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天南星科叶表皮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天南星科18属27种及菖蒲科1属1种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进行观察,同时用扫描电镜对具代表性的14种植物作了研究,结果显示:天南星科气孔类型变异较大,有不规则型,辐射型,平列型,胞环型及平列型和胞环型间的过渡类型,副卫细胞数目0-12个;表皮细胞长宽近相等,平周壁具条纹或否,垂周壁平直,弧形或波浪形,虽然气孔类型对天南星科分类上的意义不大,但与表皮细胞垂周壁形状,副卫细胞角质层纹饰等特征相结合对种间分类有一定意义,天南星科与菖蒲科叶表皮微形态明显不同,从而支持菖蒲属从天南星科中分出另立为科的观点。  相似文献   

2.
运用分支分类学方法对天南星属进行了系统发育分析,以天南星属13个组为13个分支分类单位,选择菖蒲属作为外类群,从天南星属植物特征中选取13个性状作为建立数据矩阵的基本资料,并以外类群比较和通行的形态演化规律为依据这些性状进行极化,采用改进后的最大同步法和最小平行进化法进行分类运算,按照最简约的原则,选出演化长度较短的最大同步法谱分支图,作为本文讨论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天南星属各组的系统关系。  相似文献   

3.
刘寿养   《广西植物》1995,15(4):302-304
广西天南星属一新种刘寿养(广西中医学院,南宁530001)关键词天南星属;桂西南星ANEWSPECIESOFGENUSARISAEMAMART.FROMGUANGXI¥LiuShouyang(GuangxiCollegeofTraditionalCh...  相似文献   

4.
目的:天南星科植物资源丰富、分布广泛。研究天南星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特征,为天南星科的系统发育及进化研究提供依据。方法:本研究以GenBank数据库中获得的20条该科植物叶绿体全基因组序列为基础数据,利用REPuter、MISA、mVISTA和MAFFT等软件分析其重复序列、基因组差异、IR边界和系统发育等特征。结果:天南星科植物叶绿体基因组长度介于158 521~175 906 bp之间,共编码129~139个基因。在20个该科物种中,均检测出50条重复序列,正向重复和反向重复为主要类型,并鉴定出253~482个SSR位点,单核苷酸和二核苷酸重复居多。序列全局比对表明其非编码区的差异较大,并发现accD、ycf2和ycf1三个高度可变区。共线性分析可知,基因组序列同源性较高,只有一个物种发现重排或倒位现象。IR边界分析表明天南星科植物有一定保守性。所筛选的SSR位点和高度可变区可用于遗传多样性分析、物种鉴定和DNA条形码等。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天南星科物种的系统发育关系,为天南星科物种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景东天南星 新种 图1 伞叶组 Arisaema jingdongense H. Peng et H. Li, sp. nov. (Sect. Sinarisaema) Species nova A. erubescenti (Wall) Schott affinis, sed spatha sulphurea, non vittata,spadicis appendice aurantiaca differt.  相似文献   

6.
天南星科(Araceae)植物是我国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为探讨中国天南星科特有种植物资源在我国的地理分布特点,以野外调查、文献和标本为基础资料,对其丰富度、特有性与相似性进行分析。通过聚类方法对省级行政区(水平分布)和海拔(垂直分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天南星科特有种共10属71种,特有指数最高的省份是台湾省(7.27),其次是海南省(5.71)和云南省(4.08)。中国天南星科特有种类最多的属是天南星属44种、半夏属7种、魔芋属7种,均有很好的药用开发价值。特有种分布相似性系数较高( 0.7)的省区有:湘鄂、豫晋、冀晋、皖黔、皖豫、皖浙、皖苏、皖赣、浙黔、赣黔、闽浙、豫苏、苏浙、赣浙、辽吉。天南星科特有种丰富度最高的省区为云南省(8属40种,占比56.3%)、四川省(4属21种,占比29.6%),全国总体上呈现出由南向北逐渐降低的趋势,而西北地区宁夏、新疆没有分布。天南星科特有种的垂直海拔分布主要集中在600~1000 m的中低海拔地区,其次是海拔1000~2600 m的地区,低海拔0~600 m与高海拔2600 m以上的地区分布最少。云南是天南星科中国特有种多样性分布中心,而海南、台湾特有性最高,与大陆地区相比是相对独立的天南星科中国特有种分布区。本研究结果为该类群重要的药用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天南星科的生态地理和起源   总被引:27,自引:4,他引:23  
本文将天南星科105个属的分布区归纳为12个分布类型和29个亚型,对每一类型的属进行生态地理分析。本科计有88个热带属,占全科的83.8%,是一个热带科。全科有两大分化中心:热带亚洲为属的多样化中心,热带美洲是种的分化中心。根据天南星科各属的生态地理研究,结合到科的系统发育程序,作者得出结论说:天南星科的原始类群在晚白垩纪时起源于亚洲大陆南缘,即欧亚古陆的亚洲南缘地带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8.
本文将天南星科105个属的分布区归纳为12个分布类型和29个亚型,对每一类型的属进行生态地理分析。本科计有88个热带属,占全科的83.8%,是一个热带科。全科有两大分化中心:热带亚洲为属的多样化中心,热带美洲是种的分化中心。根据天南星科各属的生态地理研究,结合到科的系统发育程序,作者得出结论说:天南星科的原始类群在晚白垩纪时起源于亚洲大陆南缘,即欧亚古陆的亚洲南缘地带的水域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9.
天南星科植物具有特殊的佛焰苞花序及多样化的传粉策略, 是研究被子植物花的分化与动植物之间进化生态学联系的理想材料。本文简述了天南星科不同类型的花序结构及其传粉适应意义, 总结了天南星科传粉策略的基本类型与演化历史。天南星科的苞片结构主要包括原始型、外展平面型、直立宽佛焰苞型和直立狭佛焰苞4种类型, 呈现出从简单的片状与外展平面状结构向复杂的立体包裹状的佛焰苞结构演化的趋势。肉穗花序可分为两性花花序、单性花雌雄同序和单性花雌雄异序3种类型, 演化路线为两性花花序→单性花雌雄同序→单性花雌雄异序。天南星科的传粉者主要有鞘翅目、双翅目、膜翅目昆虫, 表现出5种主要传粉策略: 食物报酬型互利传粉、气味吸引型欺骗性传粉、交配场所型互利传粉、产卵场所型互利传粉和致死陷阱型欺骗性传粉。天南星科植物通过花序的形状、颜色、产热以及花部挥发物来吸引传粉者, 其中最主要的挥发物有二甲基硫化物、甲基吲哚化合物、萜类和苯类化合物, 模拟食物或产卵场所信号吸引鞘翅目甲虫和双翅目昆虫为其传粉。天南星科植物的佛焰苞被认为是促进该科物种分化的一个重要结构, 但该性状的演化历史及其与传粉系统分化之间的内在联系尚不明确。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模型模拟等手段, 结合生理生态学方法深入探究传粉事件与天南星科植物的花多样性以及物种分化之间的联系, 有望提升关于植物-传粉者互作与植物的花多样性分化之间关系的认识, 并丰富对被子植物多样性演化相关研究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
天南星属植物的花粉形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扫描电镜对天南星科天南星属(Arisaema)8组25种植物的花粉进行研究(其中,12种前人未观察过,12种中11种为我国特有)。结果显示:本属花粉形态基本一致,即球形,无萌发孔,无覆盖层,具微刺,是一个非常自然的类群。但各个种在花粉粒大小,刺长,刺的形状,刺基部上径,刺的密度和刺间纹饰方面差别较大,可以作为区别种的依据。这进一步证实了前人的结论。花粉形态支持学者们关于天南星属是本科最进化的类群之一的观点。天南星属花粉可能由线花组从花粉大小适中、刺密度居中向大或小、密或疏的方向发展;刺间表面纹饰对探讨组间演化关系意义不大。Murata等对于花粉刺间具较密颗粒为曲序组特征的界定可疑;把A.yunnanense Buchet、A.bathycoleum Hand.-Mazt.和A.prazeri Hook.f.归入曲序组似乎不妥。A.consanguineum Schott和A.fraternum Schott的花粉形态没有支持李恒对这两个种的归并。  相似文献   

11.
祝正银  祝世杰 《植物研究》2011,31(4):385-388
描述了四川峨眉山(茜草科)鸡矢藤属二新种,即峨眉鸡矢藤与长冠鸡矢藤。  相似文献   

12.
祝正银 《植物研究》2006,26(6):644-647
描述了四川峨眉山(菊科)菊三七属二新种,即胖儿参与峨眉菊三七。  相似文献   

13.
祝正银  祝世杰 《植物研究》2008,28(3):257-258
描述了四川峨眉山茜草科(玉叶金花属)一新种,即峨眉玉叶金花。  相似文献   

14.
描述了四川夹江(兰科)石斛属植物一新种,即夹江石斛。  相似文献   

15.
命名发表了野大豆一新变种,即闭花野大豆Glycine soja Sieb.et Zucc.var.cleistogama C.S.Zhu et S.X.Zhu。  相似文献   

16.
祝正银 《植物研究》2004,24(3):257-258
描述了四川峨眉山旋花科(甘薯属)一新种,即峨眉薯。  相似文献   

17.
朱强  李志刚  宋景景  王俊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10):2129-2130
描述了龙胆属(Gentiana)假水生龙胆(G.pseudo-aquaticaKusnez.)的一个新变种即白花假水生龙胆(G.pseudo-aquaticaKusnez.var.albifloraQ.Zhu)。该变种与原变种的区别在于变种的花冠白色,喉部具黄色条纹,茎叶黄绿色,节间较长,基生叶较大。  相似文献   

18.
描述了老鹳草属草地老鹳草的一个新变型即白花草地老鹳草,该变型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变型的花冠为白色。  相似文献   

19.
中国繁缕(Stellaria chinensis Regel)一新变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表了中国繁缕一新变种,即缘毛中国繁缕Stellaria chinensis Regel var. ciliata C. S. Zhu et H. M. Li.  相似文献   

20.
蕺菜属不同居群间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杨玉霞  吴卫  郑有良 《广西植物》2003,23(5):429-435
对采自四川、重庆、江苏等地蕺菜属的 2 5个不同居群间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比较解剖学研究。结果表明 :蕺菜属不同居群间的根、地上茎、地下茎、叶等器官在解剖结构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峨眉蕺菜与蕺菜解剖结构的种间差异不明显。文中还对蕺菜属不同居群间解剖结构差异与质量间关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