组)中EZH2蛋白的表达和Hp-L型的感染情况;(2)采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30例新鲜胃癌组织及对应切缘正常胃黏膜组织(对照组)中EZH2的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EZH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EZH2表达水平升高与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无关(P>0.05);RT-PCR显示,肿瘤组织、远端正常对照组织的EZH2表达量差异明显(P<0.01)。胃癌组Hp-L型检出率78.8%(63/80)与对照组23.3%(7/30)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免疫组化Hp-L型抗原表达率73.8%(59/80)无显著性差异(P>0.05),Hp-L检出阳性率为71.3%(57/80);癌组中Hp-L型感染阳性组的EZH2表达阳性率高于Hp-L型阴性组(P<0.05),且Hp-L型阳性率和EZH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r=0.250,P<0.05)。结论 EZH2蛋白和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增加,且与胃癌的浸润、转移相关,其机制可能与幽门螺杆菌L型(Hp-L型)感染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