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首次描述了采自中国香港的短须滑爪蜉Cloeodes longisetosus(Braasch and Soldán)的成虫形态及重新描述了该种的稚虫形态.所有成虫标本由稚虫在实验室内饲养而成.对于短须滑爪蜉稚虫的研究进一步明确了该种在滑爪蜉属Cloeodes中的地位.短须滑爪蜉的稚虫与同属其它种类的主要区别是下颚须极短.短须滑爪蜉雄性成虫外生殖器的尾铗基部具有一块近长方形的突起,这一特征在同属其它已知成虫中是很独特的.这也表明类似这种特征在滑爪蜉属中也许存在或不存在.  相似文献   

2.
记述采自中国香港的蜉蝣目扁蜉科2新种。根据稚虫和成虫的形态特征,详细描述了中国新纪录属康扁蜉属Compsoneuria 1新种:大埔浯康扁蜉Compsoneuria taipokauensis sp.nov.。该新种的成虫标本由稚虫在实验室内饲养而成。根据稚虫形态特征,详细描述了高翔蜉属1新种:箭鬃高翔蜉Epeorus sagittatus sp.nov.。  相似文献   

3.
我国大陆细蜉属Caenis共知5种,其中短铗细蜉Caenis parviforcipis(Zhou et al.)n.comb.由短尾蜉属Brachycercus转移而来;中华细蜉Caenis sinensis Gui et al.稚虫形态在本文中首次描述;另外从标本来看,已知的黑铗细蜉Caenis nigroforceps Zhou et al.实际为近岸细蜉Caenis rivulorum Eaton的新异名;本文描述1新种:花斑细蜉Caenis melanoleuca,sp.nov.;第5种黑点细蜉Caenis nigropunctata Klapalek也根据标本得到了确认。文中还给出了以上5种成虫和4种稚虫的检索表。所有标本都保存在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4.
河花蜉属Potamanthus Picted的绝大多数种类分布于北美,另外在欧洲和北非也有记录。在亚洲,由NavàS(1931)报道了印度的P.subcostalis,但他只对雌成虫进行了简单的描述,有些学者对此种表示怀疑;Imanisbi(1940)报道了采自中国东北和朝鲜的两种稚虫,由于没定出种名,又无成虫,此资料也鲜被正式引用。我们于1983—1984两年在大别山区采得此属的成虫、亚成虫和稚虫若干,经鉴定为一新种,现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河花蜉属Potamanthus Pictet在国外分布于北美,欧洲和北非。我们于1984年7月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五营、南岔和吉林省抚松县松江河等地采得此属♀成虫13只,稚虫7只,系我国新纪录,经鉴定为:  相似文献   

6.
河花蜉科(Potamanthidae)目前在全世界已报道了6属31种,其中在我国发现的有似河花蜉属Potamanthodes新似河花蜉属Neopotamanthodes和Rhoenanthopsis属共3属9种。作者从1982—1984年采自秦岭,大别山的标本中发现一新属新种。因为蜉蝣具有独特的变态类型(原变态),目前把成虫、亚成虫和成熟稚虫以及卵的特征用于分类已成为世界蜉蝣分类研究的趋势。而在国内由于此项工作起步很晚,以前的分类大多只限于对成虫或亚成虫的单一描述。本文则对新属新种的各虫态都进行了记述。  相似文献   

7.
归鸿  鲁亮 《昆虫学报》1999,42(3):297-299
报道了采自江苏省南京紫金山麓四节蜉属一新种逸仙四节蜉Baetis yixiani sp.nov.(成虫、稚虫),该新种稚虫近似于B. laetificus,主要区别为前者腹部第1~7节有7对鳃,而后者腹部第2~7节只有6对鳃。模式标本保存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  相似文献   

8.
于力 《昆虫学报》1998,41(4):435-437
世界上现已知小蟀科有22属190余种,我国目前仅正式报道过该科的6属15种[1]。小蜉科稚虫多生活在石质河床的清冷流水体中,常可用来监测和指示河流的水质状况。作者1984年至1995年在吉林省长白山区共采集到小蜉科的稚虫标本上千头,经鉴定发现中国新记录13种及1亚种,隶属带助蜉属Cincticostella(2种)、弯握蜉属Drunella(5种及1亚种)、小蜉属Ephemerella(4种)、锯形蜉属Serratella(1种)、天角蜉属Uracanthella(1种)[2~4]。兹列出这些稚虫的属和种检索表。小蜉科新记录种及亚种稚虫形态特征检索表la前足腿节的前缘有齿状突起,…  相似文献   

9.
南京宽基属蜉蝣一新种(蜉蝣目:细裳蜉科)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1978年5月下旬至11月初在南京中山陵一个小溪的石块下先后采集蜉蝣稚虫十次,计采到宽基属(Choroterpes)蜉蝣稚虫共280头,经带回实验室饲养,其中羽化为亚成虫者共18头(12,6),羽化为成虫者共55头(48,7)。经鉴定,为一新种,描记于后。宽基属是一个广布属,除日人上野益三(Ueno)于1928年描述过我台  相似文献   

10.
柔裳蜉属Habrophlebiodes蜉蝣的亚洲种类因两阳茎在端部明显分叉而与北美种类有显著区别。本属在亚洲地区现已知4种,其中出众柔裳蜉H.prominens Ulmer的下唇须末节较长、后翅脉相独特以及翅面着色明显而易识别;吉氏柔裳蜉H.gilliesi Peters阳茎较细,两阳茎叶的基部2/3愈合;紫金柔裳蜉H.zijinensis You&Gui阳茎短粗,两阳茎叶在基部1/2愈合,端部突起也较大。与吉氏柔裳蜉相比,紫金柔裳蜉稚虫的鳃具有多而明显的气管分支;与娇弱柔裳蜉H.tenella Kang&Yang相比,紫金柔裳蜉的鳃分叉较深、气管分支更近基部,体色也较浅。柔裳蜉属稚虫的主要特征与拟细裳蜉属Paraleptophlebia和新细裳蜉属Neoleptophlebia相似,但其中舌叶具细毛簇。本属所在的细裳蜉亚科Leptophlebiinae各属之间的系统发育关系重建需要对更多材料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柔裳蜉属在我国仅记载有吉氏柔裳蜉(Habrophlebiodes gillies Peters 1963)一种。本文根据采自南京的柔裳蜉属中鉴定一新种:紫金柔裳蜉(Habrophlebiodes zijinensis sp. nov. ),并对其成虫、稚虫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的描述。新种与吉氏柔裳蜉相似。但紫金柔裳蜉身体较宽;体色较淡,头、胸部呈灰棕色,腹部淡灰棕色;外生殖器阳茎叶基部愈合,仅近端部1/3处凹陷,顶端腹侧有一钩状弯曲。两者有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12.
首次报道发现于中国大陆地区的拟细裳蜉属Paraleptophlebia Lestage,并对中国新纪录种——弯拟细裳蜉Par-aleptophebia cincta(Retzius,1783)和一新种——奇异拟细裳蜉Paraleptophlebia magica sp.nov.的成虫作了描述和图示。  相似文献   

13.
似溪蜉属(Potamanthodes),世界各地报道不多。在欧洲和北美,溪蜉属(Potamanthus)广泛分布,但未见似溪蜉属的记载。在东南亚该属亦少见报道。该属目前已知有五种,包括本文描述的两种。1892年英国人Eaton首先报道了台湾似溪蜉(P.formosus),分布在我国浙江、台湾、广东、云南等省和日本,印尼等地。1930年作者之一报道了分布在江西上饶、丰城、景钲、饶州和1934年在广西姚山等地的广西似溪蜉(P.kwangsiensis)。1940年日人今西锦司(Imanishi)在日本京都发现加茂川似溪蜉(P.kamonis)。1978年8月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短尾蜉属BrachycercusCrutis (1834)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并对该属一新种小铗短尾蜉Brachycercusparviforcipissp .nov .的形态特征作了详细描述 ,模式标本采自云南省昆明市松花坝水库。正模 :♂成虫 ,副模 :3♂成虫 ,采集时间 :VI 2 1996 ,采集人 :周长发和王备新 ,保存在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综合利用小铗短尾蜉雄成虫的下列特征 ,可将它与同属已知的 19种区别开来 :1)触角色浅单一 ,梗节长度是柄节的三倍以上 ;2 )胸部背板棕色 ,前足腿节基部黑色 ,第一、第二、第九、第十节的腹部背板全部及其它每节背板的后缘为棕黑色 ,其他部分为淡黄色 ;3)与同属其它种相比 ,小铗短尾蜉的尾铗短小 ,不超过阳茎长度。  相似文献   

15.
小蜉属小蜉亚属一新种:蜉蝣目:小蜉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记述小蜉属小蜉亚属 subgenus Ephemerella Walsh 一新种,小蜉亚属种类多,全世界已知有40种左右,广布于北美、苏联、日本等国,但中国尚未发现,因此本文也是小蜉亚属在中国的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6.
中国蜉蝣属两异名及一新种记述(蜉蝣目,蜉蝣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国大陆蜉蝣科蜉蝣属Ephemera中的张家界蜉E.zhangjiajiensis Zhang,Gui et You,1995实际是绢蜉E.serica Eaton。1871的同物异名(新异名),湖南蜉E.hunanensis Zhang,Gui et You,1995是梧州蜉E.wuchowensis Hsu,1938的异名(新异名)。本文还报道1新种——红斑蜉Ephemera rufomaculata sp.nov.的成熟稚虫和成虫。本种成虫腹部为棕红色,腹部背板1~2节具大面积的色块,腹部3~9节背板各具3对黑色纵纹,雄性外生殖器具发达的阳端突以及阳茎端部明显向后突出而十分独特,极易与已知种区分。本种稚虫因具有与成虫相似的腹部背板斑纹以及较小的上颚突起也易识别。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三种成虫的形态均见于国内发表过的杂志上,稚虫未曾报道过,现描述如下: 1.南京宽基蜉Chorterpus nanjingensis You et al. 身体一般为深黄褐色,雄体长5—5.5mm,雌体长5.5—6mm,头部棕褐色,有黑斑。雄性上复眼棕红色,下复眼黑色,两眼的距离较近,单眼3个,中单眼较小,两侧单眼的黑色基部约占全单眼的1/3,中单眼的黑色基部约占全单眼的1/4。雌性复眼黑色,两眼的距离为复眼直径的三倍多。触角灰黄色,约为头部长度的二倍(图1)。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我国大陆地区溪颏蜉属Rhithrogena作了初步的分类研究。其中,报道1新种(黄溪颏蜉Rhithrogena lutea,sp.nov.)、2个中国新记录种(贝氏溪颏蜉R.bajkovae Sowa和赖氏溪颏蜉R.lepnevae Brodsky),并对其它3种[武夷溪颏蜉R.wuyinensis(Gui et al.),comb.nov.、三刺溪颏蜉R.trispina Zhou et Zheng和东方溪颏蜉R.orientalis You(=三港溪颏蜉R.sangangensis You,新异名)]作了订正,并给出了我国己知7种的成虫检索表。新种——黄溪颏蜉R.lutea,sp.nov.,(仅知成虫,图14))标本采自四川省九寨沟县双河镇附近河旁(正模♂,副模4♂♂10♀♀,2000-VIII-11,采集人为谢强和周长发),区别于该属其它己知种的最明显特征就是阳茎无阳端突、生殖孔的边缘具2枚齿突。标本保存在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相似文献   

19.
本文报道弯握蜉属Drunella在中国的首次发现,并对该属一新种抚松弯握蜉Drunella fusongensis sp.nov.作了详细描述。模式标本采自吉林省抚松县,正模♂,配模♀,副模6♂♂,29♀♀,存放在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弯握蜉属系Needham于1905年建立,迄今属中共有40种左右。其雄成虫的主要特征是:(1)生殖器尾铗的端节长度为宽度的2-4倍;(2)尾铗第2节最长,且明显向内弯  相似文献   

20.
似动蜉属一新种记述(蜉蝣目:扁蚴蜉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记述在江苏宜兴山区采集的似动蜉属Cinygmina一新种,连同我们于1981年发表过的该属斜纹似动蜉Cinygmina obliquistriata和红斑似动蜉Cinygmina rubromaculata两个种,共计我国已知该属有三种。兹将该新种的形态特征记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