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昊天,是我的中国朋友。他在信里告诉我:"旅行就是一伙人在自己的地方过腻了,去别人生活的地方过一段时间。"我知道,原话一定不是这个小屁孩说的,但不可否认很有道理哦!这倒让我很想找个机会,去他那里体验一下生活呢。可万万没想到,这家伙竟然抢了先——这不,他转眼就来信说,这个暑假要来我家过!有人后悔了昊天的到来,我热烈欢迎。搞笑的是,他一出现就摆出了一副要哭的表情:"怎么不早说,你这里没有游乐场,没有电玩城,连个公园都看不见……"废话,这里是路易斯安那州杜拉克镇,美丽的密西西  相似文献   

2.
<正>去年夏天,我出诊的诊室来了一位消瘦而一脸倦容的老人,他说慕名找我看困扰他20余年的慢性腹泻。我问他:"您大便是什么样的?"他说:"吃什么拉什么,消化不良,而且还很臭。"我告诉他:"您这是脾虚兼湿热。"他急切地问我:"我这病能除根吗?"我说:"放心吧,中医治疗慢性腹泻有优势,能治病求本。"果然,经过2个多月的调理,困扰他多年的腹泻痊愈啦!恰逢CCTV10《健康之路》在2015年10月邀请我做两期关于慢性腹泻的中医调养专题,于是,我特撰此稿,以飨读者,冀希望缠人的腹泻不再有!  相似文献   

3.
<正>刚一走进办公室,我就闻到了一股怪味。不用说,艾森导演又没有将自己吃完的饭盒扔下楼。他还将几个饭盒一字排开,美其名曰:做研究。"终于成功啦!各位,刚才我偷偷打开看过,最左边的饭盒底下藏有两只健康活泼的蟑螂。现在我们来猜猜右边饭盒下是否也被蟑螂占领!"大家都没猜蟑螂的心思。艾森导演只好点名发问:"托尼,你觉得呢?""我……你觉得我应该怎么觉得?"我机智地将话题抛了回去。"说有!""嗯,那有!"  相似文献   

4.
王鸣 《菌物研究》2011,9(4):190-192
<正>臧穆老师是我的硕士研究生导师。他的仙逝令我悲痛万分!回首往事,我跟随臧老师的时间不长,但是他生活、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令我终生难忘!没有臧老师对我的教导、提携,就没有我的今天!在我眼里,他不仅是硕果累累的科学家,更是一个立体的人,一个热爱生活的人,一个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星期一的上午,我的诊室来了一位中年男性患者,他走路一瘸一拐,我问他怎么啦?他说:"最近一周大脚趾红肿热痛,走路很痛苦。"我问他:"您去医院检查了吗?"他说:"去当地西医院检查结果是尿酸高达616微摩尔/升,医生说是痛风,服用了秋水仙碱也不见好转,想问一下中医有没有什么办法?"我说:"中医标本兼治,效果很好。"他高兴地说:"我可找到救  相似文献   

6.
正2014年8月一个周二的下午,我正在国医堂出诊,进来一位中年男士,他体型微胖,有一个典型"大肚腩"。落座后我问他:"先生,您哪里不舒服?"他不急不忙地说:"马大夫,去年体检发现中度脂肪肝,但是我并没有什么感觉,也没当回事儿,照样胡吃海喝近一个多月我发现右胁肋部开始不舒服了,先是胀闷,这几天开始胀痛了,而且胃口也不好了,大便也黏腻,还口苦,这是怎么回事儿呢?"我说:"这都是脂肪肝惹得祸,你被肝胆胃肠湿热缠上身啦,必须抓紧治疗啦,否则后患无穷!"他一下着急起来:"那您赶快给我支招  相似文献   

7.
刘华杰 《生命世界》2008,(10):32-36
写下这个题目,我得立即声明:对这样一种提问,其实我也不知道答案,只不过我较早关注了这件事并收集了大量经验材料。那么谁能回答呢?据我所知,目前几乎没有人能够令人满意地回答这个问题。我请教过理论物理学家、植物学家、气象学家等,也查过许多文献,实话说,结果很不理想。相当多科学家在谈论这个问题时概念十分混乱。你会想:不会吧,你准是又在说科学和科学家的坏话!  相似文献   

8.
正10年前,在所庆80周年前夕,我去昆明出差拜访了著名植物学家、植物所早期领导人之一吴征镒院士,他说:“今年是植物所成立80周年,代我向植物所表示祝贺!向全所同志们问候!”他特别强调:“昆明所和北京所是同根、同为一家,北京所是中国植物学的“航空母舰”。我理解吴老的意思是:(1)植物所在20世纪50年代分出了南京植物所(中山植物园)、庐山  相似文献   

9.
我6岁,曼妮5岁半,布迪5岁.我们3个,是1块饼干都要掰成3份儿来分享的好朋友。曼妮的爸爸——加瓦叔叔在南非工作,他是一名生态调研员。我和布迪一致认为,曼妮的老爸酷极了!据说,他有一群大象朋友,跟猎豹的交情也不错,更奇妙的是,他还和生活在卡拉哈里沙漠的土著——布须曼人友情深厚……今年暑假,加瓦叔叔邀请曼妮、布迪还有我,一同前往南非,去探访布须曼族人.我们三个兴奋得一夜没睡!听加瓦叔叔说,布须曼族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他们生活在酷热难耐的沙漠中,会钻木取火,会用毒箭捕猎,还会用鸵鸟蛋制作水杯呢!出发前,我和布迪、曼妮做了一个秘密约定:一起学习布须曼人的本领,看看谁能成为一名合格的布须曼小土著!  相似文献   

10.
趣事贴吧     
正1.小卖部老板:"听过这样一个传说吗?如果易拉罐拉环拉断了,没能打开饮料,那就说明这个拉环是上天选中的,可以当戒指,能为你带来好运……"我:"所以您是一定不会给我换一瓶了,是吗?"小卖部老板:"是!"2.一天,广场上举办放鸽子大赛,结果就我一个人去了。3.开学第三天,小明把同桌打了一顿,老师让他叫家长。小明说:"没事!我一个人能打赢!"(哈哈哈,这是个什么脑回路?老  相似文献   

11.
思维跳跳糖     
正哇,已经是12月份了。这就意味着……圣诞节来了!去年的平安夜,糖妹在床头挂了一只袜子,早上起来她发现袜子里鼓鼓的,就兴奋地伸手去掏,随后,房间里传出她气急败坏的吼叫:"糖兄,你又往我的圣诞袜里放瓜子壳!"笑一笑有一天,我去同学家玩,太晚了就留宿在他家。睡觉前,他问我需不需要盖被子。我客气地说:"你给我找个小点儿的被子,能盖住肚脐就行了。"第二天早上,我看到自己的肚脐上盖了一块眼镜布。我爸是个足球迷,有一天我听见他对我妈说:"足球比赛我看得多了,我懂得有关足球的一切知识。"  相似文献   

12.
互动排行榜     
正上期问题:说说有个搞笑老师是怎样一种体验?1.科学课上,老师正在做实验,班里闹哄哄的。这时,科学老师突然拿着试管大声喊:"再不安静,信不信我把你们都炸死?"全班大笑。2.数学老师冲着2007年出生的我们说:"你们是属猪的吗?"大家一想:咦,还真是!3.我们数学老师上课拿了一副扑克牌,给每人发一张,要求大家记住自己的牌。后来,他经常带着这副牌,边上课边洗牌,过会儿就丢出一张来:  相似文献   

13.
黄禹锡四面楚歌,他说他想“当一名纯粹的科学家”。按理说,他本来就应该是一名纯粹的科学家,为什么这却成了可望不可及的奢望?  相似文献   

14.
罗士韦教授要我写点纪念罗宗洛兄不拘什么格式的东西。说也奇怪!宗洛兄是我将近五十年的老友,他逝世以后,真是莫名其妙地简直不能想到他,一想到泪水就不知不觉地簌簌流个不止,因此提笔想写点什么?也就不得不搁下来。昨天士韦教授又来信催促,并提到老友木原均、陈达夫诸公的文章都已经到了,似乎决不能再耽搁了。于是乎傻乎乎地强自抑制  相似文献   

15.
裴文中先生的骨灰于1983年9月25日安葬在周口店,有许多他的生前友好和学生前去参加葬礼。刚从日本回来的安志敏先生,一见面就说:“杉原庄介先生于9月1日因心脏病逝世了!”。我虽然知道他患有严重的肺气肿病,身体已很衰弱,但乍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还是使我吃了一惊。  相似文献   

16.
正1997年,我北漂至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标本馆,从事《中国高等植物》的植物科学绘画工作。同年,经过前辈绘画家张春芳老师的介绍之后,有幸认识了王文采先生。当时,张春芳老师负责标本馆的后勤工作,由于我刚接触植物科学绘画,经常有问题向他请教,张老师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我的问题,对我帮助很大。一天上午,张老师要带我去认识一位权威人士,说有很多图需要绘制,希望我能够接受。我怀着忐忑的心情随他一起来到王先生办公室,王先生当时  相似文献   

17.
卫奇 《化石》2022,(2):48-49
<正>2010年夏天,我到河北阳原县官厅村小长梁遗址参观,恰逢阳原县政协主席李树恩先生正在工地忙着指挥建树泥河湾猿人巨型石雕塑像。这个雕塑像,高9.9米,可能是当前世界上最大的猿人塑像,因为我问过许多外宾,他们都说没有见过比这更大的。当时,我在工地现场对李树恩先生说,泥河湾猿人塑成地包天不妥。他说:“这是按照中科院古脊椎所专家的意见依据蓝田猿人形象制作的,也征求了你的意见。”我立即说:“我不知道。”现场摆放着一尊大约两米高的泥河湾猿人塑像模型应该是经过专家论证的小样。李先生很客气,答应可以改改,但没有改,估计他请示过有关专家的确认。  相似文献   

18.
<正>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我18岁的哥哥和勒即将参加他作为马赛人最光荣的成人礼仪式。我看得出他很兴奋:"老弟,你不为我高兴吗?如果你为我加油,说不定哥哥会帮你带一头大象回来!"我失落地摇摇头,一点儿也不希望他这么做。利勒对我的反应很不解:"为什么?大象凶猛残暴,别忘了它们干了多少坏事!不管怎样,大象会是我今天的目标!"说着他便披上红披巾,拿起长矛出了。  相似文献   

19.
正"艾森导演,我发现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大惊小怪是托尼的常态,对于托尼的新发现,艾森导演不动声色地点点头,示意他话题继续。"猪是一种很有魅力的动物!我给猪写了一首歌,叫《别看我只是一只猪》……咳咳,致敬《别看我只是一只羊》……另外,我一定要强调一点,我的歌词都是有科学依据的,你可一定要好好听啊!"托尼说着清清嗓子,将文件卷成话筒状,准备开唱。  相似文献   

20.
去年初冬那个晴朗的早晨,是向张香桐院士作最后告别之时。《科学时报》记者前来采访,问我想说些什么,我无语凝噎,只说了八个字:“提携之恩,没齿不忘。”时光流逝得令人惶恐,半年了,我竟然没有为张先生写些什么。我不敢妄称自己是张先生的弟子,但是,“受恩莫忘”(《朱子家训》),当历史已蒙上尘埃,记忆正在被冲刷,我应该为这位提携我的学界前辈留下一点文字的纪念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